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化学品灼伤后首先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被化学品灼伤后,采取的正确方法急救处理原则:硫酸烧伤后应立即用纸或布轻沾去残留酸,切忌擦破皮肤,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盐酸硝酸可立即用水冲洗,冲洗后,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氧化镁、肥皂水等中和留在皮肤上的氢离子,中和后,仍继续冲洗。创面采用暴露疗法,如确定为Ⅲ度,迟早切痂植皮。吸入性损伤按其常规处理.吞食强酸后,可口服牛奶、蛋清、氢氧化铝凝胶、豆浆、镁乳等,禁忌洗胃或用催吐剂,切忌使用耐火酸氢钠,以免产所,造成胃肠穿孔。可口服强的松,以减少纤性药物。
②氢氟酸烧伤:氢氟酸是氟化氢的水溶液,无色透明,具有强烈腐蚀性,并具有溶解脂肪和脱钙的作用。氢氟酸烧伤后,创面起初可能只有红斑或皮革样焦痂,随后即发生坏死,向四周及深部组织侵蚀,可伤及骨骼使之坏死,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伤员疼痛较重.10%氢氟酸有较大的致伤作用,而40%则对皮肤浸润较慢。
氢氟酸烧伤处理:氢氟酸烧伤后,关键在于早期处理,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冲洗,至少半小时,也有主张冲洗1~3小时,冲洗后创面可涂氧化镁甘油(1:2)软膏,或用饱和氯化钙或25%硫酸镁溶液浸泡,使表面残余的氢氟酸沉淀为氟化钙或氟化镁,忌用氨水,以免形成有腐蚀性的二氟化铵(氟化氢铵)。如疼痛较剧,可用5%~10%葡萄糖酸钙(0.5ml/cm2)加入1%普鲁卡因内行皮下及创周浸润,以减轻进行性损害,北京积水潭医院配制了一种霜剂,外涂创面,每2~4小时换药一次,必要时可包扎,至疼痛消失为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Hayashi报告皮质激素对氢氟酸也有一定效果。若创面有水泡,应予除去烧伤波及甲下时,应拔除指(趾)甲。Ⅲ度创面应早期切痂植皮。
③石炭酸烧伤及处理:石炭酸吸收后主要对肾脏产生损害,其腐蚀,穿透性均较强,对组织有进行性浸润损害,故急救时首先用大量流动冷水冲洗,然后再用70%酒精冲洗或包扎。深度创面应早期切痂或削痂。
④草酸烧伤及处理:皮肤、粘膜接触草酸后易形成粉白色顽固性溃烂,且草酸与钙结合使血钙降低,故处理时在用大量冷水冲洗的同时,局部及全身应及时应用钙剂。
⑤铬酸烧伤及处理:水冲洗后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硫酸钠溶液洗涤,再用净水冲洗,或涂上2%二硫基丙醇膏,亦可用5%硫代硫酸钠软膏或10%依地酸钙软膏。
⑥溴烧伤及处理:这是很危险的。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防范。凡用溴时都必须预先配制好适量的20%Na2S2O3溶液备用。一旦有溴沾到皮肤上,立即用Na2S2O3溶液冲洗,再用大量水冲洗干净,包上消毒纱布后就医。也可立即用酒精洗涤,涂上甘油,用力按摩,将伤处包好。如眼睛受到溴蒸气刺激,暂时不能睁开时,可对着盛有氯仿或酒精的瓶内注视。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够更有效的给你治疗。
2. 化学灼伤用什么药膏
化学烧伤不同于一般烧伤,虽然是特殊烧伤,但是处理根据烧伤程度,处理原则基本上相同。但是有特殊物质损伤,需要采取特殊治疗措施,比如氢氟酸,不是用膏剂的问题,要通过碳酸氢钙来湿敷或者局部注射对抗氟离子,减轻对局部组织的进一步伤害。另外磷、镁或者有特殊物质伤害,一定要有效清除掉化学物质,如果去除不干净会加深或者引起特殊伤害,引起高镁血症,导致心脏骤停等。通过早期有效、持久、大量清水冲洗,确实有效清除这些物质。磷有时存在于皮肤中间,所以一定要有效清除。
后期一旦稳住后,常规烧伤膏剂完全可以应用,比如抗感染磺胺类、含银离子成分的膏剂,还有促进生长的生长因子凝胶。如果疼痛明显,还可以加止疼膏剂结合使用,有效控制创面,达到减轻病人伤害程度、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疼痛。对于有药膏剂的应用,抗感染效果不太明显,所以还是到专业医院选用专业用膏剂比较可靠。药店用的非处方类的膏剂,比医院用的药膏,可能效果欠佳。
3. 化学灼伤怎么办
化学灼伤的处理原则如下:
1、迅速脱去或剪去污染的衣服,创面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或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以充分去除及稀释化学物质,阻止化学物质继续损伤皮肤和经皮肤吸收。
2、头面部化学灼伤时要注意眼、鼻、耳、口腔的情况,如发生眼灼伤,先彻底冲洗。
3、皮肤接触热的化学物质发生灼伤时,由于真皮的破坏及局部充血等原因,毒物很容易被吸收,特别是原可通过皮肤吸收且灼伤面积较大时,吸收更快,可在10分钟内引起全身中毒。
4、灼伤创面污染严重,或Ⅱ度灼伤面积在5%以上者,按常规使用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需皮试),抗感染应选用抗生素。
化学灼伤的损害程度,与化学品的性质、剂量、浓度、物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大小,以及当时急救措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物质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主要是细胞脱水和蛋白质变性,有的产热而加重烧伤。
化学灼伤不同于一般的热力灼伤,化学灼伤的致伤因子与皮肤接触时间往往较热烧伤的长,因此某些化学灼伤可以是局部很深的进行性损害,甚至通过创面等途径的吸收,导致全身各脏器的损害。
4. 化学品灼伤怎样处理
化学性皮肤烧伤的现场处理方法是,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玷污的衣裤、鞋袜等。无论酸、碱或其他化学物烧伤,立即用大量流动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15~30分钟。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不用脏布包裹。黄磷烧伤时应用大量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湿布覆盖创面。烧伤的同时,往往合并骨折、出血等外伤,在现场也应及时处理,烧伤患者应及时送医院。
5. 化学灼伤的一般急救方法
1、眼睛灼伤或掉进异物一旦眼内溅入任何化学药品,立即用大量水缓缓彻底冲洗。实验室内应备有专用洗眼水龙头。洗眼时要保持眼皮张开,可由他人帮助翻开眼睑,持续冲洗15分钟。忌用稀酸中和溅入眼内的碱性物质,反之亦然。对因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或其它刺激性物质的眼睛灼伤者,急救后必须迅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6. 化学灼伤的预防及紧急救治措施有哪些
化学灼伤的类型
人们通常把化学物质作用于机体,引起局部组织受损,并进一步导致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的过程称为化学灼伤。化学灼伤与由火焰、热流、灼热金属等“过热”直接引起的热力灼伤不同,它不单纯是指体表的皮肤灼伤,而且包括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罕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的灼伤。
在生产劳动和科学试验中,大多数化学灼伤都是接触对组织有破坏作用的腐蚀性物质引起的。搬运和倾倒装有化学物质的敞口容器,剧烈化学反应时溅出和溢出化学物质,或从容器里漏出与喷出化学物质是引起化学灼伤的常见的原因。因此,往往导致爆炸性损伤、喷射性损伤、流注性损伤和跌落性损伤。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化学灼伤的类型随之多样化和复杂化。人们所遇到的化学灼伤除酸、碱之外,还包括元素单体、化学毒性气体、刺激性化合物等等,涉及的化学物质种类繁多,经常引起化学灼伤的工业用化学物质就有硫酸、盐酸、硝酸、甲酸、乙酸、氢氟酸、氨、氨水、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磷。而且灼伤部位、面积、深度、病程、预后比起热力灼伤更为复杂。
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缩短致伤物质与机体组织的接触时间,对致伤物质的接触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因此,争取时间及时正确地处理是化学灼伤急救的关键。
化学灼伤急救的要点
化学灼伤急救的要点:一要弄清化学性致伤物质的类别、浓度、作用方式、损伤范围和程度;二要将伤者撤离现场,运送到空气新鲜处,迅速脱去污染衣服,视情况采取保暖措施;三要对症采取创面处理、吸氧、镇静、止痛、解毒、抗休克等一系列治疗措施。其中创面处理应达到如下要求:清除化学致伤物质,防止由创面吸收引起中毒,防止化学物质继续作用于创面而使灼伤范围扩大、加重灼伤深度或引起感染。
(1)对于皮肤灼伤,除了个别化学致伤物质(如生石灰、电石等)外,一般主张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创面,再以中和剂中和。由于致伤性化学物质与中和剂发生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加重原发性损伤,因此持续用清水清洗比单纯用中和剂为好。冲洗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左右(也有人主张15~30分钟左右)。冲洗完毕后,局部再用中和剂,用中和剂的时间不宜过长,用后必须用水洗净。然后用消毒敷料覆盖创面,送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2)当致伤物质是非水溶性物质时,可用植物油(如豆油、菜油等)或轻质汽油等对皮肤损害性小的溶剂进行清洗,用汽油时必须注意用量,防止吸收中毒。
(3)对于眼灼伤,要火速急救,防止贻误时机而导致失明。要用大量的水冲洗15~20分钟,水压要低,冲洗时要将眼睑翻转。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脸浸入水中10分钟左右,用力眨眼,抬头呼吸的间隔时间要短。在没有专门监护的情况下,不要用药物中和,否则可能加重眼的损伤。因为化学性眼损伤的严重程度要在灼伤后数天才能完全反映出来,因此应将伤者及时送往眼科治疗。
(4)对于消化道灼伤,可服黏膜保护剂,如蛋清、牛奶、稠米汤、面糊等,以保护食道和胃黏膜。应尽量避免呕吐而加重损伤。如伤者神志清醒并能吞咽,应让其大量饮水。
(5)酸灼伤: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5%的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中和,然后再用清水冲洗。也有人主张用5%的三乙醇胺溶液冲洗。
(6)碱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洗涤中和,然后再用水冲洗;也可用2%硼酸水湿敷。
(7)溴灼伤:用水冲洗后,用硼酸水湿敷,或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再以硫化钾溶液洗涤。
(8)氢氟酸灼伤: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5%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或湿敷,然后涂上甘油或调上如意黄金散。
(9)苯酚(石炭酸)灼伤:用大量的水冲洗,再以70%酒精洗涤,然后用硫酸钠溶液湿敷。
(10)氧化钙(生石灰)灼伤:先用植物油清除皮肤上沾染的石灰微粒,再用2%醋酸溶液洗涤。
(11)沥青灼伤:以棉花蘸汽油或二甲苯清除粘在皮肤上的沥青,然后涂上羊毛脂。
化学灼伤的预防措施
(1)在具有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或有化学灼伤危险的场所应装设冲洗设备,如淋浴、冲眼喷头,并配备好必要的中和剂。
(2)要加强有化学灼伤危险作业人员的安全卫生教育,讲清危害性,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及自我保护能力。
(3)配备具有防化性能的劳动防护用品,如眼镜、面具、手套、袖套、鞋套、腿套、工作服等,并能正确使用。
(4)对有化学灼伤危险的物质盛装容器上必须有醒目的标签。
(5)对有化学灼伤危险的作业场所要设醒目的安全标志牌,提醒作业人员注意。
(6)如有可能,腐蚀物质的处理都应实行机械化或自动化。
7. 如何正确处理烫伤伤口
在生活中,我们的皮肤难免会受到损伤,而皮肤烫伤就是对皮肤的伤害,很多朋友都不以为然哦,但是我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处理不好的话还是有可能会发炎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烫伤处理的一些解决的方法。朋友们可以来了解一下。
开水或蒸汽烫伤,应尽快将患部浸入凉水中,或用自来水流水冲洗,以促使局部散热,防止起水泡。小面积火烫伤,可先进行伤面消毒,再用干净棉签蘸蜂蜜,均匀涂于伤面,烫伤初期每日涂3~4次,形成焦痂进行清洗消毒,再涂蜂蜜。
烫伤部位如疼痛剧烈,可在蜂蜜中加少许冰片,以减轻疼痛。伤口如未感染,一般涂蜂蜜3天,伤面即可形成透明痂皮,1周后焦痂会自行脱落,伤面康复。在治疗过程中,如伤口周围组织脱水,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即可。
用鸡蛋黄油涂擦伤面
鸡蛋黄油的制备,鸡蛋蛋黄在锅上煎至黄油用铲挤油泄漏。作为一个熟练的,适当的温度,蛋黄油可以5至8毫升。
用中药粉敷伤面
取虎杖根、地榆、大黄等量,研成细粉用麻油调敷。也可用枯矾15克、花椒30克,炒至黄褐色时研成细末,再加冰片3克混匀,用麻油调涂伤面。
以上文章给我们介绍的就是烫伤的治疗办法了,我们都对烫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治疗烫伤的时候,患者们一定要注意的就是,马上用凉水或者冰块进行浸泡,让烫伤部位的温度降下来,这样的话,我们的皮肤才不会受到伤害!
热水烫伤处理方法
热水烫伤处理方法一
立即小心地将被热液浸透的衣裤、鞋袜脱掉,用清洁净的冷水喷洒伤处或将伤处浸入清洁的冷水中,也可以用湿冷毛巾敷患处,还可以用食醋浇到被烫伤的皮肤上。
热水烫伤处理方法二
尽量不破坏任何水泡或皮肤,以免细菌感染。为了防止水泡,用醋洗皮肤的表面,也可以用蛋清擦剂。如果水泡已经被刮伤,可用消毒纱布覆盖伤口,然后送往医院治疗。
紧急处理小贴士
1、开水接触皮肤烫伤
被开水烫伤后,不要自行涂用各种“消毒药水”,特别是有颜色的“红药水”或者“紫药水”,以免影响医生对烧伤严重层度和深度的判断。用大量的流水持续冲洗降温,持续大约20分钟左右。注意流水冲洗的力量不应过大,要尽量保存烫伤后水疱皮的完整性。如有衣物,应予以剪除,以免在脱衣服的过程中破坏疱皮的完整。
经过上述简单处理后,使用凉水袋或冰袋冷敷创面止痛,然后立刻到专科医院或烧伤整形科就诊。
2、火灾引起烧伤
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如果一时难以脱下来,可让伤员卧倒在地滚压灭火,或用水浇灭火焰。切勿带火奔跑或用手拍打,否则可能使得火借风势越烧越旺,使手被烧伤。也不可在火场大声呼喊,以免导致呼吸道烧伤。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雾吸入导致窒息或中毒。
如头面部烧伤后,常极度肿胀,且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容易被漏诊因而延误抢救。因此要密切观察伤员有无进展性呼吸困难,并及时护送到医院治疗。
3、电熨斗烫伤
首先要立即断电,然后根据烫伤程度选择不同方法。小面积的轻度烫伤,早期未形成水泡时,有红热剌痛者,首先降温,也就是流水冲洗,之后擦用麻油涂布或消毒的凡士林纱布敷盖。
已形成水泡者,先用0.1%新洁尔灭溶液或75%酒精涂拭周围皮肤,创面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冲洗干净,在无菌条件下,将泡内液体抽出,创面用三磺软膏、四环素软膏、烫伤膏或消毒凡士林纱布加压包扎。
二度烫伤处理应注意预防感染,并给止痛片减轻疼痛。大面积烫伤必须立即送医院急救。
4、化学品灼伤
化学性皮肤烧伤的现场处理方法是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沾污的衣裤、鞋袜等。无论酸、碱或其它化学物烧伤,立即用大量流动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不少于30分钟。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不用脏布包裹。黄磷烧伤时应用大量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湿布覆盖创面。然后应及时送医院。
5、干冰“烧伤”
被干冰烧伤后,在22-25℃左右温暖的室内,或者浸入38-42℃的温水中,迅速提高体温,别用火烤、冷水浸泡或用雪搓,尽量将伤肢抬高、保暖、制动。如果起了水疱,不要戳破水疱,以免伤口暴露,细胞受感染。如果伤口粘着衣服布料,那是由于低温下局部结冰而致。这时不可以鲁莽撕掉布料,应用37℃-38℃温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