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获得的海量的地球化学数据十分宝贵,为了从中获得更多的区域成矿信息和更直观有效地表达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获得的原始数据常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一)常规统计分析
在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中,多元统计分析是常用的有效方法,对于确定地球化学场的背景、元素组合分析、地质成矿环境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统计分析中计算数据的平均值(X)、标准差(S)、异常下限〔X+(1~3)S〕、变异系数(Cv)、衬度(K),极大值、极小值是表示地球化学特征的基本参数;元素累加值与累乘值、元素对的比值等有助于确定资源量的富集程度。为了合理解释异常,一般采用异常下限的1、2、4倍,将正(负)异常划分为内、中、外3个带。目前,因子分析法、点群分析法、判别分析法、信息量计算法、特征分析法、逻辑信息法以及综合信息量法等,也开始使用于矿床统计预测,从而使化探资料在成矿预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克立格法
克立格法包括普通克立格、泛克立格、指示克立格等基本方法,是把地球化学数据看作一种区域化变量,因而在对化探数据进行处理时,既对数据进行随机分析,又对数据进行结构分析,并借以制定正确的估值方案。在对数据进行滑动平均处理时,是根据变差图上各个方向“变化”的大小来合理确定“窗口”的大小与方向,从而较好地避免了人为因素。通过计算,不仅能给出总体估计值和剩余值,还可给出漂移值(线性非平稳背景),并分别给出相应图件。其中漂移图能较好反映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变化趋势,而剩余异常则是一种直接找矿信息,可作为圈定成矿预测区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确定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分形方法
地球化学背景及异常的确定是勘查地球化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传统的方法采用经典统计法,以地球化学数据的正态分布为假设前提。然而地球化学含量数据最显着的特征是它的空间属性,尤其是区域性的地球化学勘查,这种特征更为显着。但以单一的正态分布,不能正确地反映真实的地质景观现象。近来提出的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形方法(Qiuming Cheng,Agterberg F P,1994)得到了较好的应用。采用元素含量—面积模式;元素含量—距离模式和多重分形技术确定异常下限等,可以避免同一成矿区(带)中存在不同地理地质景观对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的影响。
(四)经处理后的数据可根据需要编制以下地球化学图件:
(1)单元素分布模式图;
(2)单元素衬值异常图;
(3)多元素异常图(2~3种相关元素一场叠置);
(4)元素组合累加累乘图;
(5)区域地球化学场分区图;
(6)区域构造地球化学图;
(7)元素地球化学块体资源量预测图。
❷ 应用MAPGIS怎么制作地球化学异常图精确化探点投上去有误差
两者数据的坐标系和比例尺要统一之后才能 进行投影展点
❸ 绘制化探异常图一般有哪些常用软件
surfer,spss,MAPGIS,CAD都可以本人对这几个软件用得都还可以觉得还好用如果是地球化学的话,前三者是很不错的选择有问题的话可以交流
❹ MapGIS制作地球化学异常剖面图方法——以铜元素为例(附表6)
1.地球化学剖面图数据处理
(1)样品分析结果投影数据处理
首先将野外采集点坐标(X,Y)和样品Cu分析结果填写Excel中见表6-23,统计4号线铜元素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根据地质底图填写作图比例尺和缩放系数,作图比例尺一般与地质底图一致;缩放系数是把Cu元素含量结果按系数进行缩放,其结果作为作图纵坐标。比如表6-24中数据缩放系数该为0.5,那么表6-24中的纵坐标值会缩小一半。表6-24中的横坐标为采样点距离。
表6-23 某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找矿4 号剖面Cu 元素分析结果一览
续表
表6-24 某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找矿4 号剖面Cu 元素投影数据结果
续表
(2)数据保存
修改完后把Excel表中投影数据另存为文本文件(制表符分隔)(*.txt)文件,如图6-91。
(3)修改文本数据
打开4号线剖面数据txt文件,在最后一行数据后按回车键,随便输入一个数据,比如输入1,如图6-92。
图6-91 另存为文本文件
图6-92 修改文本数据
2.MapGIS6.7制作步骤
(1)MapGIS6.7投影变换系统
在MapGIS6.7主菜单,将鼠标移到“实用服务”下单击“投影变换”按钮,进入到“投影变换”系统。
(2)地球化学剖面图点、线文件生成
1)地球化学剖面图线文件生成
在“投影变换”系统菜单栏下用鼠标单击“P投影转换”→“U用户文件投影转换”→系统会自动弹出“用户数据点文件投影转换”对话框,见图6-93。
①“用户数据点文件投影转换”对话框设置
用户文件:鼠标单击“打开文件”→系统弹出“打开文件”对话框→找到要打开文件“4号剖面数据”→单击“打开”。
图6-93 用户文件投影转换
图6-94 设置分隔符号
②设置用户文件选项
用鼠标单击“按指定分隔符”→单击设置投影参数下“设置分隔符”→系统弹出对话框“设置分隔符”,其设置如下:
分割符号:用鼠标选中“Tab键”,去掉空格前面的“√”;
属性名称所在行:选中“横坐标、纵坐标、分析值”。设置完后单击“确定”,如图6-94。
③指定数据起始位置
用鼠标左键选中文本的第二行(数据第一行),如图6-95在用户数据文件投影转换中读取数据显示:横坐标/经度:0;纵坐标/纬度40.45。
图6-95 用户数据点文件投影转换设置
④设置不需要投影
其原因是:由于表6-23中对比例尺已经设置,所以对设置投影参数中的用户投影参数和结果投影参数不需要设置。直接选中“不需要投影”即可。
⑤设置用户文件选项下生成线选项,其他使用系统默认值→用鼠标单击“投影变换”→“确定”→鼠标单击“1∶1”按钮→系统弹出“选择文件名”→“NONAMEO.WL”→确定即可生成线,如图6-96。
图6-96 生成线文件
2)地球化学剖面图点文件生成
地球化学剖面点文件生成与线文件生成操作类似,不再重复,最后结果如图6-97。
图6-97 生成点文件
对生成好的地球化学剖面图点文件、线文件保存。
(3)地球化学剖面图横坐标、纵坐标生成
在MapGIS6.7主菜单,将鼠标移到“图形处理”下单击“输入编辑”按钮,进入到MapGIS编辑子系统。将投影变换下生产的点、线文件导入管理窗口。
图6-98 查看横坐标属性
图6-99 键盘输入线
图6-100 输入线长度
1)横坐标、纵坐标生成
根据点文件属性,查看最后一个点属性,即横坐标为360mm,如图6-98。
绘制横坐标、纵坐标:用鼠标左键单击MapGIS6.7 编辑子系统下→“L线编辑”→“输入线”→“键盘输入线K”,如图6-99→系统会弹出“第2号线[0]号点坐标输入”对话框,如图6-100,具体操作方法与直方图的相同。
2)地球化学剖面图修饰
完成地球化学剖面图后,需要把图名、比例尺等内容补充,如图6-101。
图6-101 地球化学剖面图
❺ 怎么画地球化学异常图
1.先求出背景值和异常下限
2.把EXCEL转存TXT
3.导入MAPGIS的空间分析的DTM分析
❻ 用mapgis和surfer做的地球化学异常图,能不能把原始数据导出来
surfer这个不清楚
arcgis强大在于它的空间分析能力还有制图,一般在土地规划方面应用比较广
mapgis6.7强大就在于制图,在矿产资源规划制图用的超多,现在地质图一般都是MAPGIS制作的。
❼ 地球化学图件的编制
1.地球化学图的种类
地球化学图是表示各种天然物质中,单元素或多元素空间分布模式的图件。一般可将地球化学图分为: 基本地球化学图和解释推断图。
(1)基本地球化学图
用全国统一规定的方法,按国际分幅或行政区划编制的正式出版的地球化学图,称为基本地球化学图。它是以很明显的方式,客观地反映不同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化情况,不受或少受编制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从图上可以直接恢复分析数据。属于这类图件的有原始点位数据图、点位符号图、等含量线图,以及各种地球化学剖面图和平剖面图等。
(2)解释推断图
解释推断图是根据某种意图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后而编制的图件。这类图件不是纯客观的,因数据中所蕴涵的信息已被加工、改造与取舍,故能用来突出显示和解决某些专门问题。属于这类图件的主要有: 根据某种数学模型近似地拟合元素含量等在测区内自然分布情况而编制的图件; 根据异常下限的准则而编制的各种异常图; 各种统计方法校准背景值后所圈定的异常图、累加值图、累乘值图、元素比值图、判别得分图、谱系图和因子得分图等。
2.地球化学图的编制方法
(1)原始点位数据图
编制数据图的方法是在聚酯薄膜上标绘出采样点位、样点号及该点样品分析结果。一种元素一幅图,是最原始的图件,数据图最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制作时要百分之百地检查核对,底图要长期保存。这种图是数据处理的中间环节,进一步处理常在它的基础上进行。
(2)点位符号图
符号图与数据图的性质完全一样,只是因为数字高低不太醒目,所以采用一套与含量成比例关系的图案在采样点旁,使异常点醒目地表现出来。
图 7 1 是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3)等含量线图
等含量线图是根据数据图编制的,用等含量线来反映元素含量在空间上连续变化的图件。编制等含量线图,特别是小比例尺的等含量线图,需要把分析数据稍作处理,以抑制分析数据因采样和分析等所造成误差的干扰,使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呈比较光滑连续的曲面,以便用等含量线来表示。
图7-1 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的几种图示方法
目前主要是用各种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较均匀,多采用简单移动平均法; 而当采样点在测区内分布不均匀时,则多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
编制等含量线图的步骤: 第一步是将分析数据网格化; 第二步是用移动平均法处理网格化数据; 第三步是勾绘等含量线。
数据网格化
数据网格化的方法较多,选用何种方法取决于所用的移动平均法。数据网格化的方法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选择一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凡是在采样单元范围内的采样点都参加平均计算; 另一类是只确定网格化数据的位置和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目,而不限定采样点分布范围。例如,近邻搜寻、四方搜寻和八方搜寻方法(图7 2,7 3,7 4)。
图7-2 近邻搜寻方法
图7-3 四方搜寻方法
图7-4 八方搜寻方法
如果选用简单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是用固定大小的采样单元,将其范围内所有采样点样品分析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采样单元的网格化数值,并把它标注在采样单元中心。采样单元大小的选择主要是依据采样密度和图的比例尺。一般是选取图面上,面积为 1cm × 1cm 或 2cm× 2cm 为宜。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Zk为第 k 个采样单元网格化数值; Zkj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第 j 个采样点的样品分析数值; m 为第 k 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总数。
如果选用距离加权移动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网格化方法一般多采用近邻搜寻、四方搜寻或八方搜寻方法。现以限定 4 个采样点参加平均计算的近邻搜寻方法为例,介绍其计算方法。图 7 5a 表示一系列分布不均匀的分析数值。设第 i 个点的坐标为(xi,yi)其分析数值为 Zi。图 7 5b 是覆盖在图 7 5a 上的网格化数据点的网格。设第 k 个网格点的坐标为(xk,yk),其网格化数值为 Zk。根据最邻近的 4 个采样点的分析数值,用距离加权法计算网格化数值的计算步骤是: 首先,计算各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Dik),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在求出邻近点至网格点的距离后,就可计算该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公式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式中: n 为参加平均计算的采样点数 。
如本例中,第二行第二列点的网格化数值计算方法如下:
选出最邻近它的 4 个点为 A,B,C,D(见图7-5c),由图上测出4 个点的坐标,如A 的坐标(1.5,3.6),网格点的坐标(2.0,3.0),则 A 至测网格点的距离为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用同样方法可计算 B,C,D 网格点的距离为: D2k= 1.00, D3k= 0.60, D4k=1.00,则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图7-5 近邻搜寻方法计算步骤
移动平均
首先,确定移动窗口的大小。一般是以 4 倍或 9 倍采样单元为移动窗口。然后,进行移动平均。将移动窗口放在网格化数据图上,使移动窗口恰好套住 4 个或 9 个采样单元,计算出移动窗口内网格化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移动平均数值,并将其标注在移动窗口的中心位置。依次移动窗口,每次只移动一个采样单元,使移动后的窗口与移动前的窗口重叠一部分。当窗口为 4 倍采样单元时,重叠二分之一窗口; 而当窗口为 9 倍采样单元时,则重叠三分之二窗口。窗口的移动最好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有规律地进行,直到全图幅完成为止,免得遗漏。每移动一次窗口,就要计算一次移动平均值,最后就得到移动平均数据图。
勾绘等含量线
勾绘等含量线之前,一定要合理地选择等含量线间距,这是因为等含量线间距对元素含量分布模式的辨认和对比有着明显的影响。最常用的是对数等间隔,例如以近似等于0.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5,6,8,10,12,15,20,25,32,40,50,60,80,100,130,160,200 …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33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0.1,0.2,0.5,1,2,5,10,20,50,100,200,500…的等含量线; 以近似等于 0.21 为等含量(10- 6)线间距,就是绘出 6,10,15,25,40,60,100,150,200…的等含量线,等等。但是,由于每种元素都各有一段关键含量段,如背景含量与异常含量交错的含量段等。一般都应在这一含量段内适当加密等含量线。分位数间隔也是常用的,它是以元素含量频率分布来确定等含量线间距的,如绘出对应于累积频率(%)为: 0,0.5,1.5,4,8,15,25,40,60,75,85,92,95,97,98.5,99.5,100 含量数值的等含量线。用分位数间隔绘制的等含量线图的优点是使频率分布特征不同的元素含量空间变化可以进行对比,缺点是不同图幅之间的等含量线无法衔接,特别是在将几幅图拼接后编制小比例尺图时,必须将全部数据的分位数间隔重新计算,再勾绘等含量线。
当等含量线间距确定之后,就可以在移动平均数据图上,以移动平均数值为依据,按确定的等含量线间隔,用内插法勾绘出等含量线,就得到等含量线图。
为便于追索地球化学图上等含量线延伸情况及了解地质意义有必要分几个色区,由低含量至高含量分别着以深蓝、蓝、浅蓝、浅黄灰、淡红、深红、深红褐色。每一种颜色着色区不限于一个等含量线间隔,一般同一色区可有 2 ~3 条等含量线。
综合异常图
综合异常图,又称异常分布图,它是将测区内发现的各种元素的异常,全部标绘在同一张底图上所构成的图件。这种图主要是反映各种异常的规模和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为了保证各种不同类型的异常清晰可辨,要合理选用阴影、线条、花纹和颜色四种系统图例。例如,第四章图4 19 是用阴影和线条两种系统的图例,分别表示不同的异常。
3.异常剖析图
异常剖析图是将分别绘制的同一异常地段的,一系列不同元素的异常图,以及该地段的地质略图排列在同一张图纸上,而构成的组合图件,如图 7 6 所示。编绘这种图件主要是用来研究不同元素异常的规模、强度、浓度变化和分带特征,以及它们之同的相互组合关系,以便判断引起异常的矿化类型和规模、推断剥蚀程度等问题,为异常评价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图7-6 杏枫山水系沉积物异常剖析图
4.地球化学剖面图
地球化学剖面图是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沿采样线变化的图件,一般是以横坐标表示采样点的位置,以纵坐标表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首先,根据每个样品的采样位置和分析结果标定其坐标点。然后,连接相邻坐标点所得曲线,即为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曲线。纵坐标可选用算术比例尺或对数比例尺。当含量变化幅度很大(数十倍或数百倍)时只能用对数比例尺。有时纵坐标也可以表示元素的衬度。还可以在同一张图上,同时表示几种元素的含量变化,用来对比不同元素异常情况。通常在编绘地球化学剖面图时,在横坐标轴之下,绘出相应的地质剖面,以便了解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各种地质条件的联系。
当采样线相互平行展布时,可把元素含量变化曲线直接画在平面图的采样线实际位置上,就构成了地球化学平面剖面图。这种图件不但能反映每一条采样线内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能反映采样线之间的元素含量变化的情况。在图面上可直接判读线状或带状异常的延展情况。
❽ 综合异常图
属于一种推断解释图,一般以同比例尺地质图为底图,有取舍地扣上与成矿-成晕地质作用相关的各种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清晰地显示出不同元素组合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带规律。当前地球化学图件的编制中这种图件制作存在问题最多。一些制图者不进行任何分析研究和有目的的取舍,而是把数据异常图或地球化学图中的全部异常曲线一起扣在一张图上,各种元素异常曲线绞合在一起,无法区分、难以辨别不同元素异常的空间关系和异常的浓集趋势,这种做法很不可取。科学的方法是根据各种元素异常的空间分布关系、构成异常元素的多寡、异常等值线复杂情况,适当地把单元素异常曲线抽稀(主要成矿元素保留高、中、低三级异常曲线即可),按照主次、由内向外、由中间向两侧分层次叠合,尽量清晰地反映元素的组合情况、空间分带情况和单元素异常的浓集趋势,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异常按照一定规律排布、在成矿空间显示的一种有序分布状态。
对于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问题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1)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必须重视自然景观条件研究和方法技术选择,森林沼泽景观区制定方法技术既要有效消除干扰因素,又不能丢失有用找矿信息。当前森林沼泽区为消除采样介质中有机质干扰,普遍只采集粗粒级样品,丢弃富含重要找矿信息的细粒级部分,建议对当前方法进行适当改进。
2)当前在部分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项目数据处理和资料整理中,计算元素异常下限的方法比较单一,确定的异常下限值不够准确或者偏低,致使圈出的地球化学异常可信度降低,有些异常指示意义不明确,影响了地球化学勘查成果的利用价值和找矿效果,这种现象亟待改进,必须客观、科学地确定异常下限,认真圈绘异常,提升异常的可靠性。
3)地球化学图件是地球化学勘查成果的集中表示,也是部署下一步工作的主要依据,当前一些图件的编制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认真、客观、科学地编制地球化学图件,使之能够充分显示元素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很好地指示地球化学异常与矿田、矿床和矿体的空间关系,为优选找矿靶区和矿体定位预测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
4)异常查证是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化学异常向矿产地转化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三级查证的程序依次进行。在异常查证过程中应该以异常信息为线索,由面到点,逐步缩小勘查范围,逐步接近和揭示矿(化)体。在查证过程中还应贯彻地质、化探、物探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充分发挥各种方法技术的长处和作用,提高异常查证的效果和找矿的成功率。
❾ 如何用mapgis处理分析地球化学异常
用投影变换里作点位数据图、用TDM分析里作等值线图----综合异常图
❿ 如何用Mapgis画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
我有mapgis化探制图视频教程,全面讲述mapgis制作各种化探图件的方法,是收费的,如果需要可以和我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