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化学方程式有什么方法能够可以容易记一些
写作业的时候不要抄笔记里的方程式,下课先看一遍,什么和什么生成啥。
作业就争取默写了,,相信倘若是不翻书写方程式,你一定可以马上就记下了,而且会长久。
方程式要的不是记,而是写。(就像写自己的名字一样,你每天都在练,哪里会忘记反应了生成什么呢)
长篇大论的我不摘了 你可以上网查
总而言之 有一个好办法:上课认真听
多做题 多运用就记住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❷ 怎么写化学方程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配平的时候可以用到:
1、最小公倍数法
A、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是一单一双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B、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例如: (CuSO_4) (NaOH) [Cu(OH)_2] (Na_2SO_4) _数字 为原子数 数字在字母右下角
2、观察法
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平。 例如: 第一步 H20(g)+Fe—— Fe3O4+H2 第二步 4H20(g)+3Fe—— Fe3O4+H2 第三步 4H20(g)+3Fe—— Fe3O4+4H2 (反应条件为高温)
3、奇偶配平法
看哪种元素在反应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最多;从该元素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入手,将其配成偶数(即化学计量数为2);由它求得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使两边原子个数相等。 例:配平H2O + Fe →Fe3O4 + H2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4H2O + Fe →Fe3O4 + H2 第二步:配平氢原子、铁原子 4H2O + 3Fe →Fe3O4 + 4H2 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4H2O +3Fe==Fe3O4 + 4H2
4、待定化学计量数法
以不同的未知数代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不变、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列出数学方程组;解方程组,并令其中任一未知数为1,求出其他未知数的值;最后将未知数的数值代入原化学方程式。 例如:NH3+Cl2——NH4Cl+N2 设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a、b、c、d。 aNH3+bCl2——cNH4Cl+dN2 列方程组 a=c+2d (满足氮原子数相等) 3a=4c (满足氢原子数相等) 2b=c (满足氯原子数相等) 令b=1,解得:a=8/3,c=2,d=1/3 8NH3+3Cl2=6NH4Cl+N2(由于系数不能为小数,所以a,b,c,d均扩大3倍得出)
5 、化合价法
1、把不知道的化合物(如FeC3)的元素看成0价,再根据以上的方法配平 2、先标出个元素的化合价,然后找到升降化合价的元素,然后找升高化合价的总数和降低化合将的总数,求出最小公倍数,进行配平。
6、得氧失氧法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先观察得出氧化剂失氧的数目,再观察得出还原剂得氧的数目,然后配平 比如:3CO+Fe2O3==2Fe+3CO2 氧化剂三氧化二铁反应前后失掉三个氧,还原剂一氧化碳反应前后得到一个氧,所以需要三个一氧化碳才能夺去氧化铁中的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配3,铁配2
书写方法及注意要点
举例
1.写出符号表达式 例:H₂0=电解=H₂+O₂(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2.配平 例:2H₂O=电解=2H₂+O₂ 3.注明反应条件和物态等 例:2H₂O=电解=2H₂↑+O₂↑
反应条件
1.热化学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写上是否正确,没有定论,但中学所有资料中不写。配平系数也可以不是1,可以是分数或者相互之间可以约分。 2.常温常压下可以进行的反应,不必写条件;但是题目中的实验若有特定的条件,一律标注该特定条件。 3.反应单一条件时,条件一律写上面;有两个或更多条件的,上面写不下的写在下面;既有催化剂又有其它反应条件时,一律把催化剂写在上面。 4.是可逆反应的一律用双向箭头表示。
箭头与等号
在专业领域的文献中,不论无机、有机反应方程式中均使用箭头号“→”来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国外化学教科书、上海市中学化学二期课改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7月,姚子鹏主编)、上海高考的化学卷、理综卷中也采用了箭头号。但在多数省市的中学教学中,仍建议按照教材在书写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时使用等号,以更好地表示反应中的“生成”与“质量守恒”含义。(2011-2012苏教版也用的箭头) 目前中学阶段无机反应方程式一律用等号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有机反应一律用箭头来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物状态
热化学 加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出每一个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可分g (气体)、l (液体)、s (固体)、aq (溶液)四大类。字母外需要打括号,例如H₂O (l)、Na₂CO₃ (aq)、CaCO₃(S)。 普通方程式则不是很严格,一般不用g、l、s、aq的标记。生成物方面,当反应物中不含气体时,气体生成物要用“↑”标记;只有在溶液中,反应物中不含固体时,难溶或固体生成物一律用“↓”标记(如电解池反应Cu+2Cl=Cu+Cl₂↑,由于生成Cu吸附在电极上,故不写“↓”)。 水蒸气 水蒸气一般不打箭头,但偶有例外(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反应物状态的不同反应不同
反应物若以特殊状态参加反应,例如浓硫酸、熔融氧化铝,过量,少量,一律在相应的反应物后打括号注明状态 <1>反应物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Cu + 4HNO₃(浓) = Cu(NO₃)₂+ 2NO₂↑ + 2H₂O 3Cu + 8HNO₃(稀) = 3Cu(NO₃)₂ + 2NO↑ + 4H₂O <2>反应物量不同,产物不同 2NaOH + CO₂(少量) = Na₂CO₃ + H₂O NaOH + CO₂(过量) = NaHCO₃ <3>反应物物态不同,产物不同 2NaCl + 2H₂O =电解= 2NaOH + H₂↑ + Cl₂ 2NaCl(熔融) =电解= 2Na + Cl₂↑
结构简式与分子式
化学方程式中,有机物需要用结构简式 燃烧反应无需考虑有机物结构,因此理论上可以写分子式。(但还是写结构简式为妙。) 个别相对复杂的有机物允许写分子式(例如葡萄糖),但是在相应的分子式下方要用中文注明反应物名称,并打括号。 无机物一般使用分子式而不用结构简式(例如硝酸通常不写为HO-NO2)。
❸ 怎样记化学方程式
有一句话,叫做“记少不记多”。
关注一下氧化剂和还原剂,一般一种物质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后产物大多是一种,即使不是一种也一般就是2-3种。对于这些容易记混的反应,去记少的。比如说由C生成CO的少,那么就去记生成CO的有哪些,剩下的就是CO2了。
❹ 初中的化学公式总也记不住怎么办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是书写化学方程式最基本的环节,对元素符号的记忆也采用分散记忆的方法,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
3.化学式
化学式的书写是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正确,才能保证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对于化学式的书写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常用的物质化学式采用熟记,用多了自然记住,如:H2O、CO2、O2等;另一种是不常用的物质化学式掌握书写规律的方法,就是应用化合价书写,这一环节的教学非常关键,因为常见的酸、碱、盐的化学式都适合用这种方法。我们在这一块的教学中必须要放慢进度,细心讲解,加强练习和小考,及时辅导。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
4.化学方程式
在前面基础牢固的前提下,进入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主要就是解决配平和注明条件的问题了。在配平上主要掌握最小公倍数配平法,以教材中常用的反应为例进行练习巩固,学生易于接受,不宜涉入过难,以免学生失去信心。
二、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
以往多数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这样的记忆效率非常低,以至于某一个环节没有记住就导致整个化学方程式写不下来。越来越乏味,最终失去兴趣,成绩下降。在记忆化学方程式上我们的做法是: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在刚接触到化学时,由于课上的实验会使学生有很大的兴趣,但当接触到化学上的基本概念、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时,由于大部分学生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会导致逐渐失去兴趣。所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这是学生学好化学,理解记忆,逐步书写。就是先根据文字表达式和化合价书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对比记忆。在教材中有一些化学方程式之间具有对比性。关联记忆。把一些相互关联的反应放在一起串联记忆,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规律记忆。抓住反应间的共同规律记忆可以达到举一返三这种方法适合于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熟能生巧。及时反复小考,这种方法到化学方程式知识学习时更显得重要。课堂教学中体现化学方程式的记忆
❺ 化学方程式记不住怎么办,学化学有什么顺口溜
大多数方程式都需要理解记忆。方程式遵循一定的反应规律、物质性质等,必须结合方程式和规律,先理解为什么,然后记住。
顺口溜记忆:初中化学知识容量大、记忆困难、常用,但非常适合顺口溜记忆。例如,在学习化学价格与化学风格的联系时可以使用“一排顺序,价格,绝对价格数量交叉,偶尔角码应简单,写公式检查。分类记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掌握特征。例如:记住各种酸的性质,首先分类,记住酸的通性,加上几种常见的酸的特性,你可以知道酸的化学性质。比较记忆:比较新旧知识中的相似性和对立性,找出异同。联想记忆:比较相同、相似、相反的事物特征,记住它们之间的差异,然后回忆,只要你想到一个,你就可以想到其他的事情。例如:记住酸、碱、盐的溶解规律,不要孤立记忆,扩大联想。关键词记忆:这是记忆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概念中的几个关键词或单词来记住整个概念,如:可以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变化),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两个不变)。这种催化剂的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记住几个关键字。
❻ 高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以书写碳在高温时跟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例,归纳步骤如下:
①根据反应的事实(该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气体),在式子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在式子的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加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反应物之间的“+”号表示“……跟……反应”,生成物之间的“+”号表示“……跟……”),并在式子左、右之间划一条短线段。在这一步里,一定要注意把各种物质的化学式写正确,否则,写出的式子无意义!
C+Fe2O3──Fe+CO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用配系数的方法,使左、右两边同一元素原子的个数相等(即配平),然后将短线段改为等号(等号表示“生成了……”)。应当注意,配平时只能选择适当的系数,不能改变化学式。
3C+2Fe2O3=4Fe+3CO2
③在等号或箭号上、下方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通电、高温、加热(用“△”号表示)、催化剂等,同时,标明生成物中的气体或沉淀产物的状态。生成物是气体的在其化学式的右边加上“↑”号(反应物中如有气体,则气态生成物不再标“↑”符号);产物是沉淀的加“↓”号。 3C+2Fe2O34Fe+3CO2↑
概而言之,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要符合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不能凭空臆造。书写程序一般是:写好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联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体或沉淀,要用箭号来标明。
要写好化学方程式,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书写物质化学式的技能。
书写方法及注意要点
写出符号表达式
例:H20=电解=H2+O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2.配平
例:2H2O=电解=2H2+O2
3.注明反应条件和物态等
例:2H2O=电解=2H2↑+O2↑
反应条件
1.热化学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写上是否正确,没有定论,但中学所有资料中不写。 2.常温常压下可以进行的反应,不必写条件;但是题目中的实验若有特定的条件,一律标注该特定条件。 3.反应单一条件时,条件一律写上面;有两个或更多条件的,上面写不下的写在下面;既有催化剂又有其它反应条件时,一律把催化剂写在上面。 4.是可逆反应的一律用双向箭头表示。
箭头与等号
在专业领域的文献中,不论无机、有机反应方程式中均使用箭头号“→”来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国外化学教科书、上海市中学化学二期课改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7月,姚子鹏主编)、上海高考的化学卷、理综卷中也采用了箭头号。但在多数省市的中学教学中,仍建议按照教材在书写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时使用等号,以更好地表示反应中的“生成”与“质量守恒”含义。 目前中学阶段无机反应方程式一律用等号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有机反应一律用箭头来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物状态
热化学
加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出每一个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可分g (气体)、l (液体)、s (固体)、aq (溶液)四大类。字母外需要打括号,例如H2O (l)、Na2CO3 (aq)、CaCO3(S)。 普通方程式则不是很严格,一般不用g、l、s、aq的标记。生成物方面,当反应物中不含气体时,气体生成物要用“↑”标记;只有在溶液中,反应物中不含固体时,难溶或固体生成物一律用“↓”标记(如电解池反应Cu+2Cl=Cu+Cl2↑,由于生成Cu吸附在电极上,故不写“↓”)。
水蒸气
水蒸气一般不打箭头,但偶有例外(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反应物状态的不同反应不同
反应物若以特殊状态参加反应,例如浓硫酸、熔融氧化铝,过量,少量,一律在相应的反应物后打括号注明状态
<1>反应物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
<2>反应物量不同,产物不同
2NaOH + CO2(少量) = Na2CO3 + H2O
NaOH + CO2(过量) = NaHCO3
<3>反应物物态不同,产物不同
2NaCl + 2H2O =电解= 2NaOH + H2↑ + Cl2
2NaCl(熔融) =电解= 2Na + Cl2↑
结构简式与分子式
化学方程式中,有机物需要用结构简式 燃烧反应无需考虑有机物结构,因此理论上可以写分子式。(但还是写结构简式为妙。) 个别相对复杂的有机物允许写分子式(例如葡萄糖),但是在相应的分子式下方要用中文注明反应物名称,并打括号。 无机物一般使用分子式而不用结构简式(例如硝酸通常不写为HO-NO2)。
❼ 如何简单的把化学方程式记得牢牢的
首先,你要明白化学反应的原理,你是初中的吗,初中的话,化学反应主要有4大基本类型,置换,复分解,化合和分解反应,要记清楚每个反应发生的要求和规则;譬如:置换反应:规则:A+BC=AC+B 发生要求:金属活动性循序前面置换后面等等。。。初中涉及的大部分反应基本上是复分解和置换反应。其次,记忆的时候要学会对比,其实一些化学反应之间是差不多得,要对比的去记,譬如: NaOH+CO2=NaCO3+H20 和NaOH+SO2=NaSO3+H20,这两个,你就可以记一个就好;最后不要去记产物,只要记反应物,然后根据原理去推产物,这样你又复习了一遍,可以加强记忆效果;再最后一些特殊的反应须特别记忆。
❽ 怎么记好化学方程式
首先要弄清楚一些基本的原理(物质的性质)
然后就是把所有方程式多写几遍
然后把不熟练的再记一记
再就多做题了,在题目中记忆方程式,不会的要注意了
最后,可以买一个小本子随身带着,一些总计不下来的抄上去抽出时间记忆
❾ 高中化学方程式应该怎么背
方程式不能靠背的
1、记忆不深刻
2、不能灵活应用
3、与化学本质脱离关系,造成化学学习的枯燥
从本质上来说,化学就是物质分子的变化,反应物变化成生成物的过程。
为什么要变化呢?从初中的角度有四个关系,1、化合,2、分解,3、置换,4、复分解。
从高中的角度增加两个关系,5、氧化还原(电子转移),6、弱电解质
当你遇到几种反应物,首先要分析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判断如果反应可能生成什么。
分析清楚之后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来:
1、反应物+反应物+……
2、——(注意这里是单横线,而不是双横线。)
3、生成物+生成物+……
4、配平
5、检查(注意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
6、====(把单横线改成双横线)
不要以为书写方程式的过程很复杂,这是一个习惯,有这个习惯能保证你绝对不会写错、写漏。
要点,想要把方程式写正确,前提是要了解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种类很多,两两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建议你把常见的物质分类
一般的分类方法有两种
1、酸碱对立
2、氧还对立
❿ 怎么写化学方程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语言,正确、熟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必需具备的重要基本功。怎样写化学方程式?1.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化学方程式既然是化学反应的表达形式,显然,有某一反应存在,才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没有这种反应存在,就不能随意写化学方程式。因此,掌握好反应事实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首要条件;(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相等的,这是为实验事实所证实了的、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的基本定律,化学方程式必须科学地表达这一规律,这就要求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即通过调整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使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2.要注意“四查”一个完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必需是各种物质的化学式正确、注明了必要的反应条件、配平、并标明了沉淀“↓”或气体“↑”符号。为此,写方程式时要注意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检查。(1)查化学式。化学式写错是写化学方程式时最常见的错误,这是根本性的错误。化学式是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化学式写错,就等于那个反应不存在,写出来的化学方程式还有什么意义呢?(2)查配平。上面提到,化学反应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无疑是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这样的方程式当然是错的。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更能导致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发生错误。所以,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要逐步掌握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技巧。(3)查反应条件。不少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缺少了反应条件,有的反应是不能发生的,或进行得很慢。化学反应常有这样的情况:反应物相同,但由于反应条件不同,因而会得到不同的产物。也就是说,反应条件能影响某些反应进行的方式。所以,必要的反应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反应:2H2O 2H2↑+O2↑但是我们知道,在常温之下,水是十分稳定的化合物,根本不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很明显,“直流电”这个反应条件非常重要,不能遗漏。(4)查标号。即:要检查在生成物的化学式旁边是否正确标明了沉淀符号“↓”或气体符号“↑”。坚持“四查”,可以有效地防止写化学方程式时可能出现的缺这少那的错误,确保用正确的、完整的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反应事实。请你回答:下列各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指出错误或不完整的地方。 ①KClO3KCl+O3 ②KClO3KClO+O2 ③KClO3KCl+O2 ④2KClO3+MnO22KCl+MnO2+3O2↑ ⑤2KClO32KCl+3O2↑答:①错。氧气化学式写错。②错。氯化钾化学式写错。③错。不完整,没有配平。④错。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⑤正确。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26 09:4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就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应用,即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原子质量均不变的这一原则.方程式配平的方法有许多种.现介绍5种常见的配平方法: A,最小公倍数法:寻找化学反应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且原子个数相差最多的元素为配平起点.如P+O2-----P2O5中的两种原子在式子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但O原子个数相差3比大于P原子个数相差1,故选择O原子当配平起点.又O原子个数2与5的最小公倍数为10,故在左边O2分子前面加上分数5,而右边P2O5分子前加上分数2,然后调节P前面分数四,即 4P+5O2点燃 2P2O5.如Na+Cl2-----NaCl 选择CL原子为配平起点,配平分数为2,1,2即2Na+Cl2 2NaCl. B,奇数配偶法:寻找反应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原子,且原子的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为配平的起点.将奇数的原子用2,4,4,8….等偶数配成偶数,调节其他元素的原子的个数.如C2H2+O2-----CO2+H2O.选择O原子出现次数最多,但H2O中的O为奇数的,然后用2将H2O配成偶数2H2O,再依次调节其化学式前的系数,即成2C2H2+O2 点燃 4CO2+2H2O.又如 Na2O2+H2O——NaOH+O2↑选择H原子为配平起点,且NaOH中的H原子个数为奇数,故选用偶数2配不行,再用4配成4NaOH,然后调节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使其各化学式前的系数为2,2,4,1,即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 4NaOH+O2 C,观察法:当反应方程式两边有的物质组成较为复杂时,考虑用观察法.即观察分析反应式左右两边相关物质的组成,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来确定各自化学式前的系数;在推导其他原子的个数.如Fe2O3+CO-----Fe+CO2 分析得出由CO---CO2要夺取Fe2O3中的一个O原子,而每个Fe2O3分子中有3个O原子可供3分子CO转化为3分子的CO2,故3就是C原子的个数,因此推导出该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为1,3,2,3,即Fe2O3+3CO高温 2Fe+3CO2.如:C2H5OH+O2---- CO2+H2O观察分析选择H原子为配平起点.H原子个数为6与1,最小公倍数为6,故H2O配上系数3,再调节CO2前系数为2,最后右边O原子个数为7,左边C2H5OH中1个O原子,所以O2分子的系数为3,得出各化学式前的系数为1,3,2,3,即C2H5OH+3O2点燃2C O2+3H2O. D,电子得失法(氧化还原反应法):当反应物与生成物不仅仅两种,用前面三种基本配平法难配平时,应考虑到反应两边同一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若有改变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两边可用电子得失法来配平.配平方法:寻找反应式左右两边有一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降低或升高,即有一元素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必有另一元素原子或电子,但化合价升降或降升总数相等,即电子得失总数相等,然后根据原子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来确定其配平系数.如 例:一,Cu O +H2——Cu+H2 O CuO Cu Cu的化合价由+2价 0价得到2e H2 H2 O H的化合价由0价目 +1价失1e×2 失1e×2被氧化作还原剂 +2 0 0 +1 即Cu O +H2 Cu+H2 O 得2e被还原作氧化剂 二,Fe2O3+CO →Fe+CO2 Fe2O3 → Fe Fe的化合价有+3→0价,得3e即3e×2=6e. CO→CO2, C的化合价由+2→+4价,失2e×3=6e. 那么3为CO与CO2的系数;2为Fe的系数, 失2e×3被氧化(还原剂) +3 +2 0 +4 即成Fe2O3+3CO高温2Fe+3CO 得2e被还原作氧化剂 三,NH4NO3----HNO3+N2 O +H2 O , -3 0 NH4→N2, N的元素化合价由+5价→0价,失3e即3e×5 +5 NO3N2, →N的元素化合价由+5价→0价 得5e即5e×3, 3与5的最小公倍数为15,故失3e×5, 得到5e×3. 那么NH4NO3 前面系数为5,而生成N2的系数为(5+3)/2=4 即5NH4NO3中5个-3价N原子与3个+5价的N原子转化成0价的N原子,余下2个+5价的N原子没有起变化,故生成HNO3系数为2,再调节H2O的系数为9,即系数为5,2,4,9. 得5e×3被还原(据化刘) -3 +5 +5 0 5NH4NO3=2HNO3+4N 2 +9H2O 失3e×5 被氧化(还原刘) 得2e×6被还原作氧化剂 -3 0 +2 –2 -2 〈2〉4NH3+5O2=4NO+6H2O 得2e×4还还原作氧化剂 失5e×4被氧化作还朱剂 NH3----NO N元素的化合价由-3 ---+2,失去5e O2------NO O 元素的化合价由0-----2, 得到2e 4e O2------H2O O 元素的化合价由0-----2, 得到2e 失电子5,得电子为2+2=4,故得失总数为5×4=20,即NH3的系数为4,NO系数也为4,推出H2O的系数为6,而右边O原子为10个,既O2系数为5. E,待定系数法:化学反应的左右式子的各物质的分数系数均不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未知数代表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前的系数,然后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列出各种元素的原子相等的关系式,先令一个字母的数值进行求解,得出各字母的数值,最后代入原反应式中,即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例如:XNaHCO3=YNa2CO3+ZCO2+QH2O 因为N: X=2Y 令 X=1,则Y=1/2 Q=1/2 H: X=2Q Z=1/2 C: X=Y+Z O: 3X=3Y+2Z+Q 所以 原化学方程式变为NaHCO3=1/2Na2CO3+1/2CO2 +1/2H2O 即2NaHCO3=Na2CO3+CO2 +H2O 如:C2H2+O2-----CO2+H2O 令aC2H2+bO2-----cCO2+dH2O 因为C:2a=c 令a=1 则c=2 d=1 H:2a=2d O:2b=2c+d 所以b=(2×2+1)/2=5/2 则,原化学方程式变为:C2H2+5/2O2 点燃 2CO2+H2O 即2C2H2+5O2 点燃 4CO2+2H2O 掌握上述五种配平的方法对初中化学用语的学习就不感到困难,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能较顺利地依据反应物与生成物写出正确化学方程式.前面(1),(2),(3)种配平方法是初中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基础,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好.而电子得失法的配平方法是配平方法的重点与难点.一个方程只要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均可用电子得失法配平,掌握电子得失法,其他方法也就自然掌握.初中要用其方法配平方程,高中氧化还原反应是重点教材,大学也需学习氧化还原法.例如请用五种方法配平: 〈1〉最小公倍数法:Fe2O3+C----Fe+CO2 选择O原子为配平起点,由于3与2的最小公倍数为6,故Fe2O3系数为2,而CO2的系数为3,然后调节C与Fe2O3的系数分别为3和4,既原方程变为:2Fe2O3+3C 高温 4Fe+3CO2 〈2〉奇数配偶法: Fe2O3+C----Fe+CO2 选择O原子,因O原子的个数为一奇一偶,所以先将 Fe2O3用偶数2配平,再依次推导出C,Fe2O3 ,CO2的系数,分别为3,4,3,即得2Fe2O3+3C 高温 4Fe+3CO2 〈3〉观察法: Fe2O3+C----Fe+CO2 反应中:C-----CO2 ,C夺取了Fe2O3 里两个O原子,那么一分子的Fe2O3 里的3个O原子可以供给3/2个C-----3/2个CO2,然后调节为整数系数为:2Fe2O3+3C高温4Fe+3CO2 〈4〉电子得失法: Fe2O3+C----Fe+CO2 反应中: Fe2O3→Fe,Fe 的化合价由+3-----0价得3e×4 C→CO2,C的化合价由0价----+4价,失4e×3 3与4的最小公倍数为12,故得3 ×4与 4×3,方程的系数为2,3,4,3,即 失4e×3 +3 0 0 +4 2Fe2O3+3C 高温 4Fe+3CO2 得3e×2×2 〈5〉待定系数法:Fe2O3+C----Fe+CO2 设原方程式变为aFe2O3+bC----cFe+dCO2 因为Fe:2a=c 令a=1则c=2 ;b=3/2; d=3/2 O:3a=2d C:b=d 所以Fe2O3+3/2C 高温 2Fe+3/2CO2 即2Fe2O3+3C 高温 4Fe+3CO2 化学反应从电子得失分为:一,氧化还原反应;二,非氧化还原反应.一道化学反应方程式要配平,首先分析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若是即从五种配平方法中任选一种都可以;若非氧化还原反应,是除电子得失法外的四种方法任选一种配平.氧化还原反应贯穿整个中学学习与大学化学学习,故用电子得失法配平方程十分重要,务必要掌握. 启蒙教学即难又容易.化学用语中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涉及知识面广:元素,元素符号,原子,分子,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等等,但只要好好分析方程的特点,然后选择恰当的方法配平,且始终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就能迅速且准确地配平好方程式.学好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学好化学用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是一个学生化学素质形成的起点,也是将来能否成材的前提. 应该对你有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