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神经性化学武器如何防

神经性化学武器如何防

发布时间:2022-05-27 12:38:46

⑴ 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能被防御吗

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不容易被防御。现代战争是指那打那。

⑵ 专家请进,化学武器的防护是什么

:化学武器虽然杀伤力大,破坏力强,但由于使用时受气候、地形、战情等的影响使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同核武器和生物武器一样,化学武器也是可以防护的。其防护措施主要有:探测通报、破坏摧毁、防护、消毒、急救。探测通报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探测手段,弄清敌方化学袭击的情况,了解气象、地形等,并及时通报。破坏摧毁采用各种手段,破坏敌方的化学武器和设施等。防护根据军用毒剂的作用特点和中毒途径,防护的基本原理是设法把人体与毒剂隔绝。同时保证人员能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如构筑化学工事、器材防护(戴防毒面具、穿防毒衣)等。防毒面具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种,过滤式防毒面具主要由面罩、导气管、滤毒罐等组成。滤毒罐内装有滤烟层和活性炭 。滤烟层由纸浆、棉花、毛绒、石棉等纤维物质制成,能阻挡毒烟、雾,放射性灰尘等毒剂。活性炭经氧化银、氧化铬、氧化铜等化学物质浸渍过,不仅具有强吸附毒气分子的作用,而且有催化作用,使毒气分子与空气及化合物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毒物质。隔绝式防毒面具中,有一种化学生氧式防毒面具。它主要由面罩,生氧罐,呼吸气管等组成。使用时,人员呼出的气体经呼气管进入生氧罐,其中的水汽被吸收,二氧化碳则与罐中的过氧化钾和过氧化钠反应,释放出的氧气沿吸气管进入面罩。其反应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K2O2+2CO2=2K2CO3+O2?防毒面具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种,过滤式防毒面具主要由面罩、导气管、滤毒罐等组成。滤毒罐内装有滤烟层和活性炭。滤烟层由纸浆、棉花、毛绒、石棉等纤维物质制成,能阻挡毒烟、雾,放射性灰尘等毒剂。活性炭经氧化银、氧化铬、氧化铜等化学物质浸渍过,不仅具有强吸附毒气分子的作用,而且有催化作用,使毒气分子与空气及化合物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毒物质。隔绝式防毒面具中,有一种化学生氧式防毒面具。它主要由面罩,生氧罐,呼吸气管等组成。使用时,人员呼出的气体经呼气管进入生氧罐,其中的水汽被吸收,二氧化碳则与罐中的过氧化钾和过氧化钠反应,释放出的氧气沿吸气管进入面罩。其反应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K2O2+2CO2=2K2CO3+O2?消毒主要是对神经性毒剂和糜烂性毒剂染毒的人、水、粮食、环境等进行消毒处理。急救针对不同类型毒剂的中毒者及中毒情况,采用相应的急救药品和器材进行现场救护,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⑶ 能告诉我一些核武器与化学武器的危害与防护吗

A什么是三防

所谓三防,是指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防护。它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有效形式。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人人佩戴防毒面具。当伊拉克向以色列等国发射"爱国者"导弹时,当地居民立即进入防毒掩体,戴上防毒面具。这说明了三防知识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

1 核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1、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应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统称核武器。
2、核武器有哪些杀伤破坏作用?
⑴光辐射⑵冲击波⑶早期核辐射⑷核电磁脉冲⑸放射性沾染
3、核武器的防护
⑴听到预先警报时的行动。⑵发现核爆炸闪光时的行动。⑶放射性灰尘沉降时的行动。⑷人员沾染区的行动。
4、对放射性沾染的消除
⑴人员地消除。⑵道路、面消除。⑶物品消除。⑷粮仓蔬菜消除。
2 化学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1、什么是化学武器?
在战争中以毒性杀伤人、畜、破坏植物的化学物质叫做毒剂。装有并能施放毒剂的武器、器材,总称为化学武器。包括装有毒气的炮弹、航弹、火箭弹、导弹、飞行布洒器等。
2、化学武器的特点
⑴中毒途径多。⑵杀伤范围广。⑶作用时间长。⑷影响因素多。
3、毒剂的种类和性能
⑴神经性毒剂。⑵糜烂性毒剂。⑶窒息性毒剂。⑷全身中毒性毒剂。⑸刺激性毒剂。⑹失能性毒剂。
4、对化学武器的防护、消毒和急救
⑴发现与防护。⑵消毒。⑶急救。

3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

1、什么是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生物武器。生物战剂是指在战争中杀伤人、畜的致病微生物和毒素。
2、 生物武器的特点
⑴致病力强,多数具有传染性。⑵污染面广。⑶不易被发现。
3、 生物武器的防护
⑴生物武器袭击的发现。⑵生物武器的防护。⑶在生物战剂污染区内的行动。
B化学武器和毒剂的防护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包括发现、规避、防护、应急消毒和急救措施。
(一) 发现和回避。
尽早了解、知道哪里有毒,赶紧回避离开。
1. 听到专门为受到化学武器袭击而规定的通告和警报。
2. 看到人防专业设置的“染毒边界”标志牌,或前方出现浓密的烟雾团、有色烟雾团飘来。
3. 因为某些特定动物对速杀毒剂很敏感,它们的表现是受到化学袭击的可靠依据。如果正在飞的有翅小昆虫乱扑、飞行不稳或不能起飞,鸟类、家禽、家畜等出现瞳孔散大或缩小,站立不稳,呼吸困难、惊慌、痉挛等症状,都应引起我们警觉,并采取防护措施。
4. 在大范围的植物叶上发现油状液滴、有色斑或有的花朵颜色发生变化。
5. 有特殊气味,
6. 有极少数人员先出现中毒症状。
(二) 向侧上风方向撤离,或迅速采取防护措施。
1. 听到毒剂袭击警报,立即按人防装也人员的指导快速进入人防工事。
2. 快速背带防毒器材,进行转移。
3. 一时没有防护器材,可用的防护办法有:用湿毛巾、围巾、衣服或织物等,尽快掩住口鼻和披在身上,尽量避免接触毒剂,迅速向侧上风方向转移,离开染毒区域。利用地形地物,避免毒剂液滴沾在身上。
4. 如果在室内,有毒气团飘来之前,可迅速紧闭门窗,减少活动量,尽可能采取个人防护,等待有毒云团飘过。

C生物武器的防护
生物战剂污染区是能直接侦检出敌使用生物战剂的地区。布洒生物战剂造成的污染区比爆炸污染区大。染菌昆虫的流动性也影响污染区的大小。
在生物战剂污染区的人员防护措施包括一下内容:
(一) 注意收听政府的疫情报告
认识应急部门对污染区和疫区的标志,不要随便进入隔离的生物战剂污染区和疫区。
(二) 在污染区内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在污染区内要做好戴、扎、涂、服。戴:即戴防毒面具、戴口罩,或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子;戴手套,穿塑料衣、防疫服、帽,胶鞋等。扎:即扎好领口、袖口、裤口。涂:即在身体暴露部分涂抹防虫油或驱虫剂。皮肤防护尤其要保护好伤口。服:即直接接触生物战剂的人员,按人防公告或卫生防疫人员提示,服高效、长效预防药。有完善三防设施的人防工程,是很好的防护场所,要尽量利用。所有防护措施使用的时机和时限要根据应急通告实施。
(三) 免疫接种
当遭到生物战剂袭击时,应主动报告污染症候和感染症状,尽量采取样品送闻声防疫部门,疫区人员要服用预防药和进行免疫接种,即打预防针。例如接种五联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伤寒、痢疾、霍乱、百日咳与破伤风的感染。其他如鼠疫、炭疽杆菌、天花病毒、肉毒毒素等均有相应的疫苗可用。
(四) 消毒
在污染区和接触过感染病人的人员要进行灭菌消毒,消毒灭菌的方法有:
1. 对人员的消毒,可通过漱口、洗眼、擦拭、冲洗等进行。
2. 对人员服装的消毒,可通过蒸煮、日晒、药物浸泡等进行。
3. 对粮食、食品、房屋、道路、地面的消毒,可采取对化学药剂消毒的方法进行。对饮用水的消毒,可选取流动的水,煮沸15min以上,或每100g水加0.4g漂白粉或次氯酸钙搅拌均匀,沉淀15nin后引用。
4. 对敌人投放的带菌昆虫、鼠类及其他小动物,可采取人工扑打、烧燎熏蒸等方法,喷洒拟除虫菊酯、杀鼠钠等药物,有组织地进行扑灭。

D核武器的防护
1. 利用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护核化生武器袭击的各种杀伤因素,适合各类人员掩蔽。只要不直接命中,人员在工程内是安全的。因此,对核袭击最好的防护方法,是在人防部门的组织下提前进入人防工程。
2. 室内防护措施
为减轻核爆炸对建筑物的破坏,城市转入战争状态后,室内人员预先应准备好随身可能的停水、停电、停燃气。要关好门窗、并提前在窗玻璃上贴好密封条、堵住孔口,密封食品和饮水。
当发现核爆炸闪光后,应避开玻璃门窗和易燃易爆物,立即在桌下或床下跪趴,或者在墙的内拐角或墙根处卧倒,也可以在较小的房间或门框处躲避,以防止冲击波到达时引起间接伤害。
核袭击后,如果房间的密闭性没有受损,应尽量呆在室内,等待救援人员的救助。千万不要到处乱跑。如果房间的密闭性已经受损,应包裹一些没有受到沾染的食物和水,尽快离开。
3. 室外防护措施
对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或其他掩蔽场所的室外人员,发现核爆炸闪光后,应立即就近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起动作要领是:立即背向闪光卧倒,同时,应半张嘴、闭眼、收腹,双手交叉垫于胸下,两肘前伸,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双腿伸直并拢,暂时停止呼吸直至热空气通过。就近利用地形地物,如土丘、矮墙、花坛等防护,可横向爆心卧倒。也可利用沟、坑、渠等地形防护,方法是立即跃入坑内,采用跪、坐或卧等姿势,双手掩耳、闭眼、闭口暂停呼吸。防护时应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压电线及易燃易爆物。
核袭击后,为防止放射性烟云沉降时随时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降落到皮肤上,室外人员要及时找到一些就便器材进行防护。如扎好领口、袖口、裤口;用口罩、湿毛巾等捂住口鼻;披上雨衣或塑料布;脖子上围上毛巾等。按救援人员的指挥行动。如果当时没有人组织指挥,应先观察风向和核爆炸烟云移动情况,尽量选择上风或侧风方向,以最快的速度及早撤出沾染地域或就近进入人防工程内掩蔽。在撤离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与污染的地面,物体接触,避免扬起灰尘、尽量不喝水、进食。撤出沾染区后要视情况进行沾染消除。
为减轻照射和沾染的伤害,学生可能要提前服用预防药物或其他抗辐射药物。

⑷ 什么是三防谢谢

所谓三防,是指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防护。它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有效形式。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人人佩戴防毒面具。当伊拉克向以色列等国发射“爱国者”导弹时,当地居民立即进入防毒掩体,戴上防毒面具。这说明了三防知识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

一、人员对核、化、生武器的防护

核、化、生武器对人员具有巨大的杀伤破坏作用。但只要防护得当,是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对人员的杀伤的。因此,了解三防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员对核武器的防护

核武器,又叫原子武器。它是利用原子核瓜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一般泛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核武器对人员的杀伤破坏作用,是由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四种杀伤因素造成的。人员受到一种杀伤因素的伤害叫单一伤,受到两种以上杀伤因素的伤害叫复合伤。当敌人使用核武器时,人员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对冲击波、光辐射和早期核辐射的防护

由于冲击波、光辐射和早期核国徽持续时间非常短,所以,它们也被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对瞬时杀伤破坏因素的防护主要是:

当人员处于具有密闭、滤毒通风设备的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先行隔绝,再根据情况进行滤毒通风或清洁通风。在隔绝时,应保持安静,不要吸烟,少用或不用明火照明,以减少工事内氧气的消耗。当人员处于不密闭的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人员应用棉球等堵住耳孔,以防彭膜损伤。当人员隐蔽在露天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人员应卧倒在工事底部,闭眼、闭嘴、腹部微收,两手交叉垫于胸下。两肘前伸,使两大臂遮皋怖部,避免或减少光国徽对暴露皮肤的伤害。在单人掩体内的人员可蹲下,姿势尽量低下,可用两手堵塞耳孔。

当人员来不及进入工事时,发现闪光后,应迅速利用就近地形地物卧倒(与露天工事内的卧倒动作相同)。卧倒的方向依核武器爆炸的方向和地形的特点而定。在开阔地面的人员应背向爆心卧倒。当地形地物较小时,应对向爆心卧倒,以重点防护头部。在室内来不及外出隐蔽的人员,应该避开门、窗,在屋角或靠墙下的床下、桌子下卧倒,以避免间接伤害。正在行驶的车辆,发现闪光后,应立即停车,车上人员最在车上卧倒,不能卧倒的人员姿势要尽量低,并把紧车厢或把手。

2.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当人员在沾染区内时,为减轻放射性沾染的伤害,应及时戴上防护面具或口罩 ,也可用毛巾捂住口鼻;穿上防护靴套,或将裤腿、袖口扎紧,用雨衣、兼布、床单等就便器材把暴露的皮肤遮盖起来;避免随便接触染物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尽量不在沾染区内吃饭、喝水、吸烟;尽量减少在沾染区的停留时间。当人员通过沾染区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开高照射率地区,并快速通过。

当人员离开沾染区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沾染。旅行,利用扫帚、树枝等自行或相互扫刷、拍打,清除服装上的放射射性灰尘。扫刷、拍打时,人要站在上风方向。然后脱去面具或口罩,漱口、擤鼻,并用水和擦洗身体的暴露部分。缺水时,可用毛巾、手绢等擦拭,擦一次,折叠一次。

在条件许可时,应用淋浴的方法冲洗,也可在未受沾染的江河中洗澡,进行全身消除。受染服装用清水、肥皂洗涤效果更好。洗后要进行沾染检查,低于允许方可离去。无仪器检查时,要注意对暴露和易存积尘垢的部分(如耳、鼻等)多洗几次。

(二)人员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化学武器是指把一些毒性很强的化学物质即毒剂(人称毒气),装填在各种弹药、兵器中,施放在战场上,用来伤害人、畜和毁坏植物的事种武器。主要有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虽然各类毒剂都对人员具有巨大的伤害作用,但只要学会防护方法和正确使用防护器材,就可减轻或避免化学武器的伤害。

1.当遭敌化学武器袭击时,可利用器材和工事进行防护。利用器材进行防护时,对呼吸道和眼睛的防护主要是戴好防毒面具或简易呼吸道和眼睛防护器材。当进行全身防护时,除防护呼吸道和眼睛外,还要迅速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等。利用工事进行防护时,情况允许,除观察和值班人员外,其余人员应立即进入掩蔽工事,关闭密闭门或放下防毒门帘。利用有防护设施的工事防护时,应根据指挥员的命令有组织地进入,不得随意进出。进入时,应防止将毒带入。进入后,要减少各种活动。人员在没有密闭设施的工事内,要戴面具防护。

2.对人员和服装的消毒

当人员染毒时,可针对不同情况,根据不同条件进行消毒。皮肤染毒时,可用防护盒内的消毒液进行消毒。无防护盒时,应迅速用棉花、布块、纸片、干土等将明显的毒剂液滴吸去,用肥皂水、洗衣粉水、草木灰水、碱水、清水等清洗,用汽油、煤油、酒精等擦拭染毒部位也有一定效果。眼睛染毒时,可用2%的小苏打水或清水冲洗;伤口糜料时,对神经性毒剂用2%的小苏打水冲洗,对糜料性毒剂用1:1000的高猛酸钾水溶液冲洗,消毒时,要防止扩大染毒面。用过的棉花、布块等要埋掉或烧掉。离开染毒区后,有条件时,可利用河流、澡堂、洗消站进行全身洗消。彻底除去皮肤上残留的消毒剂及毒剂作用的生成物。洗后应更换干净衣服。伤员洗消前,伤口应包上防水绷带或塑料布。

3.对中毒人员的急救

当人员中毒后,应迅速进行急救。急救时,应先戴好防毒面具,再根据人员中毒毒剂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急救药物和方法。神经性毒剂中毒时,应立即注射解磷针,并进行人工呼吸;氰酸中毒时,应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戍酯,并进行人工呼吸;刺激性毒剂中毒时,可用清水冲洗眼和皮肤。如出现胸疼和咳融洽难忍时,可吸抗烟剂;糜料性毒剂中毒时,主要是对染毒部位消毒处理;毕兹中毒时,轻者不用药物急救,严重时可肌肉注射氢溴酸加兰他敏。

(三)人员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生物武器又叫细菌武器,是一种用生物战剂杀伤人员、特畜毒和真菌等。由于其危害极大,且不易发现,所以,应加强对生物武器的防护。人员对生物武器的防护,除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传染病的抵御能力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免疫接种

有针对性进行免疫接种,增强人体的疫力,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只要接种相应的疫苗,就可防止由该种病菌引起的疾病。即使发病,也可减轻症状或缩短病程。

2.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防护

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是敌人施放生物战剂的主要方式。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防护,主要是防止细菌通过呼吸道或皮肤、粘膜进入人体。进行集体防护时,可进入有滤毒通风设备的防护工事;个人防护时,主要是使用个人防护器材。对呼吸道的防护,最好是用防毒面具,其次是用装料防毒筒、高效防尘口罩和五层以上的毛巾口罩,再其次是用防尘口罩和普通口罩。另外,用手帕、帽子、衣服等掩住口鼻也有一事实上的防护效果。对眼睛的防护可戴防毒眼镜。全身防护可穿普通衣服,但要将上衣扎在腰带内,系紧袖口、裤脚,用毛巾转住颈部,戴好帽子,尽可能将身体露出部位遮住。个人防护器材脱下后,应立即消毒。

3.对带菌昆虫的防护

对带菌昆虫的防护,主要是保护暴露的皮肤,不让昆虫叮咬。除穿防疫服外,穿普通衣服时,可采取与防气溶胶相同的方法。此外,还可戴防蚊帽,披戴浸过防虫的线网,在皮肤的暴露部位除抹的防虫油,在房屋、帐篷、坑道、掩蔽部的门窗或出入口安装纱窗、纱门或挂上用防虫油浸泡过的门帘,在入口处的墙壁、地面喷撒杀虫剂,在建筑物周围点然艾蒿、桉树叶、山胡椒、玉米须等发烟驱虫。

4.消毒处理 由于生物武器的后续危害较大,对受染的人员,人员活动场所及病人居住环境,病人的痰、尿、粪便进行消毒,是非常必要的。对受染人的消毒,有条件时可进行淋浴,或用肥皂擦拭污染部位。洗消前如用消毒剂擦拭污染部位效果更好。消毒剂可根据细菌战剂中的种类选用碘酒、来苏儿、亦可用甲醛;室外地面则根据需要,对重点地区用三合二、漂白粉处理或用火烧、冲洗、通风日晒、铲除掩埋等方法。

二、个人防护器材及使用

个人防护器材主要有呼吸道防护器材、皮肤防护器材、防护盒。

(一)呼吸道防护器材

呼吸道防护器材主要有防毒面具和防护口罩。防毒面具用于保护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物质的伤害。防护口罩可在无防毒面具或防毒面具换效的情况下使用。使用防护口罩时,需做浸碱或装料等加工处理。

(二)皮肤防护器材

皮肤防护器材主要有防毒手套和防毒衣。防毒手套是用橡胶布制成的,用来防止人员的双手免受毒剂、放射性物质和生物战剂的伤害。防毒衣是一种上衣、裤子和靴套连在一起的全身皮肤防护器材。此外,对皮肤的防护还可用防毒斗篷和防毒靴套。

(三)防护盒

防护盒是一种个人防护器材,里面装有解磷针一支、皮肤消毒剂一管、新式的有防磷片一管、解磷鼻粉剂三支。解磷针用于神经性毒剂中毒时急救。防磷片用于长效预防神经性毒中毒,服药后能减轻中毒程度,增强急救治疗效果
三防知识

用于避免和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杀伤破坏的技术。主要包括发现报警技术、侦察技术、防护技术、洗消技术和救治技术。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各不相同,防护技术也各有差异,但有的技术亦可通用。所以三防技术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所结合。三防技术是在与三种武器的斗争中,首先在防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防化学武器技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化学武器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各种防护技术应运而生。首先使用的是呼吸器官防护技术,随后是气肤防护技术,并由个人防护扩大到集体防护,由防护发展到发现报警、侦察、洗消和救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化学战的威胁使防化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新型化学侦察、报警、防护、消毒器材以及急救治疗药物相继投入使用,逐步形成了包括侦察技术、防护技术、消毒技术和救治技术等比较完整的防化技术。战后,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防化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例如,在化学侦察技术上采用了新的科学原理以及红外、激光、微波、计算机等新技术,提高了灵敏度和快速性,增大了监测距离;在防护技术上采用了人体测量学、材料科学和劳保科学的新成就,个人防护器材的防毒性能和使用性能大大提高,生理性能也得到改善;

二、防核武器技术
美国于1945 年对日本实施核攻击,促进核武器防护技术迅速兴起。战后,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通过近2000次核试验,特别是460次大气层核试验,对核武器的各种杀伤破坏因素及其效应,以及核爆炸观测技术、核辐射侦察技术、工程防护技术、核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放 射性沾染的洗消技术、核武器损伤的救治技术等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使核武器防护技术发展成为 一项专门的军事技术;

三、防生物武器技术
20世纪初,德意志帝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生物武器,防护技术也随之产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探索,对生物武器的侦察、检验、预防和消毒技术都已有了很大的进展,成为军队防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后,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三防技术必将取得新的突破。例如,遥测、遥控和微机技术的应用,将使核、化、生的侦察和报警实现智能化;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将为生物战剂的检验和免疫等开拓新的途径。

⑸ 化学武器的防护

化学武器虽然杀伤力大,破坏力强,但由于使用时受气候、地形、战情等的影响使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同核武器和生物武器一样,化学武器也是可以防护的。其防护措施主要有:探测通报、破坏摧毁、防护、消毒、急救。探测通报
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探测手段,弄清敌方化学袭击的情况,了解气象、地形等,并及时通报。
破坏摧毁
采用各种手段,破坏敌方的化学武器和设施等。
防护
根据军用毒剂的作用特点和中毒途径,防护的基本原理是设法把人体与毒剂隔绝。同时保证人员能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如构筑化学工事、器材防护(戴防毒面具、穿防毒衣)等。
防毒面具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种,过滤式防毒面具主要由面罩、导气管、滤毒罐等组成。滤毒罐内装有滤烟层和活性炭。滤烟层由纸浆、棉花、毛绒、石棉等纤维物质制成,能阻挡毒烟、雾,放射性灰尘等毒剂。活性炭经氧化银、
氧化铬、氧化铜等化学物质浸渍过,不仅具有强吸附毒气分子的作用,而且有催化作用,使毒气分子与空气及化合物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毒物质。隔绝式防毒面具中,有一种化学生氧式防毒面具。它主要由面罩,生氧罐,呼吸气管等组成。使用时,人员呼出的气体经呼气管进入生氧罐,其中的水汽被吸收,二氧化碳则与罐中的过氧化钾和过氧化钠反应,释放出的氧气沿吸气管进入面罩。
消毒
主要是对神经性毒剂和糜烂性毒剂染毒的人、水、粮食、环境等进行消毒处理。
急救
针对不同类型毒剂的中毒者及中毒情况,采用相应的急救药品和器材进行现场救护,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⑹ 化学武器的防护防护措施有哪些

化学武器虽然杀伤力大,破坏力强,但由于使用时受气候、地形、战情等的影响使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同核武器和生物武器一样,化学武器也是可以防护的。其防护措施主要有:探测通报、破坏摧毁、防护、消毒、急救。探测通报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探测手段,弄清敌方化学袭击的情况,了解气象、地形等,并及时通报。

破坏摧毁:采用各种手段,破坏敌方的化学武器和设施等。防护根据军用毒剂的作用特点和中毒途径,防护的基本原理是设法把人体与毒剂隔绝。同时保证人员能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如构筑化学工事、器材防护等。

⑺ 怎么防止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以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逐步形成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制式武器的。
首先防治化学武器要先能辨别化学毒剂,例如淡黄色是氯气,浅绿是芥子气,臭鸡蛋味无色的一般是硫化氢等,这些高中的化学课本有介绍。液态和固态化学武器比较少,一般液态的主要投放于饮用水中,以硝酸盐类型的慢性毒剂较多。
防止化学武器的有效方法也分为民间方法和军方方法。
民用方法主要以洗消为主,用大量清水冲洗浸泡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可以配合使用少量的酸性或者碱性物质,具体依照毒剂进行使用。例如Cl2气体毒气的防治可以用碳酸氢钠(小梳打)溶液泼洒清洗,必要情况下可以服用少量的碱盐救治。由于大部分的化学毒剂比较轻,毒雾出现时可以弯腰低身防止吸入毒气。且大部分的化学毒剂会与水发生反应,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这时候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其实这些很多都和火灾的差不多。以上主要是气态的毒剂。
对于液态毒剂的防护主要还是要避免和提前预防。如果发现水中有异味例如有火药味和腥味就要注意了。水的颜色和沸点不正常:例如水怎么都烧不开,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因为加入了毒剂之后导致水的沸点升高或者降低。一经发现最好滴入一点指示剂进行鉴别。一般的指示剂有石蕊溶液和PH试纸。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将花椰菜的汁水滴入问题水中。如果变色则说明有问题。苹果汁也可以代替,但是效果不明显。
军方的防止措施十分全面,有洗消、预防、摧毁、侦测的全套设备。防护设备包括防护面具、防护服、防护斗篷,防护手套、防护靴套等。集体防护装备是人群用于防止放射性尘埃、生物战剂及毒剂气溶胶等伤害的防护装备,有喷射车、大型洗消车、水源过滤车、大型循环供水车等等。
以雾状毒气为例,军方可以使用喷射车将其冲散辅助以洒消车进行稀释。
侦测车辆上装有各种化学毒剂、生物药剂、放射性物质探测装置。能够对目标进行采样分析。部分侦测车上装备有防化机器人。发现疑似毒剂时可以执行回收、摧毁等作业。
消防队、武警部队、警察部门以及医院方面都有相应的应急器械和应急措施。
总的来说,防止化学武器主要还是以防为主。若是以及沾染,那么就算治,也是不得已之举。

⑻ 有哪些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1)迅速进入民防工事,不要随意进出或走动。

(2)来不及进入民防工事的人员,采取个人防护并撤离染毒区。

(3)对中毒人员及时进行抢救。

首先要辨别毒剂种类,毒剂名称,比如沙林、梭曼、维埃克斯等神经性毒剂。然后观察主要中毒症状,比如瞳孔缩小、出汗流泪、呼吸困难、全身痉挛等。通过辨别观察之后,穿戴好防护器具,采取抢救措施,比如使用解磷针或阿托品等进行急救,必要时辅以人工呼吸。

窒息性毒剂、光气、咳嗽、呼吸困难、气喘咳粉红色泡沫痰、皮肤发紫、窒息、佩戴防毒面具;撤离毒区,吸氧、保暖并保持安静、糜烂性毒剂、芥子气、路易氏气、皮肤红肿、起泡、溃烂、眼结膜发炎、胸闷穿戴防毒衣和防毒面具;用2%小苏打水洗眼睛、皮肤消毒、失能性毒剂、毕兹、瞳孔散大、行动不稳、有幻觉、精神失常、佩戴防毒面具;急救可肌肉注射加兰他敏等、全身中毒性毒剂、氢氰酸、氯化氰、口舌麻木、头痛、呼吸困难、皮肤潮红、瞳孔散大、强烈抽筋死亡、佩戴防毒面具;吸入亚硝酸异戊酯进行急救。

⑼ 化学武器的防护有哪两类

全身防护和局部防护 只有刺激性毒剂可以局部防护以外 其他的毒剂必须全身进行防化处理

⑽ 人防文章——化学武器

  1. 化学武器素有“无声杀手”之称,它是主要以化学毒剂侵入人体,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从而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及迟滞敌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它包括装有各种化学毒剂的化学炮弹、导弹和化学地雷、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以及某些二元化学炮弹等。

  2. 简介:有生力量、牵制和扰乱对方军事行动的有毒物质统称为化学战剂(chemicalwarfareagents,cwa)或简称毒剂。装填有cwa的弹药称化学弹药(chemical,munitions)。应用各种兵器,如步枪、各型火炮、火箭或导弹发射架、飞机等将毒剂施放至空间或地面,造成一定的浓度或密度从而发挥其战斗作用。因此,化学战剂、化学弹药及其施放器材合称为化学武器。而cwa则是构成化学武器的基本要素。

  3. 化学武器大规模使用始于19

    化学武器

    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wwⅠ)。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双光气、氯化苦、二苯氯胂、氢氰酸、芥子气等多达40余种,毒剂用量达12万吨,伤亡人数约130万,占战争伤亡总人数的4.6%。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时首次用空军使用芥子气和光气,仅在1936年的1~4月间,中毒伤亡即达到1.5万人,占作战伤亡人数的1/3。

    第二次世界大战(wwⅡ)期间在欧洲战场,交战双方都加强了化学战的准备,化学武器贮备达到了很高水平。各大国除加速生产和贮备原有毒剂及其弹药外,并加强了新毒

    剂的研制。其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

    则是神经性毒剂;在亚洲战场,日本对我国多次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从wwⅡ结束至今,世界上局部战争和大规模武装冲突不断发生,其中被指控使用化学武器和被证实的有美侵朝战争、美侵越战争、原苏联入侵阿富汗等。80年代初开始的两伊战争,伊拉克在进攻失利、失去主动权的紧急时刻使用化学武器对扭转被动局面、最终实现停火发挥了重要作用。

    化学武器是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非常规武器。如1899年和1907年的两次海牙会议,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以及前不久(1993)联大通过的全面禁止和彻底消毁化学武器公约等。我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禁止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严格恪守《公约》,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气象条件对化学武器的使用效果影响很大。不利的气象条件,如无风、风速过小(<1m/s)、风向不利或不定时,使用气态毒剂就在受到很大限制;风速过大(如超过6m/s)毒剂云团很快吹散,不易造成战斗浓度,甚至无法使用。炎热季节,毒剂蒸发快,有效时间随之缩短;严寒季节,凝固点较高的毒剂则冻结失效。雨、雪可以起到冲刷、水解或暂时覆盖毒剂的作用。

    空气垂直稳定度对初生云的毒剂浓度影响很大。对流时,染毒

    空气迅速向高空扩散,不易造成战斗

    浓度,有效杀伤时间和范围会明显缩小;逆温时,空气上下无流动,染毒空气沿地面移动,并不断流向散兵坑、沟壑、山谷等低洼处,此种情况下,毒剂浓度高、有效时间长、纵深远;等温是介于逆温和对流之间的居中条件。地形、地物和地面植被对毒剂的使用也有一定影响。山峦或高大建筑会阻碍染毒空气的传播,并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在复杂在山区、洼地、丛林地带,毒剂滞留时间长、浓度高、杀伤范围则相对缩小、如毒剂云团传播方向与山谷走向大致相同,危害纵深可以很远。在平坦开阔地或海面。毒剂云随风运动,不受阻碍,并向周围扩散,形成较大的杀伤范围,但有效时间缩短。

    城市居民区因街道形状、宽窄、方向不一,建筑物高低、大小不等,风向、风速受影响的程度会有不同,毒剂云团传播和扩散就比较复杂。如街道方向与风向一致或交角不大于30°,风速4~8m/s,染毒空气沿街道顺利传播;风向与街道交欠30~60°,染毒空气则部分受阻;风向与街道交角60~90°时,气流可越过低小房屋穿过街道;若是高层楼房,则有被挡回的可能。死胡同、小巷、拐角较多的街道、庭院及其背风处染毒空气易被滞留。

    在居民区染毒空气的流动还会受空气垂直稳定度的影响。如白昼睛天,染毒空气能沿向阳面的墙壁“上楼”。夜间,染毒空气贴近街面运动,并可进入地下建筑和工事内,楼上则较安全。

    化学袭击的效果,还取决于以方化学防护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化学武器只能对毫无准备、缺乏训练和防护设备差的部队造成很大的危害。但对训练有素、有着良好的防护的部队来说,敌人就会考虑使用化学武器是否合算,并最终动摇敌人使用化学武器的决心或计划。

    编辑本段种类化学武器是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迟滞、困扰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之总称,它包括:

    1.毒剂又称化学毒剂、化学战剂、军用毒剂,是军事行动中

    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它

    是化学武器的基础,对化学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式起着决定作用。目前外军装备的毒剂主要有6类14种。

    2.化学武器狭义的化学武器是指各种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化学弹药是指战斗部内主要装填毒剂(或二元化学武器前体)的弹药。主要有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手榴弹、化学枪榴弹、化学地雷、化学火箭弹和导弹的化学弹头等。由两种以上可以生成毒剂的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质构成的武器称为二元化学武器。化学物质分装在弹体中由隔膜隔开的容器内,在投射过程中隔膜破裂,上述物质依靠旋转或搅拌混合而迅速生成毒剂。

    化学武器按毒剂分散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爆炸分散型借炸药爆炸使毒剂成气雾状或液滴状分散。主要有化学炮弹、航弹、火箭弹、地雷等。

    (2)热分散型借烟火剂、火药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热源或高速热气流使毒剂蒸发、升华、形成毒烟(气溶胶)、毒雾。主要有装填固体毒剂的手榴弹、炮弹及装填液体毒剂的毒雾航弹等。

    (3)布洒型利用高压气流将容器内的固体粉末毒剂、低挥发度液态毒剂喷出,使空气、地面和武器装备染毒。主要有毒烟罐、气溶胶发生器、布毒车、航空布洒器和喷洒型弹药等。

    化学武器按装备对象可分为步兵化学武器,炮兵、导弹部队化学武器和航空兵化学武器等三类。他们分别适用于小规模、近距离攻击或设置化学障碍;快速实施突袭;集中的化学袭击和化学纵深攻击;以及灵活机动地实施远距离、大纵深、大规模的化学袭击。

    防化器材又称防化装备或“三防”装备,是用于防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侦检、防护、洗消、急救的各种器材、装备之总称

    1.侦察器材通常由报警、侦毒、化验器材和毒剂侦察车等组成。

    2.防护器材分为个人和集体防护器材。前者指用于个人

    防止毒剂、放射性灰尘和生

    物战剂气溶胶伤害的器材,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斗蓬、防毒手套、防毒靴套等。集体防护器材包括永备工事、特种车辆的集防装置、野战掩蔽部、过滤通风设备等。

    3.洗消器材包括个人洗消设备、小(大)型洗消设备、核生化战场上的供水设备等

    4.急救器材包括解磷针、次氯酸钙悬浮液、一氯胺的乙醇溶液、氧气等。

    编辑本段杀伤力通常,按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把化学武器分为六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窒息性毒剂。

    1.神经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为有机磷酸酯类衍生物,分为G类和V类神经毒。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梭曼,V类神经毒是指S-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

    塔崩(Tabum)二甲胺基氰膦酸乙酯

    沙林(Sarin)甲氟膦酸异丙酯

    棱曼(Soman)甲氟膦酸特己酯

    维埃克斯(VX)S-(2-二异丙基氨乙基)-甲基硫代膦酸乙酯

    神经性毒剂的主要理化特性

    名称塔崩沙林棱曼VX

    常温状态无色水样液体,工

    业品呈红棕色无色水样液体无色水样液体无色油状液体

    气味微果香味无或微果香味微果香味,工业品有樟脑味无或有硫醇味

    溶解度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与水及多种有机溶剂互溶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水解作用缓慢生成HCN和无

    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慢,生成HF和无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很慢,生成HF和无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很难,加碱煮沸加快水解战争使用状态蒸气态或气溶胶态蒸气态或气液滴态蒸气态或气液滴态液滴态或气溶胶态

    神经性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进入人体,并迅速与胆碱酶结合使其丧失活性,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瞳孔缩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等症状,重者可迅速致死。

    2.糜烂性毒剂

    糜烂性毒剂的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斯气。

    糜烂性毒剂主要代表物的化学结构及主要理化特征

    名称芥子气氮芥路易斯气

    化学名2,2&cent;-二氯乙硫醚三氯三乙胺氯乙烯氯胂

    化学武器

    结构ClCH=CHAsCl2

    常温状态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棕褐色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浅褐色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深褐色

    气味大蒜气味微鱼腥味天竺葵味

    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战争使用状态:液滴态或雾状

    糜烂性毒剂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侵入人体,破坏肌体组织细胞,造成呼吸道粘膜坏死性炎症、皮肤糜烂、眼睛剌痛畏光甚至失明等。这类毒剂渗透力强,中毒后需长期治疗才能痊愈。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先后在我国13个省78个地区使用化学毒剂2000次,其中大部分是芥子气。

    3.失能性毒剂

    失能性毒剂是一类暂时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从而丧失战斗力的化学毒剂。其中主要代表物是1962年美国研制的毕兹(BZ)。

    毕兹(二苯基羟乙酸-3-奎宁环酯),该毒剂为无嗅、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战争使用状态为烟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头痛幻觉、思维减慢、反应呆痴等。

    4.刺激性毒剂

    是一类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剂。按毒性作用分为催泪性和喷嚏性毒剂两类。催泪性毒剂主要有氯苯乙酮、西埃斯。喷嚏性毒剂主要有亚当氏气。

    刺激性毒剂代表物的化学结构和主要物理特性

    名称西埃斯(CS)CN亚当氏气

    化学名邻-氯代苯亚甲基丙二腈苯氯乙酮吩砒嗪化氯

    常态白色晶体无色晶体金黄色晶体

    气味无味荷花香味无味

    溶解度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战争使用状态烟状烟状烟状

    刺激性毒剂作用迅速强烈。中毒后,出现眼痛流泪、咳嗽喷嚏等症状。但通常无致死的危险。

    5.全身中毒性毒剂

    全身中毒性毒剂是一类破坏人体组织细胞氧

    化功能,引起组织急性缺

    氧的毒剂,主要代表物有氢氰酸、氰气等。

    氢氰酸(HCN)是氰化氢的水溶液。有苦杏仁味,可与水及有机物混溶。战争使用状态为蒸气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其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抽风、瞳孔散大、呼吸困难等,重者可迅速死亡。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曾用氢氰酸一类毒剂残害了集中营里250万战俘和平民。

    6.窒息性毒剂

    窒息性毒剂是指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气的而造成窒息的一类毒剂。其代表物有光气、氯气、双光气、氯化氢等。

    光气(COCl2)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烂干草或烂苹果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中毒症状分为4期:(1)刺激反应期(2)潜伏期(3)再发期(4)恢复期。

    在高浓度光气中,中毒者在几分钟内由于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编辑本段战斗状态及致伤特点毒剂施放后发挥杀伤作用的状态,叫毒剂的战斗状态。化学弹药按其结构和使用方式可分为毒剂弹、毒烟罐和布洒器三类,分别通过爆炸分散法、加热蒸发法和布洒法将毒剂

    迅速分散成能发挥杀伤作用的蒸气(vap

    or,粒子直径0.001~0.01μm)、烟(smoke)、雾(fog)、液滴(dropsordroplets)、微粉(st)等五种战斗状态。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aerosol),粒子直径为0.1~10μm(图11-1)。毒剂的不同状态决定其中毒途径和必须采取的防护措施。不过毒剂施放后的战斗状态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两种或多种状态同时存在,其中常常是以某一战斗状态为主。化学武器致伤特点是由构成化学武器的基本要素—cwa所决定的。

    与常规武器比较,其特点有:(一)毒性作用强

    化学武器主要靠cwa的毒性发挥战斗作用。化学战剂多属剧毒或超毒性毒物。其杀伤力远远大于常规武器。据wwⅠ战场对比统计,化学战剂的杀伤效果为高爆炸药的2~3倍。近代化学武器的发展,已使毒剂的毒性比wwⅠ所用毒剂的毒性高达数十乃至数百倍,因此在化学战条件下可造成大批同类中毒伤员。

    (二)中毒途径多

    常规武器主要靠弹丸或弹片直接杀伤人员。化学武器则可能通过毒剂的吸入、接触、误食等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人员中毒。

    (三)持续时间长

    常规武器只是在爆炸瞬间或弹片(丸)飞行时引起伤害。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不会在毒剂施放后立即停止。其持续时间取决于cwa的特性、袭击方式和规模以及气象、地形等条件。

    (四)杀伤范围广

    化学袭击后的毒剂蒸气

    或气溶胶(初生云)随风传播和扩散,使得毒剂的效力远远超过释放点。故其杀伤范围较常规武器大许多倍。

    染毒空气能渗入要塞、堑壕、坑道、建筑物、甚至装甲车辆、飞机和舰舱内,从而发挥其杀伤作用。换言之,对于常规武器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地域和目标,使用化学武器显然

    更为有效。化学武器的这种扩散“搜索”能力,不需高度精确的施放手段。因此对确切方位不能肯定的小目标的袭击,使用化学武器比使用常规武器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编辑本段防护化学武器虽然杀伤力大,破坏力强,但由于使用时受气候、地形、战情等的影响使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同核武器和生物武器一样,化学武器也是可以防护的。其防护措施主要有:探测通报、破坏摧毁、防护、消毒、急救。探测通报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探测手段,弄清敌方化学袭击的情况,了解气象、地形等,并及时通报。

    破坏摧毁采用各种手段,破坏敌方的化学武器和设施等。

    防护根据军用毒剂的作用特点和中毒途径,防护的基本原理是设法把人体与毒剂隔绝。同时保证人员能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如构筑化学工事、器材防护(戴防毒面具、穿防毒衣)等。

    防毒面具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种,过滤式

    防毒面具主要由面罩、导气管、滤毒罐等组成。滤毒罐内装有滤烟层和活性炭。滤烟层由纸浆、棉花、毛绒、石棉等纤维物质制成,能阻挡毒烟、雾,放射性灰尘等毒剂。活性炭经氧化银、氧化铬、氧化铜等化学物质浸渍过,不仅具有强吸附毒气分子的作用,而且有催化作用,使毒气分子与空气及化合物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毒物质。隔绝式防毒面具中,有一种化学生氧式防毒面具。它主要由面罩,生氧罐,呼吸气管等组成。使用时

    ,人员呼出的气体经呼气管进入生氧罐,其中的水汽被吸收,二氧化碳则与罐中的过氧化钾和过氧化钠反应,释放出的氧气沿吸气管进入面罩。其反应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shy;

    2K2O2+2CO2=2K2CO3+O2&shy;消毒主要是对神经性毒剂和糜烂性毒剂染毒的人、水、粮食、环境等进行消毒处理。

    急救针对不同类型毒剂的中毒者及中毒情况,采用相应的急救药品和器材进行现场救护,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编辑本段禁止化学武器公约1993年1月13日,国际社会缔结了《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Proction,),简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WC),它是第一个全面禁止、彻底销毁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具有严格核查机制的国际军控条约,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草案是由负责裁军事务的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经过长达20多年的艰苦谈判后于1992年9月定稿,并于1992年11月30日由第47届联大一致通过,1997年4月29日生效。

    《禁止化学武器公

    约》包括24个条款和3个附件。主要内容是签约国将禁止使用、生产、购买、储存和转移各类化学武器;将所有化学武器生产设施拆除或转作他用;提供关于各自化学武器库、武器装备及销毁计划的详细信息;保证不把除莠剂、防暴剂等化学物质用于战争目的等。条约中还规定由设在海牙的一个机构经常进行核实。这一机构包括一个由所有成员国组成的会议、一个由41名成员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和一个技术秘书处。公约规定所有缔约国应在2012年4月29日之前销毁其拥有的化学武器。

    1993年1月13至15日,此公约的签字仪式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120多个国家的外长或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130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此后,公约转到联合国总部纽约继续开放签署。禁化武组织现有183个缔约国。公约审议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旨在全面审议公约实施情况及科技发展对履约的影响,并制定未来5年的履约计划。迄今已证实销毁2.4万吨化学武器,占申报储存化学武器的33%。拥有化学武器的两个主要国家俄罗斯和美国销毁化武的期限是2012年4月,俄罗斯已经销毁22%,美国销毁46%。印度销毁了84%。预计利比亚将于2011年销毁其拥有的化武。1997年4月,中国批准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成为该公约的原始缔约国。

    去网络看吧。清晰很多


阅读全文

与神经性化学武器如何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