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化学,红色固体有什么
红色固体单质,铜或红磷,化合物,氧化铁。
铜呈紫红色光泽的金属,密度8.92克/立方厘米。熔点1083.4±0.2℃,沸点2567℃。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热和导电性能较好。
铜是不太活泼的重金属,在常温下不与干燥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加热时能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红磷是巨型共价分子,无定型结构。外观与性状:紫红色无定形粉末,无臭,具有金属光泽,在暗处不发磷光,无臭。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二硫化碳以及乙醇等有机溶剂。
氧化铁易溶于强酸,中强酸,外观为红棕色粉末。其红棕色粉末为一种低级颜料,工业上称氧化铁红,用于油漆、油墨、橡胶等工业中,可作为催化剂,玻璃、宝石、金属的抛光剂,可用作炼铁原料。
(1)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红色固体有哪些扩展阅读:
在电位序(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族元素都在氢以后,所以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但当有空气存在时,铜可先被氧化成氧化铜,然后再与酸作用然后缓慢溶于这些稀酸中。
铜(II)是铜最常见的价态,它可以和绝大部分常见的阴离子形成盐,如众所周知的硫酸铜,存在白色的无水物和蓝色的五水合物。碱式碳酸铜,又称铜绿,有好几种组成形式。氯化铜和硝酸铜也是重要的铜盐。
在有氯环境中加热时亦会燃烧。遇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物和其他氧化剂时可引起爆炸。易燃、无毒。常温下不与卤素反应,在空气中不自燃。不具毒性。
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这层水膜里含有少量的H+和OH-,还溶解了氧气,结果在钢铁表面形成了一层电解质溶液,它跟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因钢铁不纯)恰好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在这些原电池里,铁是负极,碳是正极。
㈡ 初中化学里的红色固体都有什么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㈢ 初中化学物品中红棕色固体有什么
初中化学物品中红棕色固体有氧化铁、红磷(赤磷)、氢氧化铁、氧化铅、五氧化二钒、氧化亚铜等等。
1、氧化铁
氧化铁,又称烧褐铁矿、烧赭土、铁丹、铁红、红粉、威尼斯红(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等。易溶于强酸,中强酸,外观为红棕色粉末。氧化铁是铁锈的主要成分。铁锈的主要成因是铁金属在杂质碳的存在下,与环境中的水分和氧气反应,铁金属便会生锈。
用于油漆、油墨、橡胶等工业中,可做催化剂,玻璃、宝石、金属的抛光剂,可用作炼铁原料。氧化铁最大的应用是作为颜料来使用。按颜色分为氧化铁红、氧化铁黄、氧化铁黑,氧化铁棕由氧化铁红、氧化铁黑(和氧化铁黄)混合而成;氧化铁橙是由氧化铁红和氧化铁黄混合而成;氧化铁绿是由蓝色的酞菁兰和氧化铁黄混合而成。
2、红磷
磷位于元素周期表第15位,元素符号P,红磷是磷的同素异形体之一。红磷是紫红或略带棕色的无定形粉末,有光泽。
能燃烧与氧气生成十氧化四磷,五氧化二磷是其系数约分而来,在自然界不存在,红磷都易与卤素化合,生成三卤化磷或五卤化磷。
加热至200℃则着火燃烧生成十氧化四磷。在有氯环境中加热时亦会燃烧。遇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物和其他氧化剂时可引起爆炸。易燃、无毒。常温下不与卤素反应,在空气中不自燃。不具毒性。
3、氢氧化铁
氢氧化铁为棕色或红褐色粉末或深棕色絮状沉淀或胶体,具有两性但其碱性强于酸性,新制得的氢氧化铁易溶于无机酸和有机酸,亦可溶于热浓碱。具有强氧化剂(如次氯酸钠)在碱性介质中,能将新制的氢氧化铁氧化成+6氧化态的高铁酸钠。
加热时逐渐分解而成氧化铁和水。不溶于水、乙醚和乙醇,溶于酸,在酸中的溶解度随制成时间的长短而定,新制的易溶于酸,若放置时间长,则难溶解。氢氧化铁可用来制颜料、药物,也可用来做砷的解毒药等等。
4、五氧化二钒
五氧化二钒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主要用于冶炼钒铁。用作合金添加剂,占五氧化二钒总消耗量的80%以上,其次是用作有机化工的催化剂,即触媒,约占总量的10%,另处用作无机化学品、化学试剂、搪瓷和磁性材料等约占总量的10%。
5、氧化亚铜
氧化亚铜为一价铜的氧化物,鲜红色粉末状固体,几乎不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歧化为二价铜和铜单质,在湿空气中逐渐氧化成黑色氧化铜。氧化亚铜主要用于制造船底防污漆(用来杀死低级海生动物)、杀虫剂,以及各种铜盐、分析试剂、红色玻璃,还用于镀铜及镀铜合金溶液的配制。
㈣ 化学中红色固体有哪些
红色:Cu(紫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Fe(OH)3(红褐色);铁锈(红褐色);高锰酸钾 (紫黑色)
板砖(正红色)
㈤ 初中化学中红色固体有哪些
初中化学红色固体有:fe2o3、cu、红磷、高锰酸钾、hgo等等。
㈥ 初中化学中哪些常见物质是红色固体
初中化学中哪些常见物质是红色固体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望采纳
㈦ 初中化学中红色粉末和黑色粉末分别有哪些
初中化学中红色粉末有:
1、氧化铁:又称烧褐铁矿、烧赭土、铁丹、铁红、红粉、威尼斯红(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等,外观为红棕色粉末。其红棕色粉末为一种低级颜料,工业上称氧化铁红,用于油漆、油墨、橡胶等工业中。
2、铜: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3、红磷:红磷是巨型共价分子,无定型结构。外观与性状:紫红色无定形粉末,无臭,具有金属光泽,在暗处不发磷光,无臭。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二硫化碳以及乙醇等有机溶剂。
4、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一价铜的氧化物,鲜红色粉末状固体,几乎不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歧化为二价铜和铜单质,在湿空气中逐渐氧化成黑色氧化铜。
5、氢氧化铁:为棕色或红褐色粉末或深棕色絮状沉淀或胶体,用来制颜料、药物,用作净水剂(胶体时),也可用来做砷的解毒药等。
初中化学中黑色粉末有:
1、铁粉:尺寸小于1mm的铁的颗粒集合体。颜色:黑色。是粉末冶金的主要原料。按粒度,习惯上分为粗粉、中等粉、细粉、微细粉和超细粉五个等级。粒度为150~500μm范围内的颗粒组成的铁粉为粗粉,粒度在44~150μm为中等粉,10~44μm的为细粉,0.5~10μm的为极细粉,小于0.5μm的为超细粉。
2、碳:黑色粉状或颗粒状多孔结晶。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和生物之中。
3、氧化铜:是一种铜的黑色氧化物,略显两性,稍有吸湿性。相对分子质量为79.545,密度为6.3~6.9 g/cm3,熔点1026℃。
4、二氧化锰:黑色无定形粉末,或黑色斜方晶体。溶解性:难溶于水、弱酸、弱碱、硝酸、冷硫酸,加热情况下溶于浓盐酸而产生氯气。
5、四氧化三铁:俗称氧化铁黑、磁铁、吸铁石、黑氧化铁,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故又称为磁性氧化铁。
㈧ 初中化学常见的黑色,红色固体有哪些
你好!
黑色固体:二氧化锰、铁单质、氧化铜、碳,氧化亚铁;
红色物质:铜单质、氧化铁(即三氧化二铁);
红褐色物质:氢氧化铁;
还有很多我也极不起来了,希望您能谅解。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㈨ 在化学中,常见的红色固体有哪些
常见的红色固体有:
氧化亚铜(鲜红色)、氧化铁(红棕色)、红磷(暗红色)、氧化汞 (亮红色或橙红色)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㈩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
1、固体的颜色
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淡黄色固体:硫磺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2、液体的颜色
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3、气体的颜色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黄绿色气体:氯气
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4、元素
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 素: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原 子: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适用范围: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