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教解决铸钢件粘砂和气孔问题
铸造件粘砂
在铸件表面上,全部或部分覆盖着一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与砂(或涂料)
的混(化)合物或一层烧结构的型砂,致使铸件表面粗糙,难于清理。
粘砂多发生在型、芯表面受热作用强烈的部位,分机械粘砂和化学粘砂两种。
1)
机械粘砂是由金属液渗入铸型表面的微孔中形成的,当渗入深度小于砂粒半径时,铸件不形成粘砂,只是表面粗糙,当渗入深度大于砂粒半径时,就形成机械粘砂。
2)化学粘砂是金属氧化物和造型材料(如粘土质浇口杯.浇口砖管内壁带黑点状金属氧化物杂质)相互进行化学作用的产物,与铸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粘砂的预防措施:
(1)选用耐火度高的砂,以提高型砂,芯砂的耐火度,原砂的SiO2含量在96%(质量
分数)以上,而且砂粒应对粗些。铸钢件的浇注温度越高,壁厚越厚,对原砂中SiO2含
量的要求越高。
(2)适当降低浇注温度和提高浇注速度,减轻金属液对砂型的热力学和物理化学作用。
(3)砂型紧实度要高(通常大于85)且均匀,减少砂粒间隙;型、芯修补到位,不能
有局部疏松。
(4)采用在高温下不开裂、不烧结成熔洞的涂料。
(5)选用材质较好的浇口砖管,如高铝质;淘汰内壁带黑点状金属氧化物杂质粘土耐火制品。
⑵ 铸铁件粘砂
你好,化学粘砂最通常的原因是湿型和制芯用原材料耐火度、烧结点低;石英砂不纯;煤粉或代用品加人不足;没有使用涂料或使用不当;浇注温度过高;浇注不当致使渣子进人铸型等因素造成。所以是有一定关系的,一般只要耐火度和烧结点满足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⑶ 如何鉴别化学粘砂
定义和特征
铸件的部分或整个表面上粘附着一层由金属氧化物、砂子和粘土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低熔点化合物。粘砂层硬度很高,与铸件表面结合牢固,无法用喷、抛丸清理方法去除,必须用砂轮打磨掉。化学粘砂通常发生在铸件厚截面处及型、芯过热部位。
鉴别方法
肉眼外观检查。化学粘砂多发生在粘土砂或水玻璃砂中,清理特别困难,只能用砂轮打磨才能去掉。
形成原因
1.型砂和芯砂粒度太粗 2.砂型和砂芯的紧实度低或不均匀 3.型、芯的涂料质量差,涂层厚度不均匀,涂料剥落 4.浇注温度和浇注高度太高,金属液动压力大 5.上箱或浇口杯高度太高,金属液静压力大 6.型砂和芯砂中含粘土、粘结剂或易熔性附加物过多,耐火度低,导热性差 7.型、芯砂中含回用砂太多,回用砂中细碎砂粒、粉尘、死烧粘土、铁包砂太多,型砂烧结温度低 8.铸件开箱落砂太晚,形成固态热粘砂,尤其是厚大铸件和高熔点合金铸件 9.金属液流动性好、表面张力低。例如,铜合金中磷、铅含量过高,铸钢中磷、硅、锰含量过高 10.金属液中的氧化物和低熔点化合物与型砂发生造渣反应,生成硅酸亚铁、铁橄榄石等低熔点化合物,降低金属液表面张力并提高其流动性,使低熔点化合物和金属液通过毛细管作用机制,渗入砂粒间隙,并在渗透过程中,不断消蚀砂粒,使砂粒间隙扩大,导致机械粘砂或化学粘砂 12.浇注系统和冒口设置不当,造成铸型和铸件局部过热。
防止方法
1.使用耐火度高的细粒原砂 2.采用再生砂时,去除过细的砂粒、死烧粘土、灰分、金属氧化物、废金属、铁包砂及其他有害杂质,提高再生砂质量。定期补充适量新砂 3.水是强烈氧化剂,应严格控制湿型砂水分,加入适量煤粉、沥青、碳氢化合物等含碳材料,在砂型中形成还原性气氛。但高压造型时应减少含碳材料加入量,以减少发气量 4.采用优质膨润土,减少粘土砂的粘土含量 5.型砂中粘结剂含量要适当,不宜过高。提高混砂质量,保证砂粒均匀裹覆粘结剂膜,并有适度的透气性。避免型砂中夹有团块 6.提高砂型的紧实度和紧实均匀性 7.浇注系统和冒口设置应避免使铸件和铸型局部过热。内浇道应避免直冲型壁 8.采用防粘砂涂料,均匀涂覆,在易产生粘砂部位适当增加涂层厚度。涂料中不得含有易产生气体、氧化及能与金属液和型砂发生反应的成分。尽量不采用通过反应可在铸件-铸型界面形成易剥离的玻璃状粘砂层的涂料或面砂来解决粘砂问题(例如在铸铁件型砂和芯砂中加入赤铁矿粉等) 9.适当降低浇注温度、浇注速度和浇注高度,降低上型高度和浇口杯高度,以减小金属液动压力、静压力及对铸型的热冲击 10.加强对铸钢等高熔点合金的精炼,净化金属液,降低合金液的氧化程度和吸气量,减少低熔点相形成元素(如铸钢、铸铁中的硫、磷,青铜中的磷、铅)的含量,控制会降低金属液表面张力、提高金属液蒸气压的元素(如铸钢、铸铁中的锰和硅,青铜中的铅)的含量。熔炼时炉料要干燥,慎用会引起化学粘砂的各种熔剂(如石灰石、苏打粉、氟石等),熔炼温度不得过高,以免金属液过度氧化 11.对于大型厚壁铸件,适当提早开箱,加快铸件冷却,以防止固态粘砂 12.采用表面光洁的模样和芯盒。
补救措施
1.喷、抛丸清砂 2.打磨 3.电化学清砂,尤其适用于清除铸件深腔和精密铸件的严重粘砂。
⑷ 球墨铸铁化学粘砂的原因及其防止(涂料为铝矾土,有‘白霜’缺陷)
球墨铸铁化学粘砂是一种多学科综合的结果,需要将物理化学研究透彻。
一、粘砂现象
1.机械粘砂系金属液渗人砂型或砂芯砂粒间隙中,与砂烧结并粘附在铸件表面。它可以是薄薄的一层,也可能是数毫米的厚层。金属液有时会渗透到砂芯的整个截面,致使内腔阻塞,这种粘砂往往是不可能清除的,铸件不得不报废。
2.化学粘砂系金属液化学反应天生的金属氧化物与造型材料作用形成的粘着力很强的硅酸铁浮渣。它多产生在铸件内浇口或厚壁处,尤其当砂型或砂芯较薄而铸件较厚时较易产生。
3.化学粘砂与机械粘砂的简易鉴别,在于前者粘砂层中往往不含有金属铁。
二、粘砂原因
1.足够的压力使金属液渗人砂粒之间较高的金属液静压力头。即由铸件浇注高度和浇注系统形成的压力。如该压力超过砂粒间隙之间毛细现象形成的抵抗压力。即尸毛=QcosO/r,式中P毛为毛细压力;。为金属液表面张力;e为金属液毛细管的润湿角;r为毛细管半径。就会形成机械粘砂。静压力头超过500 mm,铸造用砂又较粗,多数会产生机械粘砂,除非上涂料。上式亦说明:越大,即砂粒粒度越粗,尸毛越小,即较易产生机械粘砂。
2.金属液在铸型内活动形成的动压力。
3.铸型“爆”或“呛”。即铸型浇注时开释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并被炽热金属液点燃所形成的动压力。
4.机械粘砂一经开始,即便压力减小,金属液渗透还会继续进行,直到渗透金属液前沿凝固。即金属液温度低于固相线温度,渗透方可停止。
⑸ 铸件表面粘砂是怎么回事
通常在不锈钢铸件表面粘有一层难以清除的砂粒,称为粘砂。粘砂分为机械粘砂和化学粘砂:机械粘砂是铸件的部分或整个表面上,粘附着一层砂粒和金属的机械混合物,清铲粘砂层时能看到金属光泽;化学粘砂是铸件的部分或整个表面粘附一层金属氧化物、砂粒和粘土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低熔点化合物,硬度较高,只有用砂轮才能磨去。
1、粘砂产生的原因:
在金属液与型壁表面之间产生热物理作用或热化学反应后会形成粘砂。经物理或热化学作用后,都会造成不锈钢铸件的部分表面或整个表面产生不同程度的粘砂。铸件表面液态时间长,铸件厚壁或热节处,散热条件差的地方(凹角、细长孔、狭窄沟槽等),金属液的静压力大,浇注温度高,原砂颗粒越粗,则容易粘砂。
2、解决粘砂的方法:
(1)铸件壁厚要均匀,适当加大圆角半径,尽量减小热节圆,采用冷铁。
(2)根据铸件厚度和金属液浇注温度,正确选用原砂粒度,面砂和粘结剂的耐火度适当高些,砂型紧实度要均匀,涂料层耐火度要高,热化学稳定性要好,砂型要干燥。
(3)提高金属液质量,适当降低浇注温度、浇注速度。
⑹ 消失模铸造中铸件粘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求解答。。
粘砂分为机械粘砂(也称渗透粘砂)和化学粘砂(也称烧结粘砂)两种。它是消失模铸造常见的表面缺陷之一。常出现在铸件的底部或下侧面,以及热节和铸型不紧实的部位。消失模铸造中,由于真空吸力的作用,加上高温浇注,金属液的穿透力比在砂型铸造中,要强得多,容易透过涂料层渗入型料中。因此,容易产生粘砂。
产生粘砂的原因:1)真空度太高。2)浇注温度太高。3)涂料层太薄,或涂料层的组分不理想,铸件就容易产生粘砂。4)模样表面质量差。5)型砂不紧实或不均匀。6)造型材料的粒度太粗。7)模样盲孔凹坑等处没作自硬砂处理或放置冷铁处理。
防止粘砂的工艺措施:1)增加涂层的厚度,在必要时(如浇注铸钢件、大型铸铁件、铸件的内孔处)可涂挂三层涂料,提高涂层的耐火度,选用最佳的涂料配方,涂层应刷得均匀,厚度适宜。 2)合理控制真空度和浇注温度。在保证浇注顺利进行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压低真空度和浇注温度,以抑制高温金属液的穿透力。3)内孔或其他清理困难的地方,采用耐火度稍高的树脂砂、水玻璃砂埋型或放冷铁。4)改进模样的切削刀具及加工方法以提高模样的表而光洁度。5)改用细颗粒的砂子或调整粒度。
⑺ 水玻璃铸造粘砂是怎样产生的
是那种粘砂?机械粘砂,化学粘砂,热粘砂还是表面粗糙?能分析出来吗?
我先简单的给你说一下:
机械粘砂: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浇注温度:型腔表面刷涂料。
化学粘砂:减少吃砂量,加快铸件冷却速度,在型砂中加入氧化铁粉。
⑻ 铸件粘沙一般是什么原因
铸件粘砂主要是型砂和涂料的耐火度低,出现融蚀所造成。型砂和涂料(尤其是涂料)中含泥量和杂质量、都影响其耐火度。
另一种情况是砂型没有适度的紧实,造成铸件变形甚至包夹一些型砂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