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有哪几种
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有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3大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很难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例如,甲苯替代喷漆和除漆用的苯,用脂肪族烃替代胶水或粘合剂中的芳烃等。
危险化学品的防护措施:
1、通风
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2、变更工艺
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很有限,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3、隔离
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危险化学品
❷ 化学实验室危险品包含哪些
这个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有绝大部分化学实验室危险品。可以自己去查,很方便。http://www.chinasafety.gov.cn/whpcx.htm 化学实验室危险品包含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不燃)、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有毒)、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酸性碱性和其它腐蚀品。
❸ 哪些化学品受国家管制
苯乙酸、醋酸酐、三氯甲烷、乙醚、哌啶
1、苯乙酸
无色片状结晶。易溶于热水,25℃时饱和水溶液为0.131mol/L。25℃溶解度为氯仿4.422mol/L、四氯化碳1.842mol/L、三氯乙烯3.299mol/L、四氯乙烯1.558mol/L、五氯乙烷3.252mol/L。
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冷水。相对密度 1.091。熔点76.5℃。沸点265.5℃。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680mg/kg。有刺激性。用于有机合成。制造香料。植物生长刺激素。
2、醋酸酐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乙酸气味,味酸,有吸湿性,溶于氯仿和乙醚,缓慢地溶于水形成乙酸,与乙醇作用形成乙酸乙酯。相对密度1.080g/cm3,熔点-73℃,沸点139℃,折光率1.3904,闪点49℃,燃点 400℃。
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780mg/Kg。易燃,有腐蚀性,勿接触皮肤或眼睛,以防引起损伤,有催泪性。
3、三氯甲烷
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味甜。高折光,不燃,质重,易挥发。纯品对光敏感,遇光照会与空气中的氧作用,逐渐分解而生成剧毒的光气(碳酰氯)和氯化氢。可加入0.6%~1%的乙醇作稳定剂。
能与乙醇、苯、乙醚、石油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和油类等混溶、 25℃时1ml溶于200ml水。相对密度1.4840。凝固点-63.5℃。沸点61~62℃。折光率1.4476。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194mg/kg。有麻醉性。有致癌可能性。
4、乙醚
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气味。带甜味。极易挥发。其蒸汽重于空气。在空气的作用下能氧化成过氧化物、醛和乙酸,暴露于光线下能促进其氧化。当乙醚中含有过氧化物时,在蒸发后所分离残留的过氧化物加热到100℃以上时能引起强烈爆炸;
这些过氧化物可加5%硫酸亚铁水溶液振摇除去。与无水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也会发生猛烈爆炸。溶于低碳醇、苯、氯仿、石油醚和油类,微溶于水。相对密度0.7134。
熔点-116.3℃。沸点34.6℃。折光率1.35555。闪点(闭杯)-45℃。易燃、低毒。
5、哌啶
无色液体。有像胡椒的气味。能与水混溶,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及苯。35%哌啶的恒沸水溶液沸点为92.8℃;pKa11.1;
碱性略强于吡啶。与酸成盐,化学性质与脂肪仲胺相似一种强有机碱,与无机酸作用生成盐。能与蒸汽一同挥发。用于制药,主要是盐酸哌啶和硝酸哌啶(片状晶体,熔点110℃)。
❹ 危险化学品有哪些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有:
苯、液化气、汽油、甲醛、氨水。
二氧化硫、硫化氢、农药、液氯等。
危险化学品分为3类:理化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险。
1、理化危险:包括爆炸物、易燃气体、易燃气溶胶、氧化性气体、压力下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自燃液体、自燃固体、自热物质和混合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氧化性液体、氧化性固体、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腐蚀剂。
2、健康危险: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刺激、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呼吸或皮肤过敏、生殖细胞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吸入危险。
3、环境危险:包括危害水生环境,对水环境的危害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602。包括急性水生毒性(指物质对短期接触它的生物体造成伤害的固有性质)和性水生毒性(指物质在与生物体生命周期相关的接触期间对水生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潜在性质或实际性质)。
❺ 公安部管制化学品包括哪些
公安部管制化学品包括:1、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依据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按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共分3大类:理化危险包括爆炸物、易燃物等,健康危险包括急性毒性、各器官吸收毒性等,环境危险包括危害水生环境。2、易制毒化学品28种易制毒化学品受控制,必须在公安局备案:1.麻黄碱;2.麦角新碱;3.麦角胺;4.麦角酸;5.1-苯基-2-丙酮;6.伪麻黄碱;7.N-乙酰邻氨基苯酸;8.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9.胡椒醛;10.黄樟脑;11.异黄樟脑;12.醋酸酐;13.丙酮;14.邻氨苯基甲酸;15.乙醚;16.苯乙酸;17.哌啶;18.甲基乙基酮;19.甲苯20.高锰酸钾;21.硫酸;22.盐酸;23.三氯甲烷;24.氯化铵;25.氯化亚砜;26.硫酸钡;27.氯化钯;28.醋酸钠。3、易制爆化学品易制爆是指化学品可以作为原料或辅料而制成爆炸品的性质。易制爆化学品通常包括:强氧化剂,可/易燃物,强还原剂,部分有机物。
❻ 危险品化学品目录8类危险品哪些
危险化学品8类包括:
一、爆炸品
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三、易燃液体
四、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五、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
六、有毒品
七、放射性物品
八、腐蚀品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
1.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
(1)替代
(2)密闭
(3)惰性气体保护.
(4)通风置换.
(5)安全监测及连锁。
2.消除点火源
能引发事故的火源有明火、高温表面、冲击、摩擦、自燃、发热、电气、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光线照射等,具体做法有:
(1)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
(2)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
(3)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3.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
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包括阻火装置、阻火设施、防爆泄压装置及防火防爆分隔等。
❼ 危险化学品包括哪些
危险化学品包括:
1、爆炸性物品:爆炸性物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包括爆炸性物质和混合物和爆炸性物品,但不包括下述装置:其中所含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由于其数量或特性,在意外或偶然点燃或引爆后,不会由于迸射、发火、冒烟或巨响而在装置之处产生任何效应。
2、易燃气溶胶:气溶胶是指气溶胶喷雾罐,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容器,该容器由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强制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
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配有释放装置,可使所装物质喷射出来,形成在气体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处于液态或气态。
3、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是即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本定义不包括根据统一分类制度分类为爆炸物、有机过氧化物或氧化物质的物质和混合物。
4、压力下气体:压力下气体是指高压气体在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压力下气体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液体、冷冻液化气体。
5、易燃固体:易燃固体是容易燃烧或通过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体。易于燃烧的固体为粉状、颗粒状或糊状物质,它们在与燃烧着的火柴等火源短暂接触即可点燃和火焰迅速蔓延的情况下,都非常危险。
(7)国家管控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有哪些扩展阅读:
应急要点:
1、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2、立即在事发地点周围设置警告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3、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4、居民小区施工过程中挖掘出有异味的土壤时,应立即拨打当地区(县)政府值班电话说明情况,同时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在异味土壤清走之前,周围居民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
5、严禁携带危险化学品乘坐公交车、地铁、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
除上述要点,一旦闻到刺激难闻的气味,或者发现有毒气体发生泄漏,就要马上采取措施:
1、及时撤离现场,并马上通知其他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报警。
2、堵截一切火源,不开灯,不要动电器,以免产生导致爆炸的火花;熄灭火种,关阀断气,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3、有关单位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
4、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不要拖延。
❽ 危险化学品分几大类、分别是什么
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分为八大类:
第一类: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
第六类: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第八类: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8)国家管控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有哪些扩展阅读:
防灾应急要点:
1、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2、立即在事发地点周围设置警告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3、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4、居民小区施工过程中挖掘出有异味的土壤时,应立即拨打当地区(县)政府值班电话说明情况,同时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在异味土壤清走之前,周围居民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
5、严禁携带危险化学品乘坐公交车、地铁、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
注意事项:
一旦闻到刺激难闻的气味,或者发现有毒气体发生泄漏,就要马上采取措施:
1、及时撤离现场,并马上通知其他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报警。
2、堵截一切火源,不开灯,不要动电器,以免产生导致爆炸的火花;熄灭火种,关阀断气,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3、有关单位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
4、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不要拖延。
❾ 国家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有哪些
《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目录(第一批)》
1. 青石棉 ( 禁止 )
2. 多氯联苯 ( 严限 )
3. 多溴联苯 ( 严限 )
4. 三 (2 , 3 ——二溴丙基 ) 磷酸酯 ( 严限 )
5. 三氯丙啶基氧化磷 ( 严限 )
6. 丙烯腈 ( 严限 )
7. 汞化合物 ( 禁止 )
8. 艾氏剂 ( 禁止 )
9. 狄氏剂 ( 禁止 )
10. 异狄氏剂 ( 禁止 )
11. 滴滴涕 ( 二氯二苯三氯乙烷 )(DDT)( 禁止 )
12. 六六六·混合异构体 ( 禁止 )
13. 七氯 ( 禁止 )
14. 六氯苯 ( 禁止 )
15. 三环锡·普特丹 ( 禁止 )
16.1 , 2 ——二溴乙烷 (EDB)( 禁止 )
17. 氯乙酰胺·敌蚜胺 ( 禁止 )
18.2 , 4 , 5 ——涕 ((2 , 4 , 5 ——三氯苯氧乙酸 )(2 , 4 , 5 —— T)( 禁止 )
19. 二溴氯丙烷 (1 , 2 ——二溴— 3 —氯丙烷 )(DBCP)( 禁止 )
20. 内吸磷 ( 禁止 )
21. 氰化合物 ( 禁止 )
22. 氯丹 ( 八氯化甲桥茚 )( 严限 )
23. 杀虫脒 ( 严限 )
24. 氯化苦 ( 严限 )
25. 砷化合物 ( 严限 )
26. 五氯酚 ( 五氯苯酚 )( 严限 )
27. 地乐酚 ( 严限 )
《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目录(第二批)》
1 多氯三联苯(PCT)
2 二氯乙烯
3 环氧乙烷(非农药用)
4 角闪石石棉
5 四乙基铅
6 四甲基铅 、
7 灭蚁灵
❿ 实验室常见气体危险品有哪些
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丙烷气体、硫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氯气、氟气、氟化氢气体、溴、溴化氢气体、甲烷气体。
实验室常见危化品
1、爆炸品:具有猛烈的爆炸性。当受到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等外来因素的作用或与其它性能相抵触的物质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高热,引起爆炸。如:三硝基甲苯(TNT),苦味酸,硝酸铵,叠氮化物,雷酸盐及其它超过三个硝基的有机化合物等。
2、氧化剂:具有强烈的氧化性,按其不同的性质遇酸、碱、受潮、强热或与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等性质有抵触的物质混存能发生分解,引起燃烧和爆炸。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氯酸盐、硝酸盐、过氧化物、高氯酸及其盐、高锰酸盐、重铬酸盐,亚硝酸盐等。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气体压缩后贮于耐压钢瓶内,使其具有危险性。钢瓶如果在太阳下曝晒或受热,当瓶内压力升高至大于容器耐压限度时,即能引起爆炸。钢瓶内气体按性质分为四类:
剧毒气体,如液氯、液氨等。
易燃气体,如乙炔、氢气等。
助燃气体,如氧气等。
不燃气体,如氮、氩、氦等。
4、自燃物品:此类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依靠自身的分解、氧化产生热量,使其温度升高到自燃点即能发生燃烧。如白磷等。
5、遇水燃烧物品:遇水或在潮湿空气中能迅速分解,产生高热,并放出易燃易爆气体,引起燃烧爆炸。如金属钾,钠,电石等。
6、易燃液体:这类液体极易挥发成气体,遇明火即燃烧。可燃液体以闪点作为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根据,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闪点在45℃以下的称为易燃液体,45℃以上的称为可燃液体(可燃液体不纳入危险品管理)。易燃液体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
(1)一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8℃以下(包括28℃)。如乙醚、石油醚、汽油、甲醇、乙醇、苯、甲苯、乙酸乙酯、丙酮、二硫化碳、硝基苯等。
(2)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9-45℃(包括45℃)。如煤油等。
7、易燃固体:此类物品着火点低,如受热,遇火星,受撞击,摩擦或氧化剂作用等能引起急剧的燃烧或爆炸,同时放出大量毒害气体。如赤磷,硫磺,萘,硝化纤维素等。
8、毒害品:具有强烈的毒害性,少量进入人体或接触皮肤即能造成中毒甚至死亡。如:汞和汞盐(升汞、硝酸汞等)、砷和砷化物(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磷和磷化物(黄磷,即白磷,误食0.1克黄磷即能致死)、铝和铅盐(一氧化铅等)、氢氰酸和氰化物(HCN,NaCN,KCN)、以及氟化钠、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等。
有毒气体,如醛类、氨气、氢氟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铬酸等。
9、腐蚀性物品:具强腐蚀性,与人体接触引起化学烧伤。有的腐蚀物品有双重性和多重性。如苯酚既有腐蚀性还有毒性和燃烧性。腐蚀物品有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氟酸氟酸、冰乙酸、甲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甲醛、液溴等。
10、致癌物质:如:多环芳香烃类、3,4-苯并芘1,2-苯并蒽、亚硝胺类、氮芥烷化剂、α-萘胺、β-萘胺、联苯胺、芳胺以及一些无机元素、As、Cl、Be等都有较明显的致癌作用,要谨防侵入体内。
11、诱变性物品:如溴化乙锭(EB),具强诱变致癌性,使用时一定要戴一次性手套,注意操作规范,不要随便触摸别的物品。
12、放射性物品:具有反射性,人体受到过量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粉尘能引起放射病。如:硝酸钍及放射性矿物独居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