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些病属于职业病
尘肺、硅肺、煤工尘肺、职业性放射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炭疽、森林脑炎、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等。
在生产劳动中,接触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雾,异常的气象条件,高低气压,噪声,振动,微波,X射线,γ射线,细菌,霉菌;长期强迫体位操作,局部组织器官持续受压等,均可引起职业病,一般将这类职业病称为广义的职业病。
(1)化学类职业病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职业病特点
1、病因有特异性;
2、病因大多可以检测;
3、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
4、不同人群有不同发病集丛 ;
5、大多职业病尚缺乏特效治疗 。
2. 职业病都包括什么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要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所规定的职业病防治法,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中国古代医籍中已提到有关职业病的内容。古罗马的老普林尼记述了奴工用猪膀胱预防熔矿烟气的办法,瑞士医生帕拉切尔苏斯提出铸造及熔炼中的劳动卫生问题,G.阿格里科拉报告矿工中呼吸病多发,B.拉马齐尼所着《论工匠的疾病》一书,详细分析和记载了多种生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的关系。随着大工业生产及自然科学发展,职业性疾病越来越多。
在生产劳动中,接触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雾,异常的气象条件,高低气压,噪声,振动,微波, X射线,γ射线,细菌,霉菌;长期强迫体位操作,局部组织器官持续受压等,均可引起职业病,一般将这类职业病称为广义的职业病。对其中某些危害性较大,诊断标准明确,结合国情,由政府有关部门审定公布的职业病,称为狭义的职业病,或称法定(规定)职业病。中国中央卫生部从1972年首次公布职业病14种,至1987年公布的规定职业病名单列有:职业中毒51种;尘肺12种;物理因素职业病6种;职业性传染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7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疾病2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7种,共计99种。中国政府规定诊断为规定职业病的,需由诊断部门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规定职业病患者,在治疗休息期间,以及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而死亡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有的国家对职业病患者给予经济赔偿,因此,也有称这类疾病为需赔偿的疾病。职业病的诊断,一般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具有一定专门条件的单位进行。
3. 化工企业常见的职业病有哪些
化工行业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一是职业中毒;二是尘肺。因为在化工生产中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中间体与产品都是有毒物质,加之其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辅助物料,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等,也均可能是有毒物质,因此作业人员在化工生产中大多会接触到毒物。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这些毒物在生产环境中,常呈气体、蒸气、雾、烟尘、粉尘等形态存在,主要通过作业人员的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而导致职业中毒。在化工生产中,许多作业都会接触到粉尘,这是导致化工行业某些作业人员患尘肺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化工机械制造的选型、清砂、混砂,电焊、研磨,树脂、染料的干燥、包装与储运等;以及上述讲座中提到的化学矿山生产中的凿岩、爆破、装渣、运输、选矿等作业。化学工业中的几种主要化工生产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下。
(1)酸、碱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硫酸工业生产的焙烧、精制、干燥过程中可产生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等有毒有害气体;在其矿石粉碎、传送、筛分过程中可产生粉尘,以及焙烧炉周边也可产生粉尘,还有焙烧炉产生的高温。纯碱工业生产中可产生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等有毒有害气体。氯碱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氯气,但如采用汞电极电解槽法生产时还会有汞蒸气。
(2)化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氨、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氟化氢、磷化氢等。例如,在氮肥生产过程中,尿素、氨水、碳酸氢铵等合成氨生产主要分为造气、变换、合成、加工4个部分,其中除了造气工段之外,基本上都是管道化生产。在造气工段、变换工段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及少量的硫化氢;合成工段合成生产过程中及液氨装钢瓶时会有氨气;造气工段可产生高温及煤尘;以及变换工段的变换气体压缩机、合成工段的气体压缩机可产生强烈噪声。
(3)染料、涂料、有机合成溶剂助剂工业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有毒有害气体及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例如,染料生产的原料(苯、萘、蒽等)多从煤焦油提炼,这些原料大多经过硝化、还原、卤化、磺化、重氮化、氧化成为各种中间体,然后经聚合,合成各种不同染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苯、硫化氢、氮氧化物及氨等;苯、萘、蒽等染料原料和一些中间体属于脂溶性芳香烃化合物,可经皮肤吸收,某些染料的中间体如采用联苯胺或萘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致癌作用;此外加热反应锅炉等锅炉及管道可散发热量产生高温;以及未采用湿式作业烘干、磨成细料时可产生的粉尘危害。又如,涂料生产中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光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氰化氢、苯类等。再如,有机合成溶剂助剂生产中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氯、氯化氢、甲醛、有机氟、醛、苯类、二氧化硫、三氯化磷、丙烯醛等。
(4)塑料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有毒有害气体。例如氯化聚醚在高温下可分解出氯化氢、氯甲烷、醛类、一氧化碳等;聚苯醚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有苯、甲醇、苯酚等;丙烯酸树脂生产过程中可接触氢氰酸、丙酮氰醇、甲基丙烯酸甲酯、甲醇、丙酮等。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或化学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5)化学农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原料、中间体及成品中存在的各种化学毒物及其这些毒物所引起的职业中毒。例如在其生产过程中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毒物有三氯化磷、三氯乙醛、氯、氮氧化物、三氯硫磷、磷化氢、氯化氢、光气、硫化氢等;还有在生产与使用中接触并吸收一定浓度的有机磷类农药成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成品、杀虫脒类农药成品、溴甲烷类农药成品、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成品,可分别导致有机磷中毒、氨基甲酸酯类中毒、杀虫脒中毒、溴甲烷中毒、拟除虫菊酯类中毒。
2.化工行业预防职业病危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关注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重点。据2009年5月22日卫生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2008年全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卫办监督发[2009]86号)结果分析,2008年全国“职业中毒呈现行业集中趋势。急性职业中毒以一氧化碳、氯气和硫化氢中毒最为严重,主要分布在化工、煤炭、冶金等行业。慢性职业中毒以铅及其化合物、苯和二硫化碳中毒较为严重,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等行业。”
这一分析结果提示我们,预防职业中毒是化工行业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重点,其中尤其要关注以一氧化碳、氯气和硫化氢中毒最为严重的急性职业中毒,以及以铅及其化合物、苯和二硫化碳中毒较为严重的慢性职业中毒。
(2)从源头抓好预防职业病危害。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应当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中毒危害预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竣工,应当进行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对存在高毒作业的化工企业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经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3)抓好作业场所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措施。
①对企业应进行职业卫生评价。一是经过职业卫生评价,对已投产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落后的生产及工艺应予以淘汰,或进行技术革新与改造。二是通过评价应重点加强对泄漏源的安全管理。泄漏是化工企业中常见的事故,不仅会引发职业中毒,而且可能会引发火灾与爆炸。如化工企业中常见的泄漏源有储罐与管道上的孔洞及裂纹、阀门与泵体的裂纹等。要建立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测定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泄漏源,防止因密闭性能不好、设备管理不善、检测检修不到位,而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有毒有害气体大量逸出,而酿成急性职业中毒等伤亡事故。
②对进入高毒物品作业场所人员要加强劳动保护措施。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应事先保持作业场所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要设置现场监护人员和现场救援设备。未采取以上规定措施或者采取的措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得安排作业人员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事先制订维护、检修方案,明确职业中毒危害防护措施,确保维护、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维护、检修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维护、检修现场应当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
③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与自动报警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对少数高毒物质,必须采取严格密闭,隔离式操作,以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等。
④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⑤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信报警设备。
⑥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督促作业人员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其正确使用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用品。
4. 从事化工行业有哪些常见的职业病
造纸黑液常见的职业病:
重金属(砷,铅,镉,汞等)中毒;
氯气中毒;
硫化氢中毒;
二氧化硫中毒;
酸碱等皮肤灼伤。
5. 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属于化学因素的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属于化学因素的有:
1、汞及其化合物:金属汞主要以蒸气形态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其化合物则以粉尘态红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侵入人体,可分布全身各器官,以肾脏含量为最高。汞蒸气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可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肾脏损害。严重时可引起汞中毒性脑病。
2、镉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可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血液中镉90%~95%存在于红细胞内,并与血红蛋白结合。进入组织细胞的镉,主要分布于肾、肝、肺。镉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组织。
慢性镉中毒主要引起以肾小管病变为主的肾脏损害。严重时,可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和骨质软化与疏松。
3、钡及其化合物:钡及其化合物中毒是指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短时间接触大量可溶性钡化合物而引起的以肌肉麻痹、心血管损害及低钾血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4、钒及其化合物:钒及其化合物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其次为消化道,吸收率为0.1%~2%,可溶性钒可经皮肤吸收。被吸收钒主要经血液转运分布到人体各个组织,主要贮存于骨骼中,其次为肝、肾、肌肉。
钒可引起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变态反应性病变。职业性钒中毒多为急性钒中毒,慢性钒中毒较少见。
5、铀及其化合物:铀化合物指的是铀与其他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铀在不同情况下,可以生成U(Ⅲ)、U(Ⅳ)和U(Ⅵ)的各种铀化合物,其中最稳定的是U(Ⅵ)的化合物,其次是U(Ⅳ)的化合物。铀化合物主要包括氧化物、氢化物、碳化物、氮化物、氯化物、氟化物、硅化物、溴化物以及碘化物等。
6. 化工厂职业病危害有哪些
因为在化工生产中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中间体与产品都是有毒物质,加之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辅助物料,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等,也均可能是有毒物质,因此作业人员在化工生产中大多会接触到毒物;同时许多作业都会接触到粉尘;噪声对工人的影响也很大。总结出来就是有毒气体、粉尘和噪声。
7. 在化工厂上班职业病是那些类型
避免慢性职业中毒的发生看你具体的化工厂用什么原料或者试剂,还有你的工作环境的。若长期吸入有毒气体会引起职业慢性中毒。
一定要注意工作的防护预防或是减少粉尘的吸入、肝肺之类的疾病尤其需要注意,呼吸道,因为这类疾病在化工厂最为常见。噪音很大的化工厂会导致听力下降。其他的看你工作的时候经常接触什么试剂了,关注一下各种试剂的危害性,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可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8. 化学单位有哪些职业病
您想问的是:化工行业主要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吗?
化工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高低温、电离辐射及传染性病原体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劳动者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通风不良等;厂房建设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等。
因此,以下的职业病都可能会涉及的:
1. 职业中毒。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2. 尘肺。有矽肺、煤工尘肺等。
3. 物理因素职业病。有中暑、减压病等。
4. 职业性眼病。有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等。
5. 职业性耳鼻喉疾病。有噪声聋、铬鼻病。
6. 职业性肿瘤。有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
7. 职业性传染病。有炭疽、森林脑炎等。
8. 职业性皮肤病。有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9. 其他职业病。有化学灼伤、金属烟热等。
9. 职业病的种类有哪些
2002年4月18日,国家卫生部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发了《职业病目录》,将职业病分为10类共115种,其中:
第一类职业病为:尘肺,共有13种;
第二类职业病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共有11种;
第三类职业病为:职业中毒,共有56种;
第四类职业病为: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共有5种;
第五类职业病为: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共有3种;
第六类职业病为:Ⅰ、Ⅱ、Ⅲ、Ⅳ性皮肤病,共有8种;
第七类职业病为:职业性眼病,共有3种;
第八类职业病为: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共有3种;
第九类职业病为:职业性肿瘤,共有8种;
第十类职业病为:其他职业病,共有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