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茶叶中主要生物化学物质有哪些
1.茶多酚
(Tea.polyphenols)亦称茶鞣酸、茶单宁。是一种存在于茶树中的多元酚化合物的混合物,约占干物质的15%~40%,主要组分为儿茶素(黄烷醇类)、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儿茶素为主体的黄烷醇类,占茶多酚的一半以上,占茶树新梢干物质的20%左右,是茶树次生物质代谢中心。它对茶叶色、香、味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茶叶保健功能的首要成分。
2.儿茶素
(Catechins)亦称儿茶酸。属黄烷-3-醇类衍生物,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和含水乙醇,分酯型和非酯型两类。新梢是形成儿茶素的主要部位,它存在于叶细胞的液胞中,约占茶叶干物质的16%~23%。酯型儿茶素具有较强的苦涩味和收敛性,是赋予茶叶色、香、味的重要物质基础。儿茶素是茶叶中最具有药效作用的活性组分,现已表明它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辐射、防癌等功能。
3.氨基酸
(Amino.cid)是蛋白质、活性肽、酶和其他一些活性分子的重要组分。茶叶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游离氨基酸”有甘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等26种,约占干物质的2%~4%,是茶汤鲜味的主要呈味物质,其中,精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等都可转变为香气物质或作为香气的前体。茶叶中还有一类由根部生成的非蛋白质氨基酸——茶氨酸(Theanine),它呈甜鲜味,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对绿茶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也是红茶品质评价的重要因子。因它是茶叶的特征性化学物质,故也是鉴别茶组植物的生化指标之一。氨基酸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如谷氨酸能降低血氨,蛋氨酸能调整脂肪代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将茶树新梢中的谷氨酸在厌氧和好气情况下交替处理制成的γ-氨基丁酸(GABA),具有较显着的降血压等保健功能,日本已有商品茶投放市场。
4.蛋白质
(Protein)是由各种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量聚合物。茶叶中主要蛋白质种类有白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等。幼嫩芽叶中蛋白质含量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5%左右,一般中小叶茶高于大叶茶,春茶高于夏、秋茶。但只有占蛋白质总量2%左右的水溶性蛋白才溶于水,它既可增进茶汤的滋味和营养价值,又能保持茶汤的清亮度和茶汤胶体液的稳定性。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与芽叶中蛋白质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湿润多雨,弱光照可使蛋白质含量提高,这是“高山出好茶”的重要原因之一。
5.咖啡碱
(Caffeine)亦称咖啡因。是茶叶中嘌呤碱类(Purines)中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无臭、味苦,遇120℃高温开始升华,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茶叶中一般含2%~5%,细嫩芽叶高于老叶,夏秋茶略高于春茶,也是重要的滋味物质。在红茶加工过程中与茶黄素络合的复合物具有鲜爽味。茶叶中的嘌呤碱除了咖啡碱外,还有可可碱、茶叶碱、黄嘌呤、腺嘌呤等,它们的含量都非常少。咖啡碱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具有提神的作用。由于它常和茶多酚成络合状态存在,不仅形成了茶的固有风味,而且它与游离状态的咖啡碱在对人体生理机能上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故在正常的茶叶饮量下,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反应。
6.芳香物质
是挥发性物质的总称,主要是醇类化合物。
(1)芳樟醇(Linalool):又称沉香醇,是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在茶树体内以葡糖苷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由葡糖苷水解酶水解后才成为游离态的芳樟醇。具有铃兰香气,在新梢中芽的含量最高,从一叶、二叶、三叶到茎依次递减。一般大叶茶含量高于中、小叶茶,春茶又高于夏、秋茶。在红茶制作的揉捻、发酵、干燥过程中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
(2)香叶醇(Geraniol):亦称牻牛儿醇。在茶树体内也以葡糖苷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由葡糖苷水解酶水解而得,具有玫瑰香气。新梢各部位和春、夏茶含量与芳樟醇相似,只是大叶茶含量较低,中、小叶茶含量较高。安徽祁门种含量高出其他中、小叶品种几十倍,因此使“祁红”具有明显的玫瑰香气特征。
(3)橙花叔醇(Nerolidol):倍半萜烯醇类。在茶树体内亦以葡糖苷形式存在。具有木香、花香和水果百合韵,是乌龙茶及花香型名优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亦是绿茶中最具有抗菌力的成分。乌龙茶在制作过程中会显着增加。
(4)2-苯乙醇(2-Phenylethanol):亦称β-苯乙醇。芳环醇类。亦具有玫瑰香气,以糖苷形式存在于鲜叶和成品茶中,不同叶位的含量由芽、一叶、二叶、三叶依次递减。经β-葡糖苷酶水解后,鲜叶中含量明显增加。中国安徽和福建红茶中的含量高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红茶。
(5)顺-3-己烯醛(Z-3-Hexenal):亦称青叶醛。是茶叶的挥发性成分,具有青草气,当浓度低于0.1%时呈新鲜水果香,故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鲜叶必须先经过摊放,以降低青叶醛含量,减少青草气。芳樟醇与顺-3-己烯醛的比值可用来判断红茶香气品质的优劣。
7.茶叶维生素
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茶叶中水溶性的有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P、肌醇、维生素U。它们的分子量较小,但与茶树的物质代谢、茶叶营养及药用价值有着重要关系。脂溶性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它们同样对茶树某些代谢起调节作用。
(1)维生素C:亦称抗坏血酸。茶鲜叶中含量较多。在加工过程中虽会有所损失,但由于茶叶内含有较多的生物类黄酮物质,故成品茶含量仍较高,绿茶中含量约2.50mg/g,红茶约0.60mg/g。它能防治坏血病,增强人体机体的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2)维生素B1:亦称硫胺素。茶叶中含量比蔬菜还高,成品茶中含量约为干重的0.015%~0.06%。它能维持人体神经、心脏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3)维生素B2:亦称核黄素。茶叶中的核黄素主要与蛋白质结合成为黄素蛋白,参与茶树体内物质代谢的多种还原反应,缺少它,茶树机体呼吸减弱,氮素代谢受到障碍。在茶叶中含量约为0.012~0.017mg/g,以芽叶中最多。它有增进人体皮肤弹性和维持视网膜的功能。
(4)维生素E:亦称生育酚。茶叶中的含量高于蔬菜和水果,约为300~800mg/kg,绿茶含量又高于红茶。由于茶叶内含有较多的生物类黄酮物质,故能对维生素E的氧化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它本身又是一种极好的抗氧化剂,可以阻止人体中脂质的过氧化过程,故具有抗衰老作用。
茶叶中除了上述这些组分外,还有一些含量虽不高,但具有独特作用的成分,如脂多糖具有防辐射和增加白血球的功效;几种多糖的复合物和茶叶脂质组分中的二苯胺,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⑵ 绿茶的主要成分
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
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
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
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陕南)、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如珍眉:条索细紧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高鲜,滋味浓爽,汤色、叶底绿微黄明亮;
贡熙:是长炒青中的圆形茶,精制后称贡熙。外形颗粒近似珠茶,圆结匀整,不含碎茶,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
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离出来的长形茶雨茶大部分从眉茶中获取,外形条索细短、尚紧,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
⑶ 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茶的成分(1)
据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茶叶的化学成分有500种之多,其中有机化合物达450种以上,无机化合物约30种。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归纳起来可分为水分和干物质两大部分。
1、水分
水分是茶树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制茶过程一系列化学变化的重要介质。制茶过程中茶叶色香味的变化就是伴随着水分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制茶时常将水分的变化作为控制品质的重要生化指标。茶鲜叶的含水量一般为75%~78%,鲜叶老嫩、茶树品种、季节不一,含水量也不同。一般幼嫩芽叶、雨水叶、露水叶、大叶种,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较高,高的可达84%左右。老叶、中小叶种和旱季、晴天叶含水量较低。
2、蛋白质与氨基酸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量的20%~30%,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质含量仅占1%~2%。这部分水溶性蛋白质是形成茶汤滋味的成分之一。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4%。茶叶中的氨基酸主要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酸胺、精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组氨酸、苏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等25种以上,其中茶氨酸含量约占氨基酸总量50%以上。氨基酸,尤其是茶氨酸是形成茶叶香气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对形成绿茶香气关系极为密切。
3、生物碱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条碱。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约占2%~5%;其他含量甚微,所以茶叶中的生物碱含量常以测定咖啡碱的含量为代表。咖啡碱易溶于水,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红茶汤中出现的“冷后浑”就是咖啡碱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生成的大分子络合物,是衡量红茶品质优劣指标之一。咖啡碱可作为鉴别真假茶的特征之一。咖啡碱对人体有多种药理功效,如提神、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助消化等。
4、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三十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类物质。茶多酚的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而在茶多酚总量中,儿茶素约占70%,它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其氧化聚合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等,对红茶汤色的红艳度和滋味有决定性作用。黄酮类物质又称花黄素,是形成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之一,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2%。花青素呈苦味,紫色芽中花青素含量较高,如花青素多,茶叶品质不好,会造成红茶发酵困难,影响汤色的红艳度;对绿茶品质更为不利,会造成滋味苦涩、叶底青绿等弊病。茶叶中酚酸含量较低,包括没食子酸、茶没食子素、绿原酸、咖啡酸等。
5、糖类
茶叶中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25%。单糖和双糖又称可溶性糖,易溶于水,含量为0.8%~4%,是组成茶叶滋味的物质之一。茶叶中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物质,含量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以上,多糖不溶于水,是衡量茶叶老嫩度的重要成分。茶叶嫩度低,多糖含量高;嫩度高,多糖含量低。
茶叶中的果胶等物质是糖的代谢产物,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4%左右,水溶性果胶是形成茶汤厚度和外形光泽度的主要成分之一。
6、有机酸
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茶叶中的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有棕榈酸、亚油酸、乙烯酸等。茶叶中的有机酸是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现已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达25种,有些有机酸本身虽无香气,但经氧化后转化为香气成分,如亚油酸等;有些有机酸是香气成分的良好吸附剂,如棕榈酸
7、类脂类
茶叶中的类脂类物质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8%左右。对形成茶叶香气有着积极作用。类脂类物质在茶树体的原生质中,对进人细胞的物质渗透起着调节作用。
8、色素
茶叶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部分,含量仅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1%左右。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水溶性色素有黄酮类物质、花青素及茶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条红素和茶褐素等。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的主要成分。尤其是绿茶、干茶色泽和叶底的黄绿色,主要决定于叶绿素的总含量与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组成比例。叶绿素a是深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幼嫩芽叶中叶绿素b含量较高,所以干色多呈嫩黄或嫩绿色。在红茶加工的发酵过程中,叶绿素被大量破坏,产生黑褐色物质和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茶叶中的蛋白质、果胶、糖等物质结合,使红茶干色呈褐红色或乌黑色,叶底呈红色。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六大茶类的色泽均与茶叶中色素的含量、组成、转化密切相关。
9、芳香物质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指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总称。在茶叶化学成分的总含量中,芳香物质含量并不多,一般鲜叶中含0.02%,绿茶中含0、005%~0、02%,红茶中含0.01%~0.03%。茶叶中芳香物质的含量虽不多,但其种类却很复杂。据分析,通常茶叶含有的香气成分化合物达三百余种,鲜叶中香气成分化合物为5O种左右;绿茶香气成分化合物达1O0种以上;红茶香气成分化合物达300种之多。组成茶叶芳香物质的主要成分有醇、酚、醛、酮、酸、酯、内酯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氧化物等十多类。鲜叶中的芳香物质以醇类化合物为主,低沸点的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高沸点的沉香醇、苯乙醇等,具有清香、花香等特性。成品绿茶的芳香物质以醇类和吡嗪类的香气成分含量较多,吡嗪类香气成分多在绿茶加工的烘炒过程中形成。红茶香气成分以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香气化合物为主,它们多是在红茶加工过程中氧化而成的。
10、维生素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0、6%~1%。维生素类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维生素A含量较多。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饮茶时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11、维生素P和肌醇等。维生素C含量最多,尤以高档名优绿茶含量为高,一般每100克高级绿茶中含量可达250毫克左右,最高的可达500毫克以上。可见,人们通过饮用绿茶可以吸取一定的营养成分。
11、酶类
酶是一种蛋白体,在茶树生命活动和茶叶加工过程中参与一系列由酶促活动而引起的化学变化,故又被称为生物催化剂。茶叶中的酶较为复杂,种类很多,包括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解酶、磷酸化酶、移换酶和同工异构酶等几大类。酶蛋白具有一般蛋白质的特性,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有易变性失活的特点。各类酶均有其活性的最适温度范围,一般在30C~50℃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若失活、变性,则就丧失了催化能力。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如多酚氧化酶,只能使茶多酚物质氧化,聚合成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蛋白酶只能促使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茶叶加工就是利用酶具有的这种特性,用技术手段钝化或激发酶的活性,使其沿着茶类所需的要求发生酶促反应而获得各类茶特有的色香味。如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杀青就是利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制止由酶引起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绿叶绿汤的品质特点。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发酵就是激化酶的活性,促使茶多酚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氧化产物,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12、无机化合物
茶叶中无机化合物占干物质总量的3.5%~7.0%,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部分。这些无机化合物经高温灼烧后的无机物质称之为“灰分”。灰分中能溶于水的部分称之为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50%~60%。嫩度好的茶叶水溶性灰分较高,粗老茶、含梗多的茶叶总灰分含量高。灰分是出口茶叶质量检验的指标之一,一般要求总灰分含量不超过6.5%
⑷ 绿茶的成份有哪些
绿茶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物和有机物(依据含碳的多少来确定)。在茶叶的主要成分中,超过95%的部分是有机物,剩下的无机物部分不到5%。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比如我们平时所说的磷、钾、硫、镁、锰、氟等微量元素。
都含有哪些成分?
茶多酚类
(包括儿茶类、黄酮类、黄酮醇类、酚酸类、花色甙类、羟基—基烷醇类等40余物质组成的化合物),其含量约占干物质总量的15%以上,高的可超过40%,大叶种高于中小叶种。
茶色素类
(包括叶绿素、茶黄素、茶红素、β一胡萝卜素等),约占干物质总量的15.36%~33.42%。
茶多糖
是一类组成复杂且变化较大的混合物,是一种酸性蛋白,并结合有大量矿质元素,其含量约占干物质的2.34%~5.13%。
茶皂素
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其含量只占干物质总量的0.07%左右。
蛋白质与氨基酸
蛋白质为一类高分子量的含氮有机物,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0%~30%,但是只有10%左右可溶于热水。在茶叶中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氨基酸,共有30余种,大多数为人体所必需,其中有8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
绿茶中的氨基酸含量约为干物质总量的2%~5%,其中茶氨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50%,精氨酸约占13%,天门冬氨酸约占9%,谷氨酸约占8.7%,其余约占13%。
生物碱
为一种嘌呤类化合物,包括咖啡碱、可可碱、茶碱,约占干物质总量的3%~5%,其中咖啡碱占有2%~4%,可可碱与茶碱占1%。
矿物元素
茶叶中的矿质元素相当丰富,磷、钾含量最高,钙、镁、铁、锰、铝次之,铜、锌、钠、硫、硒、氟为微量元素,人体必需的24种矿质元素。
茶叶基本成分
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
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⑸ 红茶和绿茶各有什么化学成分
其实两种茶叶的化学成分差不多,只是红茶的芳香物多一些,乌龙茶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他们的化学成分是由3.5—7.0%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茶叶中含有20—30%的叶蛋白,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5%左右。茶叶中含有1.5—4%的游离氨基酸,种类达20多种,大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茶叶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4%。
⑹ 绿茶里有哪些物质
1、咖啡碱(溶于水,不挥发)咖啡碱是茶叶中一种含量很高的生物碱,一般量为2~5%。每杯150毫升的茶汤中含有40毫克左右咖啡碱。咖啡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因此具有使人提神和保持耐力的作用。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常和茶多酚成络合状态存在,所以它和游离态的咖啡喊在生理机能上有所不同。在对咖啡碱安全性评价的综合报告中的结论是:在人正常的饮用剂量下,咖啡碱对人无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2、多酚类化合物(儿茶素)可溶性的多酚类化合物,它主要由儿茶素类、黄酮类化合物、花青素和酚酸组成,以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儿茶素类中主要包括表儿茶素(简称EC)、表没食子儿茶素(简称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简称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简称EGCG)。这是茶叶药效的主要活性组份。业已证明,它们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辐射、抗癌、抗突变等多种功效。 3、维生素类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维生素B族的含量一般为茶叶干重的180ppm左右。菸酸(维生素B5)的含量是B族中含量最高的,约占B族中含量的一半,它可以预防癞皮病等皮肤病。茶叶中维生素B1含量比蔬菜高,维生素B1能维持神经、心脏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核黄素(维生素B2)的含量约每100克干茶10~20毫克,每天饮用5杯茶即可满足人体每天需要量的约10%,它可以增进皮肤的弹性和维持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叶酸(维生素B11)含量很高,约为茶叶干重的10ppm,每天饮用5杯茶即可满足人体需要量的15%左右。它参与人体核苷酸生物合成和脂肪代谢功能。茶叶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高级绿茶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高达0.5%以上,维生素C能防治坏血病,增加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创口愈合。茶叶中维生素E(生育酚)的含量约为茶叶干重的300~800ppm,主要存在于脂质组份中。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阻止人体中脂质的过氧化过程,因此具有抗衰老的效应。茶叶中维生素K的含量约每克成茶300~500国际单位,因此每天饮用5杯茶即可满足人体的需要。维生素K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素。 4、矿质元素茶叶中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如磷、钾、钙、镁、锰、铝、硫等,这些矿质元素中的大多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绿茶中的氟素含量很高,平均为100—200ppm左右,远高于其他植物,氟素对预防龋齿和防治老年骨质疏松有明显效果。卧龙绿茶中的硒素含量很高,硒对人体具有抗癌功效,它的缺乏会引起某些地方病,如克山病的发生等……。 5、氨基酸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已报道有25种,其中茶氨酸的含量最高,占氨基阁总量的50%以上。众所周知,氨基酸是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有的氨基酸和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如谷氨酸能降低血氨,治疗肝昏迷。蛋氨酸能调整脂肪代谢等……。 6、其他除了上述这些主要组份外,茶叶中还含有一些次要的活性组份;它们的含量虽然不高,但却具有独特的药效。如茶叶中的脂多糖具有防辐射和增加白血球数量的功效。茶叶中几种多糖的复合物和茶叶脂质组份中的二苯胺,具有降血糖的功效;茶叶在嫌气条件下加工形成的a一氨基丁酸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希望采纳
⑺ 绿茶内大约含多少化学成分
绿茶是茶树芽叶经加工制成的不发酵茶类,其特征是在初制时采用高温杀青,制止酶对茶多酚的氧化,所以,成品绿茶外形灰绿、乌绿或清脆碧绿,汤色及叶底均呈绿色。品质优良的绿茶,香气浓厚强烈、清鲜爽快,具有嫩香或清香,汤色鲜亮清澈,滋味醇和甘冽,富有收敛性,叶底细嫩、厚实而均整,具有鲜明的橄榄色。
茶叶的化学成分不仅决定着茶叶的质量,而且与饮茶的某些药理功效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茶树鲜叶中存在着很多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咖啡碱、芳香油、水分、矿物质、色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类脂、维生素等。这些成分随着茶树品种、生长的自然环境、茶园管理及采茶情况等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在这些成分中,茶多酚、咖啡碱、芳香油对茶叶的质量与饮茶的功效关系最为密切。
⑻ 绿茶包含的物质及好的作用有哪些
一、绿茶包含的物质: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锰、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
二、茶叶基本成份之功能
1、儿茶素类:
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2、咖啡因:
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红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
3、矿物质:
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①钾:促进血钠排除。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
②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③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用。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4、维生素:
①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可转换为维生素,但要和茶未一起饮咽才可补充。
②B群维生素及维生素C:为水溶性,可由饮茶中获取。
5、其他机能成份:
①黄酮醇类具增强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②皂素抗癌、抗炎症功效。
③胺基酪酸于制茶过程中强迫茶叶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称佳叶龙茶可以防高血压。
三、绿茶的功效
1.绿茶抗衰老
绿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绿茶中的儿茶素能显着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2.绿茶抗菌
研究显示,绿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绿茶具备整肠的功能。 有研究表明茶多酚能清除机体内过多的有害自由基,能够再生人体内的α-VE、VC、GSH、SOD等高效抗氧化物质,从而保护和修复抗氧化系统 ,对增强机体免疫、对防癌 、防衰老 都有显着效果。长喝绿茶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压,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日本昭和大学的医学研究小组的在1毫升稀释至普通茶水的20分之1浓度的茶多酚溶液里放入10000个剧毒大肠杆菌0-157,五个小时后细菌全部死亡,一个都不剩。
3.绿茶降血脂
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表明,茶中的儿茶素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的实验表明则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绿茶含有黄酮醇类,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低心血管疾病。
4.绿茶瘦身减脂
绿茶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
5.绿茶防龋齿、清口臭
绿茶含有氟,其中儿茶素可以抑制生龋菌作用,减少牙菌斑及牙周炎的发生。茶所含的单宁酸,具有杀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细菌,故可以有效防止口臭。
6.绿茶防癌
绿茶对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于推论阶段。对防癌症的发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励作用。
7.绿茶美白及防紫外线作用
专家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绿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能抗UV-B所引发之皮肤癌。
8.绿茶可改善消化不良情况
近年的研究报告显示,绿茶能够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比如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可喝一点绿茶减轻病况。
⑼ 绿茶含有那些成分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茶多酚啊~那个,建议如果想要喝绿茶,还是自己买茶叶来泡,因为市场上的那些瓶装绿茶都是用些香料色素之类的勾兑出来的,其实多喝没什么好处,虽然这样说你会不高兴找了些资料,有空的话不妨看一下~首先就要了解绿茶的成分,经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绿茶含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这些成分大部分都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 1、降脂减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饮茶与减肥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神农本草》一书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提及茶的减肥作用:“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现代科学研究及临床实验证实,饮茶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及胆固醇,令身体变得轻盈,这是因为茶里的酚类衍生物、芳香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维生素类物质综合协调的结果,特别是茶多酚与茶素和维生素C的综合作用,能够促进脂肪氧化,帮助消化、降脂减肥。此外,茶多酚能溶解脂肪、而维生素C则可促进胆固醇排出体外。绿茶本身含茶甘宁,茶甘宁是提高血管韧性的,使血管不容易破裂。美国心脏学会《循环》杂志2002年5月刊登一份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喝茶有助于降低因心脏病而死亡的危险。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对1900名心脏病患者进行跟踪调查,这些患者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平均每周喝茶超过14杯以上的患者,其在心脏病发作后约三年半时间内死亡的风险,比不喝茶的患者要低44%。研究还表明,即使患者平均每周喝茶少于14杯,也有可能使心脏病死亡率降低28%。 2、防癌。绿茶所含的成分———茶多酚及咖啡碱,两者所产生的综合作用,除了起到提神、养神之效,更具备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癌的功效。近年,美国化学协会总会发现,茶叶不仅对消化系统癌症有抑制的功效,而且对皮肤及肺、肝脏癌也有抑制作用。经过科学研究确认,茶叶中的有机抗癌物质主要有茶多酚、茶碱、维生素C和维生素E;茶叶中的无机抗癌元素主要有硒、钼、锰、锗等。中、日科学家认为,茶多酚中的儿茶素抗癌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