‘壹’ 总物质的量不变如何判断化学平衡
分两种情况:1.左右两边系数和相等,如H2+I2(g)=2HI,反应过程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会发生变化,所以无法通过总的物质的量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2、左右两边系数和不相等,如3H2+N2=2NH3,反应正向进行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减小,那么当总的物质的量判断反应是否不变,就可以断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贰’ 如何通过反应条件来进行判断是否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可用ΔrGm=ΣνΑμΑ=0判断,μA是反应中A物质的化学势。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如一个已达平衡的系统被改变,该系统会随之改变来抗衡该改变。化学平衡是—种动态平衡。
一般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变化表示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化学平衡的本质: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叁’ 化学平衡标志怎样判断已达到平衡状态
1、V正=V逆(1)、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该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2)用不同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若同为反应物或产物,应方向相反,即一种生成,另一种分解,且速率之比=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若一为反应物,另一为产物,则要均为分解或生成,同样速率之比=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成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成分的转化率恒定均可作为达平衡的标志。
3、总压强恒定必须针对恒容、恒温条件下气体体积有改变的反应,如N2+3H2
≒2NH3
,因为气体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p就越大,则无论各成份是否均为气体,只需考虑气体物质的量是否发生改变,只要气体物质的量有改变,当总压强恒定时可逆反应达平衡。但对气体体积反应前后不变的可逆反应,由于平衡与否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在恒容、恒温下P不会变。故总压恒定不能作为确定达平衡的标志。如:H2+I2≒2HI。
4、混合气体的密度恒定①当反应前后各成分均为气体时恒容:ρ总为恒值,不能做平衡标志;恒压:等物质的量反应,ρ总为恒值,不能作平衡标志,如:H2+I2≒2HI。非等物质的量反应,ρ为一定值时,可做为平衡标志,如N2+3H2
≒2NH3。②当有非气体物质参与时恒容:ρ为一定值时,可作平衡标志,如C+CO2≒2CO;恒压:ρ为一定值时,可作平衡标志,如:C(S)+H2O(g)≒CO(g)+H2(g)。
5、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恒定①若各物质均为气体对于非等物质的量反应,如2SO2+O2≒2SO3,M一定可做为平衡标志。对于等物质的量反应,如H2+
Br2≒2HBr,M一定不能做为平衡标志。②若有非气体参与,无论等物质的量还是非等物质的量反应,如C(s)+O2(g)
≒CO2(g),CO2(g)+C(s)≒2CO(g),M一定可标志达到平衡。
6、混合气体的颜色一定对于有有色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时,可以作为达平衡的标志。如H2+I2
≒
2HI和2NO2+O2≒N2O47、当温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对于隔热体系,当体系内温度一定时,则标志达到平衡。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肆’ 怎么判断化学平衡. 希望能讲一讲为什么.(密度,压强,浓度,各成分含量,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从化学平衡的定义来看,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有两个标志:一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二是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实际判断中,如果我们利用密度,压强,浓度,各成分含量,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等相关物理量可推出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这个结论,那么这些物理量也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对于一个反应我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的反应,我们叫等体积反应.如HI(g)=I2(g)+H2(g).这类反应有个特点,就是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压强不变,因为分子个数即物质的量没变.一类是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变化的反应.如合成氨的反应.我们叫不等体积反应.这类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即物质的量变了.所以体积、压强都变.
具体情况是:
1 恒容
a 等体积反应
由于反应前后外界体积不变,体系自身压强也不变,质量守恒,所以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质量体积都不变,所以密度一直不变.即密度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
平均摩尔质量等于总质量除以总物质的量,所以摩尔质量不变也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
b 不等体积反应
由于反应前后外界体积不变,体系自身压强改变,质量守恒,所以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质量体积都不变,所以密度一直不变.即密度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
平均摩尔质量等于总质量除以总物质的量,总物质的量变,所以摩尔质量不变可以作为平衡的标志.
2 恒压
a 等体积反应
由于反应前后外界压强不变,体系自身体积也不变,所以压强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质量守恒,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质量体积都不变,所以密度一直不变.即密度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
平均摩尔质量等于总质量除以总物质的量,所以摩尔质量不变也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
b 不等体积反应
由于反应前后外界压强不变,体系自身体积改变,所以压强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质量守恒,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体积改变,所以密度一直在变.即密度可以作为平衡的标志.
平均摩尔质量等于总质量除以总物质的量,所以摩尔质量不变能作为平衡的标志.
但是,如果体系中有非气体出现,比如上题把A改为固体后,就属于等体反应,则对于气体来说,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总质量是增大的,但体积不变,则密度不变可作为标志.,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平均摩尔质量是一直在增大的,则平均摩尔质量是可以作为标志的.
‘伍’ 怎样判断化学反应平衡
怎样判断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平衡
推论,反应:mA(g) +nB(g) ≒ pC(g) + qD(g)
⑴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 → 平衡
⑵各物质的质量或个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 平衡
⑶个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 平衡
⑷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摩尔A的同时生成了m摩尔A → 平衡
⑸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摩尔B的同时消耗了p摩尔C → 平衡
⑹m+n≠p+q,且总压力一定 → 平衡
⑺m+n≠p+q,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 → 平衡
⑻体系温度一定(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 平衡
⑼体系颜色不再变化 → 平衡
1、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化学平衡的特征
①“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并没有停止,而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罢了。
②“定”,由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该状态下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一定,不再改变。
③“变”,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动”则是绝对的。当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某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时,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会被破坏,直至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会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温度: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移动。
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本质:υ正=υ逆
现象:
(1)各组成成份的含量保持不变;
(2)各物质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3)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4)对于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有改变的反应,混合气体的体积或压强或气体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对于反应:,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5、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逆反应均未停止,只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而已。
6、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
(1)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υ正=υ逆,各组分含量保持一定)平衡破坏(υ正≠υ逆)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状态(υ正′=υ逆′)各组分含量保持新的一定。
(2)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①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但υ正>υ逆,因此,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压强
对于反应没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及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改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有改变的反应,如:,增大压强,反应物、生成物压强都相应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但υ正>υ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温度
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都加快,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就短,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则减慢,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所需时间就长。
‘陆’ 请问化学反应平衡如何判断呢
某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它们的标志可以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来进行衡量
(1)V正=V逆,它是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主要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针对反应体系中的同一反应物或同一生成物而言。由于该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才使这种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可逆反应己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是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另一个主要标志。如果反应混合物中某一种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对气体而言)等保持一定,都说明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3) 从其它角度也可以判断某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况来判断:
① 当体系中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② 当恒温恒容时,体系的总压强有发生变化或当恒温恒压时,体系的总体积不发生变化都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③ 混合气体的平均含量不发生变化,也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④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体系中物质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总体积或混合气体的平均含量都不发生变化,不能确定反应是否中达到平衡状态.
‘柒’ 如何判断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
2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者浓度,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3同一物种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数目相等
4有气体参加反应,当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等的时候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压强不变
5若反应为绝热体系,反应体系温度一定
6转化率相同
7若反应有颜色的改变,则颜色不变时平衡。
全手打,望采纳
‘捌’ 如何判断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本质:υ正=υ逆
现象:
(1)各组成成份的含量保持不变;
(2)各物质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3)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4)对于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有改变的反应,混合气体的体积或压强或气体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对于反应:,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玖’ 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
文/叶丹
化学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同等特征。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
1.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
2.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者浓度,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3.同一物种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数目相等。
4.有气体参加反应,当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等的时候,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压强不变。
5.若反应为绝热体系,反应体系温度一定。
6.转化率相同。
7.若反应有颜色的改变,则颜色不变时平衡。
化学平衡基本特征
化学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同等特征。
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等:处于密闭体系中的可逆反应,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对于同一个物质,v正=v逆数值上相等;对于不同物质,vA正:vB逆=a:b,即等于系数比)
动:平衡时,反应仍在进行,是动态平衡,反应进行到了最大程度。(V正=V逆且都不等于0)
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份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反应速率保持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保持不变。
变:化学平衡跟所有的动态平衡一样,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由平衡变为不平衡,再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平衡。
同:对于一个确定的可逆反应,不管是从反应物开始反应,还是从生成物开始反应,亦或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开始,只要满足各组分物质浓度相当,都能够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拾’ 如何判断一个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其特点有:
(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化学平衡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 = v(逆)。
(3)“动”:v(正) = v(逆) ≠0
(4)“定”: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质量分数及体积分数保持一定(但不一定相等),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5)“变”: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若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可能会分数移动。
(6)“同”:在外界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可逆反应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即不论由正反应开始还是由逆反应开始,最后所处的平衡状态是相同的,即同一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方法如下:
以mA(g) + nB(g) pC(g)+ qD(g)为例:
一、直接标志:
①速率关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即:A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相等,A消耗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m : p;
②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二、间接标志:
①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m + n ≠ p + q);
②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③各气体的体积、各气体的分压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