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求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每章知识点网络图。
http://wenku..com/view/e4b29339915f804d2b16c187.html?re=view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______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
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
2R+ 2 H2O =2 ROH + H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___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
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3)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小结: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递变性: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_______,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________,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________,即金属性逐渐_______。
(二)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________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 H2 = 2 HX
卤素单质与H2 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 ;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
2NaBr +Cl2 =2NaCl + Br2 氧化性:Cl2________Br2;还原性:Cl-_____Br-
2NaI +Cl2 =2NaCl + I2 氧化性:Cl2_______I2 ; 还原性:Cl-_____I-
2NaI +Br2 =2NaBr + I2 氧化性:Br2_______I2; 还原性:Br-______I-
结论: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5. 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据:
1. 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2.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3.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应原子结构。
同主族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三.核素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
(二)核素
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1)两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
(2)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3)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2.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
二.元素周期律:
1.核外电子层排布: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_______个递增到_________个的情况(K层由1-2)而达到结构的变化规律。
2.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高价由,中部出现负价,由的变化规律。
(1)O、F无正价,金属无负价
(2)最高正化合价: 最低负化合价:-4→-1→0
(3)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4)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________
(5)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0 、2、 4、 6
最外层电子数= 4 5 6 7
三.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1.2Na + 2H2O=2NaOH + H2 ↑ (容易) Mg + 2 H2O 2Mg(OH)2 + H2 ↑(较难)
金属性:Na > Mg
2.Mg + 2HCl =MgCl2 + H2↑ (容易) 2Al + 6 HCl = 2AlCl3 +3H2↑(较难)
金属性:Mg >Al 根据1、2得出:金属性Na > Mg> Al
3.碱性 NaOH >Mg(OH)2> Al(OH)3 金属性:金属性Na> Mg> Al
Na Mg 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4.结论:Si P S Cl
单质与H2的反应越来越容易 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故: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Na Mg Al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5.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四、同周期、同主族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
1. 周期表中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在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
2. 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角是,Cs;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角,是F。
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对我们的指导作用
①在周期表中寻找新的农药。②在周期表中寻找半导体材料。③在周期表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第三节 化学键
一.离子键
1.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
离子化合物: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Na2O、K2S等
(2)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
(3)大多数盐:如Na2CO3、BaSO4
(4)铵盐:如NH4Cl
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一般规律)
注意: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2.电子式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
(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4)不能把“→”写成“=”;(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二.共价键
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键 型 离子键 共价键
形成过程 得失电子 形成共用电子对
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原 子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中不是离子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
3.共价键的存在:
非金属单质:H2、X2 、N2等(稀有气体除外)
共价化合物:H2O、 CO2 、SiO2、 H2S等
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
4.共价键的分类:
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极性键: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
三.电子式:
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
2.阴阳离子的电子式:
(1)阳离子简单阳离子:离子符号即为电子式,如Na+、、Mg2+等
复杂阳离子:如NH4+ 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2)阴离子简单阴离子:、
复杂阴离子:
3.物质的电子式:
(1)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结合即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AB型:NaCl__________________,MgO_________________。
A2B型:如Na2O _______________
AB2型:如MgCl2 :_________________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l2______ O2_________等
(3)共价化合物:如HCl_________、CO2_____________、NH3__________、CH4__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关系
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2.分子或化合物里的原子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___结合的。
3.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
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形成是与能量联系在一起的,断开旧的化学键要_______能量,而形成新的化学键要_________能量,因此,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物质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有的化学反应的发生,要从环境中吸收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物质内部;有的化学反应的发生,要向环境中释放能量,使自身体系能量降低。即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但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也有其它的表现形式,如电能,光能等。
3.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热能 即为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热能 即为吸热反应
4. 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
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一固定数值。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___________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氢能等。
二、化学电源
1、原电池: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
2、形成条件: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闭合的回路,电解质溶液。
3、电极名称:
负极:一般为活泼金属,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一般为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电极周围的阳离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简略为:负氧正还
4、示例电池和电极反应:
①干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锌筒):Zn— 2e— = Zn2+; 正极(石墨):
总反应:Zn+ + Zn2+;
②.铅蓄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 正极:
③.锂电池
总反应:8Li+ 3SOCl2 = 6LiCl + Li2SO4 + 2S
④.燃料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2H2+ 4OH— —2e— = 4H2O 正极:O2+ 2H2O + 2e— = 4OH—
电池的总反应为:2H2+ O2 = 2H2O
四、电解原理
1、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2、电解原理: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3、电极名称: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4、电解应用举例
①、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
(1)电极反应
阴极:2H++2e- = H2↑ 阳极:2Cl-+2e-= Cl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2H2O+2NaCl2NaOH+ H2↑+Cl2↑
离子方程式:2H2O+2Cl-2OH-+ H2↑+Cl2↑
②、电解熔融氯化钠
(1)电极反应
阴极:2Na++2e- =2Na 阳极:2Cl--2e-= Cl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 2NaCl(熔融)2Na+ Cl2↑
③、电解熔融氯化镁
(1)电极反应
阴极:Mg2++2e- = Mg 阳极:2Cl--2e-= Cl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 MgCl2(熔融)Mg+ Cl2↑
④、电解熔融氧化铝
(1)电极反应
阴极:4Al3++12e- =4Al 阳极:6O2-+12e-=3O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 2Al2O3(熔融)4Al+3O2↑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C / △t 时间:(如每秒、每分、每小时)
反应速率的单位:mol/(L•s ) mol/(L•min) mol/(L•h)
(1) 现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
(2)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转化浓度一定按比例。
(3)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例:
2A(g)+3B (g)C(g)+4D(g) ν(A):ν(B):ν(C):ν(D) = 2 :3 :1 :4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1.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________,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_____________”,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2. 对于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反应开始: υ(正)>υ(逆)
反应过程中:υ(正)逐渐减小,υ(逆)逐渐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
平衡时: υ(正)=υ(逆);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3.化学反应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 等:υ(正)=υ(逆)
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变:如果外界条件的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
4. 化学平衡必须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不同的条件将建立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通过反应条件的控制,可以改变或稳定反应速率,可以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方向进行,这对于化学反应的利用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具体工业生产中,既要考虑反应的速率也要考虑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如工业合成氨时,就要通过控制反应器的温度和压强,使反应既快又能达到较大的限度。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复习
一、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1.成键特点: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呈四价。碳原子既可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也可相互成键;既可以形成单键,也可以形成双键或三键;碳碳之间可以形成长的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
[拓展]我们知道,当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为n时,其中氢原子个数的最大数值为2n+2,这是氢原子个数的上限值。以链状烷烃分子结构和分子组成通式CnH2n+2为基础进行分析和比较:在结构中,若增加一个C=C或C=O双键,就少2H;在结构中若出现一个C≡C就少4H;在结构中若出现一个环状结构也少2H;所以,烯烃和环烷烃的分子组成通式都为CnH2n;炔烃和二烯烃的分子组成通式都为CnH2n-2;苯和苯的同系物,结构中有苯环结构,苯环可以看成是具有3个C=C双键和一个环状结构,氢原子个数应在烷烃的基础上减去4×2=8个,故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组成通式为:CnH(2n+2-4×2)即CnH2n-6 (n≥6)。
2.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1)同系物必须结构相似,即组成元素相同,官能团种类、个数与连接方式相同,分子组成通式相同。
(2)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或14的整数倍。
(3)同系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一定的递变规律。
二、几种重要的有机反应
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被加成的试剂如:H2、X2(X为Cl、Br或I)、H2O、HX、HCN、等能离解成一价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通过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时反应物之间的量关系,还可定量判断该有机物分子结构中不饱和键的情况:是C==C键,还是C≡C键,或是苯环结构,以及它们具有的个数。
3.酯化反应:羧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注意:
①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是:羧基脱羧羟基(无机含氧酸脱羟基氢)而醇脱羟基氢,即“酸脱羟基醇脱氢”(可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证明。)。
②酯化反应是可逆的:羧酸+醇酯+水 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和吸水剂,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可逆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③在酸化反应中使用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乙酸,溶解乙醇,降低酯的溶解度,增大水的密度,使酯浮于水面,容易分层析出,便于分离。
④乙酸乙酯中除乙酸杂质,只能用饱和的Na2CO3浓液,不能用NaOH溶液中和乙酸的方法。因为NaOH溶液碱性强,会促使乙酸乙酯水解,重新变成乙酸和乙醇,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Na2CO3饱和溶液。
三、重要有机物结构、性质和用途: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与利用
金属冶炼的原理与过程:除少数金属外,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由金属矿物转变为金属,一般要经过探矿、开采、选矿、冶炼等阶段。金属冶炼主要是利用矿物中的金属离子获得电子变成金属单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主要指海水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从海水中获得有用的物质和能量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仍然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石油的炼制主要有分馏、裂化和裂解。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汽化和液化。以石油煤天然气为原料通过聚合反应可以获得用途广泛的合成材料。
㈡ 高中必修一(高一)化学知识网络图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网络归纳一、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①依据:状态不同过滤 ②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的固体物质 ③举例:出去食盐中的泥沙 ①依据:挥发性不同蒸发 ②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 ③举例:从NaCl溶液中分离出NaCl ①依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结晶 ②把两种可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开 ③举例:NaCl和KNO3的分离物理方法 ①依据:沸点不同蒸馏 ②把两种互溶的液体分开 ③举例:石油分离为汽油、煤油、柴油等。 ①依据:二者互补相容分液 ②把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分开 ③举例:分离四氯化碳和水 ①依据: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萃取 ②把溶质从溶剂中提取到另一种另一种溶剂中 ③举例: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 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化学方法 沉淀法:如除去:SO42-、Ca2+、Mg2+、等 方法 气化法:如除去CO32+¬¬等
ZXXKCOM2009110512284167999.doc
㈢ 高中化学中各物质的相互转化的网络图怎样弄清高中化
冷却,然后氧气成紫色,然后气体变成黑色的雾
㈣ 如何将高中化学知识网络化
如何将高中化学知识网络化
首先我们要明确化学的重要性。化学这门学科在高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且高考志愿里面的很多专业都对化学学科有要求。
但是化学知识杂乱多,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的困难。随着学习的不断推进,学生学习成绩可能就逐渐变差。学习化学的热情逐渐消退。甚至不喜欢或者是厌倦化学。那么这就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解决学习化学难,提升化学成绩呢?
我们首先需要将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就是要将化学知识形成一张便于记忆的知识网络,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记住它。然后要掌握各种化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轻松的提高化学成绩。最后是突破常见易错题,提升解题能力,拔高特训。
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家长最关心的那些事儿
1.
计算题太复杂,有没有好的方法?
关于化学计算方面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当然有的化学计算问题要用元素守恒建立关系式。常用的方法有差量法。差量法包括了物质的量之差、体积之差,质量之差,以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状态建立反应物跟生成物之间固体或者是溶液的质量差值。
用元素守恒建立关系式是高考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个解题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说十字交叉法,又比如说极端假设法,比如说对于化学平衡问题也可以采用放缩法、模型法。这些方法都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化学常用的题型有哪些?
化学常用的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实验题,还有推断题。特别是高考有无机化学工艺流程推断题。
3.
如何记住化学方程式?
记化学方程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可以根据化学反应现象、还有化学反应的规律,还有一些化学口诀。
课本上一些实验,好多都有化学现象,可以观看视频,教材上的图片,这些都有助于记忆。记方程式的时候不要去死记硬背,必须结合实验现象。因为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嘛,还有根据化学反应的一些原理,比如说氧化还原反应的归中规律、歧化反应等,还有相对强的酸制取相对弱的酸的原理等,都可以用来帮助理解、记忆化学方程式。
4.
孩子不喜欢学习化学,怎么解决呢?
我们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论做事什么事情都必须要付出。该记的必须去记忆,基本的工具,比如化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我们可以像玩游戏一样的记忆。同时不断地鼓励孩子啊,要多夸奖,少批评。
高考出题趋势是怎么样的
高考题目一般来说比较固定,选择题第一题化学与生活、原电池和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元素周期表和物质结构及物质的性质推断题、无机化学工艺流程推断题、有机推断题实验题等,考化学常识的题每年都有
6.
化学推断题一般有什么突破口?
比方说有机反应我们首先要把题看完整,包括我们需要填的空,可以对比前后的分子式或者是结构式,找出不同的地方。然后结合所学的有机物反应规律,对反应的类型进行判断,以及生成物进行判断。
再比如说做那个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或者实验题,遇到一些密封装置,我们首先想到实验之前,肯定要做一个操作,那就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验结束后必须对尾气进行处理,有毒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污染空气,我们要环保。还有趁热过滤,为什么要趁热过滤呢?一般就是考虑到温度降低了会怎样。有可能会结晶,要保留的物质损失了等等。要根据具体的试题分析。
㈤ 求高三化学学习方法
1、知识结构图法:
化学的知识点很多,只有通过不厌其烦地看课本才能熟悉它们。在熟悉了课本内容之后,你就可以自己构筑一个整本课本的“知识结构图”了。所谓的知识结构图是一个类似提纲式的知识网络图,包含了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作这种图绝对不是浪费时间,这实际上是在用你自己的语言来归纳你所学过的东西,把整本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如果你能归纳出来就说明你已经把课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东西。知识结构图法可以帮助你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知识系统,发现自己在知识体系上存在的漏洞,使你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化学“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这一章的内容时,就可以自己画一张图,把这一章的内容用表格、网络的形式梳理出来。比如物质微粒(原子、离子和分子,原子)由什么构成呢?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核由什么构成呢?接下来又涉及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量数,由核电荷数可以联系到元素种类,而进谈到元素周期表,对于元素周期表的掌握,有横着的周期,有竖着的族,对离子,有复杂的离子,有简单的离子,还分阳离子、阴离子,构成离子键、共价键的原子。此外像共价键又包括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把这些用图表的形式梳理出来,对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章的内容非常有帮助。
又如在学习与元素相关的章节时,在课堂上把老师强调的重要知识或者不能马上记住的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建立起一个包括物质互相转化、重要反应式、代表物重要性质的结构图。这个图中往往有某些“点”或“线”是我们不太熟识的,那么我们又可以将这些“点”或“线”标出,并在图两头阐明。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学知识理解,深化记忆,又可以为考前的复习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很好的辅助工具,为我们复习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对比、联想记忆法:
化学素有“理科中的文科”之称。知识繁多庞杂,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打下扎实的基础,该花时间记忆的不能含糊,该下功夫背诵的不要偷懒。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联想,特别是无机化工流程图和有机推断题,多联系所学知识,敢想会想,就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在高考卷中,这两种题型占了很大比重,所以说无机化工流程图和有机推断题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机化工流程图题涉及各种元素化合物之间、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联系,将许多章节的内容融合在了一起,经常一道题就考了四五章的内容。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一定要构建一个知识网络,用元素将各种各样的反应和化合物连接起来,这样由一个知识点你就可以联想到多个相关知识点。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不要主观地去判断哪个知识点重要,哪个不重要,这会给你的复习带来误导。比如有一道高考题涉及磷和氯气不完全反应与完全反应,这在书本上是一个比较偏的知识点,很多人在复习时都放掉了这个知识点,结果因为一时的偷懒,而给自己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㈥ 高中化学中各物质的相互转化的网络图
我个人觉得那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你能熟练地画出网络图那说明你对高中化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推断题中你会很快的想到与之有关的化学反应 逐一排除不合适的,得出正确结果 那会有效的提高你的做题效率
但重要的是你能完整的记住他
㈦ (5分)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右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图.
(1)盐(2)CaCO 3 (3)H + (4)6HCl+Fe 2 O 3 =2FeCl 3 +3H 2 O
㈧ 高中化学方程式网络图
http://www.chinaschool.org/mszx/mxmj/gk_hx/gk_hx_1_02.htm ㈨ 高中化学必修一网络图总结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㈩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网络图
我这里有一份,留个邮箱发给你。 与高中化学如何构建网络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