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考化学好的复习方法有哪些
(1)基础知识要扎实,化学知识点不多,要经常复习记忆,经常看笔记。对于方程式、物质的状态、检验方法等等知识要掌握牢固。如果自己的笔记不好,就借班级笔记做得好的同学的复印来看。比参考书的作用要好。
(2)要适量做题,高三时间比较紧,肯定不会在化学一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这一过程要用心,不能马马虎虎。这个过程可以帮你把记住的知识点记牢并学会运用。可以借助课外辅导班的学习,推荐报个北京新东方的高考化学班再好好学习一下。 (3)总结,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最常见的就是错题本,不会的问题不能拖,一定要快速的找到问题并解决。不要放过每一个知识点。
(4)要保持心态积极,高三是谁坚持到最后,谁就胜利了。祝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高考成功。
② 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三化学复习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课本,认真分析学情及历年高考试题,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抓好“基础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等复习阶段,就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一、用好课本: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对化学概念重新认识,深刻理解其内涵与外延,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
2.尽一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注意每个定理、公式的运用条件和范围。
3.掌握典型命题所体现的思想与方法。
因此,端正思想,认真看书,全面掌握,并结合其它资料和练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为提高解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上好课:课堂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1.会听课。会听课就是要积极思考。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就要抢在老师前面思考怎么办?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所有可能的途径和方法,然后在和教师讲的去比较,可能有的想法行有的不行,可能老师的方法更好,可能你的方法还简明、还奇妙.而不要等老师一点一点告诉你,自己仅仅是听懂了就认为学会了,这实际上是只得怀疑的。难怪不少同学说老师一讲就会,自己一做就错,原因是自己没有真正去思考,也就不可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积极思考是上好课最为重要的环节,当然也学习的主要方法。
2.做笔记。上课老师讲的含有重要概念,各种问题常规思想与方法,易错的问题,以及一些很适用的规律和技能等,所以,上课做好笔记是必要的。
3.要及时复习。根据记忆规律,复习应及时,每天一复习,一周一复习,每单元一总结为好
三、多做题:高三学化习学要做一定量习题
1.难度适当。现在复习资料多,题多,复习时应按老师的要求.且不能一味做难题、综合题,好高骛远,不但会耗费大量时间,而且遇到不会做题多了就会降低你的自信心,养成容易忽略一些看似简单的基础问题和细节问题,在考试时丢了不丢的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练习时应从自已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应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适当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以提高能力和思维品质。
2.题贵在精。在可能的情况下多练习一些是好的,但贵在精.首先选题应结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和近几年高考题的考查的方向去选,重点体现“三基”,体现“通性、通法”.其次做题时的思考和总结非常重要,每做一道题都要回想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看看能不能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并注意优化解题过程.第三对重点问题要舍得划费时间,多做一些题.第四在复习过程中也要不断做一些应用题,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高考改革的方向之一。
3.重视改错。有的同学只重视解题的数量而轻视质量,表现在做题后不问对错,尤其老师已经批阅过的也视而不见,这怎么能进步呢?错了不仅要改,还要记下来,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和启示,尤其是考试试卷更要注意.只有经过不断的改正错误,日积月累,才能提高。
4.注意总结。不仅包括题型、方法、规律的总结,还要掌握一些基本题。
四、搞好每一阶段的复习
进入高三后基本上就开始复习了,要服从老师的计划和安排,扎扎实实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不能急于求成。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系统复习。时间大约7个月。重点是全面复习,侧重基础,即按章节进行,以“三基”为核心,系统而全面地弄清每一个知识点,熟练掌握通性、通法,并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
2.第二阶段是重点复习(专题复习)。时间大约为2个月。重点是以提高“三性”,即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经过第一阶段的复习,同学们对“三基”的掌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接下来老师就要给同学们组织一些专题了。包括知识内在联系型专题,思想方法类专题,应用问题专题,进一步加强各种类型题的练习,提高阅读理解、建立化学模型的能力。创新思维专题,加强思维训练,在“通性、通法”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体现多一点,少一点算或不急于算。
3.第三阶段是综合练习(二模试卷练习)。时间大约一个月。重点是提高应试水平。通过综合试卷的反复练习,应在答题策略、时间分配,尤其是读题时的一次性感觉、一次性切入、一次性成功上加强训练。
4.第四阶段是保温和自由复习阶段(适应性训练)。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平静的心理,坚信自己的实力,满怀信心迎接高考.
五、重视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从今年9月开始到明年2月,大约用时7个月左右,采用的的是地毯式轰炸,章节复习,不留任何知识死角,追求全面性、基础性,是同学们巩固基础,提高认识的重要阶段。许多以前成绩不好的同学就是利用一轮复习成绩得以突飞猛进的,可以说两轮复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第一轮复习!
(一)第一轮复习的目标
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指导思想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全面———即全面覆盖;扎实——抓好单元知识的理解、巩固、深化;系统——前挂后连有机结合,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灵活——增强小综合训练,克服单向性、定向性,初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题的能力。复习的直接目标是解决高考中的基础题,其根本目的是化为学素质的提高作物质准备。在这一阶段主要抓好对基本概念准确记忆和实质性的理解,抓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熟练应用,抓公式和定理的正用、逆用、变用、巧用,抓基本题型的训练和熟化。
(二)第一轮复习的一些具体做法
概括起来是:回归课本——复习资料——总结——反思
在复习每一章前先利用两天左右的时间把课本上相应章节知识重新研究一遍,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写出知识总结,可以查阅参考资料。这是自己对知识的一个再理解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写出知识总结,预习完成复习资料上的基础训练题,可以了解每一次课的知识系统,知识结构,问题类型及方法、技能,明确本课的重难点,弄清自己的薄弱环节,能带着问题听课,为听好课作好充分准备(即了解自己对本节哪些知识了解,哪些不了解,哪些方法清楚,哪些不清楚)。然后做一轮复习资料,要把相应的知识点、典型例题、变式题、训练题等认真完成,不需其他的参考资料,你只要把这本一轮复习用书弄熟吃透就足矣。当老师讲完后,你出错的典型问题要整理在错题笔记本上,写明错误原因和相关知识点。出现错误意味着你面临着一次难得提高机会,改正了这些错误你的知识网络就能越织越细,你在高考中可能失去的分数就会越少,最终不管是大鱼小鱼甚至小虾米也能被你网住。所以你要准备两个本一个是知识总结本,一个是错题本。在学习完本章后,要对本章有一个知识总结和题型总结,因为在你复习完这一章后会对其有更深更系统的认识,要趁热打铁,及时总结反思,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样你就可以对知识有了自己的理解。每章复习结束后,要进行一个章节测验每复习完一个单元后,及时组织单元小综合检测。其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学生所复习过的知识,着眼于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的考查,是一种过关性的训练。此外,需要同学们做好以下工作:①默写本章主要概念、定理、公式,阐述其内容、本质;②复述重要定理的证明思路;③回忆本单元的主要题型、解法和技巧,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思路、方法,对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要认真体会,学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④建立错题集,整理该单元中自己在各次作业、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性质及改正的途径,以加强对概念的本质认识和公式的正确应用,分析计算中失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及时改进,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复习中常常发现,学生对同一问题总是多次失误,课堂上讲过多次的问题仍然不能解决。究其原因,除了与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牢有关之外,还与学生不注重解题后的反思有很大的关系,不少同学往往做一题,丢一题,作对了,算运气好,做错了,自认倒霉。很少有同学做解题后的反思这项工作,而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后的反思,让他们在解题实践中,特别是从失败中吸取有益的教训,以形成自己的解题风格,是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极好途径。希望同学们象对待高考一样认真,因为平时如高考,高考就会如平时。练习就是高考,高考就是练习。另外我们每周有两次限时训练,这种做法经过多年应用改进并取得很好效果。限时训练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希望同学们增强时间观念,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并提高正答率,如果你利用好限时训练一定可提高考试中小题的正答率。
总之,高三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并结合自己情况认真去做,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持之一恒,同学们“爱拼才会赢。让雄心与智慧在六月闪光,让理想与未来在六月放飞”。
③ 高三化学实验 解题技巧
实验题主要还是书上的东西多,不存在什么技巧,要说技巧的话我觉得把实验题分为几类,第一类是装置补充类,留两个空空让你来补充,这种题一般是连贯的,你画好装置后还会要你写方程式,所以画图的时候要注意,看好装置的构造,无非是发生器,干燥,除杂,收集,尾气,有时候还会多一个冷凝,比如发生装置上插个玻璃管与外界联通,要么就是冷凝回流,要么就是保持内外气压一致,干燥和除杂一个是为了排除水,一个是除去不要的杂物,所以如果实验是要算某个数据,这两个的作用就是排除干扰,减少误差。如果是要收集某个东西。这两个的作用就是去除杂物,收集的产物更精纯。这个是套路。最后尾气,要么是保护环境,要么是有毒,危害人体。第二类就是加计算的了,这就麻烦了,一般是书上有的某个实验室实验,前两个问很简单,只要你背过就有,后面就会出现计算题,勉强看一下,这种题一般不会很难算,但是方法要正确,要不然就恼火,各种守恒你选起试,硬算肯定是不正确的,时间也不够,如果一瞬间感觉好,找到方法了,5分钟之内,那就做,如果5分钟还没办法(硬算不算办法,那是莽夫),丢了不要。做后面的,后面没化学了就做生物,就那么3分纠结啥子嘛?
④ 马上要高三了,化学大题和高一高二的有什么区别,一开始要怎么提高大题的正确率,求大神告知
本人同为高三党。化学大题和高一高二不同,高一高二比较侧重于某方面。高一主要是无机和元素化合物部分,高二主要是有机和化学反应原理。高三比较综合,第一学期的大题正常来讲应该是一道有机,一道无机,一道电化学,一道化学平衡和一道综合实验题。(特别综合,啥都可能考。)等后期考理综了,就只有四道了。一定有有机和实验探究。如果你高一高二学的很好,大可不必害怕,都是一样的套路,而且还有高三一年,老师会带你好好复习整理的。
⑤ 有什么关于高三化学考试时做选择题,实验题,解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吗
【一、做到高频考点,了然于胸】
怎样搞好09高考复习工作呢?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依据,以下所列的知识点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呈现率达90%以上,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在临考的复习中能一一对照来巩固相应的基础,如果某些点的认识不够,建议重温相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确保该内容的高得分率。
1、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存在
(4)建议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
3、阿氏常数与阿氏推论
(1)利用克拉伯龙方程推导“阿氏4推论”,(P、V、T)条件下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
(2)利用克拉伯龙方程计算不同温度或压强下的体积
(3)熟悉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化学能量
(1)今年该内容被独立地罗列于考试说明中,请多加注意
(2)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3)化学变化中的能量交换关系
5、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2)因能反应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能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4)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5)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6)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7)题设中的“酸碱性、颜色”等
6、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3)物料守恒中离子与水解产物的综合考虑
(4)浓度的计算请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表达
7、pH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8、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以“高则快”,“低则慢”来理解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4)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5)平衡移动中的“等效平衡”理解(难点)
9、电化学知识
(1)以家庭里的干电池为参照物理顺“电极名称”
(2)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3)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4)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5)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0、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1、Cl、S、N、X、P、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总体上借助价态变化的转化反应来认识
(2)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3)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4)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5)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12、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酚醛之间的缩聚反应
1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该内容的作答并不难,相信自己能很好地完成
(2)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3)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14、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15、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化学推断题中,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16、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团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17、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
(2)回顾近几次综合考试的计算题,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干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二、明确高考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卷题量的调整,重点和热点仍保持,应确保传统试题的得分率。第二卷难度应该比去年加大,突出试题的创新性、应用性和探究性。
实验:实验板块第一题是基本实验,包括基本操作和仪器选用等,应重视教材上的一些基本实验。第二题主要考查实验思维能力,如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和分析等,应帮助学生形成这类题型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思想。
无机:注重从结构到性质的思维方式的考查。框图题可以是性质推断,也可以是工业或提纯流程的分析推断。框图题突破口多,不会在一处卡死。要帮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试题的基本方法。
有机:通过计算(或识图)加推断,写物质结构简式,要帮助学生掌握通过计算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常见方法。有机推断题通常是信息题,注意信息的提取、理解、归纳和知识的整合。注意答题的规范表达,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计算:第一题通常是基本化学计算,应确保得分。第二题中的计算常分几个小问,有难有易,难度也不一定依次提升。应提醒学生整体阅读,先易后难,不一定依次答题。
【三、调整心态,发挥高考化学最佳水平】
在现有的水平和基础上在高考当中取得成功,关键是树立自信心,自信是缓解压力最好的良药,关于化学复习提一点建议。
第一,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在最后几天中不要盲目地做难题、偏题和怪题,而要认真复习基础知识中的最重要的主干知识。
第二,把最近阶段做过的各个地方的模拟试题认真地分析反馈,特别是其中做错的地方,还有思路方法不够敏捷的地方,要认真地反思,边思考边动手写。
第三,用一段时间来看书,特别是教材中需要记忆的化学性质,重要物质的实验室制法,基本理论当中最重要的规律。在最后阶段,不要再做更多的新题,一定要把以前做过的题目反复消化,另外还有一部分试题需要认真地细致地逐一做好,就是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和样卷。最后在临近高考时,要和老师同学或家人多谈一下内心的感受,缓解压力,树立信心,相信你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关于化学复习的安排】
建议在最后近几天中,不要做更多的模拟套题,你先要做专题训练,例如化学中我建议你做5个专题的训练:1、化学推断题的训练。2、化学实验题的训练。3、有机化学题的训练。4、化学计算题的训练。5、基本理论题的训练。
第一,要把最近两个月做的重要题目、好的题目分成四科进行整理,整理之后进行专项复习,例如用一个专门的时间把各份试卷中的化学实验题进行复习,再用一个专门的时间把各份试卷中的化学推断题进行专项复习,依此类推。你就可以提高对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能力。
第二,临考之前,再利用一部分时间进行成套题的复习,一定要选最优秀的一到两套考题从头到尾重新做一遍,去找那种做套题的感觉,做套题的时间不要太多,不要超过三分之一。一定要把主要的精力进行专项复习,另外,如果你感觉到哪一部分基础知识其不够牢固,也可以回过头来看教材,特别是其中的典型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学生实验。
【五、复习的重点方向】
1、化学知识在高考中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离子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的综合,化学反应和基本理论之间的综合。
第二,无机化学中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与有机化学中典型代表物之间的综合。
第三,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之间的综合,也就是说,应用数据和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物质性质的推理。
第四,化学计算和基本理论之间的综合,今年有一个特点,就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化学计算问题,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三类:
①分类讨论的思想。②数形结合的思想。③等价转化的思想
2、化学推断题做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推断题所考察的物质,一定是高中教材内最重要的典型物质,非金属主要考察四个:氯、硫、氮、碳,金属主要考察三个:钠、铝、铁。
第二,主要考察七个重要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典型化学性质,你可以将你认为可能是的答案直接代入题目当中进行验证,如果所有的反应点都能解释,说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与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别及联系。重新审视以前所犯的错误,在方法、技巧上多作总结。例如在解化学信息题时,如果遇到新情景也不会慌乱,找到题眼,寻找原形,展开联想,解决问题。教材既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工具,也是高考试题命题人的依据,他们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水平去编写谁都不会的习题。换一种讲法,即不论试题的情景如何新颖,但答题的"采分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教材。所以,一定要通读教材,认真思考,按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要求一点点落实,并尽量查找自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上的漏洞。回归教材也不是泛读,而是要"思前想后",把与本章知识点相联系的知识尽可能地补充进来,使思维发散开去,重新构筑自己的知识网络。
3、怎么做好有机化学题?
有机化学在高考中是必考的题目,考试的方向主要有三个:
第一,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推测含氮或硫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进一步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测其结构简式。
第二,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合成路线图进行典型有机物的合成,这其中要涉及化学反应的类型,典型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以及重要物质之间的反应。
第三,要掌握多官能团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重要的多官能团化合物有卤代酸、羟基酸、氨基酸和羰基酸。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糖类、氨基酸、蛋白质,要重点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反应类型。你注意到发生反应时的结构特点了吗?你从化学键角度(即考虑反应中分子结构断键、合键的位置)去认识反应了吗?比如,在C-H处发生的反应:可以是卤代反应(如CH4+Cl2),可以是催化氧化反应(如在醇羟基的影响下的α-H),可以是消去反应(如在醇羟基的影响下的β-H),也可以是在羰基影响下的氧化反应(如-CHO的银镜反应),还可以是分解反应(如CH4的高温分解),C-H键在不同的反应环境中,发生了种种不同的反应。信息题,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选择信息,组织加工信息能力的题型。历年高考所编写的习题中的知识内容都是在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但细细观察,你会发现:信息题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在题目中创设了新的情境,注重联系实际,注重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把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科学化,澄清人们的某些模糊认识。所以,解答信息迁移题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充满自信,不要被看似高深的知识吓倒,而是仔细阅读题目,注意分子的结构特点,找准关键词语,看清数据间的关系,联系所学过的知识,从中就能寻找到解答题目所需要的信息和方法。解答这类习题所用知识是平时学过的,但又绝不是死记死背能奏效的。它要求我们平时关心社会热点,关注科技动态,全面提高我们的素质.
4、怎么做化学的实验题?
化学实验试题的复习分为两部分:
第一,要抓好课本内的学生实验和典型的教师演示实验,要认真读好每一个实验,要求达到4个方面:
①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目的;②掌握实验的仪器;③理解实验现象和产生的原因;④对实验现象能够进行正确的解释。
第二,要学会设计重要的化学实验,设计化学实验的主要步骤有四个方面:
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②明确实验的仪器和用品;③明确实验的步骤和方法;④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在高考中化学实验题基本上是两道题,其一就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基础知识;其二就是综合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它的介入点是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包括的内容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和离子的鉴别,试剂的保存,还有基本的仪器组装等。设计实验方案对考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还是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的意识,回答这些问题时,从题目中要找出实验目的是什么,考生要分析实现这个目的要应用的原理是什么,你学的哪些原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也有可能这些原理是题目当中给你的。同时,还要关注题目中给你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和题目中给出的一些方程式以及提示的一些信息。需要特别关注的就是试题中给装置图的时候,关键你要分析装置图给了什么信息,还要在实验当中排除一些干扰因素。
5、怎么做化学计算题?(五市联考失分严重,仍是薄弱环节)
化学计算题解题重要的不是多少技巧,而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化学计算,最常用的数学思想有:
第一,等价转化的思想。我们在化学中又把它叫做"守恒法",包括元素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
第二,分类讨论的思想,我们在化学中把它叫做"数轴法",主要应用于两种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相对量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这一类计算题。
第三,数形结合的思想。今年可能要出根据图形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或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在坐标系中画图的题目,关键是要找到三个点或多个点,起点、终点和正好反应点。把这三类化学计算题掌握了,你已经掌握了化学计算题的基本方法,重要的是思想方法,而不是技巧。
【六、怎样解答高考题】
1、如何“审题”呢?题目中的信息如何萃取?
以实验试题为例来说明化学学科如何进行审题,首先要分清题目要求我们进行什么样的实验,也就是说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搞清楚实验所需要进行的步骤是什么,可能要产生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产生这样的现象,把这些问题都搞懂了,实际上题目就审清了。同时注意相应的题型有相应的解题方法,注意老师平时的讲解,注意自己的归纳总结,实验的分数可以拿的很高。
化学学科中信息的提取主要是有机化学试题,每年都要有一道大的有机化学题,可能会将大学一年级或者二年级的有关知识下放到高考试题中,大家不要紧张,要通过对信息的学习再和高中老师教的内容结合起来,就会看懂题目,并及时应用在新的情景或新的背景当中去,这一类题目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题目内容是大学的知识,但答题的内容是高中教材内的知识。关键是要建立信心,这类题看似难题,实际上并不难。
2、化学推断题做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推断题所考察的物质,一定是高中教材内最重要的典型物质,非金属主要考察四个:氯、硫、氮、碳,金属主要考察三个:钠、铝、铁。
第二,主要考察七个重要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典型化学性质,你可以将你认为可能是的答案直接代入题目当中进行验证,如果所有的反应点都能解释,说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
关于选择当中的平衡速度和离子问题及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速度注意图像分析,特别注意拐点,变化点。特别注意两幅图像同时出来的时候,对比上下观看(指的是和题干);平衡注意是判断平衡条件以及建立新平衡的条件;
第二,离子问题注意依然是离子共存,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比较,建议大家通过作高考的全真题反复对比和比较,这样提高会很快;
第三,计算问题通常希望大家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同时注意巧解。通常是几原则:离子反应用离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守恒,物质变化用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混合物计算用方程组解题;牵涉有关混有杂质的计算一般是用极值法分析,通过判断关键反应点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请大家注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这是近年上海卷的一个突出考点。
3、考试时自己选择题还没完成就看见别人开始做实验题了,很是焦急紧张,担心别人比自己考的好,越想就越没心情做题,全身出冷汗,慌慌张张的开始加快速度,一心想赶上别人速度,不管对错的加速做,错误极高咋办?
每一个同学的化学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同学选择题答得好,有的同学实验题、计算题、简答题答得好,在考试过程中绝不要相互攀比,不要被其他的同学影响自己,因为答的快不见得答得准,先做完的不一定分高,关键是要做好基本题和中档题,提高得分率,一部分难题不做是正常的,关键是在自己的水平上完成高考试题。我认为,选择题大约用40分钟的时间,争取做完做对,然后用50分钟的时间做好填空题,填空题中有两三个可能是比较难的题目,最后用30分钟做计算题。命题专家是希望通过这几个难题选拔出来最优秀的学生,但这几个题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确定哪些题必答,哪些题可以舍掉。
4、考试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要抓住关键字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如下词: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名称与符号,分子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即使题目会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失分。
第二:注意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浓度(mol/L),摩尔质量(g/mol),深解度(g)、百分数、浓度互换时的体积易错等。
第三:题目中隐含性的限制条件如(1)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2)PH=0的溶液(3)水电离出的[OH-]=10~14 mol/L的溶液等
第四: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如“=”,可逆符号、“△H>0”、“△H<0”、沉淀、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的应用、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等。
第五: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要准确(1)不要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等。(2)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
⑥ 高中化学题做题技巧
首先化学学好一定要先培养自己的兴趣,兴趣基础上认真多看几遍课本,并把内容重点归纳出来写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比自己抄老师的笔记有作用,还有就是把化学分成几个模块总结:例如分成氧化还原、元素化学、离子反应、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化学键及晶体结构等。
如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一. 主族元素的判断方法: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
1. 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除去He、Ne、Ar);
2. 次外层有2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
3. 最外层电子多于2个的元素(除去惰性气体);
二.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或原子(指核外电子数与某种惰性元素的电子数相同而且电子层排布也相同的单核离子或原子)
(1)2个电子的He型结构的是: H-、He、Li+、Be2+;
(2)10个电子的Ne型结构的是:N3-、O2-、F-、Ne、Na+、Mg2+、Al3+
(3)18个电子的Ar型结构的是:S2-、Cl-、Ar、K+、Ca2+
三.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包括单核离子、原子、也包括多原子分子、离子)
1. 2e-的有:H-、H2、He、Li+、Be2+;
2. 10e-的有:N3-、O2-、F-;Na+、Mg2+、Al3+;Ne、HF、H2O、NH3、CH4(与Ne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NH4-、NH2-、H3O+、OH-;
3. 18e-的有:S2-、CL-、Ar、K+、CA2+;SiH4、PH3、H2S、HCl(与Ar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HS-、PH4+及、H2O2、F2、CH3-OH、CH3-CH3、CH3-F、CH3-NH2、NH2-NH2、NH2-、OH-等。
四. 离子半径的比较:
1.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减小。
2. 同一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即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
3.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元素的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
五. 同一主族的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下列规律:
1. 同为IA、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2. 若为IIIA、VIIA的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例如:Na和K原子序数相差8,而Cl和Br原子序数相差18。
七. 同一周期中左右相邻的两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有下列规律:
若为IA、IIA族元素或IIIA、VIIA族元素,只差1,若为IIA、IIIA族元素,则可能相差1(二、三周期)或1+10即11(四、五周期)或差1+10+14即25(六、七周期)。总之,左右相邻的两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为“1+两元素之间的过渡元素种类数”。
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1.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1.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1.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1.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⑦ 做化学题的技巧(高三)
经常听学生抱怨:上课能够听懂老师讲的内容,也能够背下来讲的知识,就是一到做题的时候就傻眼了,不知道从何入手。其实,习题是化学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适的化学练习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前阶段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控下一阶段的教学进度、难度及方法;反之,不适宜的练习题,不仅会失去练习题本身在教学中的作用,而且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混乱,给教学带来不应有的困难。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习题。
1、习题与所学内容要同步
我们应该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正确把握知识讲解的深广度。学习完新课程后,及时寻找与新课程紧密相关的习题。在习题选择上我们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不能离开实质性内容去考查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也不能超出大纲、高考规定的要求,更不能去选择没有定论的,使人摸不着头脑的习题。比如说必修1 中我们只研究了氯气的性质,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做氯气制备的习题。必修2中我们再继续研究氯气的制备。否则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对一些重要题型的解题方法进行认真的研讨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由浅入深地布置数量适当、富有启发性的化学习题,以调动并保持好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当然,训练习题不可出现偏题和怪题。在学习了氯气的性质时,曾经在网上下载过这样的习题
[例1]:研究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是甲、乙两同学关于“氯气与水反应以及漂白作用”课题的探究。
甲同学取两瓶干燥的氯气,第一瓶放入干燥的有色布条,另一瓶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可以观察到第一个集气瓶中,有色布条 ,(填:褪色或不褪色,下同)第二个集气瓶中有色布条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操作不完整,他补充了一个实验;在一块有色布条上滴加稀盐酸,可观察到有色布条 。
在上述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从甲乙两同学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有 (选填序号)
A.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
B.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HClO
C.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D.稀盐酸没有漂白作用
(2)甲同学的两个实验现象差别的原因是因为氯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同学的这种实验方法称为 实验。
(3)乙同学补充实验的目的是 ,为何乙没有采用在有色布条上滴加次氯酸 。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填序号)
A. 氯水有漂白作用是因为氯水中含有次氯酸的缘故
B. 次氯酸有漂白作用是因为它有强酸性
C. 次氯酸不稳定,使它转变成盐就比较稳定且易于保存
D. 漂粉精不能与酸接触,也不能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5)已知:稀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稀盐酸中存在H2O、Cl- 和H+。请你从上面课题的探究中得到启发,利用所给出的试剂,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探究可能是盐酸中哪一种微粒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把相应内容填入下表。
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a.稀硫酸 b.稀盐酸 c.稀硝酸 d.紫色石蕊试液 e.NaCl溶液 f.NaOH溶液 g. 蒸馏水 h.AgNO3溶液
(表格略)
我觉得这道题在氯气的性质的习题总非常有代表性,它基本概括了氯气性质的大部分内容,而且也符合现在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所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3、习题要有实用性
所选题目应注重以事实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必修中学习了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课本后面的习题就非常有实用性。
[例2]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世界范围内人工采伐林木量的增加,森林面积锐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增加。由于二氧化碳对从地表射向太空的长波特别是红外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部分阻碍了地球向太空辐射能量。
(1)人们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效应称为
(2)这种效应会使
(3)大量采伐森林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的原因是
(4)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采取哪些可行的措施?
很多老师不重视课后习题,认为课后习题太简单,其实课后习题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题。非常适合学生刚学完新课就做的习题。我觉得这道题的实用性非常强。这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们通常对于常见的现象漠不关心,通过习题他们既能对碳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有所了解,又对现在的环境问题有所关注,一举两得。
4、习题要有综合性
尤其是在复习阶段练习题所涉及的知识,题型和解题方法,不仅是正在学习的章节,还应有限度地渗入前阶段的、甚至上一学期的知识。通过练习,学生对知识温故而知新。高考题都是一些非常综合的题,所以在平常的练习中也要渗透。
当然,习题还应该具有基础性,开拓性,层次性等等。同时要发挥习题的作用,还应该注重习题的讲解。我们过去讲习题时观念陈旧,害怕学生这里不懂,那里不懂,通常是从头讲到尾,以为这样学生就懂了,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就解决了。殊不知这是典型的知识“灌输”型,老师的任务“完成”了,学生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殊不知这样的习题讲解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没有一点儿帮助。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通过学生亲自探究,亲自找出错误的原因,才能举一反三,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习题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到学好化学的意义。
⑧ 高三化学怎么学
一、所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记忆,背诵。
记下规律性知识。如: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最起码要记住前20种元素。还有就是记忆好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等。这是记的重点,也是各类考试的热点。
记下特殊的规律,化学考试可以说一半是考规律,一半是考规律中的特例。规律好记,但特例容易忘。如:氟与水反应、氢氟酸的性质、非金属之间的反应,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以及气体通入溶液中的现象,太多特殊的化学反应规律都需要记忆。
二、看懂例题,然后多做题!
对于化学这门课程,考试套路不多,只要记忆好,套路就那么几个,比如无机化学推理题,考的就是那几个特殊物质的特殊反应,只要都记住了,肯定可以推出来。
刚开始可能感觉做题比较难,没关系,看例题,不懂就返回去看书,直到看懂。例题很具有代表作,也是最重要的,然后再做题,不会也没关系,看着参考答案看懂,看看你为什么没想到,然后记住解题思路。
三、及时总结
学习化学,总结非常重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找个本子,专门记录各种知识点,各种难点,各种规律,各种特殊化学反应现象,太多太多需要记录的。比如今天学了氧气这一节,我们可以大致按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室制法、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等方面进行总结。对于各类化学方程式也需要总结记忆。
⑨ 我高三理科学生,化学大题实验题总是答不好,有没有什么方法和经验供参考急,就快高考了
简单的化学,有虾米难的~····记啊,写的。神马的最烦了,遥想当年~我都是拿着书本去考试~先睡一觉,1小时左右,旁边的童鞋做的差不多了··直接拿过来抄就是···随随便便及格就OK了~···高考神马的,选择题就瞟瞟~··一般成绩好的童鞋,看外表,做题样子就知道~··抄成绩好的··天空神马的菜多少分~····计算题~做不好没关系··写几个公式··一半的分数就到手!
⑩ 如何做好高考化学试题
做题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过程,通过做题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能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深化,活化知识;能学习解题方法,发展思维,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此目的,多做题是必要的,但并非做题越多收益越大,除了做题数量外,做题方法和“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做题时要克服畏难情绪,要知道“我难他也难,但我不畏难,我易他也易,但我不大意”。在考试过程中,还要注意解题策略,发下卷子,在填写完有关栏目后,先浏览一下整张卷子,初步了解试卷的长度和难度,以便控制作题时间。开考后,要遵守“先吃肉,后啃骨头”的原则,即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对待每一道题目上要做到“慢做会,保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力争不留白,舍弃全不会”。另外,考试中要有信心,不要受外界因素干扰,要有“本考场内我就是第一名”的气概,扎扎实实地对待每一道题,不要慌张。切记:“不求多得,但求少丢,才能多得”;“如其难题多得一分,不如易题少丢五分”。做题时要掌握做题步骤。解题有“三关”,即审题关、分析关、解答关。 1. 审题关: “审题不畏难,条件观察全,思路要清晰,努力挖隐含。”审题中要审出题目中的“明示信号、隐含条件、多余条件(干扰条件)”,敏锐地察觉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要做到“三看清”,看清题中所讲的化学过程,看清题设条件,看清要解决的问题,这是解题的前提。2. 分析关:要做到“三想”,想化学过程所涉及的化学概念,所用到的化学原理,想所给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关系,想有无隐含条件及题目考查的内容。 3. 解答关:根据题意和条件,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如果用到其它学科知识、方法时,如公式变换,数据处理等要细心,最后还要对结果进行检验分析。 最后,做题还要善于积累,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功经验,二是失败教训。如果把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目积累成集,搞好错例分析,抓好习题的归类总结,找出自己在解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经常翻阅复习,既有针对性,又节省时间,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做题过程中,不要一味地盲目地做题,要有训练的针对性,不断总结解题方法,搞好错例分析,这样才能防止和克服考试中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才能在考试中从容不迫,得心应手,应答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