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一化学----用Fe、C、NaCl溶液可以构成原电池吗
题目的意思是可以,但是楼主说的不大精准
以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Na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并在正极放电,则铁在负极放电从而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 Fe-2e-=Fe2+
正极O2+4e-+2H20=4OH-
因而在电极中间还会形成少量白色Fe(OH)2沉淀
❷ 高一化学,关于原电池
以镁条、铝片为电极,以稀NaOH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人们普遍认为Al是负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该原电池究竟谁是负极,发生怎样的电极反应,进行如下的实验:剪取大小相近的镁条和铝片,用砂纸去膜,使镁条和铝片分别与电流表的“-”、“+”端相连接,迅速将电极插入盛有NaOH稀溶液的烧杯中。
开始,电表指针向右偏移,铝片表面有许多气泡,很快电流逐渐减小至0;随后,指针向左偏移,且电流逐渐增大,此时,铝片表面旗袍有所减少,但镁条表面只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
(1)开始阶段,原电池的正极是_Al_(填Mg或Al);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是_H2_;负极发生的反应是__Mg-2e-+2OH-=Mg(OH)2
______。
(2)随后阶段,铝片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Al-3e‑+4OH-=AlO-2+2H2O
_____;镁条表面只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其原因是:由于在镁条表面不断生成的Mg(OH)2并没有形成沉淀,而是紧密覆盖于镁条的表面形成膜层,使镁条表面很快发生了钝化。,试判断此电极发生的主要反应是_____O2+4e‑+2H2O=4OH-(主要);2H++2e-=H2↑(极少)___;铝片表面气泡有所减少,但未消失,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由于在NaOH溶液中镁条发生了钝化,不仅改变了原电池的正负极,而且正极反应也由析氢变为主要吸氧。铝片表面仍有许多气泡的原因可能是铝片不纯导致铝片在NaOH溶液中形成了许多微小原电池。
________。
在这里,自己看看http://www.hxzxs.cn/article.asp?articleid=4309
❸ 高中化学关于原电池的问题
如果X是盐桥,我们发现,存在Zn + Cu2+=Zn2+ + Cu 这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但由于在同一个电极附近,无法形成有效的原电池,但考虑到溶液中存在溶解氧,我们可以认为在该系统中存在2Zn+O2 +2H2O =2Zn(OH)¬2¬的自发反应,所以也可以形成原电池,但电流一定很小!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吸氧腐蚀!
但在真实的实验过程中,在Zn表面一定有金属铜得到。
但假如不考虑氧气的存在。我们就认为答案A是不正确的!我想关于A就可以这样回答!
当然,假如A中是硫酸锌,B中是硫酸铜,则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原电池装置!能得到稳定电流的实用电池了!
如果X是铜丝,相当于两个铜电极用导线连接。
我们就可以把原来的装置抽象为上图2,这个时候,左边装置就是一个原电池装置,也就是我们高中阶段的实验电池,具体如下
负极:锌片A:Zn - 2e = Zn2+
正极:铜丝X:Cu2+ + 2e = Cu
而右边则是一个电解装置,相当于电极都是铜,铜丝为阳极,B为阴极,具体如下:
铜丝(阳极):Cu- 2e= Cu2+
B电极(阴极)
(1)一开始是:2H+ + 2e = H2
(2)也可能为:O2 - 4e + 2 H2O=4OH-。这里当然是考虑到溶解在水中的O2得到电子的情况
(3)后阶段:Cu2+ + 2e = Cu。随时间的推移,溶液中的Cu2+浓度不断增加,这个时候,铜离子得到电子了。
(4)如果把左边的硫酸锌换做硫酸铜,而铜丝是粗铜的话,那么左边就是精炼铜的装置了。
通过以上分析,显然这道题目的答案就是A或者C,更确切或者说,题目只有一个答案的话,那么这个题目就答案为C了!
这篇日记来源于一次和网友的讨论和交流,谢谢网友:晓熊_MB!
图中,电源的正负电极画错了!请仔细分析!不好意思!图片不修改了!
❹ 高一化学原电池
金属活动顺序是: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 Au
也就是说后面的金属更不容易失去电子,两个原电池电极比如说Cu和Zn原电池因为Cu比Zn不活泼也就是说不容易失去电子,这样Zn失去电子形成Zn2+也就是被氧化,但是不是说Cu的氧化性强,或者说Zn的还原性越强。根本原因是因为Zn比Cu容易先失去电子;因为这是原电池反应,是电子的迁移,化学能变成电能的一个过程。
❺ 高中化学,电解池和原电池,是不是就这两种,怎么容易理解,电解池和原电池各有什么种类的电池
电解池不是电池,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用来电解的池子。电池有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一次电池有干电池,二次电池即可充电,有锂电池等。
如果要方便理解,那么原电池就是给别人电的,电解池是被电的。
(如果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❻ 高一化学 有关原电池的问题
嘿嘿,我化学经常100+的,我来给你说哈,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是利用两个电极之间金属性的不同,产生电势差,从而使电子的流动,产生电流。注意是电势差,的确Fe 没有和氯化钠反应,但是两端存在电势差啊。反应的实质是电子之间的流动,只有电子可以流动就是反应嘛。氯化钠提供的是闭合回路,水的电解质很弱的,不能很好的提供回路的。铁离子失去电子给了氯离子,所以成了亚铁离子,不能生成三价的铁离子是因为三价的铁离子的氧化性比氯气要强,若生成了,就违背了强氧化制备弱氧化的原理了
❼ 高一化学关于铜锌原电池
锌棒是负极,铜棒是正极。将正极与负极用导线连接后,电池开始
工作(电子从锌棒经过导线流向铜棒)。
现象是:
负极:锌棒渐渐溶解(锌棒上的锌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
Zn
=
Zn2+
+
2e-
正极:铜棒质量增加,表面析出红色的铜
(溶液中的铜离子在铜棒上得到电子变成铜原子吸附在铜棒上)
Cu2+
+
2e-
=
Cu
有电镀,是往活泼金属上镀不活泼的金属
达到保护的作用
防止其被腐蚀等。
一般来说不可以,因为这种原电池能提供的电能太小,不足以让普通的用电器工作
除非多个原电池串联
但如果使小灯泡的话
也是可以的
❽ 高一化学:关于铁 碳 氯化钠 组成的原电池
负极:Fe-2e-=Fe2+
正极:O2+H2O+4E-=4OH-
总反应:O2+H2O+2Fe=2Fe(OH)2
看总反应.反应是实质就是铁被氧气氧化了,但是我们知道,氧气是氧化性不是特别的强的,所以它没有把铁氧化成Fe3+的能力。
正极,O2是空气中的,而水是溶液中的,可为什么是O2来得电子而不是Na+来得呢,因为Na+的最外层电子数已经达到了8个,它已经很稳定了,很难再得到电子,且,Na的金属性强于Fe,因此只能是O2来得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