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纤维素和醋酸发生酯化反应(完全酯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纤维素一个片段有3个羟基,如果全部酯化(也可以酯化2个)反应如下:
(C6H10O5)n + 3nCH3COOH == 【(C6H7O2)(OOCCH3)3】n + 3nH2O
(C6H10O5)n + 2nCH3COOH == 【(C6H8O3)(OOCCH3)2】n + 2nH2O
与硝酸酯化
(C6H10O5)n + 3nHNO3 == 【(C6H7O2)(ONO2)3】n + 3nH2O (三酯化)
(C6H10O5)n + 2nHNO3 == 【(C6H8O3)(ONO2)2】n + 2nH2O (二酯化)
Ⅱ 天然纤维素的主要化学性能
性质1、溶解性 常温下,纤维素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如酒精、乙醚、丙酮、苯等。它也不溶于稀碱溶液中。因此,在常温下,它是比较稳定的,这是因为纤维素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2、纤维素水解 在一定条件下,纤维素与水发生反应。反应时氧桥断裂,同时水分子加入,纤维素由长链分子变成短链分子,直至氧桥全部断裂,变成葡萄糖。 3、纤维素氧化 纤维素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系列与原来纤维素结构不同的物质,这样的反应过程,成为纤维素氧化。 纤维素大分子的基环是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分子量约50000~2500000,相当于300~15000个葡萄糖基脱水葡萄糖,其分子式为:(C6H10O5)n, 其化学组成含碳44.44%、氢6.17%、氧49.39%。由于来源的不同,纤维素分子中葡萄糖残基的数目,即聚合度(DP)在很宽的范围。分子式可写作(C6H10O5)n。是维管束植物、地衣植物以及一部分藻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醋酸菌(Acetobaeter)的荚膜,以及尾索类动物的被囊中也发现有纤维素的存在,棉的种子毛是高纯度(98%的纤维素。所谓α-纤维素(α-cellulose)这一名称系指从原来细胞壁的完全纤维素标准样品用17.5%NaOH不能提取的部分。β-纤维素(β-cellulose)、γ-纤维素(γ-cellulose)是相应于半纤维素的纤维素。虽然,α-纤维素通常大部分是结晶性纤维素,β-纤维素,γ-纤维素在化学上除含有纤维素以外,还含有各种多糖类。细胞壁的纤维素形成微纤维。宽度为10—30毫微米,长度有的达数微米。应用X线衍射和负染色法(negative染色法),根据电子显微镜观察,链状 分子平行排列的结晶性部分组成宽为3—4毫微米的基本微纤维。推测这些基本微纤维集合起来就构成了微纤维。纤维素能溶于Schwitzer试剂或浓硫酸。虽然不易用酸水解,但是稀酸或纤维素酶可使纤维素生成D-葡萄糖、纤维二糖和寡糖。在醋酸菌中有从UDP葡萄糖引子(primer)转移糖苷合成纤维素的酶(cellulose synthase(UDPformingEC2.4.1.12)。在高等植物中已得到具有同样活性的颗粒性酶的标准样品。此酶通常是利用GDP葡萄糖(cellulose synthase(GDP forming) EC2.4.1.29),在由UDP葡萄糖转移的情况下,发生β-1,3键的混合。微纤维的形成场所和控制纤维素排列的机制还不太明瞭。另一方面就纤维素的分解而言,估计在初生细胞壁伸展生长时,微纤维的一部分由于纤维素酶的作用而被分解,成为可溶性。 纤维素不溶于水和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能溶于铜氨Cu(NH3)4(OH)2溶液和铜乙二胺 [NH2CH2CH2NH2]Cu(OH)2溶液等。水可使纤维素发生有限溶胀,某些酸、碱和盐的水溶液可渗入纤维结晶区,产生无限溶胀,使纤维素溶解。纤维素加热到约150℃时不发生显着变化 ,超过这温度会由于脱水而逐渐焦化。纤维素与较浓的无机酸起水解作用生成葡萄糖等,与较浓的苛性碱溶液作用生成碱纤维素,与强氧化剂作用生成氧化纤维素。
Ⅲ 纤维素水解反应方程式
纤维素的水解
纤维素在- -定温度和酸性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1 005)n+nH20
n=C6H1206
Ⅳ 写出纤维素为主要原料〔无机试剂、催化剂可自选〕制备环氧乙烷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个方程式
纤维素在浓硫酸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
葡萄糖在酒曲酶作用下,生成酒精,即乙醇
乙醇在浓硫酸加热(170度),生成乙烯和水
乙烯与氧气在银做催化剂并加热到250度生成产品,环氧乙烷,即氧化乙烯
(抱歉,我计算机水平有限,用方程式表示太痛苦了,所以,文字描述,见谅、、、冯唐邀李广)
Ⅳ 纤维素在硫酸下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也是最重要的多糖。它们在无机酸存在下能完全水解,并定量地得到D-葡萄糖。纤维素分子呈丝状,这些分子以氢键的形式连接成纤维素胶束。胶束中氢键的数目很多,所以结合得很牢固,物理和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纤维素的水解比淀粉难。纤维素跟较浓的硫酸作用时,纤维素中的游离羟基按一般醇的方式起酯化作用,生成硫酸氢酯,同时纤维素在葡萄糖残基之间以氧原子连接的地方逐渐水解为较小的分子,从而使纤维素溶解。70%的硫酸在室温下和较短的时间内只能溶解纤维表面一层。纤维的部分水解产物是分子量大的粉纤维和水解纤维素等,这些水解产物往往较牢固地粘附在纤维的表面。只有对该硫酸略作加热处理,才能使纤维素完全溶解。这时水解的程度增大,在水解时生成六糖、四糖和三糖等产物,最后生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这些化合物能溶于水,并含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所以在碱溶液中能还原银离子和铜离子。
Ⅵ 纤维素与绿化钠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
没有化学反应,纤维素可以被强氧化物氧化,或者被强还原剂还原,比如氢气但是需要催化剂,氯离子是-1价,有很弱的还原性,钠离子更稳定,所以不会反应
Ⅶ 举例说明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纤维素(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棉花的纤维素含量接近100%,为天然的最纯纤维素来源。一般木材中,纤维素占40~50%,还有10~30%的半纤维素和20~30%的木质素。
1.溶解性
常温下,纤维素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如酒精、乙醚、丙酮、苯等。它也不溶于稀碱溶液中。因此,在常温下,它是比较稳定的,这是因为纤维素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2.纤维素水解
在一定条件下,纤维素与水发生反应。反应时氧桥断裂,同时水分子加入,纤维素由长链分子变成短链分子,直至氧桥全部断裂,变成葡萄糖。
3.纤维素氧化
纤维素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系列与原来纤维素结构不同的物质,这样的反应过程,成为纤维素氧化。
4.柔顺性
纤维素柔顺性很差,是刚性的,因为(1)它分子有极性,分子链之间相互作用力很强;(2)纤维素中的六元吡喃环结构致使内旋转困难;(3)其分子内和分子间都能形成氢键特别是分子内氢键致使糖苷键不能旋转从而使其刚性大大增加。
生理作用
纤维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粪便量,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从而可以预防肠癌发生。
膳食纤维
食物纤维素包括粗纤维、半粗纤维和木质素。食物纤维素是一种不被消化吸收的物质,过去认为是“废物”,现在认为它在保障人类健康,延长生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称它为第七种营养素。
纤维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粪便量,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从而可以预防肠癌发生。
Ⅷ 纤维素 几种反应
酯化反应,水解反应,脱水反应
Ⅸ 求纤维素加浓硫酸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
(C5H10O5)n+nH2O==nC6H12O6。(H2SO4做催化剂。)
纤维素(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棉花的纤维素含量接近100%,为天然的最纯纤维素来源。一般木材中,纤维素占40~50%,还有10~30%的半纤维素和20~30%的木质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分,通常与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结合在一起,其结合方式和程度对植物源食品的质地影响很大。而植物在成熟和后熟时质地的变化则有果胶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人体消化道内不存在纤维素酶,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膳食纤维。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
Ⅹ 碱纤维素在铜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碱纤维素通常指纤维素纳。将纤维素原料浸渍在17.5%-18%的氢氧化钠溶液内,再经压榨除去多余的碱液而得。
铜氨溶液: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氨水,首先析出浅蓝色的碱式硫酸铜沉淀,氨水过量时此沉淀溶解,同时形成四氨合铜络离子。
碱纤维素放入铜氨溶液中,碱性物质构成碱性环境,一方面破坏铜氨络合物,产生铜离子并形成氢氧化铜,另一方面纤维素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和葡萄糖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