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恶臭化学品有什么
SO2(二氧化硫)、
SO3(三氧化硫)、
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
H2S(硫化氢)
HCl(氯化氢)
NH3(氨气)、
COCl2(光气)
HF (氟化氢)
HCHO(甲醛)
HCN(氰化氢)
H2As(砷化氢)
CH2=CHCl(氯乙烯
最难闻的是硫化氢。H2S。臭鸡蛋气味。
❷ 有毒的化学试剂有哪些
二甲基亚砜
DMSO是二甲基亚砜,用途广泛。用作乙炔、芳烃、二氧化硫及其他气体的溶剂以及腈纶纤维纺丝溶剂。是一种即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对皮肤有极强的渗透性,有助于药物向人体渗透。也可作为农药的添加剂。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试剂。
DMSO也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
但是,研究表明,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集团发生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
DMSO是毒性比较强的东西,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1%-5%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最为常见的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在皮肤、和呼出的气体中发出大蒜、洋葱、牡蛎味。
吸入:高挥发浓度可能导致头痛,晕眩和镇静。
皮肤:能够灼伤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要避免接触含有毒性原料或物质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因其毒性不为人所知,而二甲基亚砜却可能会渗入肌肤,在一定条件下会将有毒物质代入肌肤。
吸收:吸收危险性很低。
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属中等毒性物质,可通过皮肤吸收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因此,在搬运和使用中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具,如,防毒服,防毒口罩及防毒手套等。丙烯酰胺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 经毒性,同时还有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作用表现为周围神经退行性变化和脑中涉及学习、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部位的退行性变化,试验还显示丙烯酰胺是一种 可能致癌物,职业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观察表明,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会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伴随末梢神经病如手套样感觉、出汗 和肌肉无力。累积毒性,不容易排毒。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列为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观察对象:
a.接触丙烯酰胺的局部皮肤出现多汗、湿冷、脱皮、红斑;
b.出现肢端麻木、刺痛、下肢乏力、嗜睡等症状;
c.神经-肌电图显示有可疑神经源性损害。
5.NN-亚甲双丙烯酰胺:
有毒,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切勿吸入粉末。
氯 仿
氯仿(CHCl3):
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它是一种致癌剂,可损害肝和肾。它也易挥发,避免吸入挥发的气体。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进行。
甲醛(HCOH)
甲醛(HCOH):
有很大的毒性并易挥发,也是一种致癌剂。很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对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避免吸入其挥发的汽雾。要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始终在化学通风橱内进行操作。远离热、火花及明火。
叠氮钠
叠氮钠(NaN3):
毒性非常大。它阻断细胞色素电子运送系统。含有叠氮钠的溶液要标记清楚。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损害健康。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护目镜,操作时要格外小心。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有毒,是一种刺激物,并造成对眼睛的严重损伤的危险。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损害健康。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护目镜。不要吸入其粉末。
三氯乙酸(TCA)
三氯乙酸(TCA):
有很强的腐蚀性。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防目镜。
daanlaizi
❸ TEA是什么化学试剂,别名是什么
TEA是三乙醇胺。
中文别名:2,2’,2’’-次氮基三乙醇;2,2’,2’’-三羟基三乙胺;氨基三乙醇;工业三乙醇胺;三乙醇胺;三羟乙基胺;三(2-羟乙基)胺;三羟基三乙胺。
英文别名:Tris(2-Hydroxyethyl)Amine;Triethanolamine (2-Hydroxyethyl)Amine;Trolamine;2,2',2''-Nitrilotriethanol;1,1',1''-Nitrilotriethanol。
物化性状:
化学式:(HOCH2CH2)3N
结构式:
三乙醇胺结构式
分子式:C6H15NO3
分子量:149.1882
沸点(℃,101.3kPa):360
熔点(℃):21.2
相对密度(g/ml,20/4℃):1.1242
三乙醇胺
相对密度(g/ml,20/20℃):1.1258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5.14
折射率(20℃):1.482~1.485
黏度(mPa·s,35℃):280
黏度(mPa·s,100℃):15
闪点(℃,开口):179
蒸发热(KJ/mol,b.p.):67.520
熔化热(KJ/mol):27.214
临界温度(℃):514.3
临界压力(mPa):2.45
蒸气压(kPa,20℃):0.0013
蒸气压(kPa,210℃):5.333
蒸气压(kPa,252.7℃):8.707
蒸气压(kPa,305.6℃):46.064
性状:无色至淡黄色透明粘稠液体,微有氨味,低温时成为无色至淡黄色立方晶系晶体。露置于空气中时颜色渐渐变深。易溶于水、乙醇、丙酮、甘油及乙二醇等,微溶于苯、乙醚及四氯化碳等,在非极性溶剂中几乎不溶解。5℃时的溶解度:苯4.2%、乙醚1.6%、四氯化碳0.4%、正庚烷小于0.1%。呈强碱性,0.1mol/L的水溶液pH为10.5。有刺激性。具吸湿性。能吸收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酸性气体。纯三乙醇胺对钢、鉄、镍等材料不起作用,而对铜、铝及其合金有较大腐蚀性。与一乙醇胺及二乙醇胺不同之处是,三乙醇胺与碘氢酸(HI)能生成碘氢酸盐沉淀。可燃。低毒。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❹ 染发时出现的氨气味是哪种化学物质散发出来的
氨水。永久性染发剂发挥作用需要经过3个化学步骤,即碱化、氧化和显色。
大多数氧化型染发剂都有很大的刺激味,这是因为大部份的碱化剂使用的都是氨水,长期接触可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
氨是一种经典的碱化剂,其优越性在于碱化效果显着,且本身有挥发性。氨有特殊的气味,染发过程中可能会有些刺鼻,浓度过高时也会对粘膜产生刺激性;另外,如果碱性溶液的配制或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刺激头皮导致瘙痒。
氨水可以通过头皮毛囊进入人体,长期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比较大危害。因此在我国标准GB7916《化妆品卫生标准》中就对氨水的使用限量作了明确规定。
(4)化学试剂胺味的有哪些扩展阅读
含氨染发剂中的“氨”,其主要作用是加快毛鳞层的打开,也就是我们在染发过程中闻到的刺鼻的味道,需要注意的是,氨对人体来说是有毒的。而不含氨染发剂则是通过酸碱度打开毛鳞层,因此对头发的损伤较小。
染发后的护养一般会涂抹大量的护发素,护发素在这里的作用就是通过关闭毛鳞层之前被打开的小孔,而使头发恢复柔顺,但这并不能完全恢复,因此,如果染烫过多的话,头发就会变得干枯毛躁。
染发剂中最危险的成分是着色剂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例如:对苯二胺、氨基苯酚、间苯二酚、氢醌等,这些物质可让人过敏,甚至会致癌。它们的全部性质还没有被完全探索,但它们正是染色的主要物质,因此不能缺少。
❺ 九年级化学:什么氮肥有氨味,什么没有
铵态氮肥有味道
铵态氮肥包括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3.H2O)、液氨(NH3)等。
硝态氮肥没有
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钠(NaNO3)、硝酸钙{Ca(NO3)2}、硝酸铵(NH4NO3)等。
❻ 实验室常见化学试剂,对身体各器官的影响,以及防护措施,谢谢,给好评。不知道的请勿打扰
丙酮
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刺激性芳香气味,极易挥发,易燃。能与水、
乙醇、
N,N-
二甲基甲酰胺、
氯仿、
乙醚及大多数油类混溶。
相对密度
(d25)0.7845
、
熔点
-94.7
℃、沸点
56.05
℃。
吸入少量刺激鼻、候、眼,大量致头晕、醉感、倦
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液体丙酮对皮肤有刺激性
作用,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高浓度蒸气会影响肾和肝的功能。应佩带合适的
呼吸器,丁基橡胶手套及防护眼镜。
甲醇
一种略有酒精气味的无色、
透明、
高度挥发、
易燃液体。
对分子量
32.04
,
相对密度
0.792(20/4
℃
)
,熔点
-97.8
℃,沸点
64.5
℃,蒸汽与空气混合物爆
炸下限
6%-36.5%
。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
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
皮肤有严重侵蚀作用
。
二甲基亚砜
(
DMSO
)
,
无色粘稠液体,重要的极性非质子溶剂。能与水、乙醇、
丙酮、乙醛、吡啶、乙酸乙酯、苯二甲酸二丁酯、二恶烷和芳烃化合物等任意互
溶,不溶于乙炔以外的脂肪烃类化合物
。二甲基亚砜具有
极易渗透皮肤的特殊
性质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
能够灼伤
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
,
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
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
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
要避免接触含有毒性原料或物质的二甲基亚砜溶液,
因其
毒性不为人所知,
而二甲基亚砜却可能会渗入肌肤,
在一定条件下会将有毒物质
代入肌肤。二甲亚砜有吸水性,用前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
DMSO
存在一定的毒性
作用,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
1%-5%
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
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
.
二苯甲酮
白色片状结晶,有微玫瑰香味。避光贮存
。熔点
47-49
℃、沸点
306
℃,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醚和氯仿。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对水
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切勿倒入下水道;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戴适
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均苯四甲酸酐
(PMDA
)白色或微黄色块状和粉状固体结晶,熔点
286
℃、沸点
397-400
℃、密度:
1.680
,用途用于制造聚酰亚胺树脂
。在室温下溶于二甲基
甲酰胺(
DMF
)
、二甲基亚砜,
γ
-
丁内酯、
N-
甲基吡咯烷酮、丙酮、甲基乙基甲
酮、甲基异丁基甲酮、乙酸乙酯,不溶于氯仿、乙醚、正己烷、苯。暴露在湿空
气中水解变成均苯四甲酸
,
水中分解。
对皮肤、
呼吸道及粘膜有刺激性作用,
操
作时佩戴适当的面具、手套及防护镜。
4,4'-
二氨基二苯醚
简称
DDA
,
ODA
,分子量
200.24
。白色或浅黄色结晶,
无味。熔点
189
~
191
℃。闪点
218
℃。易溶于盐酸,不溶于甲苯。
有毒,对动物
怀疑有致癌性。能损害神经系统
,使血形成变性血红蛋白,并有溶血作用。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白色或乳白色粉末或颗粒
,溶解性溶于水、乙
醇和氯仿,不溶于乙醚,
PVP
按其平均分子量大小分为四级,习惯上常以
K
值表
示,不同的
K
值分别代表相应的
PVP
平均分子量范围。
K
值实际上是与
PVP
水溶
液的相对粘度有关的特征值,
而粘度又是与高聚物分子量有关的物理量,
因此可
以用
K
值来表征
PVP
的平均分子量。通常
K
值越大,其粘度越大,粘接性越强。
VP
作为一种合成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胶体保护作用、成膜性、粘结性、吸湿性、增溶或凝聚作用,但其最具特色,因
而受到人们重视的是其优异的溶解性能及生理相容性。在合成高分子中像
PVP
这样既溶于水,
又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毒性很低、
生理相溶性好
的并不多见
。
乙酸酐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乙酸气味
。有吸湿性。折光率极高。溶于氯
仿和乙醚
,
缓慢地溶于水形成乙酸。与乙醇作用形成乙酸乙酯。相对密度
1.080
。
熔点
-73
℃。沸点
139
℃。折光率
1.3904
。
低毒。易燃。有腐蚀性。勿接触皮肤或
眼睛,以防引起损伤。有刺激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刺激
作用,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乙酸乙酯
无色透明液体。有水果香。易挥发。对空气敏感。能吸水分,水
分能使其缓慢分解而呈酸性反应。能与氯仿、乙醇、丙酮和乙醚混溶,溶于水
(10%ml/ml)
。能溶解某些金属盐类(如氯化锂、氯化钴、氯化锌、氯化铁等)
。
相对密度
0.902
。
熔点
-83
℃。
沸点
77
℃。
易燃。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
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干裂
,
蒸汽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晕。
乙二胺
无色透明黏稠液体。有氨的气味。熔点
8.5
℃。沸点
116.5
℃。密度
0.898g/cm3(25
℃
)
。易溶于水、醇,微溶于醚、苯。能随水蒸气挥发,在空气中
发烟。呈碱性
。
二乙胺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液体误溅眼内致严重灼
伤、角膜水肿;污染皮肤致水疱、坏死。
接触该品蒸气,可发生呼吸道刺激;
个别接触者有过敏性哮喘及全身不适,
如持续性头痛。
对眼有刺激性。
可因原发
刺激及致敏作用,引起皮肤损害。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
爆炸的危险。与硫酸、硝酸、盐酸等强酸发生剧烈反应。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戴橡皮手套。
正己烷
是低毒、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挥发性液体。熔点
-95.3
℃、沸点
68.74
℃、密度
0.692
g/mL
。不溶于水,可与乙醚、氯仿、乙醇混溶,溶于丙酮,
与甲醇不互溶。
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
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
晕倒、神志丧失、甚至死亡。皮肤污染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饭前要注意洗
手。戴玻璃纤维手套、防苯耐油手套。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均三甲苯酰氯
,
又称
1,3,5-
三乙酰氯苯。常温下是浅黄色固体粉末,有刺激
性。
熔点
34.5-36
℃,
沸点
180
℃、
密度:
2.32-3
。
遇水即分解,
生成相应的羧酸。
实验室使用应佩戴防护目镜,
化学防护手套,
防护服,
以及呼吸器或者棉芯口罩。
避免样品与水以及还原性物质接触。避免样品与皮肤接触,避免口鼻吸入。
邻苯二胺
(
OPD
)
无色单斜晶体,熔点
102~104
℃,沸点
252~258
℃,相对密度
(水
=1
)
:
1.03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
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对水是极其危害的,对鱼类有毒性,切勿让产品
进入水体。
禁配物强酸、强氧化剂、酸酐、酰基氯。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
照。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粘膜、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戴化学安
全防护眼镜。戴橡皮手套。
间苯二胺
白色针状结晶,熔点
65
℃,沸点
287
℃,
135-140
℃
(0.065kPa)
。
相对密度
1.139
。溶于乙醇、水、氯仿、丙酮、二甲基酰胺,微溶于醚、四氯化
碳,难溶于苯、甲苯、丁醇。在空气中不稳定,易变成淡红色。
因挥发性很小,
不易吸入中毒。
口服则毒作用剧烈,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使组织缺氧,出现
紫绀。
与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对苯二胺
白色至淡紫红色晶体,
暴露在空气中变紫红色或深褐色。
密度
1.205
(
20
℃)
,熔点
140
℃,沸点
267
℃。稍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苯。
有很强的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不易因吸入而中
毒
。
N,N-
二甲基甲酰胺
(
DMF
)
分子式
HCON
(
CH3
)
,无色高沸点臭氨味液体。
熔点-
60.5
℃,沸点
149
~
156
℃,相对密度
0.9487
(
20/4
℃)
。能与水、乙醇、
乙醚、醛、酮、酯、卤代烃和芳烃等混溶。在空气中加热至
350
℃以上时即分解,
生成一氧化碳和二甲胺。
N
,
N-
二甲基甲酰胺是很好的非质子极性溶剂,能溶解
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许多离子型反应在
N
,
N-
二甲基甲酰胺中要比在一般的
质子溶剂中更易进行
。
DMF
蒸气可引起眼、上呼吸道轻、中度刺激症状。污染
皮肤可致轻、重不等的灼伤,皮肤起皱,肤色发白,伴有灼痛感,严重者可使皮
肤胀肿,剧烈灼痛。污染眼引起灼痛、流泪、结膜充血;
严重者可引起角膜坏
死。必须佩带反防护面具,手套及眼镜。
N,N-
二甲基乙酰胺
(
DMAc
)
无
色透明液体,可燃。沸点
166
℃,相对密度
0.9366
,
能与水、
醇、
醚、
酯、
苯、
三氯甲烷和芳香化合物等有机溶剂任意混合。
对身体几乎无害。
❼ 一种有强烈氨味的白色固体粉末状物质,溶于水显强碱性,不溶于醇。请问这是什么化工产品
从楼主提供的分子式看是氰化钙,但氰化钙不会有氨臭味的,它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放出带苦杏仁味的剧毒气体氰化氢。
有强烈氨臭味的应该是碳酸铵,分子式为(NH4)2CO3。
❽ TEA是什么化学药剂
TEA又叫三乙胺,是聚氨酯的平衡性叔胺催化剂,偏于发泡。三乙胺在聚氨酯行业除了用作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辅助催化剂外,还可用作阴离子水性聚氨酯体系的中和成盐剂。目前在聚氨酯工业使用不多,已被其他叔胺替代。
英文名:triethylamine; N,N-diethylethanamine。
分子式为C6H15N,分子量为101.2。CAS编号为121-44-8。
结构式:(CH3CH2)3N。
(8)化学试剂胺味的有哪些扩展阅读
三乙胺又称N,N-二乙基乙胺,最简单的均三取代叔胺,具有叔胺的典型性质,包括成盐、氧化,三乙胺的兴斯堡试验(Hisberg reaction)无反应。外观为无色至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有强烈的氨臭,在空气中微发烟。
三乙胺微溶于水,能溶于乙醇、乙醚。水溶液呈碱性。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2%~8.0%。有毒,具强刺激性。
三乙胺可用乙醇和氨作用制得。将乙醇和液氨在氢气存在下,经气化后进入预热器(150±5℃)进行预热,然后进入装有铜-镍-白土催化剂的第一反应器(190±2℃)和第二反应器(165±2℃)进行合成,生成一乙胺、二乙胺、三乙胺的混合物。
经冷凝后,再经乙醇喷淋吸收得三乙醇胺粗品,最后经分离、脱水和分馏,收集88-90℃馏分得三乙胺。
原料消耗定额:乙醇(95%)2300kg/t、液氨(99%)500kg/t、氢气(99%)150标立方米/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