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量如何判断
配平方程式以后,看化合价变化
㈡ 电化学转移电子数和离子迁移数
扩散是有的,一定有.由于中间区域在离子扩散时,阴阳离子的动态平衡,所以其浓度视为不变,与初始值是一样的.但是近电极区域就不同了,它也是最终达到平衡,但是最终浓度是有变化的、、、然后根据这个变化量来计算离子迁移率.
㈢ 化学反应中怎样判断转移的电子数,请举一下例子
观察氧化还原反应每进行一摩尔会转移多少摩尔的电子,然后用这个值乘上这个化学反应进行了几摩尔。
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各个元素的化合价,然后通过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变化来判断转移电子数。
化合价的变化乘以变化的元素的脚码再乘以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
例如:铁和氯气反映生成三氯化铁,铁升高了三价,前面的数量为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3e=6e。
电子在两个原子或其他化学物质(如分子等)之间的移动。电子转移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会改变两个反应物的氧化态。
(3)电化学中的转移离子数怎么看扩展阅读:
在诸如氧化还原反应、自由基的亲核取代反应、光合作用和呼吸等生命过程中普遍存在。电子转移反应有外层和内层电子转移两种机理。外层机理中金属离子内配位层不动,没有金属-配体间化学键断裂和形成,只发生简单电子跃迁。
外层电子转移机制可发生在不同或相同的化学物质间,差别在于氧化态的不同。相同化学物质间的例子又称为自交换。
㈣ 如何计算离子方程式中电子转移数目详解。
1.类似于:2kmno4==(加热打不出来)k2mno4+mno2+o2↑
氧元素不只分给氧气一个生成物,那它的离子转移数目怎么算?
元素化合价不变的部分不管,生成的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气都是从-2到0的,所以是4个电子转移。
2.有人说离子转移数目是按这个公式算的:
a×be-
(a代表发生氧化还原的原子个数;b代表化合价的升降数)
a中应该已经将化学计量数即系数乘上去了的
㈤ 怎么看转移的电子数是多少
观察变价元素,计算得到的或者失去的,不要计算两者的再相加。
最简单的计算技巧为:根据物质化合价升降的多少和方程式上的希数;计算出一摩尔反应转移电子,再乘以反应物质的量。
计算电子转移数目的方法如下:
(1)化学中:计算每个方程式电子转移数目,根据方程计算反应物质数量,算出摩尔量,1摩尔有多少分子是有量值,1摩尔=1阿伏加德罗常数(约6.02×10^23)个微粒,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以算出电子转移数目;
(2)物理:根据电流的安培可以计算库伦量就知道电子数目,1安培=库伦/秒;1库伦约相当于6.25×10^18个电子的电量。
电子转移的分类
内层电子转移:在内层电子转移过程中,参与氧化还原的原子是以共价键相键结,产生的桥接配体可能是永久性的,这时的电子转移则是分子内电子转移(intramolecular electron transfer)。
然而大部分的共价键是短暂存在的,在电子转移前形成,在电子转移后断裂,这时则称为分子间的电子转移。像[CoCl(NH3)5]2+被[Cr(H2O)6]2+还原的例子就是内层电子转移,其中有过渡性的桥接中间产物,桥接配体为氯离子,连接要氧化及还原的原子。
外层电子转移:外层电子转移机制可发生在不同或相同的化学物质间,差别在于氧化态的不同。相同化学物质间的例子又称为自交换。
电子转移是均相体系中最基本的化学行为。在诸如氧化还原反应、自由基的亲核取代反应、光合作用和呼吸等生命过程中普遍存在。电子转移反应有外层和内层电子转移两种机理。外层机理中金属离子内配位层不动,没有金属-配体间化学键断裂和形成,只发生简单电子跃迁。
内层机理中有一桥配位体(Cl,OH,OH2,NH3等)把两金属离子联系起来,并为电子转移提供连续覆盖的轨道。有机化学中分别用非键和成键表示外层和内层电子转移。
㈥ 如何判断化学反应中电子数转移数目
观察氧化还原反应每进行一摩尔会转移多少摩尔的电子,然后用这个值乘上这个化学反应进行了几摩尔。
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各个元素的化合价,然后通过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变化来判断转移电子数。
化合价的变化乘以变化的元素的脚码再乘以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
例如:铁和氯气反映生成三氯化铁,铁升高了三价,前面的数量为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3e=6e。
(6)电化学中的转移离子数怎么看扩展阅读
反映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有两种表示法:单线桥和双线桥。
1、单线桥(也叫单箭号)
意义: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或:表示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间电子得失情况)。它体现了“谁给谁”。
表示法:箭号一定在等式左边,箭头上只标明电子转移总数。
该表示法的特点是:箭头指向的物质为氧化剂。(对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则箭头指向的元素起氧化作用)
2、双线桥(也叫双箭号)
意义:表示同一元素原子或离子间电子得失情况(或:表示电子得与失及氧化、还原过程)。它体现了“谁变谁”。
表示法:箭号一定横跨等式两边,且不少于两根箭号。在箭号上要标上“得到”或“失去”,也可以用“+”或“-”来表示,然后写出具体的电子数目。
㈦ 怎么算化学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举个简单的例子
zn+2hcl=zncl2+2h2,只看zn,由反应前后它的价态由0价升高到+2价,这是一个zn的转移的电子数,是失去了2个电子,若是有1mol的zn参加反应(是恰好参加),那就转移2mol电子。
㈧ 如何计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量
观察氧化还原反应每进行一摩尔会转移多少摩尔的电子,然后用这个值乘上这个化学反应进行了几摩尔。
至于第一步具体怎么做,那就请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各个元素的化合价,然后通过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变化来判断转移电子数。
化合价的变化乘以变化的元素的脚码再乘以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
如2H₂O₂=(MnO₂催化剂)=2H₂O+O₂↑
算转移的电子数,就可以算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转移的,也可以算化合价降低的元素转移的。
这个反应中氧元素一部分-1变为-2,一部分-1变为0
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变化的化合价=1
脚码=2
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2
转移电子数=2×2×1=4
而升高和降低各占一半,所以最终转移电子数为4×0.5=2 。
在内层电子转移过程中,参与氧化还原的原子是以共价键相键结,产生的桥接配体可能是永久性的,这时的电子转移则是分子内电子转移。然而大部分的共价键是短暂存在的,在电子转移前形成,在电子转移后断裂,这时则称为分子间的电子转移。
(8)电化学中的转移离子数怎么看扩展阅读:
外层电子转移机制可发生在不同或相同的化学物质间,差别在于氧化态的不同。相同化学物质间的例子又称为自交换。
电子转移是均相体系中最基本的化学行为。在诸如氧化还原反应、自由基的亲核取代反应、光合作用和呼吸等生命过程中普遍存在。电子转移反应有外层和内层电子转移两种机理。
外层机理中金属离子内配位层不动,没有金属-配体间化学键断裂和形成,只发生简单电子跃迁。内层机理中有一桥配位体把两金属离子联系起来,并为电子转移提供连续覆盖的轨道。有机化学中分别用非键和成键表示外层和内层电子转移。
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根据化学键理论,又可根据一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来判断其是否为化学反应。
㈨ 电化学里转移电子数的问题
这个可以按单个方程算,也可以按总反应方程算。
这样,阴阳两极反应转移电子就一致了。
㈩ 怎样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数量
观察氧化还原反应每进行一摩尔会转移多少摩尔的电子,然后用这个值乘上这个化学反应进行了几摩尔。
至于第一步具体怎么做,那就请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各个元素的化合价,然后通过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变化来判断转移电子数。
化合价的变化乘以变化的元素的脚码再乘以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
如2H2O2=(MnO2催化剂)=2H2O+O2↑
算转移的电子数,就可以算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转移的,也可以算化合价降低的元素转移的。
这个反应中氧元素一部分-1变为-2,一部分-1变为0
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变化的化合价=1
脚码=2
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2
转移电子数=2×2×1=4
而升高和降低各占一半,所以最终转移电子数为4×0.5=2 。
(10)电化学中的转移离子数怎么看扩展阅读:
电子转移反应有外层和内层电子转移两种机理。
外层机理中金属离子内配位层不动,没有金属-配体间化学键断裂和形成,只发生简单电子跃迁。内层机理中有一桥配位体(Cl,OH,OH₂,NH₃等)把两金属离子联系起来,并为电子转移提供连续覆盖的轨道。有机化学中分别用非键和成键表示外层和内层电子转移。
在电子转移前形成,在电子转移后断裂,这时则称为分子间的电子转移。像[CoCl(NH₃)₅]2+被[Cr(H₂O)₆]2+还原的例子就是内层电子转移,其中有过渡性的桥接中间产物,桥接配体为氯离子,连接要氧化及还原的原子。
外层电子转移:外层电子转移机制可发生在不同或相同的化学物质间,差别在于氧化态的不同。相同化学物质间的例子又称为自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