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乌头类的药材有哪些
比较常用的乌头类的药材有川乌,草乌,还有附子等,此类药材最好不要和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等同用,
2. 有一个中药叫乌头什么来着
【中文篇名】乌头类中药的毒性及中毒处理
【英文篇名】Aconite toxicity and poisoning management
【编着】张宏顺%Zhang Hongshun
【期刊】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ADVERSE DRUG REACTIONS JOURNAL 2005年 7卷 2期
【中文摘要】乌头类中药主要毒性成分是鸟头碱等生物碱,人口服鸟头碱3~5 mg可使人致死.乌头碱主要损害循环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其对循环系统的损害主要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目前治疗上尚无特效解毒剂,早期、足量、反复给予阿托品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是主要的治疗措施,血液灌流对于重度中毒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3. 乌头类有那些中药
乌头类药材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反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瓜蒌、天花粉、半夏、白蔹、白及等
4. 附子乌药可不可以使用矮壮素
据华商报报道说12月29日因食用流动小贩兜售的未煮熟的“乌药”,周至县终南镇东大坚村25名中老年人中毒,出现口舌腿脚麻木和呕吐症状。经专家确诊,中毒原因为乌头碱中毒。昨日,西安市已组织有关专家,会同周至县联合急救。卫生、警方已介入调查。那么乌药到底是什么东西?能有如此毒性?响石潭记得之前中药课本上学时候也没有听说过乌药能有此般能耐,竟可毒倒25人?华商报下面的相关链接说“乌药一般为黑褐色,形似荸荠、生姜。本身含有乌头碱有毒成分,如果煮不熟,病毒很难排净。首先煮药要用开水慢煮,不能用凉水;慢火熬十余个小时,彻底煮熟,服用时最好不要喝凉水。”,再看也不像是在说乌药啊,倒像是再说另一味中药“乌头”。华商网接下来的链接就直接说乌头了,文中说“乌头类药物包括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川乌、草乌,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可温中散寒、祛风止痛。乌头类药物均含乌头类生物碱,对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直接作用于心肌,先兴奋,后抑制,用量过大可导致心肌麻痹而死亡。民间传说可以壮阳。”。那乌药到底和乌头有哪些不同?中毒的究竟是乌药还是乌头?乌药属于中药里面的理气药,属于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英文名:RadixLinderae,而乌头则属于中药中的温里药,属于毛莨科,乌头属。而它的根就是中药附子。就化学成分而言,乌药根、叶、果皮及种子中均含有挥发油,挥发油中主要组成大多为常见的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根中挥发油主要含有龙脑(borneol)、柠檬烯(limonene)、β-草烯(β-humulene)等。叶中挥发油主要含有罗勒烯(ocimene)、月桂烯(myrcene)、聚伞花素(cymene)、莰烯(camphene)、龙脑、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依兰烯(muurolene)、β-榄香烯(elemene)、β-草烯、β-蛇床烯(selinene)、毕澄茄烯(cadinene)等,并不含有乌头碱。而乌头则主要含有主要含有乌头碱,具有毒性。它们二者在中药里面的药效也不同,乌药具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功效,能上理脾胃元气,下通少阴肾经。而乌头的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治大汗之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爱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脚气等症。就它们二者炮制方法来看,也是相差悬殊乌头的根需要炮制,乌头有大毒,内服应制用,禁生用。如赤丸方用炮乌头,乌头煎方强调应“熬,去皮”用。炮、熬即焙烤烘干之意。而乌头的侧根也就是附子,其炮制主要有几下几种:(1)盐附子将较大的生附子洗净后,置入大瓦缸中,倒入胆水及盐水的混合液(叫胆巴卤汁,主要是硫酸镁),50千克生附子需胆巴20千克,食盐15千克,加水30千克而成,浸泡5日后,捞出暴晒至外表水干,又放入缸中浸泡一日,捞出再晒、再泡,如此反复3次,历时2~3天。每次浸泡时都应适当添加胆水和盐水的混合液。使溶液浓度不变并始终保持淹没附子,每次晒的时间可逐步增加到4~5小时,使其逐渐吸收胆盐。然后白天晒,晚上浸,历时5~6天,使附子充分吸盐,至附子表面现出大量盐的结晶,内部也充满盐霜变为坚硬时为止。每50千克生附子,可制成盐附子60千克。此盐附子可直接入药。(2)白附子选个大、边角少的鲜附子洗净后,放入瓦缸中用胆巴水液(每50千克附子,用20千克胆巴,15千克水),浸泡5日后即可。胆附子为制各种附片的原料。再加胆巴水5千克,泡胆附子的水(老水)5千克,煮胆附子50分钟左右,煮透.捞放有少量老水的清水中浸泡10小时,纵切成薄片,放清水中浸泡,捞出放竹笼中蒸煮,蒸气上升半小时,取出晒,有圈角时,放密闭容器中用硫磺熏,取出晒干。(3)黑附片(黑顺片)用泡制过胆附子的“老水”放入锅中加热至沸,倒入肝附子煮约50分钟,透心为度,然后捞起倒入有少许“老水”的溶液中浸泡一日捞出,不去皮,纵切成厚约1.5厘米的片子,放入清水中浸漂2日(48小时),把片捞起倒入另一清水缸内,并加入经烤炒成汁的红糖(每50千克片子用红糖0.075千克)充分拌匀混合,浸泡至片子成棕色(时间随当地气温而定),再用清水漂至无麻辣味取出再蒸,蒸时火力必须掌握均匀,不能中途停顿,蒸10~12小时,片子出现有油面、光泽为度。然后将蒸好的片子放在烤片折子上,用木炭火烤,注意勤翻,切勿烧焦或起泡,烤上8~9成干后,再改用日晒至全平即成。(4)熟片(苏片)用泡制过胆附子的“老水”放入锅中加热至沸,倒入胆附子煮约50分钟,透心为度,然后捞起倒入有少许“老水”的溶液中浸泡一日捞出,剥皮去尾,放入清水缸中浸泡10~12小时,取出横切成2厘米厚的片子,再放进清水中3-4尺(换2~3次水),然后捞出蒸片。蒸时火力必须掌握均匀,不能中途停顿,蒸8-10小时,以片子出现有油面、光泽力度,将蒸好的片放在烤片折子上,用木炭火烤,注意勤翻,切勿烤焦或起泡,烤至8~9成干后,再改用日晒至全干即成。而乌药则是晒干后生用或者麦麸炒用即可。综上,很明显,周至中毒的应该是乌头,而非乌药。虽然华商报的文章中“乌药”一词加了引号,但还是让乌药背负了莫须有的罪名。
5. 什么是乌头类药药材
黑豆,又名橹豆、料豆、零乌豆,向有豆中之王的美称。
中医历来认为,黑豆为肾之谷,入肾。具有健脾利水,消肿下气;滋肾阴,润肺燥,制风热而活血解毒;止盗汗,乌发黑发以及延年益寿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黑豆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脂肪及维生素外,尚含黑色素及烟酸。正因为如此,黑豆一直被人们视为药食两用的佳品。
6. 请问首乌、首乌藤是乌头类中药吗谢谢!
不属于同一类中药。首乌、
首乌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根块和藤茎或带叶藤茎。而毛茛科植物乌头类中药是附子、川乌、草乌等。
7. 草乌的毒性有多大
2-4毫克可致死。
草乌含乌头碱等剧毒物质,口服纯乌头碱0.2mg会使人出现中毒症状;口服纯乌头碱3~5mg能致人死亡。
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都属于乌头类药物,很多中成药,如舒筋活络丸、活络丹、追风丸、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右归丸、正天丸等都有它的踪影。
乌头类药物的毒性主要来自有毒成分乌头碱,一般中毒量为0.2毫克,致死量为2~4毫克,中毒后主要是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
(7)乌头类药材还有哪些化学成分扩展阅读
炮制祛除草乌毒性方法
为了去除毒素,草乌在使用时通常要经过浸泡蒸煮或配伍(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来降低毒性。
据《健康时报》报道,《中国药典》记载了草乌的炮制方法:“取草乌,按大小个体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再加水煮至取大个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后切成薄片,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即可。”
通过这样的炮制方法,可以将剧毒的双酯性乌头碱转变为毒性较小的单酯性乌头碱,从而降低草乌对人体的危害。
8. 乌头类药物是什么
病情分析:乌头碱类药物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川乌,草乌,附子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川乌,草乌可温中散寒,祛风止痛,附子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临床用之恰当,可起沉疴,救危逆.因其毒性大,用之不慎,中毒者亦屡见不鲜. 意见建议:乌头类药物均含乌头类生物碱,对心脏毒性大.其中以雪上一枝蒿毒性最剧烈,口服150ml即可中毒,是川乌,草乌毒性的几十倍.草乌的毒性大于川乌,附子为川乌的子根加工品,其毒性小于川乌.附子药用有三种规格,盐附子毒性大于蒸制过的黑附片,白附片. 乌头碱对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直接作用于心肌,先兴奋,后抑制,用量过大可导致心肌麻痹而死亡. 中毒表现为唇,舌,颜面,四肢麻木及流涎,呕吐,烦躁,心慌,心率减慢或心动过速,肤冷,血压下降,早期瞳孔缩小/后放大,肌肉强直,呼吸痉挛,窒息而危及生命. 生活护理:乌头碱对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直接作用于心肌,先兴奋,后抑制,用量过大可导致心肌麻痹而死亡. 中毒表现为唇,舌,颜面,四肢麻木及流涎,呕吐,烦躁,心慌,心率减慢或心动过速,肤冷,血压下降,早期瞳孔缩小/后放大,肌肉强直,呼吸痉挛,窒息而危及生命.病情分析: 你好, 乌头碱类药物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意见建议:川乌,草乌,附子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川乌,草乌可温中散寒,祛风止痛,附子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生活护理:在中药的禁忌中贝母,白蔹,半夏,栝楼,白芨都是不能和乌头类药物合用的
9.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瓜蒌的功效是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乳痈、肺痈、肠痈肿痛。
果实卵圆形或类球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深橙黄色至橙红色,皱缩或较平滑,顶端有残存花柱基,基部有果梗残迹;质脆,易破开,果皮稍厚,内表面黄白色,果瓤橙黄色,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气如焦糖;味微酸甜。
(9)乌头类药材还有哪些化学成分扩展阅读
瓜蒌繁殖方法
1、种子直播
9-10月选橙黄色短柄的成熟果实。翌春于3-4月间,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1昼夜,取出晾干,并经用湿砂催芽,按穴距2m下种,上覆土3-4cm。播后15-20d出苗。
2、分根繁殖
北方在3-4月份,南方在10-12月份,将块根和芦头全部挖出,选择无病虫,新鲜的作用种,分成7-10cm的小段。注意雌、雄株的根要适当搭配,以利授粉。按行株距2m×0.3m挖穴播种,1个月左右即可出苗。
3、压条繁殖
在夏、秋季,将健壮茎蔓拉于地面,在叶的基部压土,待根长出,剪断茎部,长出新茎,成为新株。翌年可移栽。
10. 请问人参是乌头类药材么
不是的,人参是补气类药,主要治疗气虚乏力等症,乌头类药物有川乌、草乌、附片等属于补阳药,用于阳虚、寒湿的病症,如肾阳虚,风湿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