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预防危险化学品事故
(1)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的预防控制措施①替代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代替有毒有害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代替易燃化学品。②变更工艺采用新技术、改变原料配方,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③隔离将生产设备封闭起来,或设置屏障,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 ④通风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降低,通风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两种。局部排风适用于点式扩散源,将污染源置于通风罩控制。
❷ 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的目录
上篇 国内事故
一、火灾爆炸
1.1 生产
辽宁省辽阳金航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爆炸事故(2008-9-14)
浙江省武义博阳实业有限公司火灾事故(2008-1-15)
江苏省联化科技有限公司爆炸事故(2007-11-27)
山东省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厂爆炸事故(2007-7-11)
河北省沧州大化TDI有限责任公司硝化装置爆炸事故(2007-5-11)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盐城氟源化工公司临海分公司爆炸事故(2006-7-28)
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2005-11-13)
山东省鲁西某化工公司脱碳塔爆燃事故(2000-2-28)
贵州省开阳磷城黄磷厂赤磷车间爆炸事故(2000-2-16)
安徽省芜湖某化学公司氯乙烯泄漏爆炸事故(1998-8-5)
新疆独山子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隔油池闪爆事故(1998-5-7)
河南省尉氏县化工总厂合成氨系统高压管爆炸事故(1997-7-18)
辽宁省抚顺石化乙烯化工公司空气分离装置爆炸事故(1997-5-16)
陕西省兴化集团公司硝酸铵装置爆炸事故(1998-1-6)
重庆市长寿化工总厂特大火灾事故(1997-5-4)
山东省瑞星化工集团化肥厂压缩机爆炸事故(1996-12-6)
山东省瑞星化工集团山梨醇加氢反应爆炸事故(1996-8-12)
山东省瑞星化工集团精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1996-7-30)
贵州省遵义碱厂氯乙烯车间爆炸事故(1996-4-17)
河南省浚县化肥厂高压管爆裂着火事故(1996-1-4)
河南省信阳化工总厂乙炔干燥器爆炸事故(1995-5-8)
江苏省无锡化工集团大众化工厂混合桶爆炸事故(1995-3-24)
河北省兴隆县化肥厂爆炸事故(1995-2-13)
陕西省陕西化肥厂铜洗工段回流塔爆炸事故(1995-1-13)
江西省丰城化肥厂水煤气发生炉爆炸事故(1994-4-19)
北京市燕化公司化工一厂高压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1993-10-22)
河南省辉县化肥厂氨水罐爆炸事故(1993-9-18)
浙江省温州瑞安化工厂反应釜爆炸事故(1993-6-14)
山西省临县电石厂炉面爆炸事故(1993-4-12)
内蒙古通辽油脂化工厂癸二酸车间水解釜爆炸事故(1992-6-27)
上海市硫酸厂二甲基亚砜氧化器爆炸事故(1992-3-17)
河南省开封化肥厂液位计爆炸事故(1992-1-24)
福建省福州第二化工厂氨油分离器油气爆炸事故(1991-10-12)
江苏省淮阴有机化工厂高压釜爆炸事故(1991-10-8)
山东省莱芜化肥厂氨合成塔后废热锅炉进口管破裂着火事故(1991-8-24)
广东省黄埔化工厂爆炸着火事故(1991-5-17)
辽宁省旅顺化工厂消沫剂聚合釜爆炸事故(1991-5-16)
山东省安丘化肥厂合成塔出口高压管道爆炸着火事故(1991-4-26)
河北省万全化肥厂压缩厂房爆炸事故(1990-10-27)
辽宁省本溪市草河口化工厂氯乙烯外泄空间爆炸事故(1989-8-29)
陕西省汉中市电石厂熔融电石遇水爆炸事故(1989-7-22)
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化工厂汽化锅爆炸事故(1989-4-4)
河北省内邱县化肥厂铜洗塔爆炸事故(1989-4-24)
湖南省株洲化工厂氯气过量引起乙炔调节阀爆炸事故(1988-10-18)
吉林省辽源市石化厂环氧丙烷罐爆炸事故(1988-4-21)
湖北省云梦县农药厂新建装置爆炸事故(1988-4-3)
山东省平度化肥厂再生器爆炸事故(1986-5-22)
内蒙古乌拉山化肥厂爆炸事故(1985-8-28)
山东省招远化工厂染料十三车间爆炸事故(1985-8-14)
北京市昌平县化肥厂碳化罐爆炸事故(198346)
辽宁省大连石化石油七厂丙烷外泄爆炸事故(1984-1-1)
北京市延庆县化肥厂中间换热器爆炸事故(1983-10-8)
吉林省梅河口八一化工厂电石炉炉喷事故(1983-5-8)
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氮肥厂煤渣堆放场爆炸事故(1982-6-14)
浙江省温州电化厂化学爆炸事故(1979-9-7)
河北省大城县化肥厂化学爆炸事故(1976-4-20)
江苏省镇江农药厂试制新农药爆炸事故(1976-4-1)
石油二厂氯气缓冲罐爆炸事故(1971-4-21)
辽宁省锦州石油六厂聚异丁烯装置爆炸事故(1970-7-21)
辽宁省抚顺石油二厂原油三部炉爆炸事故(1959-12-7)
1.2 使用
山东省青州市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总厂油罐爆炸事故(2000-7-2)
南京市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钢瓶爆炸事故(1993-6-30)
湖南省株洲市化工助剂厂爆炸事故(1989-2-13)
河北省沧州市染料化工厂磺化罐爆炸事故(1989-1-13)
江苏省南京助剂厂酒精蒸馏锅爆炸事故(1988-10-22)
天津市染化公司染化五厂一车间爆炸事故(1985-12-10)
1.3 储存
云南省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三环分公司硫黄仓库爆炸事故(2008-1-13)
山西省晋安科贸有限公司爆炸事故(2008-1-7)
四川省南充炼油厂铁路专用线油库油罐爆炸事故(1998-11-27)
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特大火灾爆炸事故(1997-6-27)
辽宁省辽阳石油化纤公司聚酯厂爆燃事故(1996-10-9)
南京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分厂油罐爆燃火灾事故(1993-10-21)
广东省深圳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仓库特大爆炸火灾事故(1993-8-5)
山东省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1989-8-12)
福建省厦门电化厂糖精车间甲苯罐爆炸事故(1989-7-17)
上海市高桥石化公司炼油厂小梁山液化气罐区爆燃事故(1988-10-22)
江西省南昌钢铁厂动力分厂球形储氧罐着火事故(1985-5-19)
云南省建水县化工厂汽油库爆炸事故(1983-3-7)
吉林省吉林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站爆炸事故(1979-12-18)
江苏省太仓化肥厂液化气槽车液化气外泄爆炸事故(1978-3-4)
1.4 经营
上海市浦三路油气加注站液化气储罐爆炸事故(2007-11-24)
1.5 运输
江西省上饶道路交通黑火药爆炸事故(2005-3-17)
长江航运公司3000t油驳爆炸事故(1972-10-13)
上海焦化厂苯槽车装料外溢致火灾事故(1968-9-27)
1.6 其他
河南省焦作市化工总厂科研所干燥器爆炸事故(1997-1-9)
贵州省贵州有机化工厂研究所反应釜物料外泄爆炸事故(1992-12-2)
二、中毒窒息
2.1 生产
云南省南磷集团电化有限公司氯气泄漏事故(2008-9-17)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齐天化肥有限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2008-6-12)
湖北省随州市大地化工有限公司氨气泄漏事故(2008-3-17)
河南省濮阳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毒窒息事故(2008-2-23)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爆炸事故(2004-4-16)
重庆市开县特大油气井喷事故(2003-12-23)
山西省运城某化肥厂煤气中毒事故(1999-4-2)
浙江省开化县化肥厂华鑫分厂中毒事故(1997-11-5)
安徽省灵壁县化肥厂清理变换炉料中毒事故(1997-4-9)
辽宁省营口市分水化工总厂硼砂车间中毒窒息事故(1995-5-23)
河南省信阳化工总厂农药分厂氯化工段中毒事故(1994-6-11)
山东省德州农药厂硫化氢中毒事故(1994-5-24)
湖南省岳阳市氮肥厂甲胺分厂中毒事故(1994-2-17)
江苏省南化公司氮肥厂氮氧化物中毒窒息事故(1993-6-2)
辽宁省抚顺石油化工公司石油二厂中毒事故(1993-2-21)
江苏省睢宁县化肥厂活性炭脱硫塔煤气中毒事故(1989-6-22)
福建省邵武市二化肥厂-氧化碳中毒事故(1989-6-15)
四川省合江化肥厂-氧化碳中毒事故(1989-4-21)
湖北省武汉炭黑厂-氧化碳中毒事故(1989-1-14)
吉林省延吉市化肥厂-氧化碳中毒事故(1988-10-13)
辽宁省大连染料厂剧毒气体泄漏事故(1988-6-28)
河南省扶沟县化肥厂液氨储罐爆炸事故(1988-3-4)
河北省南和县化肥厂活性炭罐内工人中毒事故(1986-10-11)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县化肥厂-氧化碳中毒事故(1986-4-10)
四川省遂宁县化工厂工人盲目进炉煤气中毒事故(1984-7-8)
2.2 使用
山东省烟台凯实工业有限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2007-10-11)
重庆钢铁集团公司煤气泄漏事故(2006-10-30)
四川省彭山碱厂地下矿爆破中毒事故(1988-7-15)
2.3 储存
江苏省南京东方化工有限公司煤仓内中毒窒息事故(1993-5-5)
2.4 运输
江西省贵溪农药厂一甲胺重大中毒事故(1991-9-3)
2.5 其他
甘肃省某县工程一队擅自打开下水井中毒事故(1992-12-8)
三、其他事故
3.1 生产
四川省某电冶公司黄磷厂黄磷自燃事故(2002-7-2)
贵州省盘县化肥厂天桥坍塌事故(1999-5-30)
陕西省华山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大灼烫事故(1997-11-20)
陕西省西安化工厂电石炉内塌料灼烫事故(1997-10-29)
河南省焦作化工二厂盐库触电事故(1991-7-29)
3.2 使用
内蒙古呼和浩特第二橡胶厂物体打击事故(1991-7-31)
下篇 国外事故
一、火灾爆炸
1.1 生产
美国乔治亚州奥古斯塔BP一阿莫科聚合物工厂爆炸事故(2001-3-13)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Sonat勘探公司油气分离厂火灾爆炸事故(1998-3-4)
美国某助爆药生产厂爆炸事故(1998-1-7)
美国托斯科埃文炼油厂爆炸事故(1997-1-21)
美国新泽西州Napp公司爆炸事故(1995-4-21)
美国Treea公司氮肥厂爆炸事故(1994-12-13)
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1991-6-26)
美国斯特灵顿ICM化肥厂火灾爆炸事故(1991-5-1)
美国环氧乙烷再蒸馏塔爆炸事故(1991-3-12)
美国莱克查尔斯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火灾爆炸事故(1991-3-3)
美国-石油化工厂爆炸事故(1989-10-23)
韩国幸福公司ABS树脂厂火灾爆炸事故(1989-10-4)
保加利亚氯乙烯单体和聚氯乙烯厂火灾爆炸事故(1986-11-7)
英国环己烷空气氧化反应罐爆炸事故(1974-6-1)
日本-合成氨装置爆炸事故
1.2 储存
法国-化工厂硝酸铵大爆炸事故(2001-9-21)
泰国-桂圆干加工厂爆炸事故(1999-9-19)
美国衣阿华州一农场丙烷储罐爆炸事故(1998-4-9)
印度马弗罗炼油厂储罐区火灾爆炸事故(1988-11-9)
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站火灾爆炸事故(1984-11-19)
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地下储罐爆炸事故
1.3 运输
泰国液化石油气槽车爆炸事故(1990-9-24)
前苏联乌德市附近输油管泄漏液化石油气爆炸和客车脱轨事故(1989-6-3)
墨西哥液化石油气罐车火灾事故(1978-7-15)
西班牙液化丙烯罐车爆炸事故(1978-7-11)
美国硝酸铵运输船爆炸事故(1947-4-16)
1.4 其他
美国阿科化学公司废水罐爆炸事故(199075)
二、中毒窒息
2.1 生产
泰国-化工厂光气泄漏事故(2000-3-6)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氮气窒息事故(1998-3-27)
印度博帕尔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1984-12-3)
日本-化工厂生产农药时焦油状废物分解泄漏事故(1973-5-10)
2.2 储存
塞内加尔液氨储罐破裂事故(1992-3-24)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参考文献
后记
·收起全部<<
❸ 危险化学品事故报警应包括那些主要内容
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
化学品事故是指一种或数种化学品意外释放造成的事故。如1979年,温州电化厂氯气泄漏造成人59死亡,下风向成片草木枯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万元。由此可见,化学品事故与其它事故相比,其后果更严重,因此如何预防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以及怎样将化学品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小(即应急处理),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下面就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进行简略的介绍。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报警、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几方面。
1、事故报警
1.1 报警
及时传递事故信息,通报事故状态,是使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处理得当会使可能形成灾难性事故变成灾害性事故,而一些小事故处理不当,延误时间,也能形成灭顶之灾。
当发生突发性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时,现场人员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检查事故部位,并向有关人员和“119”报警;如果是发生在企业内部,应向当班车间主任或值班长,同时向企业调度室报告;如果是在运输途中应向当地应急救援部门或“119”报警。
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1.2救援队伍
各主管单位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迅速组织一个应急救援专业队,各救援队伍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发展,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域和组织群众撤离、疏散,做好危险化学品的清除工作;注意保护事故现场,以便事故调查。
等待急救队或外界的援助会使微小事故变成大灾难,因此每个工人都应按应急计划接受基本培训,使其在发生化学品事故时采取正确的行动。
2、紧急疏散
2.1建立警戒区域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2.2紧急疏散
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3、现场急救
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C—42°C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
·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4、泄漏控制
易燃化学品的泄漏处理不当,随时都有可能转化为火灾爆炸事故,而火灾爆炸事故又常因泄漏事故蔓延而扩大。因此。要成功地控制化学品的泄漏,必须事先进行计划,并且对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4.1泄漏处理注意事项: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化学品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4.2泄漏控制
如果有可能的话,可通过控制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来消除化学品的进一步扩散。这可通过以下方法:
在厂调度室的指令下进行,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方法。
·容器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个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能否成功地进行堵漏取决于几个因素: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点处实际的或潜在的压力、泄漏物质的特性。
4.3对泄漏物的处理
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四种方法:
·围堤堵截: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对于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稀释与覆盖: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人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含油污水系统处理。
5、火灾控制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此外,由于化学品本身及其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因此,扑救化学危险品火灾是一项极其重要又非常危险的工作。从事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人员和消防救护人员平时应熟悉和掌握化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及其相应的灭火措施,并定期进行防火演习,加强紧急事态时的应变能力。
一旦发生火灾,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特殊要求等内容。
5.1灭火注意事项
发生化学品火灾时,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5.2灭火对策
5.2.1扑救初期火灾
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适当移动式灭火器来控制火灾。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然后立即启用现有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5.2.2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另外,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5.2.3火灾扑救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他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介质,配合扑救。
必要时采取堵漏或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灾害扩大。
当火灭了后,仍然要派人监护,清理现场,消灭余火。
应急处理过程并非是按部就班地按以上顺序进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同时进行,如危险化学品泄漏,应在报警的同时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等等。
化学品事故生成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一旦发生化学品事故,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慌乱,处理不当,又会引起二次灾害。因此,各企业应制订和完善化学品事故应急计划。让每一个职工都知道应急方案,定期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广大职工具备对付突发性灾害的应变能力,做到遇灾不慌,临阵不乱,正确判断,正确处理,增强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伤亡。
❹ 天津港爆炸事故中都有哪些危险化学品
主要为硝酸铵受热分解导致爆炸
❺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您好,由于问题不够精准,本篇回答整理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应急处理、危化品泄漏应急处理措施、危险气体泄漏的应急处置三部分内容,希望帮助大家了解到应急措施的重要性。
近年来,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发生较为频繁,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影响往往都很恶劣。因此,从业人员懂得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爆炸品
灭火方法:用水冷却达到灭火目的,但不能采取窒息法或隔离法。禁止使用砂土覆盖燃烧的爆炸品,否则会由燃烧转为爆炸。扑救有毒性的爆炸品火灾时,灭火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
撒漏处理:对爆炸物品撒漏物,应及时用水湿润,再撒以锯末或棉絮等松软物品收集后,保持相当湿度,报请消防人员处理,绝对不允许将收集的撒漏物重新装入原包装内。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灭火方法:将未着火的气瓶迅速移至安全处;对已着火的气瓶使用大量雾状水喷洒;火势不大时,可用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等灭火器扑救。
撒漏处理:运输中发现气瓶漏气时,特别是有毒气体,应迅速将气瓶移至安全处,并根据气体性质做好相应的防护,人站在上风处,将阀门旋紧。大部分有毒气体能溶解于水,紧急情况时,可用浸过清水的毛巾捂住口鼻进行操作,若不能制止,可将气瓶推入水中,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易燃液体
灭火方法:消灭易燃液体火灾的最有效方法是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扑救。
撒漏处理:及时用砂土或松软材料覆盖吸附后,集中至空旷安全处处理。覆盖时,要注意防止液体流入下水道、河道等地方,以防污染环境。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灭火方法:根据易燃固体的不同性质,可用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来灭火,但必须注意:遇水反应的易燃固体不得用水扑救,如铝粉、钛粉等金属粉末应用干燥的砂土、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有爆炸危险的易燃固体如硝基化合物禁用砂土压盖;遇水或酸产生剧毒气体的易燃固体,如磷的化合物和硝基化合物(包括硝化棉)、氮化合物、硫磺等,燃烧时产生有毒和刺激性气体,严禁用硝碱、泡沫灭火剂扑救,扑救时必须注意戴好防毒面具;赤磷在高温下会转化为黄磷,变成自燃物品,处理时应谨慎。
扑灭自燃物品火灾时也要注意:此类物品灭火时,一般可用干粉、砂土(干燥时有爆炸危险的自燃物品除外)和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与水能发生反应的物品如三乙基铝、铝铁溶剂等禁用水扑救;黄磷被水扑灭后只是暂时熄灭,残留黄磷待水分挥发后又会自燃,所以现场应有专人密切观察,同时扑救时应穿防护服,戴防毒面具。
扑灭遇湿易燃物品时也应注意:此类物品发生火灾时,应迅速将未燃物品从火场撤离或与燃烧物进行有效隔离,用干砂、干粉进行扑救;与酸或氧化剂等反应的物质,禁用酸碱和泡沫灭火剂扑救;活泼金属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应用苏打、食盐、氮或石墨粉来扑救;锂的火灾只能用石墨粉来扑救。
撒漏处理:上述三类货物撒漏时,可以收集起来另行包装。收集的残留物不能任意排放、抛弃。对与水反应的撒漏物处理时不能用水,但清扫后的现场可以用大量水冲刷清洗。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灭火方法: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过氧化物只能用砂土、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扑救时应佩戴防毒面具。
撒漏处理:在装卸过程中,由于包装不良或操作不当,造成氧化剂撒漏时,应轻轻扫起,另行包装,但不得同车发运,须留在安全地方,对撒漏的少量氧化剂或残留物应清扫干净。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灭火方法:扑灭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火灾时应注意:氰化物发生火灾时,不得用酸碱灭火器扑救,可用水及砂土扑救;灭火人员扑灭毒害品的火灾时应根据其性质采取相应的灭火方法。扑救时尽可能站在上风方向,并戴好防毒面具。
撒漏处理:固体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可在扫集后装入容器中;液体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应用棉絮、锯末等松软物浸润,吸附后收集,盛入容器中。
腐蚀品
灭火方法:无机腐蚀品或有机腐蚀品直接燃烧时,除具有与水反应特性的物质外,一般可用大量的水扑救。但宜用雾状水,不能用高压水柱直接喷射物品,以免飞溅的水珠带上腐蚀品灼伤灭火人员。
撒漏处理:液体腐蚀品应用干砂、干土覆盖吸收,扫干净后,再用水洗刷。大量溢出时可用稀酸或稀碱中和。中和时,要防止发生剧烈反应。用水洗刷撒漏现场时,只能缓慢地浇洗或用雾状水喷淋,以防水珠飞溅伤人
来源:中国网络网
疏散与隔离
在生产、储运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首先要启用应急产品防止扩散,紧接着要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
如果是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大量泄漏,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
切断火源
切断火源对化学品泄漏处理特别重要,如果泄漏物是易燃物,则必须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区域内的各种火源。
自我防护
参加泄漏处理的人员应对泄漏的化学品性质和反映特性有充分的了解,要于高处和上风处进行处理,要严禁单独行动,身边一定要有监护人。
泄漏控制
如果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要在统一指挥下,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切断与之相连的设备、管线,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等方法来控制化学品的泄漏。
除此之外,要防止泄漏物扩散,殃及周围的建筑物、车辆及人群,万一控制不住泄漏口,一定要及时处置泄漏物,严密监视,防止火灾爆炸。
泄漏物的处置
气体泄漏物应及时合理的通风。
少量液体泄漏物可用可用砂土或其他不燃吸附剂吸附后做处理。
固体泄漏物应采用适当的工具收集,再用水冲洗地面。
来源:内蒙古化工
1、氢气(H2)
易燃易爆气体
一旦发生大的泄漏,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严格限制进入。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切断火源,尽可能切断泄漏气源,打开所有的门窗,让其自然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2、一氧化碳(CO)
易燃易爆、剧毒气体
区域人员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上风无一氧化碳处。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切断电源,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或改变蒸汽云流向,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烧。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消除可能剩下的气体。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制定可行的堵漏方案,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
3、硫化氢(H2S)
易燃易爆、有毒气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合理通风,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注意收集并处理废水。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余气体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止溶液倒吸。
4、天然气(沼气)
易燃易爆气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防治泄漏物进入受限制的空间(如下水道等),以避免发生爆炸。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防爆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5、丙烯(C3H6)
易燃易爆气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控制泄漏,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防止泄漏物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6、丙烷(C3H8)
易燃易爆气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控制泄漏,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防止泄漏物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7、乙炔(C2H2)
易燃易爆气体
区域人员立即撤离泄漏区到上风区,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切断泄漏源,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但不得使用金、银、铜质工具。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接触和跨越汇漏物。用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流向。
8、环氧乙烷(C2H4O)
易燃易爆气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强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9、液化石油气
易燃易爆气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建立警戒区。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控制泄漏,切断气源。喷雾状水抑制或改变蒸汽流向。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钢瓶)以免液体漏出。防止泄漏物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禁止接触和跨越泄漏物。喷雾状水稀释。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10、氯化氢(HCL)
遇水后有强腐蚀性气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穿防毒(化)服。从上风向进入现场。采取措施,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氨水(稀碱水)或雾状水中和、溶解。如有可能,将残余气体或漏出气体导到收集系统或中和溶液。处置产生的废水和漏气容器妥善处理。
11、氯气(Cl2)
剧毒气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向,并立即进行隔离(警戒),严格限制出入。从上风向进入现场,避免与乙炔、松节油、氨等物质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或稀碱水溶解、中和。也可结合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泄漏的氯气或液氯导至收集系统或中和溶液,也可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处置产生的废水和漏气容器妥善处理。
12、氨气(NH3)
易爆、剧毒气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现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也可将残余气体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禁止接触和跨越泄漏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钢瓶)以免液体漏出。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13、一氧化氮(NO)
有毒气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立即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关闭泄漏阀门,切断泄漏源,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有条件可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应将吸入有毒气体的患者立即送医院诊治。
14、二氧化氮(NO2)
剧毒气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严格限制出入,至气体散尽。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气体,合理通风,加速扩散。若是液体,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吸收蒸汽。
15、二氧化硫(SO2)
有毒气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至气体散尽。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进入下水道,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如有可能,可用捕集器使气体通过碱性溶液吸收,中毒人员应立即脱离中毒现场,静卧、保暖、吸氧,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洗眼结膜囊后送医院治疗。
16、煤气
易燃易爆、有毒气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尽可能切断泄漏器阀门,或采用堵漏技术和工具堵漏。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防止泄漏煤气进入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或空旷地焚烧。
17、光气(COCL2碳酰氯)
易燃易爆有毒气体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下风向撤离至500米。切断气源。现场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排风(室外)。也可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相连的通风橱内。禁止接触和跨越泄漏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体漏出。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消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来源:化工设备人
❻ 危险化学品有哪些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安全职责
1、危险化学品仓库保管员应熟悉本单位储存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保管业务知识和有关消防安全规定。
2、危险化学品仓库保管员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
3、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手续,对所保管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做到数量准确,帐物相符,日清月结。每月28日前完成出入库手续,完成当月原材料、产成品盘寸报表;定期清点库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按生产计划提前上报采购计划,保证生产。
应急要点
●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立即在事发地点周围设置警告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居民小区施工过程中挖掘出有异味的土壤时,应立即拨打当地区(县)政府值班电话说明情况,同时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在异味土壤清走之前,周围居民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危险化学品
❼ 危险化学品包括哪些
危险化学品包括:
1、爆炸性物品:爆炸性物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包括爆炸性物质和混合物和爆炸性物品,但不包括下述装置:其中所含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由于其数量或特性,在意外或偶然点燃或引爆后,不会由于迸射、发火、冒烟或巨响而在装置之处产生任何效应。
2、易燃气溶胶:气溶胶是指气溶胶喷雾罐,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容器,该容器由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强制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
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配有释放装置,可使所装物质喷射出来,形成在气体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处于液态或气态。
3、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是即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本定义不包括根据统一分类制度分类为爆炸物、有机过氧化物或氧化物质的物质和混合物。
4、压力下气体:压力下气体是指高压气体在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压力下气体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液体、冷冻液化气体。
5、易燃固体:易燃固体是容易燃烧或通过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体。易于燃烧的固体为粉状、颗粒状或糊状物质,它们在与燃烧着的火柴等火源短暂接触即可点燃和火焰迅速蔓延的情况下,都非常危险。
(7)危险化学品事故是哪些扩展阅读:
应急要点:
1、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2、立即在事发地点周围设置警告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3、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4、居民小区施工过程中挖掘出有异味的土壤时,应立即拨打当地区(县)政府值班电话说明情况,同时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在异味土壤清走之前,周围居民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
5、严禁携带危险化学品乘坐公交车、地铁、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
除上述要点,一旦闻到刺激难闻的气味,或者发现有毒气体发生泄漏,就要马上采取措施:
1、及时撤离现场,并马上通知其他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报警。
2、堵截一切火源,不开灯,不要动电器,以免产生导致爆炸的火花;熄灭火种,关阀断气,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3、有关单位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
4、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不要拖延。
❽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分类有哪些
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6类:
1.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
2.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
3.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窒息事故
4.危险化学品灼伤事故
5.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6.其它危险化学品事故。
防止事故
应急要点
●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立即在事发地点周围设置警告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居民小区施工过程中挖掘出有异味的土壤时,应立即拨打当地区(县)政府值班电话说明情况,同时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在异味土壤清走之前,周围居民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
●严禁携带危险化学品乘坐公交车、地铁、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
危险提示
一旦闻到刺激难闻的气味,或者发现有毒气体发生泄漏,就要马上采取措施:1.及时撤离现场,并马上通知其他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报警;2.堵截一切火源,不开灯,不要动电器,以免产生导致爆炸的火花;熄灭火种,关阀断气,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3.有关单位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4.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不要拖延。
❾ 冒罐的事故类别是什么
冒罐的事故类别是运输事故。
油罐冒顶:油罐的油位监测仪器出现故障,不能准确地计量油罐内油量的多少,或者是由于工作人员疏忽大意,没有及时注意到仪表的变化,从而导致原油从油罐的顶部冒出的事故。
当发生储油罐冒顶事故后需立即向站调度汇报,启动应急预案。油罐工作人员立即停止现场非抢险的一切作业,佩戴呼吸器,打开低液位的储罐进行进油,待冒顶罐停止冒油,液体降低到安全高度上限以下时,关闭冒顶罐进罐阀,停止冒顶罐运行。
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
不同于一般运输事故,往往会衍生出燃烧、爆炸、泄漏等更严重的后果,造成经济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员伤亡等一系列问题。
危险化学品对运输车辆要求较高,承运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是流动的重大危险源,相比普通车辆更易发生事故,而且事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更大危害性。
安全生产中运输交通事故应急要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危害。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运输事故
❿ 危险化学品包括那几类,硫酸和丙酮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包括理化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险三大类,硫酸和丙酮属于危险化学品。具体分析如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依据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按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共分3大类;
理化危险:爆炸物、易燃气体、易燃气溶胶、氧化性气体、压力下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自燃液体、自燃固体、自热物质和混合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氧化性液体、氧化性固体、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腐蚀剂;
健康危险: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刺激、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呼吸或皮肤过敏、生殖细胞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吸入危险;
环境危险:危害水生环境;
所以危险化学品包括理化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险三大类;
硫酸能对皮肉造成极大伤害。硫酸可以迅速与蛋白质及脂肪发生酰胺水解作用及酯水解作用,从而分解生物组织,造成化学性烧伤。还会造成二级火焰性灼伤。浓硫酸也具备很强的氧化性,会腐蚀大部分金属,故需小心存放。所以可以看出,硫酸属于健康危险品以及理化危险品;
丙酮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极度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为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所以丙酮属于危险化学品;
(10)危险化学品事故是哪些扩展阅读:
危险化学品的应急要点:
1、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2、立即在事发地点周围设置警告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3、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危险化学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硫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丙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