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预防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对危险化学品危害的防治单靠某一种措施是难以奏效,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多管齐下,方能消除其危害。
1、组织管理措施:
1.1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对我国的《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1.2 设置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设置安全卫生管理机构或明确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部门,不能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形成空白。
1.3 配备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在管理层应配备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对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进行管理。
1.4 制定安全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必须制定安全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和卫生习惯。
2、工程技术措施:
2.1 坚持“三同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引进的工程项目时,其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工程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对工程设计要进行安全、职业卫生预评价;对工程竣工后要进行安全、职业卫生的竣工验收。
2.2 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消除职业危害: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工艺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微机控制,隔离操作,消除作业人员直接接触危险化学品。
2.3 加强通风,改善作业环境:生产装置尽量采用框架式,现场的泄漏物易予消散;生产厂房应加强全面通风和局部送风,使作业人员所在环境的空气一直处于新鲜状态。
2.4 安全检修,避免事故发生: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都要定期检修。检修时都要拆开设备,发生泄漏,容易发生事故。因此,检修前一定要制订检修方案,办理各种安全作业证,做好防护,专人监护,防止事故发生。
3、卫生保健措施:
3.1 职业健康监护: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对作业人员都要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3.2 作业环境定期监测: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空气中的危险化学品浓度要定期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要公布,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监测结果要存档。
3.3 发放保健食品:给有毒有害的作业工人要发放保健食品,如牛奶等,增强作业人员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4、做好个体防护:
4.1 发给个体防护用品:企业按国家的规定要发给作业者合格、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呼吸防护器、防护手套等,并教会工人能正确使用。
4.2 不佩带防护用品,不得上岗:作业人员不佩带好个体防护用品,不得上岗作业。管理人员应严格检查,严格执行。
4.3 对防护用品做好检查、维修:企业对防护用品应加强管理,放置固定地点,定期进行检查,及时进行维修,使其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
⑵ 既然砒霜和氰化钾有剧毒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呢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如何避免被这些有毒的化学物品伤害呢
生活中你不会接触到这类东西的,因为它是限购的,除非有人想蓄意谋杀。还有我建议你不要吃狗肉,很多狗都是被狗贩子毒死的,它的血液中有砒霜成分,吃多了对身体有害。至于为什么还要使用,你不知道有一句话叫做以毒攻毒吗?民间偏方还有用砒霜治疗癌症的。
⑶ 实验室化学试剂管理如何进行有效管控特别是现场存放的一些危险化学品试剂。
首先要有足够的设备,最好是专业的存放设备,一个简单的冰箱或者简单的柜子肯定是不行的。
其次就是人员管理,存放设备应该配两把锁,钥匙由不同人管理,必须要两人同时在场才可以取走试剂。其中一个人应该是安全负责人,负责记录数据(包括取走试剂的人,所取走试剂的类型,所取走试剂的量,取走试剂的时间),另一个人应该是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审核试剂的用途是否合理。
最后就是试剂的使用和再次存取,存入和使用后再次存入要详细记录,试剂的使用,废液残渣的二次处理同样要有不低于两个人在场。
还有就是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护用具应该与危险品性质配套。易燃易爆的要配防爆和灭火设备。有毒性气体产生的挥发性试剂要配合理的呼吸设备。护目镜等常规的防护设施也要配全。
以上所说都是实验室管理,少量化学试剂,大量化学试剂或工厂管理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望采纳,谢谢!
⑷ 使用化学用品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危险化学品使用注意事项 很多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因此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不要用化学溶剂去洗手,更不要误服,特别是接触到腐蚀性化学品时,要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
(2)易燃易爆场所禁止使用明火,如果确实需动用明火,如进行烧焊等,事先要得到批准,并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
(3)在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工作场所,不要穿化纤衣服或带铁钉的鞋,因为化纤衣服会产生静电,鞋钉撞击地面会产生火花。
(4)搬运危险化学品的时候应非常小心,特别是硫酸等腐蚀性物品经常用陶瓷容器盛装,搬运时若捆扎不牢固,极易发生意外。
(5)对于没有使用完的危险化学品不能随意丢弃,否则可能会引发意外事故。如往下水道倒液化气残液,则遇到火星会发生爆炸。
(6)要按规定戴好防护用具,防止作业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伤害。
⑸ 怎样减少化学用品对周围人、物的影响
首先要将化学用品保管好, 药品要按照要求密闭保存,对废弃物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或者放入垃圾桶
仪器要注意防跌落,防小孩玩耍
⑹ 人们滥用化学物品对自然造成哪些危害
美科学家提出评估化学污染物危害新方法
新华社伦敦10月28日电(记者毛磊)美国科学家认
为,在评估农药等对环境和健康造成的危害时,应充分考虑
这些化学物质的手征性,以免过高或过低地估计其危害。
所谓手征性,是指一种化学物质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分
子结构,两种分子结构互为镜像对映体,彼此间的关系就像
人的左、右手。手征性是生物系统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体内
的一些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都具有手征性。有关研究表明,
目前世界范围内所使用的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中,约
有25%具该特性。
手征性化学物质所具有的两种分子结构对映体,在毒性
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别。譬如,农药的两种分子结构对映体可
能都对环境有害,但可能其中只有一种真正能发挥杀虫作用。
另外,也有可能同一农药的两种对映体都能杀虫,但其中一
种对环境的危害可能比另一种高出许多倍。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刘易斯等人在28日出版
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介绍说,迄今,人们在评估这些
物质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性时,基本没有考虑其手征性,这
很可能导致过高或过低估计了这些化学物质的危害。科学家
认为,加强对农药手征性的研究识别,不仅能更准确地估计
其对环境的危害,同时也将有助于设计出具有特定手征性和
对环境危害更小的新型农药。
刘易斯等人在研究中还发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
物对相同化学物质两种不同对映体的分解能力也存在区别。
例如,巴西境内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更容易分解杀虫剂“
育畜磷”两种分子结构中毒性更大的那种对映体;而挪威境
内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其作用正好与此相反。
研究人员指出,全球变暖、化肥类型等因素,都会影响
到化学物质不同对映体被分解的难易程度。因此,有必要加
深对这些过程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有的放矢,更有效地采
取措施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有害作用。
化学表面活性剂会去除保护手部皮肤的脂肪膜,使角质层水分不足而变干燥、发痒、发红,甚至龟裂变成主妇手。有些还会引发过敏性皮肤炎。沾在皮肤上的洗涤剂还会有机会渗入血液,皮肤上若有伤口则渗透力大幅度提高。进入人体内的化学洗涤剂毒素可使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下降,造成血液酸化,人容易疲倦。
化学洗涤剂侵入人体后与其它的化学物质结合后,毒性还会增加数倍,尤其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和癌症。这些年化学产品的泛滥正是人类癌症越来越多的最大根源。
长期接触更会破坏肝脏细胞,使肝脏的排毒功能降低,使原本该排出体外的毒素淤积在体内积少成多。使人们免疫力下降,肝细胞病变加剧。还容易诱发白血病,造成贫血症,危害到眼睛和骨髓。
过量摄取、吸收会导致苯、砷中毒。残留在餐具上的苯类物质则直接影响着男性的生殖系统,导致男性雌化,精子畸形。所以有媒体直接指出:用什么东西洗碗,还关系到你能不能生小孩
孕妇最好不要接触民用化学洗涤剂,因皮肤吸收了的化学成份有可能传给下一代,不小心将化学残留物吃进体内,会增加胎儿的健康风险。
少儿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排毒能力低,更应该杜绝任何可能摄入化学残留物的机会。
在包括保湿液和牙膏在内的超过1.6万种产品中,我们都发现了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物质。通常情况下,化妆品制造商会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不会被身体吸收为由,对他们使用这种物质的行为进行辩护。但很多研究员对此加以反驳,其中就包括独立职业化学家芭芭拉·奥利索博士。奥利索表示:"研究显示20%至60%的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物质可能终极被身体吸收。”
皮肤受损
洗衣粉、洗涤剂、杀虫剂、洁厕灵等家庭用清洁化学品含有碱、发泡剂、脂肪酸、蛋白酶等有机物,其中的酸性物质能从皮肤组织中吸出水分,使蛋白凝固;而碱性物质除吸出水分外,还能使组织蛋白变性并破坏细胞膜,损害比酸性物质更加严重。洗涤用品中所含的阳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除去皮肤表面的油性保护层,进而腐蚀皮肤,对皮肤的伤害也很大。常使用洗涤剂还可导致面部出现蝴蝶斑
免疫功能受损
各种清洁剂中的化学物质都可能导致人体发生过敏性反应。有些化学物质侵入人体后会损害淋巴系统,引起人体抵抗力下降;使用清除跳蚤、白蚁、臭虫和蟑螂的药剂,会致人体患淋巴癌的风险增大;一些漂白剂、洗涤剂、清洁剂中所含的荧光剂、增白剂成分,侵入人体后,不像-般化学成分那样容易被分解,而是在人体内蓄积,大大削减人体免疫力。
阻碍伤口的愈合
荧光剂还能使人体细胞出现变异性倾向,其毒性累积在肝脏或其他重要器官,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血液系统受损:化学物质容易污染人体血液,虽然血液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微量的有害物质进入其中,会被稀释、分解、吸附和排出。但长期、大量的有毒物质倾注而入,必致其发生质的变化。清洁用品中的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循环,会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引起溶血现象。
血液污染之源
不少含天然生物精华物的沐浴液,常含有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也是血液污染之源。用于防衣物虫蛀的"卫生球",主要成分为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精萘。长期吸入卫生球的萘气,会造成机体慢性中毒,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人出现贫血、肝功能下降等现象。
白血病的风险增高
据有关资料表明,家庭中置放杀虫剂的妇女,患白血病的风险比家中没有这类物品的高两倍。神经系统受损:一些空气清洁剂中所含的人工合成芳香物质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慢性毒害,致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杀虫剂含除虫菊类毒性物质,用来杀灭苍蝇等飞虫的树脂大都用敌敌畏处理过,这些毒性物质能毒害神经并诱发癌症。不同类型的清洁剂混用,可能导致的后果更严重。生殖系统受损:化学稀释剂、洗涤剂大都含有氯化物。氯化物过量,会损害女性生殖系统。
导致不孕
清洁剂中的烃类物质,可致女性卵巢丧失功能;烷基磺酸盐等化学成分可通过皮肤黏膜吸收。若孕妇经常使用,可致卵细胞变性,卵子死亡。科学家在研究不孕症过程中,发现不少妇女的不孕与长期使用洗涤剂关系密切。在怀孕早期,洗涤剂中的某些化学物质还有致胎儿畸形的危险。
鉴于家用清洁剂对女性健康危害甚多,妇女应注意自我保护,平时应尽量减少接触化学品的机会。使用清洁用品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戴上橡胶手套用洗衣粉洗衣物;身体接触了化学品,要多用清水冲洗干净;居室多开窗通风等。若在使用清洁用品时出现头晕、过敏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⑺ 化学品危害的预防方法
对危险化学品危害的防治单靠某一种措施是难以奏效,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多管齐下,方能消除其危害。
1、组织管理措施:
1.1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对我国的《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1.2 设置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设置安全卫生管理机构或明确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部门,不能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形成空白。
1.3 配备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在管理层应配备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对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进行管理。
1.4 制定安全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必须制定安全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和卫生习惯。
2、工程技术措施:
2.1 坚持“三同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引进的工程项目时,其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工程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对工程设计要进行安全、职业卫生预评价;对工程竣工后要进行安全、职业卫生的竣工验收。
2.2 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消除职业危害: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工艺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微机控制,隔离操作,消除作业人员直接接触危险化学品。
2.3 加强通风,改善作业环境:生产装置尽量采用框架式,现场的泄漏物易予消散;生产厂房应加强全面通风和局部送风,使作业人员所在环境的空气一直处于新鲜状态。
2.4 安全检修,避免事故发生: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都要定期检修。检修时都要拆开设备,发生泄漏,容易发生事故。因此,检修前一定要制订检修方案,办理各种安全作业证,做好防护,专人监护,防止事故发生。
3、卫生保健措施:
3.1 职业健康监护: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对作业人员都要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3.2 作业环境定期监测: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空气中的危险化学品浓度要定期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要公布,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监测结果要存档。
3.3 发放保健食品:给有毒有害的作业工人要发放保健食品,如牛奶等,增强作业人员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4、做好个体防护:
4.1 发给个体防护用品:企业按国家的规定要发给作业者合格、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呼吸防护器、防护手套等,并教会工人能正确使用。
4.2 不佩带防护用品,不得上岗:作业人员不佩带好个体防护用品,不得上岗作业。管理人员应严格检查,严格执行。
4.3 对防护用品做好检查、维修:企业对防护用品应加强管理,放置固定地点,定期进行检查,及时进行维修,使其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
⑻ 使用化学品注意事项
(1)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不要用化学溶剂去洗手,更不要误服,特别是接触到腐蚀性化学品时,要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
(2)易燃易爆场所禁止使用明火,如果确实需动用明火,如进行烧焊等,事先要得到批准,并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
(3)在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工作场所,不要穿化纤衣服或带铁钉的鞋,因为化纤衣服会产生静电,鞋钉撞击地面会产生火花。
(4)搬运危险化学品的时候应非常小心,特别是硫酸等腐蚀性物品经常用陶瓷容器盛装,搬运时若捆扎不牢固,极易发生意外。
(5)对于没有使用完的危险化学品不能随意丢弃,否则可能会引发意外事故。如往下水道倒液化气残液,则遇到火星会发生爆炸。
(6)要按规定戴好防护用具,防止作业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伤害。
4.化学危险品烧伤和中毒的现场急救
化学危险品事故急救现场,一方面要防止受伤者烧伤和中毒程度的加深,另一方面又要使受伤者维持呼吸。这是两条最为重要的现场救治原则。
(1)对化学性皮肤烧伤
对化学性皮肤烧伤者,应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受污染的衣裤、鞋袜等,并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创面20~30分钟(如遇强烈的化学危险品,冲洗的时间要更长),以稀释有毒物质,防止继续损伤和通过伤口吸收。新鲜创面上不要随意涂抹油膏或红药水、紫药水,不要用脏布包裹。黄磷烧伤时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干净的湿布覆盖创面。
(2)对化学性眼烧伤
对化学性眼烧伤者,应在现场迅速用流动的清水进行冲洗,冲洗时将眼皮掰开,把裹在眼皮内的化学品彻底冲洗干净。现场若无冲洗设备,可将头埋入盛满清水的清洁盆中,翻开眼皮,让眼球来回转动进行清洗。若电石、生石灰颗粒溅入眼内,应当先用蘸有石蜡油或植物油的棉签去除颗粒后,再用清水冲洗。
(3)化学危险品急性中毒
化学危险品急性中毒,若为沾染皮肤中毒,应迅速脱去受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面部受污染时,要首先注意冲洗眼睛;若为吸入中毒,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向上风方向移至空气新鲜处,同时解开中毒者的衣领,放松裤带,使其保持呼吸道畅通,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若为口服中毒,中毒物为非腐蚀性物质时,可用催吐方法使其将毒物吐出。
误服强碱、强酸等腐蚀性强的物品时,催吐反而会使食道、咽喉再次受到严重损伤,这时可服用牛奶、蛋清、豆浆、淀粉糊等。此时不能洗胃,也不能服碳酸氢钠,以防胃胀气引起胃穿孔。现场如发现中毒者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术,使其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⑼ 如何减少有毒化学品存放对环境的污染
①技术控制
技术控制的目的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危害,防止工人在正常作业时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卫生等几个方面。
a、替代。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就是不使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学品,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如:甲苯替代喷漆、除漆中用的苯)。
b、变更工艺。
c、隔离。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见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这类方法在上了一定规模的化工企业里早已采用,较为普遍。
d、通风。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毒气体、蒸汽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借助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蒸汽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也能较好地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e、个体防护。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它是一道较为有效的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包括: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身体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至于采用哪类防护用品,主要是根据该化学品的特性及危害性而定。
f、卫生。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个方面。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护作业场所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防止有害物质通过皮肤深入体内。
②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类标准而建立起来的管理程序和措施,是预防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对作业场所进行危险识别、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禁令四十一条、张贴警示标志、操作规程、贴制安全标签、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
⑽ 如何避免生活中有毒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果蔬应反复清洗,可用专业除农残的清洁剂洗涤,或者用碱水、淘米水等浸泡1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间隙性让身体得到休息,采用低热量的蔬菜水果为主食,额外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确保营养不缺,但体能消耗减少,消化吸收效率提高。
选择新鲜、冷冻或自制的罐头食品,以限制和减少接触双酚A的风险;减少食用高脂肪的肉类和奶制品;选择有机食物;有机农场禁止使用有毒合成除草剂阿特拉津;少吃肉(美国种植玉米销售国内外的80%用作动物饲料,被宰杀的动物体内都含有这种除草剂)。
(10)如何减少对化学用品的使用扩展阅读:
各种不同性质的有害物质,对身体将造成不同的伤害,水溶性的有害物质会伤害我们的肾脏和肺部;脂溶性的有害物质,则会造成我们肝脏,皮肤和心脑血管的伤害。那些既不溶解于水也不溶解于脂肪的有害物质,对神经系统,微循环系统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人类对于天然的有害物质和细菌,已经产生了系统的防御机制,列如我们吃到脏的或者发霉的食物,味觉首先会做出反应,感觉味道不好,身体会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