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化学学考最后一道题考试技巧
一、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命题特点
理综化学大题不但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区分考生成绩优秀程度、便于高考选拔人才。根据对近年高考理综第Ⅱ卷化学命题情况分析,其存在如下特点:
1.一般有4道大题,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道有机推断题。
2.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实验、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纯粹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3.重视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的考查。第Ⅱ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分析的考查,如基本操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离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实验设计上融入了实验数据的分析,题型新颖。
二、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答题策略
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 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 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重点。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总结思维的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再者是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
3.实验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答题策略】 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即可。
4.有机推断类试题
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答题策略】 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至于出现情境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
‘贰’ 化学考卷最后的计算大题的解题格式我不太清楚 希望老师指点一下(主要是化学方程式下该写哪些东西)
建议你不要做难题了,真的,没必要了
中考需要知道的一些事情:
o(∩_∩)o本答案已经申请了专利 ISO5203344认证,纯属 免检举产品,谨防假冒,举报热线911。
1 中考的时候,也是天气多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淋雨(我以前就是中考的时候感冒了,考砸了)
所以,千万要注意身体,要保证健康。
2。中考前,饮食不要作改变,以前习惯吃什么,喝什么,现在一样不变,否则,很可能导致不适应。
3。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因过度的复习而影响睡觉的时间,充足的睡眠,是精神状态的保证。
4。 在这几天,不要再做题目,一切以看课本的基础为主,再次熟悉基础,和看看以前的试卷。
5。 在这几天,不要和同学讨论有关中考的话题,自己清楚就行。不要给自己不必要的压力。
6。在考试的前一天,把该拿的东西全部准备好。
7。 进开场时,来一个微笑和深呼吸,笑出你的自信。
8。那你就要放宽心,当自己不行是要时时提醒自己:我行的。顺便说一句,你认为自己不行,那么你慢慢地,行的也会不行,因此你要常常提醒自己:我行的,我一定行!不断进行自我暗示,将自己的心向需要的方向发展,那么你就成功了。
9。考试时,保持冷静,不要烦躁,先做容易的,后做难的,坚持到最后一秒钟
语文
指导老师: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秦钦春
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
1.“纠错法”。把考过的试卷,尤其是各区一模试卷进行归类整理,哪一部分错了,专门把它整理出来,下一步复习就有重点了。
2.“强记法”。特别要记住一些自己容易读错的音,容易写错的字。
3.“突破难点法”。对于成语应用中的“基本义、比喻义、褒贬义”,病句中的“歧义现象”是比较难掌握的要重点突破。
4.“分类训练法”。如:概况新闻类,要看清字数要求,越简练越好;但对于提取信息类要尽可能多的提取信息。
文言文阅读:
1.“逐步缩小法”。根据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时间的推移,逐步缩小复习范围。
2.“整理复习法”。文言文考试中有5个句子,分别解释5个加点的字词。这5个加点的字分别从“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四个方面出,那么我们就专门复习这四大块。
3.“翻译直译法”。翻译句子要采用直译的方法,直译不通再意译,但一定要注意翻译出关键的字词。
4.“掌握要领法”。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鉴赏形象、鉴赏语言、鉴赏表达技巧、点评思想内容、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
5.“掌握程式法”。诗歌鉴赏常见的表达程式如下: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现代文阅读理解: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如说明文,一定要根据说明文“抓特征、用方法、找顺序、练语言”的四个方面去阅读复习。
作文:写真事,抒真情;选问题,展个性;题材小,立意深;洁卷面,保字数。
数学
指导老师:广州市天河中学教师 全文骊
一、明确得分目标,制定合理复习计划。目标分在100分左右的学生急需夯实基础,切忌好高骛远。建议这部分学生在最后这10多天复习当中,对基础题要做到一看就会做,一做必须做对;对于目标得分在120~130分之间的学生,要慎做容易题,稳做中档题,中档题答题一定要规范,因为中考的答案是按步骤给分的;对于目标在130分以上的同学,到最后的关键阶段,一定要做到一个“透”字。
二、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不同。选择题应答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判断法;第二种是排除法;填空题需要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对一题有几个答案的各种情况要考虑全面;解答题包括程序性解答题和非程序性解答题,前者有一定的步骤和思路可以套取,例如解方程,代入求值,还有简单的应用题、证明题等等,考生对于程序性的解答题还是理解得比较好。
到最后10多天复习当中,每位同学无论是在训练当中,或者做套题当中一定要非常关注每一道题,不要轻视每道题,哪怕是基础题。对于基础题一定要确定自己的目标,一看就懂,一做就对;对于中档题目要尽可能详细完成规范解题过程,该得到的分数一分不漏;对于难题不要轻言放弃,深挖已知条件。
物理
指导老师:广铁一中物理科 李雪
第一阶段:打好基础。开始复习时,很有必要先把物理课本通看一遍,主要目的是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公式进行理解和记忆。然后结合中考复习参考书试着去解题,这样不但可以加强知识点的回忆和巩固,从而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还可以总结一些相关的解题技巧。
第二阶段:形成系统。由于中考物理公式、定理、解题方法比较多,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把一些应注意的公式、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加强前后之间的联系,并利用零碎时间多多翻阅。
第三阶段:查漏补缺。这一阶段,要对自己前两个阶段复习中出现含糊不清的、掌握不牢的地方重点加强。几乎每个考生在复习中都有某些“头疼”的地方,或是概念不清,或是方法不多。在最后的复习中应该通过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把这些心理的“钉子”拔掉,这样在考场上才能信心十足。
心理调适
指导老师:学大教育高级教师 沈建中
学生要想发挥自己的水平,在短期内有两个方法可取:
1.可以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互相提问,互相提醒,你们两个互相查出的问题,至少在考前这半个月你都不会忘记。
2.应该天天都看语文,天天读外语,天天要拣一两个数理化的题目做,保持一种解题的兴奋点,这个兴奋点一直延续到半个月以后,这个就对你考好数理化都是相当有用的。
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要在临考前才体现出特别的关心,家长越关心,孩子压力越大。在吃的方面,只要保证孩子吃得卫生,吃得健康,能够消化就可以了,原来怎么吃,现在基本上还是怎么吃,清淡一点。
英语
指导老师:广州市华兴学校英语一级教师 沈惠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英语考试题型有以下调整:1.口语的第二题由原来的“回答问题”改为“情景对话”;2.听力选择由原来的对话理解和短文理解改为听对话或独白后完成选择题;3.语言知识与运用由原来的20题改为10题,并增加一篇语法选择;4.取消句型转换和综合填空,增加单词拼写和完成句子。针对这些变化采用以下复习策略:
一、回归基础,狠抓短语。词汇以及短语复习是在复习基础知识,应该把所学的词汇不规则变化的动词过去时、过去分词、短语和固定搭配要过一遍,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二、归纳整理,梳理语法。动词与动词相关题目的考察占的比重相当大,所以同学们务必把动词和与动词相关的部分作为复习的重点。此外,要重点掌握关系词的用法。
三、针对弱项,重点训练。应该对做过的试卷、试题进行归纳总结,设立错题本。冲刺阶段,可以适当做一下前几年的中考题,熟悉题型和思路。
四、营造氛围、培养语感。最好能保证每天15分钟左右的英语听力训练。即使不进行试题的训练,也可以播放配发的磁带,熟悉播放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
化学
指导老师:广铁一中化学科 何宗艳
一、立足课本,把握双基。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在中考之前要狠抓基础,对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基本原理和概念进行查漏补缺。对基础差、能力有限的同学要适当增加选择题练习,进行定时、定量训练,提高答对率。把课文习题重做一遍,这是答好中考常规题、基础题最有效的方法。在题型方面抓好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解题能力培训,争取在这三大题型里有所提高和突破。
二、攻破“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这一薄弱环节。在复习中要舍得耗用时间,着力于“过程方法”的训练,通过思考的训练,提高摄取信息、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综合能力。
三、重视解题(特别是推导题)方法的有序性和技巧。强化常见的物质的颜色、特征及之间的相互反应规律,备考中培养阅读题目和审题的能力,理解题纲给予的提示和各小题的前后联系,克服“看后忘前”的通病,训练思考问题的严密性。
政治
指导老师:广铁一中政治科 符多利
一、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知识贯通能力。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做到紧扣教材去复习,特别是对概念、观点、重点句及重点段要花时间阅读,力求熟记并理解它们的准确内涵及使用范围。其次,要提高基础知识的贯通能力。要将所学的不系统、不连贯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综合,构建条理有序的知识体系,特别要加强知识间逻辑关系的理解。
二、了解时事热点,捕捉有效信息。在2008年的时政热点中,同学们应关注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楷模、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节能减排、抗震救灾、文化建设、国务院机构改革、义务教育法、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广州创卫和创文活动、志愿者行动等。
三、关注身边事,理论联系实际。近年中考命题形式日趋生活化,它贴近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回归课本,找准结合点。要明确时政热点与教材的哪些内容是吻合的,与哪些内容是有联系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拓展的,在找准了结合点后进行分类训练,例如:抗震救灾,感动中国人物等可联系的教材观点有哪些等。
最后,衷心地 祝愿你 中考成功, 暑假开心~
‘叁’ 初三化学的最后一题综合题老是不会做该怎么办
1读懂题目,利用已知条件往前推导,再生新的条件
2把题目中给出的各种条件联系起来
3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新定义或方法
4仔细阅读原题并理解题意,要学会转化,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
‘肆’ 初中化学试卷一般最后一大题计算题一般怎么做,求大神解答
方法一:如果你能把手机带入考场的话,网络会给你答案。
方法二:考场之内有你认识的学霸,让他给你做就行,不做就打。
方法三:好好学习别做梦,试题还没出来,谁会知道答案。
方法四: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从现在起发愤图强,努力学习,虽然距离考试没剩几天,但是临时抱佛脚也是有用的,到时候直接做就行了,没那么多顾虑。
‘伍’ 初中化学最后一道计算题有什么答题技巧么
最后一道计算题,多是计算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加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是先求出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再用溶质质量比上溶液质量×100%。其中,求溶液的质量是有一定技巧的。一般为两种(或多种)溶液反应,只需将两种(或多种)溶液的质量加起来,去掉不溶物,比如气体、沉淀什么的。所算出的数则为溶液的质量。无需担心反应生成水,因为水也加在溶液的质量中的。
纯手打,望采纳。
‘陆’ 化学解最后的大题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总是看不懂!
据题意产物ch3cl,ch2cl2,chcl3,ccl4
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根据碳元素守恒得各物质均为0.25mol,再由氯元素守恒得到0.25x1+0.25x2+0.25x3+0.25x4+(4-0.25x3-0.25x2-0.25x1)(盐酸中的氯,根据氢元素守恒得到的因为氢是碳的四倍)=5mol(cl),所以消耗氯气是2.5mol
‘柒’ 初中一般化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让你求什么物质的质量,怎么求,麻烦各位网友举出实例,
例如、发射通讯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04)助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2H4+ N204 =3N2+4H20,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请计算:32 kg N2H4发生燃烧,需要助燃物N204的质量.
设需要助燃物N204的质量为X
2N2H4+ N204=3N2+4H20
62 92
32kg X
32:92=32kg:X
X=184kg
答:需要助燃物N204的质量为184kg
‘捌’ 高一化学请问最后一道大题怎么做,
1.
根据图可知,生成的氨气为0.05摩尔。那么可知氢氧根也是0.05摩尔。且氢氧化钠为50毫升,也就是0.05L。则物质的量浓度为1摩尔每升。
2.
设A有X摩尔。则B有(0.05-X)/2摩尔。A相对质量80,B132。根据质量3.44列一个方程。就可以得,X为0.01,B有0.02摩尔。比例是1;2
3.
之前求的A为0.01,B为0.02摩尔。AB都有两个N,则N的物质的量为0.06摩尔,则质量为0.84g,固体总质量是3.44,除下来就可以了。
‘玖’ 请问化学试卷最后一题写化学方程式 如果没有带反应条件是否给分
写化学方程式如果有反应条件而没有写,是不会给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