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高考怎么考化学计量数

高考怎么考化学计量数

发布时间:2022-05-23 16:41:56

‘壹’ 高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和公式

高中化学也是个杂乱的科目,知识点多,概念多,很多东西又很抽象,难以理解,给复习带来难度,下面为大家整理出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正在复习的学生们,祝各位考生学习愉快,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二、 颜色 三、 现象:五、无机反应中的特征反应
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

(1)

(2)铵盐:

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1)

(2)

3.Na2S2O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 S2O32-+2H+=S↓+SO2↑+H2O
4.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1)单质

(2)化合物

5.强烈双水解

6.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单质:Al (2)化合物: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7.与Na2O2反应

8.2FeCl3+H2S=2FeCl2+S↓+2HCl
9.电解

10.铝热反应:Al+金属氧化物 金属+Al2O3
11. Al3+ Al(OH)3 AlO2-
12.归中反应:2H2S+SO2=3S+2H2O
4NH3+6NO 4N2+6H2O

13.置换反应:(1)金属→金属

(2)金属→非金属

(3)非金属→非金属

(4)非金属→金属

14、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
⑴ 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化合物 如:Cl2+H2O、H2S+O2、、NH3+O2、CH4+O2、Cl2+FeBr2
⑵ 化合物+化合物 化合物+单质NH3+NO、H2S+SO2 、Na2O2+H2O、NaH+H2O、
Na2O2+CO2、CO+H2O
⑶ 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PCl3+Cl2 、Na2SO3+O2 、FeCl3+Fe 、FeCl2+Cl2、CO+O2、Na2O+O2
14.三角转化:

15.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

(1)铵盐

(2)硝酸盐
16.特征网络:
(1)





(2)A—

A为弱酸的铵盐:(NH4)2CO3或NH4HCO3; (NH4)2S或NH4HS;(NH4)2SO3或NH4HSO3
(3)无机框图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
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1.浓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2.温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Cl2+2NaOH=====NaCl+NaClO+H2O

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3.溶液酸碱性.
2S2- +SO32-+6H+=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S2-、SO32-,Cl-、ClO3-在酸性条件下均反应而在碱性条件下共存.
Fe2+与NO3-共存,但当酸化后即可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
一般含氧酸盐作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比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强.故酸性KMnO4溶液氧化性较强.
4.条件不同,生成物则不同
1、2P+3Cl2点燃===2PCl3(Cl2不足) ; 2P+5Cl2点燃===2 PCl5(Cl2充足)
2、2H2S+3O2点燃===2H2O+2SO2(O2充足) ; 2H2S+O2点燃===2H2O+2S(O2不充足)
3、4Na+O2缓慢氧化=====2Na2O 2Na+O2点燃===Na2O2
4、Ca(OH)2+CO2CO2适量====CaCO3↓+H2O ; Ca(OH)2+2CO2(过量)==Ca(HCO3)2
5、C+O2点燃===CO2(O2充足) ; 2 C+O2点燃===2CO (O2不充足)
6、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7、AlCl3+3NaOH==Al(OH)3↓+3NaCl ; AlCl3+4NaOH(过量)==NaAlO2+2H2O
8、NaAlO2+4HCl(过量)==NaCl+2H2O+AlCl3 NaAlO2+HCl+H2O==NaCl+Al(OH)3↓
9、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Fe+HNO3(冷、浓)→(钝化)
10、Fe+6HNO3(热、浓)Fe不足====Fe(NO3)3+3NO2↑+3H2O
Fe+4HNO3(热、浓)Fe过量====Fe(NO3)2+2NO2↑+2H2O
11、Fe+4HNO3(稀)Fe不足====Fe(NO3)3+NO↑+2H2O 3Fe+8HNO3(稀) Fe过量====3Fe(NO3)3+2NO↑+4H2O
12、C2H5OH CH2=CH2↑+H2O C2H5-OH+HO-C2H5 C2H5-O-C2H5+H2O

13、 + Cl2 Fe→ + HCl

+3Cl2光→ (六氯环已烷)

14、C2H5Cl+NaOHH2O→ C2H5OH+NaCl C2H5Cl+NaOH醇→CH2=CH2↑+NaCl+H2O
15、6FeBr2+3Cl2(不足)==4FeBr3+2FeCl3 2FeBr2+3Cl2(过量)==2Br2+2FeCl3
离子共存问题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其他,例:2Cu+SΔ===Cu2S Cu+Cl2点燃===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1.“10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的 Ne N3−、O2−、F−、Na+、Mg2+、Al3+
二核10电子的 HF OH−、
三核10电子的 H2O NH2−
四核10电子的 NH3 H3O+
五核10电子的 CH4 NH4+
2.“18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的 Ar K+、Ca2+、Cl‾、S2−
二核18电子的 F2、HCl HS−
三核18电子的 H2S
四核18电子的 PH3、H2O2
五核18电子的 SiH4、CH3F
六核18电子的 N2H4、CH3OH
注:其它诸如C2H6、N2H5+、N2H62+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

‘贰’ 化学计量数是什么怎么算举个例子谢谢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即化学计量数)

化学的计量数,实际上在这里就是方程式的配平,如果把方程式用待定系数法配平以后,得到的数字就是它的系数,也就是计量数
化学计量数的概念应包括其内涵与外延,即化学计量数之比与粒子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气体体积比、反应速率之比等的关系。但它本身缺不具备联系微观与宏观、统一初中与高中的功能。
就是一个化学反应每种物质前面的数字
比如:C+C2=CO2,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1,1
这个反应也可以写成
2C+202=2CO2,这样的话,化学计量数就分别是2,2,2

‘叁’ 什么叫“化学计量数”

化学计量数: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参与反应的物质前的系数,称化学计量数,用η表示。实际上在运用中就是方程式的配平,如果把方程式用待定系数法配平以后,得到的数字就是它的系数,也就是计量数。

关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即化学计量数),不宜简单看作是原子或分子的个数,事实上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反应现象,决不是几个原子和分子间反应的结果,而是大量质点聚集所显示的宏观现象。化学方程式还具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彼此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

(3)高考怎么考化学计量数扩展阅读:

化学计量数作用

以整数来揭示化学反应各组分之间的关系,计量数可以不仅是是原子反应个数之间的比,还可以扩展到宏观的物质的量质量 还可以是体积之间的关系。再者计量数可以突出化合价电子转移的数量关系。

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级数

反应级数:在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中,各反应物的浓度项的指数之和称该反应的反应级数。

反应级数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对于基元反应反应物的分级数与该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等;对于非基元反应则不一定相等。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左反、右生),并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目的是使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与数目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后要加以检查。

3、注: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点燃、加热等),标出生成物状态(气体,沉淀等),把短线改成等号。

4、查: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肆’ 如何做化学计算题

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有关溶液的计算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有关溶液的计算中,要准确分析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它们的最基本的质量关系是: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应注意此关系中,溶质质量不包括在溶液中未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1.溶解度的计算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量的关系,可进行如下的有关计算。

(1)根据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量,求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该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里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溶剂质量减少(蒸发溶剂)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质量。

(4)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温度变化(降温或升温)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或需加入晶体的质量。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初中化学中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如下: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可以有: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液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的质量和它的质量分数,求溶液里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将一已知浓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稀释,或加入固体溶质,求稀释后或加入固体后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3.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之比,是一个固定的值,也就是说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是恒定的。在计算中首先要明确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其次是要注意条件,必须是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才能进行换算。

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如下:

溶解度 质量分数

量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间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

条件 ①与温度有关(气体还跟压强有关)②一定是饱和溶液 ①与温度、压强无关②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溶解溶质的质量不能超过溶解度

表示方法 用克表示,即单位是克 用%表示,即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运算公式 溶解度=×100 %=×100%

换算公式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伍’ 有谁可以给我讲一下高一化学第一块知识物质的量里的知识化学计量计算的基本方法

在全国的高考化学试卷和近几年来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选择型计算题都占很大的分量。尽管选择型计算题形式各不相同,但是笔者发现很多是“形变神不变”。如何巧解计算型选择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同学们学习参考。一、巧用“双基”,回归教材例1.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克,若蒸发b克水并恢复到t℃析出溶质m1克之;若该溶液蒸发c克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克,为了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S=100m1/m1-m2 B.S=100m2/C C.S=100(m1-m2)/(b-c) D.S=100(m1-m2)/(a-b) 解析:此题考查初中化学溶解度,起点低,但对能力要求并不低。若从溶解度的概念出发,其关键词为一定温度、100溶剂、饱和溶液、单位为克很快可以发现溶解度应该为:在饱和溶液中,100×溶液质量改变量/溶剂质量改变量。而应该选C。点评:武术上有一句名言:步不稳则拳乱。巧解的基石是“双基”,前提是观察、核心是思维;离开了“双基”,思维会从头脑中自动“删除”。二、巧设数据,化繁为简例2.将适量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Fe3+与Fe2+浓度的量相等,则反应的Fe3+与未反应的Fe3+物质的量之比为 A.2:3 B.3:2 C.1:2 D.1:1 解析:根据离子方程式Fe+2Fe3+=3Fe2+巧设未反应的Fe3+为3mol从离子方程式可以看出:2Fe3+ ~3Fe2+因此,反应的Fe3+与未反应的Fe3+之比为2:3,所以选A。点评:对于表面上无任何数据,可根据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巧设数据而化繁为简、无需计算,大大缩短了时间。引伸:此种解法适用于隐数据计算题。三、巧用极限,化难为易例3.若1mol某气态烃完全燃烧时需要3mol氧气,则 A.X=3 Y=2 B.X=2 Y=4 C.X=3 Y=6 D.X=3 Y=8 解析:此题可用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求解,也可以用极限法求解。从整个选项可以看出若X=3,则3mol氧气完全变成3mol CO2,则烃中的氢原子无氧原子与其结合成水,因此X只能等于2:生成了2mol CO2则消耗了2mol氧气,余下的1mol氧分子恰好跟4mol的氢原子结合成水,所以Y=4选B。点评:对于每一道题,既要熟悉一般解法,又要有自己的独创性;从普遍中发现特殊性,既能加快解题速度,又能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引伸:一般用于化学平衡计算题。四、巧用整体观察,化零为整例4.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H4NO3HNO3+N2+H2O,反应中被氧化的与未被氧化的氮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A.5:3 B.5:4 C.1:1 D.3:5 解析:此题若先配平再找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是不可取的,也是命题者不希望的。若采用对硝酸铵的整体观察,N有以下三个化合价:-3、0、+5.根据价态归中,-3到0上升了3,+5到0下降了5,再根据电子得失守恒的原则,就是5与3,答案为A。点评:在练习中或考试中一定要克服先动手后动脑的不良习惯,因为动脑比动手更快。延伸:一般适用于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题。五、巧用估算法,快速求解例5.X、Y、Z三种气体,把amolX和bmolY放入到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Y=2Z。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于n(X)+n(Y)=n(Z),则Y的转化率为 A.(a+b)/5×100% B.2(a+b)/5b×100% C..2(a+b)/5×100% D.(a+b)/5a×100% 解析:本题可用平衡模式的方法,即找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再列式计算。但若跳出“模式”巧用估算法则更为神奇;转化率=某物质的转化量/某物质的起始量再乘以100%,由于Y的起始量为bmol,所以求Y的转化量在分母上必然有b,再对这几个选项进行整体观察,进行估算,很快就能确定选B。点评:在学习中“要有创造性,不要总是别人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跟。”(李政道语)。一定要把自己由单纯的复制型转变成为创造型。延伸:估算法适用于几个小项中有一项或二项在局部有微小的不同,再根据“双基”迅速进行估算。六、巧找差量,求同存异例6.10mL某气态烃在50mL氧气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35mL混合气体(所有气体体积都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则该气态烃可能是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丙烯解析:设某气态烃的化学式为CxHy CxHy(g)+(x+y/4)O2(g)xCO2(g)+y/2H2O(液) △V 1 x+y/4 x 1+y/4 10mL 25mL 1:10=(1+y/4):25 y=6选BD 点评:差量法是解题的常用方法,解此类题常用的思维方法为聚敛思维,学习时要求同存异,找出规律,多题一解,有利于跳出茫茫的题海。延伸:一般用于气体体积在反应之后发生变化或固体质量发生变体的一类计算题。七、巧用守恒,同性合并例7.某温度时,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得到NaCl,NaClO,NaClO3混合液,经测定ClO3―与ClO―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原子与被氧化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11:3 C.3:1 D.4:1 解析:化学中“四大守恒”即: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其中包括原子守恒、物料守恒)是解化学题的基础。此题用的是电子守恒。氯原子失电子数是:4mol氯原子失去电子数为16mol,得到的电子为1mol氯原子得到1mol电子,必须有16mol氯原子才能得到16mol电子,所以16:4=4:1故选B。点评: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反应之一,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平时练习时应该多加思考,争取整体优化,局部细化,总体升华。八、巧换信息,避实就虚例8.物质的量相等的戊烷、苯、苯酚完全燃烧需要O2物质的量分别为X、Y、Zmol,则X、Y、Z的关系是 A.X>Y>Z B.Y>Z>X C.Z>Y>X D.Y>X>Z 解析:戊烷、苯、苯酚的分子式分别为C5H12、C6H6、C6H6O,将信息转换C5H12C5H4·H8,C6H6C5H4·CH2,C6H6OC5H4·H2O,进行了这样的转换不用动笔,就能看出X>Y>Z,故选A。点评:此题若按照烃、烃的衍生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求解,虽能求出,但“歼敌三千,自损八百”。将信息进行合理转换,“避实就虚”,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无需计算,轻松解题。引伸:一些看起来比较复杂的计算,如高二化学中的氮族元素中的NO、NO2、O2跟水相互间的有关计算,应该先考虑是否可以进行信息转换。

‘陆’ 化学高考考哪些内容具体点的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2.化学用语的使用
3.阿伏加德罗常数
4.常见计算小规律(一)
5.常见计算小规律(二)
6.常见计算小规律(三)
7.无数据计算题
8.电子守恒法解题
9.气体密度、压强与体积
10.气体体积有关计算
溶液
11.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2.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
13.溶液浓度与密度的关系
14.有关胶体的知识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5.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
16.微粒半径的比较
17.“10电子”微粒小结
18.“18电子”微粒小结
19.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20.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21.元素推断题的“题眼”(一)
22.元素推断题的“题眼”(二)
23.推断元素化合物的规律(一)
24.推断元素化合物的规律(二)
26.推断元素化合物的规律(三)
26.推断元素化合物的规律(四)
27.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一)
28.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二)
29.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三)
30.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四)
31.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五)
32.书写粒子的电子式
33.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规律
34.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
化学反应与能量
35.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36.氧化(还原)性强弱判断(一)
37.氧化(还原)性强弱判断(二)
38.歧化(归中)反应规律
39.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40.放热反应小结
41.吸热反应小结
4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3.熵变和焓变
44.盖斯定律
45.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46.电极不同,电解各异
47.用原电池电解
48.电解的原理
49.铅蓄电池
50.燃料电池
51.反接电源问题
52.串联电路电解溶液
53.氯碱工业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平衡
54.化学反应速率
55.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56.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57.等效平衡(一)
58.等效平衡(二)
59.等效平衡(三)
60.等效平衡总结
61.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问题
62.转化率和百分含量
电解质溶液
63.离子共存(一)
64.离子共存(二)
65.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
66.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二)
67.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三)
6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四)
69.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五)
70.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六)
71.根据酸性顺序书写方程式
7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73.酸碱质子理论
74.根据酸碱pH,求体积比
75.弱电解质发生的反应
76.水的电离平衡
77.盐类水解
78.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一)
79.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二)
80.沉淀溶解平衡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常见金属元素
81.Na2O、Na2O2性质比较
82.CO2、H2O与Na2O2的反应(一)
83.CO2、H2O与Na2O2的反应(二)
84.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规律
85.酸式盐规律总结(一)
86.酸式盐规律总结(二)
87.有关Al(OH)3的计算(一)
88.有关Al(OH)3的计算(二)
89.由Al制备Al(OH)3实验方案
90.根据图象求溶液的浓度
91.与Fe有关的易错方程式
92.鉴别Fe2+和Fe3+方法小结
93.“铁三角”关系
94.铁中话“特殊”
95.铜的性质
96.金属与酸的反应的几种情况
97.金属或非金属置换H2的规律
98.金属的冶炼
99.置换反应知多少
100.置换反应的应用
101.氧化物的分类
常见非金属元素
102.氢气的13种生成途径
103.氧气的10种生成途径
104.C与O2的反应规律
105.硅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反常”
106.硅酸盐工业—水泥
107.硅酸盐工业—玻璃
108.N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109.鉴别溴蒸汽和NO2的方法
110.CO2和NO的混合与Na2O2反应
111.NO、NO2的实验室制法
112.氮的氧化物
113.NH3的性质
11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15.HNO3的性质
116.HNO3浓度与还原产物的关系
117.常见非金属单质的制取
118.H2O2的性质
119.有水参加的化学变化
120.浓H2SO4的性质
121.浓溶液变稀,反应停止
122.SO42-的检验
123.氯水的成分
124.Cl2的实验室制法
125.FeBr2与Cl2的反应
126.六类化合物的失水反应归纳
127.中学化学中密度的七点应用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28.烃中含碳量规律
129.据烃的通式判断键数目
130.生成羟基的几种方法
131.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3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133.烃燃烧后体积变化的规律
134.烷烃(基)烯烃异构体的书写
135.苯的同系物异构体的书写
136.官能团的性质
137.有机物的耗氧量(一)
138.有机物的耗氧量(二)
139.石油和煤
140.酚的性质
141.酯化反应
142.连续氧化的反应规律
143.酯的水解
144.分子量相等规律
145.按要求书写同分异构体
146.有机化学中的无机试剂
147.氨基酸的性质
148.有机化学问题释疑

化学实验基础及其他
149.气体的收集
150.玻璃仪器内污迹的洗涤
151.除杂问题
152.STS选择题易错点辨析
153.阿伏伽德罗常数易错点辨析
154.离子共存与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断易错点辨析
155.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易错点辨析
156.实验基本操作易错点辨析

‘柒’ 高中化学化学计量数

摩尔质量与气体密度成正比(阿伏加德罗定理的重要推论(仅适用于气体):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或是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数学表达式:p1/p2=M1/M2(T、P相同).),又已知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 g/mol,相对密度为11.43,则有混合气体摩尔质量=2 g/mol×11.43=22.86g/mol,希望有用

‘捌’ 高中化学.什么是化学计量数

化学计量数就是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数字.
如Fe+2FeCl3=3FeCl2
Fe、FeCl3、FeCl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2、3.

‘玖’ 高中化学计算题到底该怎么做啊

遇到计算题,你首先吧有关的方程式都写出来,目的就是弄清各物质的等量关系。
如果是电解,原电池的题目,最好照清楚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再结合题中给的条件以及要求的东西,就容易多了。
遇到反应平衡,就按照书上的三步法,把方程式写出来,在各个物质下面标注反应前,反应后,以及变化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系数就求出来了
做计算题,我们老师说要把题中给的条件,重点是各个数据用笔画出来,这样你来回找条件要方便得多。
我们老师说在正规的高考中,化学是不考计算题的,计算题一般只会在选择填空中出现,这样可以不必注重步骤,用各种方法,选对了就行。

阅读全文

与高考怎么考化学计量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