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正确书写陌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书写
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
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
,等号两边各原子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1.书写
的步骤 以书写碳在高温时跟
反应的
为例,归纳步骤如下:①根据反应的事实(该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气体),在式子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在式子的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
把它们连接起来(反应物之间的“+”号表示“……跟……反应”,生成物之间的“+”号表示“……跟……”),并在式子左、右之间划一条短线段.在这一步里,一定要注意把各种物质的化学式写正确,否则,写出的式子无意义!C+Fe2O3──Fe+CO2 ②根据
,用配系数的方法,使左、右两边同一元素原子的个数相等(即配平),然后将短线段改为等号(等号表示“生成了……”).应当注意,配平时只能选择适当的系数,不能改变化学式.3C+2Fe2O3=4Fe+3CO2 ③在等号或箭号上、下方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通电、高温、加热(用“△”号表示)、催化剂等,同时,标明生成物中的气体或沉淀产物的状态.生成物是气体的在其化学式的右边加上“↑”号(反应物中如有气体,则气态生成物不再标“↑”符号);产物是沉淀的加“↓”号.3C+2Fe2O34Fe+3CO2↑ 概而言之,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要符合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不能凭空
.书写程序一般是:写好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联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体或沉淀,要用箭号来标明.要写好化学方程式,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酸、碱、盐的
,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常见元素、
的
,以及书写
学式的技能.
书写方法及注意要点
写出
达式 例:H20=电解=H2+O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2.配平 例:2H2O=电解=2H2+O2 3.注明反应条件和
等 例:2H2O=电解=2H2↑+O2↑
反应条件
1.
不写反应条件.写上是否正确,没有定论,但中学所有资料中不写.2.常温
下可以进行的反应,不必写条件;但是题目中的实验若有特定的条件,一律标注该特定条件.3.反应单一条件时,条件一律写上面;有两个或更多条件的,上面写不下的写在下面;既有催化剂又有其它反应条件时,一律把催化剂写在上面.4.是
的一律用双向箭头表示.
箭头与等号
在专业领域的文献中,不论无机、
方程式中均使用箭头号“→”来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国外化学教科书、上海市
二期课改教材(
2006年7月,姚子鹏主编)、上海高考的化学卷、理综卷中也采用了箭头号.但在多数省市的中学教学中,仍建议按照教材在书写
反应方程式时使用等号,以更好地表示反应中的“生成”与“
”含义.(2011-2012
也用的箭头) 目前中学阶段无机反应方程式一律用等号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
一律用箭头来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物状态
加
需要标出每一个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可分g (气体)、l (液体)、s (固体)、aq (溶液)四大类.字母外需要打括号,例如H2O (l)、Na2CO3 (aq)、CaCO3(S).普通方程式则不是很严格,一般不用g、l、s、aq的标记.生成物方面,当反应物中不含气体时,气体生成物要用“↑”标记;只有在溶液中,反应物中不含固体时,难溶或固体生成物一律用“↓”标记(如
反应Cu+2Cl=Cu+Cl2↑,由于生成Cu吸附在电极上,故不写“↓”).水蒸气 水蒸气一般不打箭头,但偶有例外(
受
).
反应物状态的不同反应不同
反应物若以特殊状态参加反应,例如
、熔融
,过量,少量,一律在相应的反应物后打括号注明状态 反应物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 反应物量不同,产物不同 2NaOH + CO2(少量) = Na2CO3 + H2O NaOH + CO2(过量) = NaHCO3 反应物
不同,产物不同 2NaCl + 2H2O =电解= 2NaOH + H2↑ + Cl2 2NaCl(熔融) =电解= 2Na + Cl2↑
与
化学方程式中,有机物需要用
燃烧反应无需考虑有机物结构,因此理论上可以写
.(但还是写
为妙.) 个别相对复杂的有机物允许写
(例如葡萄糖),但是在相应的分子式下方要用中文注明反应物名称,并打括号.
一般使用分子式而不用结构简式(例如硝酸通常不写为HO-NO2).
❷ 配平一些复杂的化学方程式要怎么配
1
有机物反应,先看H右下角的数字,而
无机物
先看O的数字,一般是奇数的配2,假如不够可以翻倍
2
碳氢化合物
的燃烧,先看H、C,再看O,它的
生成物
一般为水和二氧化碳
3
配平
的系数如果有
公约数
要约分为最简数
4
电荷平衡
,对
离子方程式
在离子方程式中,除了
难溶物质
、气体、水外,其它的都写成离子形式,SO,(1)让方程两端的电荷相等
(2)
观察法
去配平水、气体
5
还有一些不用配平,注意先计算再看是否需要配平
化学方程式
的配平有多种方法:
1、观察法:这种方法对一些简单的方程式往往凑效.事实上就是有目的地凑数进行配平,也往往有
奇偶
法等的因素存在.这种方法对任何种类的方程式都可能用得着.
2、电荷平衡法:这种方法对离子方程式最有用.在离子方程式中,除了难溶物质、气体、水外,其它的都写成离子形式,首先让方程两端的电荷相等,再用观察法去配平水、气体等.这种方法一般不失手.但对
氧化还原
方程式却太好用.
3、
氧化还原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氧化还原方程式来说的.在这里记住:“
化合价
升高失去氧化
还原剂
”.与之对应的是“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氧化剂”.具体用法是:
(1)在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的元素上部标出它的化合价,分清谁的升高,谁的降低.
(2)相同元素之间用线连起,找出并标上升高的电荷数或降低的电荷数.
(3)找
最小公倍数
,并分别乘在升高或降低的电荷数后.
(4)配平:把各自相乘的最小公倍数写在各自的
化学式
前(即系数).并注意这些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在化学变化前后是否相等,一般来说,如果不相等,是整倍数地差.
(5)配合观察法,将其它
的确良
如水、生成的不溶物等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化学变化过程中,必然遵循
质量守恒定律
,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相等.
常用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
(1)
最小公倍数法
: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
化学计量数
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
反应物
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例如:教材介绍的配平方法,就是最小公倍数法.在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数为10,得化学计量数为5与2,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2)观察法:
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例如:配平
Fe2O3
+CO――Fe+CO2.在反应中,每一个CO结合一个
氧原子
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故称为观察法.
(3)奇数变偶数法:
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
例如:甲烷(CH4)燃烧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氧原子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4)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CH3OH+O2――2H2O+CO2.然后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用何种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只能改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而决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因为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即意味着改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就可能出现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或改变了原有化学变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出现根本不存在的化学变化.
❸ 化学方程式怎么配
常用配平方法
观察法
观察法适用于简单的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配平关键是观察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变化,找出关键是观察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
例1:Fe3O4+CO ¾ Fe+CO2
分析:找出关键元素氧,观察到每一分子Fe3O4反应生成铁,至少需4个氧原子,故此4个氧原子必与CO反应至少生成4个CO2分子。
解:Fe3O4+4CO¾ ® 3Fe+4CO2
有的氧化-还原方程看似复杂,也可根据原子数和守恒的思想利用观察法配平。
例2:P4+P2I4+H2O ¾ PH4I+H3PO4
分析:经观察,由出现次数少的元素原子数先配平。再依次按元素原子守恒依次配平出现次数较多元素。
解:第一步,按氧出现次数少先配平使守恒
P4+P2I4+4H2O ¾ PH4I+H3PO4
第二步:使氢守恒,但仍维持氧守恒
P4+P2I4+4H2O¾ ® PH4I+H3PO4
第三步:使碘守恒,但仍保持以前调平的O、H
P4+5/16P2I4+4H2O ¾ 5/4PH4I+H3PO4
第四步:使磷元素守恒
13/32P4+5/16P2I4+4H2O ¾ ® 5/4PH4I+H3PO4
去分母得
13P4+10P2I4+128H2O¾ ® 40PH4I+32H3PO4
2、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也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配平关键是找出前后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并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3:Al+Fe3O4 ¾ Al2O3+Fe
分析: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是氧。它们反应前后最小公倍数为“3´ 4”,由此把Fe3O4系数乘以3,Al2O3系数乘以4,最后配平其它原子个数。
解:8Al+3Fe3O4¾ ® 4Al2O3+9Fe
3:奇数偶配法
奇数法配平关键是找出反应前后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并使其单(奇)数变双(偶)数,最后配平其它原子的个数。
例4:FeS2+O2 ¾ Fe2O3&ch=ww.wap.best.chain" class="link-ke">Fe2O3+SO2
分析:由反应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是具有单数氧原子的FeS2变双(即乘2),然后配平其它原子个数。
解:4FeS2+11O2¾ ® 2Fe2O3+8SO2
4、电子得失总数守恒法
这种方法是最普通的一方法,其基本配平步骤课本上已有介绍。这里介绍该配平时的一些技巧。
❹ 怎样配化学方程式
1、先找化合物,最后找单质;若反应物都是化合物时,再找出反应式里左右两端原子个数出现较多的元素。
2、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有氢元素先找氢元素,无氢元素再找氧元素;若氢氧元素都没有反应物都是化合物时,再找出反应式里左右两端原子个数出现较多的元素。
3、有原子团参加反应的先找原子团。即配平的顺序是:先化合,后单质,有氢先配氢,无氢先配氧,有原子团先配原子团。
这是循序渐进的,即先选定化合物或原子团作为目标,再找到氢或氧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找到了突破口,然后通过观察法,最后配平组成单质的元素,有时可能出现分数,各化学式全部乘以相应的分母,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就迎刃而解了。例:配平C2H5OH+O2点燃CO2+H2O,我们先找到化合物乙醇,然后再找氢元素,求最小公倍数为6,于是乙醇前面系数是“1”,水前面系数是“3”,通过观察法知道,乙醇前面系数是“1”时,碳原子个数是2个,于是在二氧化碳前面配上“2”,最后配单质氧元素,于是在氧气前面配上“3”,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就相等了。
❺ 陌生的化学方程式不会配平,咋么办
睿凡老师建议:陌生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一般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弄清楚氧化还原反应就OK了!
❻ 题目如图陌生化学方程式配平,我想看看你的完整过程。
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7NaOH
N由+3到-3,化合价变化了6(下降),Fe由+2到+3,化合价变化了1(上升),所以Na2FeO2前配6,则Na2Fe2O4前配3;NaNO2前配1,根据反应前后N原子个数不变,所以NH3前配1,根据反应前后Na原子个数不变,所以应该还有7个Na原子,而Na在这里只能是
NaOH。
❼ 化学方程式配方怎么配,详细的
化学方程式的配方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肯定会提到。
一般有这几种:
一..最小公倍数法
找出短线左右两边只出现一次的元素
2.若只出现一次的元素不止是一种,只选每边1个分子(原子或离子)中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元素或最小 公倍数大的元素
3.找出最小公倍数
4.标明化学计量数
5.检查
二. 观察法
1.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出有关个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三.奇偶数配平法
1.找出方程式里左右两次出现较多的元素
2.该元素的原子在各端的总数是否是一奇一偶,选定这一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
3.由已推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四.万能配平法(适用于较复杂的化学反应)
设反应物中所含元素总类最多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计量数为X
2.利用原子个数守恒关系推出其他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3.最后确定未知数的最小整数值,即可得出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合物的化学计量数
五、复杂化学式计量数设定“1”法。如:铁与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的方程式
Fe + O2 -----------Fe3O4
这里面,Fe2O3最复杂,所以假定它为“1”,则前面应该有3个铁原子和4个氧原子
因此,在Fe和O2前分别配3和2.即可。
这个问题,建议您直接问老师,老师当面指导你,3分钟之内,你准会的。
加油!
仅供参考,祝您进步!望您采纳!
❽ 高中化学方程式该如何配平有什么好的办法
下面笔者为大家列举一下高中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几个好的办法:
1、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最好用的办法要数最小公倍数法了,比如说:Mg+O2点燃=MgO,左边的氧原子数量为2,的情况下,而右边的氧原子数量为1,那么2和1的最小公倍数是2,那么右边的氧化镁前面的系数就应该是2,氧化镁前面的系数已经成2了,那么镁原子的前面系数也应该是2,最后的公式应该是2Mg+O2=2MgO,当然最后一定要标明这个化学反应的产生条件,比如说镁和氧气发生反应后生成氧化镁,则需要的条件就是点燃氧气,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化学公式:2Mg+O2点燃==2MgO
❾ 配平一些复杂的化学方程式要怎么配啊,求大神详解举例
1 有机物反应,先看H右下角的数字,而无机物先看O的数字,一般是奇数的配2,假如不够可以翻倍
2 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先看H、C,再看O,它的生成物一般为水和二氧化碳
3 配平的系数如果有公约数要约分为最简数
4 电荷平衡,对离子方程式 在离子方程式中,除了难溶物质、气体、水外,其它的都写成离子形式,SO,(1)让方程两端的电荷相等
(2)观察法去配平水、气体
5 还有一些不用配平,注意先计算再看是否需要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有多种方法:
1、观察法:这种方法对一些简单的方程式往往凑效.事实上就是有目的地凑数进行配平,也往往有奇偶法等的因素存在.这种方法对任何种类的方程式都可能用得着.
2、电荷平衡法:这种方法对离子方程式最有用.在离子方程式中,除了难溶物质、气体、水外,其它的都写成离子形式,首先让方程两端的电荷相等,再用观察法去配平水、气体等.这种方法一般不失手.但对氧化还原方程式却太好用.
3、氧化还原法:这种方法是针对氧化还原方程式来说的.在这里记住:“化合价升高失去氧化还原剂”.与之对应的是“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氧化剂”.具体用法是:
(1)在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的元素上部标出它的化合价,分清谁的升高,谁的降低.
(2)相同元素之间用线连起,找出并标上升高的电荷数或降低的电荷数.
(3)找最小公倍数,并分别乘在升高或降低的电荷数后.
(4)配平:把各自相乘的最小公倍数写在各自的化学式前(即系数).并注意这些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在化学变化前后是否相等,一般来说,如果不相等,是整倍数地差.
(5)配合观察法,将其它的确良如水、生成的不溶物等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化学变化过程中,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相等.
常用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
(1)最小公倍数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例如:教材介绍的配平方法,就是最小公倍数法.在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数为10,得化学计量数为5与2,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2)观察法:
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应中,每一个CO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故称为观察法.
(3)奇数变偶数法:
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
例如:甲烷(CH4)燃烧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氧原子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4)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CH3OH+O2――2H2O+CO2.然后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用何种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只能改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而决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因为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即意味着改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就可能出现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或改变了原有化学变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出现根本不存在的化学变化.
❿ 高考化学中陌生化学方程式怎么写
高考化学中陌生化学方程式怎么写
这是高考中的一类题型:陌生情境中方程式的书写,多为氧化还原类,方法如下:
陌生情景中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时,首先要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然后再配平即可。关键是生成物的判断。
第1步:根据氧化还原顺序规律确定氧化性最强的为氧化剂,还原性最强的为还原剂;根据化合价规律及题给信息和已知元素化合物性质确定相应的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守恒规律确定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的相应化学计量数。
第2步:根据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在反应方程式的两端添加H+或OH-的形式使方程式的两端的电荷守恒。
第3步:根据原子守恒,通过在反应方程式两端添加H2O(或其他小分子)使方程式两端的原子守恒。
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步骤:①标出化合价变化了的元素的化合价。
②列变化:分别标出化合价升高数和化合价降低数
③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确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④利用元素守恒,观察配平其他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