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乳酸石炭酸制片法中,哪步最难做如何做好
一、细菌制片及简单染色: 1、涂片取洁净的载玻片1张,将其在火焰上微微加热,除去上面的油脂,冷却,在中央部位滴加一滴无菌水,用接种环在火焰旁从培养基上挑取少量菌体与水混合。用接种环将菌体涂成直径约1cm的均匀薄层。注意,取菌量不宜过大,一面造成军体重叠。 2、干燥放在桌面上,待其自然干燥。 3、固定将已干燥的涂片标本向上,在火焰上通过3-4次固定。其目的是杀死细菌;使菌体蛋白质凝固,菌体牢固粘附于载玻片上,染色时不被染液或水冲掉;增加菌体对染料的结合力,使图片易着色。 4、染色在涂片上滴加染料1-2滴,使其布满涂菌部分,染色1分钟。 5、冲洗 斜置玻片,倾去染液。用水轻轻冲去染液,至流水变清。注意水流不能直接冲洗涂菌处,以免将涂菌冲洗掉。 6、吸干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玻片上的水分,干燥后镜检。二、酵母菌制片及简单染色。水—碘液浸片法。将革兰氏染色用碘液用水稀释4倍后,滴加一滴于载破片中央,无菌操作取少许菌体置于染色中混匀,盖上破片后镜剑。三、放线菌制片方法(插片法) 1、在马铃薯浸汁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划线接入少量放线菌的孢子,在接种线旁倾斜地插入无菌盖玻片,于28-30℃培养。 2、培养3~4天后,菌丝沿着盖玻片向上生长,待菌丝长好后,取出盖玻片放在干净的载玻片上,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四、霉菌制片法水浸制片法: 1、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或蒸馏水。 2、用解剖针从生长有霉菌的斜面挑取少量带有孢子的霉菌菌丝,用50%的乙醇浸润,再用蒸馏水将浸过的菌丝洗一下,然后放入载玻片上的液滴中,仔细地用解剖针将菌丝分散开来。(也可省略酒精和水浸润,洗涤) 3、注意取菌时,毛霉和根霉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菌丝即可,青霉和黑曲霉和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挑取,可连培养基一起挑取,再在染液中分离菌丝。青霉和曲霉的培养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2-2.5天,以免菌丝与培养基不好剥离。 4、盖上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且不要再移动盖玻片)。(黑曲霉不易观察到足细胞) 5、镜检:先用低倍镜,必要时转换高倍镜镜检并记录观察结果。
‘贰’ 石炭酸是什么
苯酚(化学式:C6H5OH),又名石炭酸、羟基苯,是最简单的 酚类 有机物,一种 弱酸 。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晶体。苯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 苯醌 ,呈现粉红色。
有毒。
苯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是生产某些树脂、 杀菌剂 、 防腐剂 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
‘叁’ 石碳酸的化学名称是什么医用石碳酸怎么配制
苯酚(C6H6O,PhOH),又名 石炭酸、羟基苯,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一种弱酸。医用石炭酸可以做消毒剂,可本身又是一种毒药,一般售化学药品的地方都有卖。
‘肆’ 常用染色剂的染色剂
1、细菌染色剂
配方一 齐氏(Ziehl)石炭酸品红染液
甲液 取石炭酸5克,溶解在95毫升蒸馏水中。
乙液 取0.3克碱性品红,放入研钵中研磨,逐渐加入10毫升95%酒精,继续淹没,使它溶解。
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后,摇匀,过滤,装瓶,备用。
配方二 罗氏(Loeffler’s)美蓝染液
甲液 取5克美蓝,溶于100毫升95%酒精中,制成美蓝—酒精饱和液。
乙液 取氢氧化钾0.01克(或1%氢氧化钾溶液1毫升),溶液也可用于放线菌染色,0.1%浓度可用于酵母菌染色。
配方三 革兰氏(Gram’s)染液
用此液染色因先用甲液染色,再加乙液固定,用丙液处理,最后用丁液复染。四种液体的配方如下:
甲液(结晶紫液)
(1)结晶紫2克 95%酒精 20毫升
(2)草酸铵0.8克 蒸馏水 80毫升
使用钱江(1)、(2)液相混,静置48小时后使用。
乙液(碘液)
碘1克 碘化钾2克 蒸馏水 300毫升
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待碘全部溶解后,加水稀释至300毫升。
丙液 95%酒精溶液
丁液(番红花红液)
2.5%番红花红酒精溶液 10毫升 蒸馏水 100毫升
2、细菌特殊染色剂
配方一 芽孢染液 用此配方染色是用甲液染色后,用乙液复染。
甲液 取5克孔雀绿,加入少量蒸馏水,使它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到100毫升,即成孔雀绿染液。
乙液 取番红花红0.5克,加入少量蒸馏水,使它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到100毫升,集成番红花红复染液。
配方二 荚膜染液 此配方先用甲液染色,后用乙液复染。
甲液 取结晶紫0.1克,溶于少量蒸馏水后,加水稀释到100毫升,再加入0.25毫升冰醋酸一结晶紫染液。
乙液 取硫酸铜( )31.3克,溶于少量蒸馏水后,加水稀释到100毫升,即成20%硫酸铜脱色剂。
配方三 鞭毛染液
甲液
饱和明矾溶液 2毫升 5%石炭酸溶液 5毫升
20%丹宁酸溶液 2毫升
乙液
碱性品红11克 95%酒精 100毫升
使用前取甲液9毫升和乙液1毫升相混,过滤即可。
3、植物细胞壁染色剂
配方一 纤维素细胞壁染液(Ⅰ)
取固绿0.1克,溶于100毫升95%酒精中,即成0.1%固绿—酒精溶液。
该液能染色纤维素细胞壁,还用于动植物中作浆质染色剂。
配方二 纤维素细胞壁染液(Ⅱ)
氯化锌20克 碘化钾6.5克
碘1.5克 蒸馏水加至100毫升
先把氯化锌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再加入6.5克碘化钾,在碘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到100毫升,即成碘—氯化锌溶液。
该染液能把细胞壁染成紫色,胞质染成淡黄色,胞核染成棕色。
配方一 纤维素细胞壁染液(Ⅲ)
甲液 取1克碘和1.5克碘化钾,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即成1%碘液。
乙液 取7份硫酸和3份蒸馏水相混,即成66.5%硫酸溶液。
染色时,在材料上滴加甲液,再加一滴乙液,纤维素细胞壁就染成黄色。
配方四 木质化细胞壁染液(Ⅰ)
硫酸化苯胺(或盐酸话本安) 1份
蒸馏水 70份 95%酒精 30份
硫酸 30份
将上述各组分相混,将细胞材料放入混合液里染色,可是木质化细胞壁呈鲜黄或姜黄色。
配方五 木质化细胞壁染液(Ⅱ)
取间苯三酚4~5克,溶于100毫升95%酒精中,即成间苯三酚—酒精液。
先在材料上滴上1滴浓盐酸,然后滴上间苯三酚—酒精液1滴,木质化的细胞壁就染上樱红或紫红色。
配方六 木质化细胞壁染液(Ⅲ)
取1克番红,溶于99毫升蒸馏水中,即成1%番红溶液。
4、细胞质染色剂
配方一 伊红染液
伊红染液一般配用水溶液和酒精溶液两种。
(1)取1克伊红,溶于99毫升蒸馏水中,即成1%伊红水溶液(市售红墨水内含伊红成分,可以用红墨水稀释液来代替本溶液)。
(2)取1克伊红,溶于99毫升70%酒精中,即成1%伊红—酒精溶液。
配方二 甲基蓝染液
取1克甲基蓝,溶于29毫升70%酒精中,加入70毫升蒸馏水,即成1%甲基蓝染液。
配方三 亮绿染液
取0.5克亮绿,溶解在100毫升蒸馏水中,即成0.5%亮绿溶液。
5、细胞核染色剂
配方一 甲基绿染液
取1克甲基绿,溶于99毫升蒸馏水中,加入1毫升冰醋酸。本染液能染细胞核,还用来染木质化细胞壁。
配方二 龙胆紫染液
取1克龙胆紫,溶于少量2%醋酸溶液中,加2%醋酸溶液,直到溶液不呈深紫色止。
配方三 美蓝(亚甲基蓝)染液
取0.5克美蓝,溶于30毫升95%酒精中,加100毫升0.01%氢氧化钾溶液,保存在棕色瓶内 。
此溶液能染细胞核,还用来染细菌、血和神经组织等。
配方四 硼砂—洋红染液
取4克硼砂,溶于96毫升蒸馏水中。再加入2克洋红,加热溶解后煮沸30分钟,静置3日,用100毫升70%酒精冲淡,放置24小时后过滤。
此染液能染细胞核,还用来染糊粉粒和一般动物、植物的整体染色,如水螅、血吸虫等整体标本。
配方五 德氏(Delafield’s)苏木精染液
甲液 取1苏木精,溶于6毫升无水酒精中,即成苏木精—酒精溶液。
乙液 取10克铵矾溶于90毫升蒸馏水中,即成10%铵矾水溶液。
取甲液逐滴加入到乙液中,用纸遮盖,放在阳光明亮处,使它充分氧化。3~4天后将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25毫升甘油和25毫升甲醇,保存在密闭玻璃瓶内。静置1~2个月,待该液颜色变深时过滤,可长久保存。
本染液是染色体的优良染色剂,除能染细胞核外,还用来染纤维素、细胞壁和动植物组织。
配方六 席夫(Schiff’s)试剂
称取0.5克碱性品红,加到100毫升煮沸的蒸馏水中,再微微加热5分钟,不断搅拌,使它溶解。在溶液冷却到50摄氏度时过滤,滤液中加入10毫升1N盐酸。再冷却到25摄氏度时加入0.5克偏重亚硫酸钠()或无水亚硫酸氢钠( )。把溶液装入棕色试剂瓶内,摇荡后,塞紧瓶塞,放在黑暗中24小时。在溶液颜色退到淡黄色时,加入0.5克活性炭,用力摇荡1分钟,过滤后把滤液贮在棕色试剂瓶内,塞紧瓶塞,滤液应该是无色的。在使用时勿让溶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和见光(瓶外用黑纸或暗盒遮光)。如溶液变成红色,即失去染色能力。
碱性品红是较强的核染色剂,在孚尔根氏(Feulgen’s)反应中作为组织化学试剂,以检查DNA。
6、染色体染色剂
配方一 醋酸—洋红染液
取45毫升冰醋酸,加蒸馏水55毫升,煮沸后徐徐加入洋红1克,搅拌均匀后加入1颗铁锈钉,煮沸10分钟,冷却后过滤,贮存在棕色瓶内。
配方二 醋酸—地衣红染液
取45毫升醋酸,跟55毫升蒸馏水相混,加热,徐徐加入地衣红粉末1~2克,搅拌溶解后,缓缓煮沸2小时。冷却后过滤,贮存在棕色瓶里。
配方三 龙胆紫染液
取1克龙胆紫,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加蒸馏水,稀释到100毫升,保存在棕色瓶内。
配方四 甲苯胺蓝染液
取0.5克甲苯胺蓝,溶解在100毫升蒸馏水中,即成0.5%甲苯胺蓝水溶液。
‘伍’ 有关配制70%石炭酸20ml
这玩意千万别搞到你皮肤上了,要不肯定留下一疤。
这玩意也不太好称量,固体,很硬。不易弄碎。还要防止溅到皮肤上。
你只配20毫升的话根本就没法算的。主要是稀释后密度变了。
还有这个要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才能溶的,一般是水浴60-70度。
我们实验室用这个一般是先把整瓶放进水浴锅70度水浴,等它融化完了,再倒出来的。吸多少毫升的。
‘陆’ 百分之五十的医用石碳酸溶液稀释成百分之二怎么弄
50%稀释成2%。
稀释25倍。
1份加24份水就可以了。
‘柒’ 布病检测试验中0-3%石碳酸生理盐水没有石炭酸,只用生理盐水稀释可以吗
成分不一样会影响实验结果的
‘捌’ 石炭酸复红染液配置方法
1.碱性复红用乙醇饱和10ml.
2.100ml,5%的石炭酸水溶液。
两液混合,稀释10倍。
‘玖’ 初三化学酸碱盐的所有知识点
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酸碱盐中的规律
在常见的酸中,除硅酸、原硅酸不溶于水,石炭酸在常温下微溶于水外,其余的都易溶于水。
在常见的碱中,除一水合氨(只存在于溶液中)、钾、钠、钡的氢氧化物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外,大多数难溶于水。
在常见的盐中,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一般易溶于水;盐酸盐除氯化亚汞微溶于水、氯化银难溶于水外,其余易溶于水;硫酸盐除硫酸钙、硫酸银微溶于水,硫酸钡难溶于水外,其余的易溶于水;碳酸的正盐、硅酸的正盐、亚硫酸的正盐、磷酸的正盐、氢硫酸的正盐除钾盐钠盐铵盐易溶于水外,其余的难溶于水。
为了便于记忆,可用下列歌诀概括上时主要内容:
碱有钾钠钡钙镁,后两种逐渐不溶于水;
盐酸盐不溶氯化银,还有亚汞盐步后尘;
硫酸盐微溶银和钙,还有硫酸钡在后面;
后五种,较特别,只有钾钠铵盐溶。
另外,还要掌握:
磷酸二氢盐一般易溶于水,磷酸氢盐和正盐类似,一般不溶于水;碳酸氢盐一般易溶于水。
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更易溶于水,而碳酸氢钙易溶入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硫酸钡、氯化银、硫化铜、硫化银、硫化铅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关于酸碱盐的一些口诀
1.电离口诀:“电离电离,遇水便离”。 说明:“遇水便离”是指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时便同时发生电离,并不是通电后才发生电离。
2.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口诀:“溶液能导电,原因仔细辨,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 说明:“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是指如果溶液中存在离子,若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该溶液仍不能导电。只有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溶液才能导电。
3.浓盐酸的特性口诀:“无色刺激有酸味,浓酸挥发成白雾;要问白雾是什么,它是盐酸小液滴”。 说明:若将“它是盐酸小液滴”改为“它是硝酸小液滴”,即成为浓硝酸的特性。
4.浓硫酸的特性口诀:“无色粘稠油状液,不易挥发把水吸;腐蚀皮肤使碳化,沾上硫酸用布拭”。 说明:“把水吸”是指浓硫酸有吸水性,从而推知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沾上皮肤用布拭”是指如果皮肤上沾上硫酸,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而不能象处理其它酸一样先用水洗。
5.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口诀:“石蕊遇酸紫变红,酚酞遇酸影无踪;石蕊遇碱紫变蓝,酚酞遇碱红艳艳。” 说明:“影无踪”是指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仍为无色)。 “石蕊遇碱”、“酚酞遇碱”,这里的碱是指碱溶液。若是不溶性碱,则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6.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口诀:“稀释浓硫酸,应防酸飞溅,要把浓酸注入水,同时再搅拌”。 说明:“应防酸飞溅”,是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浓硫酸小,会浮在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7.硝酸、浓硫酸跟金属反应口诀:“硝酸浓硫酸,氧化性很强,遇到金属后,生水不生氢”。 说明:“生水不生氢”是指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8.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应用口诀: <1>意义:“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活动性越强。” <2>应用:①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氢前金属能置氢,氢后金属不反应。”②金属跟盐的置换反应:“前面金属是单质,后面金属盐溶液,除去钾钙钠钡外,置换反应都成立。” 说明:“后面金属盐溶液”是指排在后面的金属形成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盐,不溶性盐不能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除去钾钙钠钡外”是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最前面的钾、钙、钠及金属钡的活性很强,将它们投放盐酸溶液中时,它们首先跟溶液中的水反应,而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故应除去这四种金属。
9.氢氧化钠的特性及俗名口诀:“白色易溶并放热,吸水潮解味道涩。由于腐蚀有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说明:“易溶并放热”是指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并在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10.盐和碱的溶解性规律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入水中都不见。硫酸钡、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明。碳酸钾钠铵溶,碳酸铝铁影无踪。要问碱类溶多少,钾钠钡钙铵中找”。 说明:“硫酸钡、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明”是指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不溶,其余都溶;盐酸盐(即氯化物)中只有氯化银不溶,其余都溶。 “碳酸钾钠铵溶,碳酸铝铁影无踪”是指碳酸盐中只有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溶于水,碳酸铝、碳酸铁不存在或遇水便分解了,其余都不溶于水。 “要问碱类溶多少,钾钠钡钙铵中找”是指碱类中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铵四种碱可溶,氢氧化钙微溶,其它碱都不可溶。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酸 + 碱 -------- 盐 + 水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2)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3)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盐 + 盐 ----- 两种新盐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酸碱盐的定义
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 例如:H2SO4(硫酸),HCl(盐酸),HNO3(硝酸)
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 例如 :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NH4OH(氨水)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例如:Na2CO3(碳酸钠),CuSO4(硫酸铜) ,NH4NO3(硝酸铵)
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为酸。
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为盐。
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为碱。
酸碱盐的通性
酸的通性:
有腐蚀性,溶液呈酸性,能与活泼金属,碱,某些盐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排在氢之前的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碱的通性:
有腐蚀性,溶液呈碱性,能与某些金属,酸,某些盐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盐的通性:
有些盐有微弱的腐蚀性,溶液的酸碱度根据盐的性质判定,能与某些酸,碱,盐反应
还能和其他某些化合物反应
酸碱盐的读法
酸:含氧酸的读法是把氢氧去掉,剩什么叫什么酸
例:H2SO4,去掉氢和氧之后剩下硫,所以叫硫酸
无氧酸的读法是氢某酸
例:HCl,除去氢还剩氯,所以盐酸可以叫做氢氯酸
碱:碱的读法是氢氧化某
例:NaOH,去掉氢氧还有钠,所以叫氢氧化钠
根据化合价的不同,还可以读作:氢氧化亚某
例:Fe(OH)3氢氧化铁,Fe(OH)2氢氧化亚铁
盐:一般叫做某酸某,但是有些特殊的读法
酸式盐:叫某酸氢某(酸式盐就是有氢离子的盐)
亦可叫做酸式某酸某
例:NaHCO3叫碳酸氢钠
碱式盐:叫某酸氢氧化某(碱式盐就是有氢氧根离子的盐)
也可以叫碱式某酸某,羟基某酸某
例:Cu2(OH)2CO3叫碱式碳酸铜,Ca5(OH)(PO4)3叫羟基磷酸钙
碱的性质
碱+酸-(见酸的性质)
碱+盐=新碱+新盐 反应条件:碱和盐必须都溶于水,有沉淀生成(二者同时满足)
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条件:反应有沉淀或有水或有气体生成。
例:Ca(OH)2(碱)+ K2CO3(盐)= CaCO3↓(新盐)+ 2KOH(新碱)
碱+一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反应条件: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反应类型:复分解
例:Ca(OH)2(碱)+ CO2(非金属氧化物)= CaCO3↓(盐)+ H2O(水)
此反应用于鉴别CO2
盐的性质
盐+酸-(见酸的性质)
盐+碱-(见碱的性质)
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条件:盐必须都溶于水,生成物中有沉淀(二者同时满足)
反应类型:复分解
例:BaCl2+NaSo4=BaSo4↓+2NaSo4
这是一个双沉淀的反应,当然只有一个沉淀也是可以的
盐+某些金属=新盐+新金属 反应条件:盐能溶于水,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的大(二者同时满足) 反应类型:复分解
例:CuSO4(盐)+ Fe(金属)=FeSO4(新盐)+ Cu(新金属)
但是有些金属无法实现此反应,即除钾钙钠以外,因为他们和水就反应了
酸性氧化物:
溶于水之后呈酸性的物质(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
例CO2溶于水后是碳酸,碳酸是酸性的,所以CO2是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同上类似,水合后是碱性的物质(一般是金属氧化物)
例CaO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故CaO是碱性氧化物 关于酸碱盐的反应性质,需要知道什么是可溶物,什么是不溶物
那么有一个口诀:
都溶硝酸钾钠铵 即意为:硝酸,钾,钠,铵的盐都是能溶于水的
碳酸没有三价盐 即意为:一般认为,碳酸盐中的金属离子没有3价的
盐酸除银汞 即意为:银和汞的氯化物不溶于水
硫酸去钡铅 即意为:钡和铅的硫酸盐不溶于水
碱溶有五位 .......
钾钠铵钙钡 即意为(合上句):一般情况碱只有5个能溶于水:钾钠铵钙钡 (钙为微溶)
离子的鉴别
氯离子:银盐(除氯化银)
硫酸根离子:钡盐(除硫酸钡)
铵根离子:碱(任意)
氢离子:碳酸盐和澄清石灰水
氢氧根离子:铵盐
铁离子:2价铁离子是浅绿色,3价是黄色(指溶液)
铜离子:2价铜离子是蓝色(指溶液)
故CaO是碱性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