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方程式怎么处理反应物的多少

化学方程式怎么处理反应物的多少

发布时间:2022-05-21 14:59:42

‘壹’ 化学方程式与反应物用量怎么看

NaHCO3+NaOH=Na2CO3+H2O
当碳酸氢钠过量时生成物中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当碳酸氢钠不足时生成物中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碳酸氢钠是显弱碱行,原因是碳酸氢根水解
它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

反应物用量的多少可以根据反映方程式
反应中他们的质量比为72:40
当m(NaHCO3):m(NaOH)大于72:40时则碳酸氢钠过量
反之当m(NaHCO3):m(NaOH)小于72:40则碳酸氢钠不足
m(NaHCO3):m(NaOH)=72:40则刚好完全反应

不知道你现在有没有学过物质的量,不然直接用反应中物质的量比遵循化学反应系数比会更加方便

祝你学习愉快

‘贰’ 化学方程式的离子方程式和反应物的多少的关系

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对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系数
如2Na+2H2O=2Na(+)+2OH(-)
+H2↑
则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为2:2=1:1

‘叁’ 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

举个例子吧(都是气体)
2CO + O2= 2CO2
分子数比 2 :1 : 2
物质的量的比 2 :1 : 2
体积的比 2 :1 : 2
质量的比 2 *28 :1*32 : 2*44
还要什么资料,进这个网站(hlghx后面加上后缀.com),里面的视频和资料对你会很有用的

‘肆’ 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以上的),头都大了。

2Na+2H2O=2NaOH+H2
(观察原来的方程式,发现后面比前面
多一个H,而H只能从H2O中获得,所以先2H2O,这样的话前面比后面多一个O所以2NaOH,这样就是2个Na了,所以有2Na,在观察前后对应原子数相等所以就
配平
了)
3CO+
Fe2O3
=2Fe+3CO2
(观察可知一个co要与一个o生成co2,因为Fe2O3,有3个o,那么就需要3CO,那就生成了3CO2,又因为前面有2个Fe,所以后面就有2Fe
化学配平方法
化学变化过程中,必然遵循
质量守恒定律
,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相等。常用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
的方法有:
(1)
最小公倍数
法: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
化学式
前面
化学计量数
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
反应物

生成物
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例如:教材介绍的配平方法,就是最小公倍数法。在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数为10,得化学计量数为5与2,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2)
观察法
: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应中,每一个CO结合一个
氧原子
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
配平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故称为观察法。
(3)奇数变偶数法: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例如:甲烷(
CH4
)燃烧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氧原子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4)归一法: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
化分数
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甲醇(
CH3OH
)燃烧
化学方程式配平
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CH3OH+O2――2H2O+CO2。然后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用何种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只能改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而决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因为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即意味着改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就可能出现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或改变了原有化学变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出现根本不存在的化学变化。
(5)化合价法:这种方法是针对氧化还原方程式来说的。在这里记住:“化合价升高失去氧化还原剂”。与之对应的是“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氧化剂”。具体用法是:
(1)在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的元素上部标出它的化合价,分清谁的升高,谁的降低。
(2)相同元素之间用线连起,找出并标上升高的电荷数或降低的电荷数。
(3)找最小公倍数,并分别乘在升高或降低的电荷数后。
(4)配平:把各自相乘的最小公倍数写在各自的化学式前(即系数)。并注意这些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在化学变化前后是否相等,一般来说,如果不相等,是整倍数地差。
(5)配合观察法,将其它的如水、生成的不溶物等配平。[1

‘伍’ 化学方程式计算所用的方法

一. 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值”。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该差值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差法量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常见的题型有以下两种: 质量差量法和体积差量法。
二. 守恒法
所谓守恒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运用守恒法解题既可提高解题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三. 关系式法
对于多个连续进行的反应,可根据中间产物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关系式,由关系式进行计算更加方便,并且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四. 极值法
极值法是应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一些模糊问题的解题方法。它是将题设构造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所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值,进行判断分析求得结果。

五. 十字交叉法
对于两组分组混合知其平均值,求各组分物质的量之比的计算题型,都可以采用十字交叉法来计算。
化学方程式,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用化学式(有机化学中有机物一般用结构简式)来表示物质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关系,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对于气体反应物、生成物,还可以直接通过化学计量数得出体积比。

‘陆’ 怎么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是否足量。

根据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由一种反应物计算其他反应物的量。与已知所给量比较。如果所给与计算量相等就是足量;比计算量多,就是过量;比计算量少就是不足量,也就是别的反应物过量了。

‘柒’ 高中化学因反应物多少而化学方程式不同的反应

主要是4个:
①盐酸滴入碳酸钠
盐酸适量:HCl+Na2CO3=NaHCO3+NaCl
盐酸过量:2HCl+Na2CO3=2NaCl+CO2↑+H2O

②氢氧化钠(或其它强碱)滴入氯化铝(或其它铝盐溶液)
氢氧化钠适量:3NaOH+AlCl3=Al(OH)3↓+3NaCl
氢氧化钠过量:4NaOH+AlCl3=NaAlO2+3NaCl+2H2O

③盐酸滴入偏铝酸钠溶液
盐酸适量:HCl+H2O+NaAlO2=NaCl+Al(OH)3↓
盐酸过量:4HCl+NaAlO2=NaCl+AlCl3+2H2O

④硝酸银滴入氨水
硝酸银适量:AgNO3+NH3·H2O=AgOH↓+NH4NO3
硝酸银过量:
AgNO3+3NH3·H2O=[Ag(NH3)2]OH+NH4NO3+2H2O

‘捌’ 不同反应物比例的化学方程式

擦,题目太笼统.少量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只能生成碳酸钙和水,但是当二氧化碳过多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会电离出一个H+和一个HCO3-,而HCO3-和Ca2+会结合生成较易溶于水的碳酸氢盐.
至于别的所谓的比例系数的推荐设“1”法,即设不充分的反应物为1mol,它电离出的离子如想完全被反应需要充分的反应物提供多少离子1》(少量Ca(OH)2和足量NaHCO3反应此时设碱为1mol则其电离出2molOH-1molCa2+,那么需要NaHCO3提供2mol的HCO3-,然后离子方程式就能写出来了2HCO3- +2OH- +Ca2+ =2H2O+CO3 2- +Caco3(沉淀符号).
2》(足量Ca(OH)2和少量NaHCO3反应此时设NaHCO3为1mol,那么NaHCO3电离出1molHCO-(Na+不考虑),那么需要Ca(OH)2提供1molOH-和1molCa2+,然后离子方程式就能写出来了HCO3- +OH- +Ca2+ =Caco3(沉淀符号).
+H2O
所以方程式就可以写出来了1>2NaHCO3+Ca(OH)2=2H2O2+Na2CO3+Caco3(沉淀符号).
2>NaHCO3+Ca(OH)2=Caco3(沉淀符号).+NaOH...
泪人啊啊》》》》》

‘玖’ 化学方程式计算到底该怎么去解

知识点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基础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时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例题:3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解:设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 (1)设未知数…………设
2Mg + O2 == MgO (2)写出化学方程式……方
48 80 (3)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
3g X 已知量和未知量……关
48/80=3g/x (4)列比例式,求解……比
x=(80x3g)/48 ………………………算
=5g (5)简明地写出答案……答
答:3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氧化镁5克。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②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③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将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
④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
⑤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追问
我想问的是怎样计算方程式里的化学方程式。比如: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回答
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这一类题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做,化学方程式两边各种元素种类不变,各种元素原子个数相等。可以先将等号两边原子个数相等的元素消掉,推测x中含有的元素,(如本题中x中C 、 H、 O三种元素原子个数前后相等,x中就只有N元素);再根据x前的化学计量数推测x的组成,(如本题中x的组成中有6个N原子,x前化学计量数为3,就是3个分子中有6个原子,则x的组成为N2)。

==================================================================

亲~你好!````(^__^)````
很高兴为您解答,祝你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家庭和谐,天天开心!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另发或点击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
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下面的【采纳为满意回答】或者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点击【评价】,谢谢!
你的好评是我前进的动力!! 你的采纳也会给你带去财富值的。(祝你事事顺心)
==================================================================

‘拾’ 怎么解化学方程式呢就是算什么各物质的质量比的那个!!~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是通过化学方程式,已知一种反应物或者产物的质量,去推算其他反应物或者产物质量的计算过程。
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已知要制得铜3.0g,计算需要多少氧化铜。计算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H2+CuO==(加热)Cu+H2O
步骤二,写出已知物质和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H2+CuO==(加热)Cu+H2O
80 64
步骤三,列出比例关系
64/80=3.0/x
步骤四,计算结果
x=3.75g

个人体会:其实,我们可以把化学方程式,看成是一种比例关系,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是不变的,只是构成了不同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与各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成比例的。
H2+CuO==(加热)Cu+H2O
可以看成是2 + 80== 64+ 18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就等于反应过程的物质的质量比!

阅读全文

与化学方程式怎么处理反应物的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