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乙稀各共价键的形成及轨道的杂化过程
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两个C原子之间形成一个西伽马键,每个碳原子再与另两个氢原子各自形成二个西伽马键,然后未参与杂化的p电子(与乙烯平面垂直)彼此重叠形成派键。
② 乙烯分子杂化如何形成π键
①有一个2s电子激发到2p轨道
②s和p²进行杂化(杂化后的电子云既不像球形也不像纺锤形),3个sp²在同一平面上,夹角120º
③三个sp²电子有两个与2两个氢原子的s电子云头碰头重叠,形成H-C键(δ键),还有一个与另一个碳原子的头碰头成C-C键(δ键)
④那两个未参与杂化的p电子(电子云是纺锤形的),只能肩并肩(像π)形成了π键。如图所示:
③ 乙烯之间有多少个化学键!怎么形成的!。
乙烯有6个化学键,4个碳氢单键2个碳碳双键。碳碳双键是碳碳单键被氧化了后形成的。
④ 哪位朋友知道乙烯
乙烯是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两个碳原子之间以双键连接。乙烯存在于植物的某些组织、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转化而成的。
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工原料,也用于制造氯乙烯、苯乙烯、环氧乙烷、醋酸、乙醛、乙醇和炸药等,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是一种已证实的植物激素。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生理作用是:三重反应、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片衰老、诱导不定根和根毛发生、打破植物种子和芽的休眠、抑制许多植物开花(但能诱导、促进菠萝及其同属植物开花)、在雌雄异花同株植物中可以在花发育早期改变花的性别分化方向等。
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4
结构简式::CH2=CH2
最简式:CH2。
乙烯分子比例模型
乙烯分子比例模型
乙烯有4个氢原子的约束,碳原子之间以双键连接。所有6个原子组成的乙烯是共面。H-C-C角是121.3°;H-C-H角是117.4 °,接近120 °,为理想sp 2混成轨域。这种分子也比较僵硬:旋转C=C键是一个高吸热过程,需要打破π键,而保留σ键之间的碳原子。VSEPR模型为平面矩形 立体结构也是平面矩形。双键是一个电子云密度较高的地区,因而大部分反应发生在这个位置。
EINECS登陆号:200-815-3。
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1.256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略具烃类特有的臭味[2] 。少量乙烯具有淡淡的甜味。
吸收峰:吸收带在远紫外区
pH:水溶液是中性
熔点(℃):-169.4
沸点(℃):-103.9[3-4]
凝固点:-169.4℃
相对密度:0.00127
折射率:1.363
相对密度(水=1):0.6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9
饱和蒸气压(kPa):4083.40(0℃)
燃烧热(kJ/mol):1411.0
临界温度(℃):9.2
临界压力(MPa):5.04
闪点(fp):无意义
引燃温度(℃):425
爆炸上限%(V/V):36.95
爆炸下限%(V/V):2.74
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酮、苯,溶于醚。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5]
化学性质
①常温下极易被氧化剂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乙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由此可用鉴别乙烯。
②易燃烧,并放出热量,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
CH2═CH2+3O2→2CO2+2H2O
③烯烃臭氧化:
CH2=CH2+O3,在锌保护下水解→2HCHO
CH2=CH2+(1/2)O2—Ag、加热,酸性水解→CH3—CHO
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常温下使溴水褪色)
CH2═CH2+HCl—催化剂、加热→CH3—CH2Cl(制氯乙烷)
CH2═CH2+H20—催化剂、高温高压→CH3CH2OH(制酒精)
CH2═CH2+H2—Ni或Pd,加热→CH3CH3
CH2═CH2+Cl2→CH2Cl—CH2Cl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 (制聚乙烯)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分子中不饱和的C═C双键中的一个键会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形成很长的键且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几万到几十万)的化合物,叫做聚乙烯,它是高分子化合物。
这种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化合物(单体)相互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这种聚合反应是由一种或多种不饱和化合物(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又属于加成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最简单的烯烃。分子式CH2=CH2 。少量存在于植物体内,是植物的一种代谢产物,能使植物生长减慢,促进叶落和果实成熟。无色易燃气体。熔点-1699℃,沸点-1039.8℃。几乎不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和丙酮。
乙烯分子里的C=C双键的键长是1.33×10 -10 米,乙烯分子里的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它们彼此之间的键角约为120°。乙烯双键的键能是615千焦/摩,实验测得乙烷C—C单键的键长是1.54×10 -10 米,键能348千焦/摩。这表明C=C双键的键能并不是C—C单键键能的两倍,而是比两倍略少。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这是乙烯的性质活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等的原因。
在形成乙烯分子的过程中,每个碳原子以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等同的sp 2 杂化轨道而成键。这3个sp 2 杂化轨道在同一平面里,互成120°夹角。因此,在乙烯分子里形成5个σ键,其中4个是C—H键(sp 2 — s)1个是C—C键(sp 2 — sp 2 );两个碳原子剩下未参加杂化的2个平行的p轨道在侧面发生重叠,形成另一种化学键:π键,并和σ键所在的平面垂直。如:乙烯分子里的C=C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形成的。这两种键的轨道重叠程度是不同的。π键是由p轨道从侧面重叠形成的,重叠程度比σ键从正面重叠要小,所以π键不如σ键牢固,比较容易断裂,断裂时需要的能量也较少。
⑤ 有关乙烯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正确的是()A.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π键B.每个碳
A.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与两个氢原和另一碳原子形成三个σ键,故A错误;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肩并肩形成形成π键,故B错误;
C.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与两个氢原和另一碳原子形成三个σ键,故C正确;
D.乙烯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与另一碳原子形成π键,故D错误;故选C.
⑥ 详细介绍一下 乙烯分子中的2种共价键 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什么杂化轨道等
一种是极性共价键
C-H
另一种是非极性共价键
C=C
由于C形成有机物是需要4个电子对而H只需要一个电子对。
所以乙烯就形成了一个
C=C
4个
C-H
的物质。。。
至于你说的杂化轨道我就不懂了。。。
⑦ 乙烯分子内部的C=C键为什么是sp2杂化
乙烯分子中的C原子,采用SP2杂化,即将C的2S轨道上的1个电子激发到2P轨道上,形成4个单电子,然后,1个S轨道和2个P轨道杂化,形成三个完全相同的SP2杂化轨道和一个垂直于SP2杂化轨道的P轨道,在形成乙烯分子时,C和C之间形成1个SP2-SP2西格玛键和一个p-p派键,C的另外两个SP2轨道上的电子和H的S电子形成西格玛键,从而形成C2H4分子。
⑧ 乙烯分子杂化时怎么形成的π键
①有一个2s电子激发到2p轨道
②s和p²进行杂化(杂化后的电子云既不像球形也不像纺锤形),3个sp²在同一平面上,夹角120º)
③三个sp²电子有两个与2两个氢原子的s电子云头碰头重叠,形成H-C键(δ键),还有一个与另一个碳原子的头碰头成C-C键(δ键)
④那两个未参与杂化的p电子(电子云是纺锤形的),只能肩并肩(像π)形成了π键。如图所示:
⑨ 在乙烯的双键形成中,C是sp2杂化,这是为什么
原因:使体系的能量降得更低,更容易成键。
乙烯是最普遍的sp2杂化形式,碳原子在形成乙烯分子时,每个碳原子的2s轨道与两个2p轨道发生杂化,称为sp2杂化。
(9)乙烯的化学键如何形成扩展阅读:
sp2杂化由同一层的一个s轨道与3个p轨道中的两个形成,多用于形成两个单键与一个双键,即形成有机物中的烯烃、醛、酮、酰等。
注意事项:
1、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
2、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间才能发生杂化,能量相近通常是指:ns与np、ns,np与nd或(n-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