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锂电池属于几类危险品
锂电池是九类危险品,要求二类包装。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和保存对环境要求非常高。
锂电池属于几类危险品
为了提升锂电池的安全性及电压,科学家们发明了用石墨及钴酸锂等材料来储存锂原子。
锂电池的老化速度是由温度和充电状态而决定的,高充电状态和增加的温度加快电池容量的下降。
锂离子电池一般是使用锂合金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电池。
② 废旧电池中含有什么有害物质
废旧电池主要有毒物质:铅,汞,镉。
1.铅是一种金属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是Pb(拉丁文Plumbum;英文lead),原子序数为82,是原子量最大的非放射性元素。
铅是柔软和延展性强的弱金属,有毒,也是重金属。铅原本的颜色为青白色,在空气中表面很快被一层暗灰色的氧化物覆盖。可用于建筑、铅酸蓄电池、弹头、炮弹、焊接物料、钓鱼用具、渔业用具、防辐射物料、奖杯和部份合金,例如电子焊接用的铅锡合金。
铅是一种金属元素,可用作耐硫酸腐蚀、防电离辐射、蓄电池等的材料。其合金可作铅字、轴承、电缆包皮等之用,还可做体育运动器材铅球。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铅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
2.汞是化学元素,元素周期表第80位。俗称水银。还有“白澒、姹女、澒、神胶、元水、铅精、流珠、元珠、赤汞、砂汞、灵液、活宝、子明”等别称。元素符号Hg,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6周期。汞是银白色闪亮的重质液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碱。
汞常温下即可蒸发,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剧毒(慢性)。汞使用的历史很悠久,用途很广泛。在中世纪炼金术中与硫磺、盐共称炼金术神圣三元素。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汞和无机汞化合物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3.镉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长期暴露会造成嗅觉丧失症、牙龈黄斑或渐成黄圈,镉化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但可经呼吸被体内吸收,积存于肝或肾脏造成危害,尤以对肾脏损害最为明显。还可导致骨质疏松和软化。
(2)锂电池中有哪些危险化学品扩展阅读:
废电池的危害
近两年,废电池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国内媒体热门话题之一。有的报道称电池对环境污染很严重,一节电池可以污染六万立方米的水。
有的甚至说废电池随生活垃圾处理可以引起诸如日本水俣病之类的危害,还有一节5号废电池就可以使一平方土地荒废等,这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有很多热爱环保的人士和团体开展或参加了回收废电池的活动。
科学调查表明,一颗钮扣电池弃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中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电池70亿只。据了解,我国生产的电池有96%为锌锰电池和碱锰电池,其主要成份为锰、汞、锌等重金属。
废电池无论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成份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日积月累还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998年《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上定出汞、镉、锌、铅、铬为危险废弃物。
然而,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人士却认为,废电池不用集中回收,以前有关废电池危害环境的报道缺乏科学依据,在某种程度上对群众造成了误导。
污染60万升水的计算结果,是基于将钮扣电池中的重金属全部溶解于水,并均匀散布在水体中的假设做出,但实际上重金属溶于水是十分困难的,更不可能均匀分布在水体中,实际可能造成的污染远小于理论计算的最大值。
参考资料
网络-废电池
③ 请问,锂电池生产过程中,有危险化学品(在《危险化学品名录》中名列的)产生吗
有使用到危险化学品,但是不会产生危险化学品,所以不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最多算了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
④ 锂电池是不是有毒
锂离子电池是有毒的。锂电池由正极粉末、负极粉末、导电剂粉末、粘结剂粉末、电解液、有机溶液等多种成分构成。正极粉末中的钴是属于有毒金属物质,有机分散剂属有毒有机溶剂,而电解液是锂电池中毒性、腐蚀性最强的组分,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
锂电池使用注意事项:
1,不要拆卸电池。拆卸电池会发生电池内部短路,会引起起火、爆炸、有害气体或者其它问题。
2,电解液是有害的:万一电解液沾到皮肤、进入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以及求助医生。
3,不要把电池倾倒于火中:不要焚毁电池,否则会致电池爆炸,这个很危险,必须禁止。
4,禁止浸泡电池:请不要把电池浸泡在液体当中,像清水、海水,及非酒精饮料、果汁、咖啡或者其它的饮料。
5,更换电池:更换电池应由电池生产商或设备供应商完成,用户不要自行更换。
6,禁止使用损坏的电池:电池可能在出货途中碰撞而受损。如果发现电池有异常,例如包装损坏、电池包裹变形,有电解液的味道、发现漏液等等,不要再使用这些电池。电池如果有电解液的味道或者出现漏液,电池放置应该远离火源避免起火及爆炸。
7,电池的存放:电池应当在室温下存放,应充到30%至50%的电量。如长时间储存,建议每三个月充一次电以防止电池过放电。
⑤ 锂电池在运输中的危险性有哪些
锂电池在运输中的危险性:
1、漏液;
电池设计和制造工艺的不良或受外部环境影响,电池可能漏液,通过测试确保电池在运输中不会漏液,包装要求即使有漏液也要保证运输安全。
2、外短路;
外短路如发生也是危险的,锂电池的温度会升的很高,甚至会发生着火、爆炸。锂电池在经过运输中可能遇到的恶劣环境后进行外短路实验,可以说是最严厉的条件,锂电池在此条件下能满足安全要求,再加上在运输过程中包装等对电池的保护,可以排除此危险。
3、内短路;
主要是电池隔膜不良或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有导电小颗粒进入刺穿隔膜,还有锂离子电池在使用中由于过充等现象产生锂金属。内短路是锂电池着火、爆炸的主要原因,应该通过实验,改变设计减小锂电池的危险性。
(5)锂电池中有哪些危险化学品扩展阅读:
锂电池在运输中的注意事项:
1、在可行的情况下,用非导电材料(如塑料袋)制成的完全封闭的内包装来装每个电池或每个电池动力设备;
2、使用适当的方式对电池进行隔离或包装,使其无法与包装件内的其他电池、设备或导电材料(如金属)相互接触,并且;
3、对裸露的电极或插头使用不导电的保护帽、绝缘带或其他适当的方式进行保护。
4、如果外包装不能抵挡碰撞,那么就不能仅使用外包装作为防止电池电极破损或短路的唯一措施。电池还应使用衬垫防止移动,否则由于移动导致的电极帽松动,或者电极改变方向易引起短路。
⑥ 锂离子电池是属于什么等级的危险品
锂离子电池是九类危险品,要求二类包装。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电池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
危险品分类:
第一类:爆炸品:炸药
第二类:压缩气体:氧气、氢气
第三类:易燃液体:汽油、柴油
第四类:易燃固体:
第五类: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
第六类:有毒物质:氰化物
第七类:放射性物质:
第八类:腐蚀品:硫酸
第九类:其他危险品:电池组
⑦ 锂电池的危害
1、锂原电池均存在安全性差,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2、是否加装安全保护电路板。无保护电路板,则锂电池就有变形、漏液、爆炸的危险。
锂电池长充可能导致过充。锂电池或充电器在电池充满后都会自动停充,并不存在镍电充电器所谓的持续10几小时的“涓流”充电。
也就是说,如果锂电池在充满后,放在充电器上也是白充。而无法保证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的特性永不变化和质量的万无一失,所以电池将长期处在危险的边缘徘徊。
在对某些机器上,充电超过一定的时间后,如果不去取下充电器,这时系统不仅不停止充电,还将开始放电-充电循环。也许这种做法的厂商自有其目的,但显然对电池的寿命而言是不利的。
同时,长充电需要很长的时间,往往需要在夜间进行,而以我国电网的情况看,许多地方夜间的电压都比较高,而且波动较大,于是这又带来附加的危险。
(7)锂电池中有哪些危险化学品扩展阅读
锂电池一般能够充放300-500次。最好对锂电池进行部分放电,而不是完全放电,并且要尽量避免经常的完全放电。
一旦电池下了生产线,时钟就开始走动。不管你是否使用,锂电池的使用寿命都只在最初的几年。电池容量的下降是由于氧化引起的内部电阻增加(这是导致电池容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电解槽电阻会达到某个点,尽管这时电池充满电,但电池不能释放已储存的电量。
一个充电周期意味着电池的所有电量由满用到空,再由空充到满的过程,这并不等同于充一次电。
比如说,一块锂电在第一天只用了一半的电量,然后又为它充满电。如果第二天还如此,即用一半就充,总共两次充电下来,这只能算作一个充电周期,而不是两个。
因此,通常可能要经过好几次充电才完成一个周期。每完成一个充电周期,电池容量就会减少一点。不过,这个电量减少幅度非常小,高品质的电池充过多次周期后,仍然会保留原始容量的
80%,很多锂电供电产品在经过两三年后仍然照常使用。当然,锂电寿命到了最终后仍是需要更换的。
⑧ 电池的种类及其中所含有的化学物质及造成的危害
对有关电池危害的简单回顾之后,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废电池是个“环境杀手”,它不但污染环境,而且还会进一步影响人体健康。
废电池正在日益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有关资料显示:一节电池产生的有害物质能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烂在地里的一号电池能吞噬一平方米土地,并可造成永久性公害。我国是电池生产消费大国,电池的年产量高达140亿节,消费约100亿节,占世界总量的1/3。以全国13亿人口计算,假设每年每人用6节电池,那么这些电池可以污染46800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中国全年径流总量的1.73倍;也可使7800平方千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这相当于1.23个上海或15个浦东新区的面积。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320亿节废旧电池被丢弃,其危害之大不能不令人触目惊心!
废电池的主要危害在于它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包括铅、镍、汞、锂、锌、锰、银、镉、钠等有毒有害物质。其是汞、镍、镉、铅、锌5种重金属物质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成为国家明令严格控制的危险废物。这些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如铅及铅化物,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中毒和其他病变,表现为神经衰弱、消化不良、腹部绞痛、头痛头昏眼花和失眼、精神恍惚、疾乏无力、烦躁易怒,并伴有关节痛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手足麻木,手指可有轻度颤抖、贫血等;汞能导致精神状态改变,如脉搏加快、肌肉颤动、口腔和消化系统病变等疾病,使人体牙齿松动,毛发脱落,手指抖动,神经错乱;镉、锰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引起金属热,会出现肺水肿、蛋白尿、肾脏和骨骼损害,突出症状是肌肉、骨关节疼痛;镍会引起金属热剧烈、瘙痒和温疹,羰基镍可引起恶心、呕吐、胸闷头痛、头晕、步态不稳等,神经系统麻痹,严重刺激呼吸道,从而引起炎症和肺水肿。
废电池的危害性如此之大,但目前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往往把废电池随垃圾一起扔掉,以致严重地污染了生态环境,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池的生产量却越来越大。目前全世界的电池产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存的重大问题,而加强废旧电池的环境管理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课题。
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而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电池里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对自然环境威胁巨大的物质,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于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我国沿海某省的一些农民在回收铅酸蓄电池中的铅时,因为回收处理不当,把含有铅和硫酸的废液倒掉,不仅造成了铅中毒,而且使当地农作物无法生长。专家们认为,由于电池污染具有周期长、隐蔽性大等特点,其潜在危害相当严重,处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⑨ 锂聚合物电池含有哪些化学元素对人体是否有害
锂聚合物电池主要成分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导电剂,电解液等,其中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组成是电解液
一般电解液是LiPF6六佛磷酸里为溶质,溶剂有很多种EC(碳酸乙烯酯),DMC(碳酸二甲酯),DEC(碳酸二乙酯),EMC(碳酸甲乙酯)等组成,LiPF6容易与水反应产生氢氟酸(HF),对人体有害,溶剂的成分对人体的影响可上网查MSDS,溶剂问题是溶剂容易挥发,吸入人体,还是有不良影响,因此生产时环境要控制水含量和通风量,避免氢氟酸(HF)和溶剂一起吸入人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