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观察化学实验
天津市蓟县擂鼓台中学 刘春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可以为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理论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化学实验中奇妙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观察时,有部分学生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忽视了实验的目的。俄国生理学家巴莆洛夫也曾说过:“应当先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因此学会正确的观察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在化学实验课上,教师设置的每个化学实验(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趣味实验等)都有实验目的。只有明确实验目的,才能积极的思考,有效的观察,提高学习效率。如必修1的“喷泉实验”,现象是:导管内液面迅速上升,烧瓶内出现非常美丽的红色喷泉。观察实验前,学生应该明确这个实验是验证“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时教师应及时提出思考问题: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和氨水显碱性的化学性质。 二、协调多种感官,观察更全面 提到观察化学实验,许多学生都认为,“观察”就是单纯的用眼睛去看。其实,化学实验的“观察”不能只局限于用眼睛看。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应包括:用眼睛去看,看物质的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沉淀生成、是否发出强光;用鼻子去闻,生成的气体是否有异味;用耳朵去听,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听到伴随的声音;用手去触摸,触摸后感觉到是热的还是冷的(即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等。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我们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才能对物质的性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记忆。 三、全面、有序进行观察实验 首先要注意观察:①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②反应条件(如是否需要高温、加热、通电等);③反应装置(反应要用到哪些化学仪器如试管、烧杯、酒精灯等);④观察实验的操作方法 (如组装实验装置顺序、添加药品顺序等);⑤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给试管中的液体或固体加热要注意什么、使用胶头滴管要注意什么等);⑥观察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等);⑦实验完毕,观察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⑧还要观察仪器拆分顺序(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或者乙烯,仪器要从右到左,从上至下拆分);⑨仪器洗涤、整理等。 四、正确记录实验现象 正确记录实验现象有两层含义: (1)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到什么就应记录什么,中学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每个实验都已经有明确的实验结果,但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仍会遇到与教材叙述不相符的结结论,这时切不可让学生照抄教材有关内容,或是凑合实验数据,或填写不真实的实验结果;而应该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并认真分析实验异常现象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需要说明的是往往新的发现或许从中产生。 (2)要掌握正确的记录方法。有的学生在记录实验现象时往往用预先知道的结论来代替观察的现象,如将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记为“有水、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这是错误的,混淆了“现象”与“结论”的区别;正确的实验现象描述应是“白色固体逐渐消失,试管壁上有水珠出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你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你播种习惯,就会收获性格;你播种性格,就会收获命运。”化学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为前提,只有学生正确观察实验,才有可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Ⅱ 化学实验时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当然是先从比较明显的实验现象开始了 ,视觉、听觉 比如沉淀、气体、溶液颜色变化、燃烧剧烈程度、爆鸣声、兹兹声、烟、再来就是嗅觉、触觉,气味、温度等。再下来就是加入指示剂啊,假如化学试剂 如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等等
Ⅲ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观察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那么,如何正确观察实验、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
设置课本实验的目的在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在初中化学〈序言〉课的实验,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其次,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
对于实验,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实验过程中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
那么,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等);反应装置(用什么作反应器具、装置有何特点等);操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第三阶段(实验后),观察要素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仪器拆分顺序;仪器整理等。
随着实验的深入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如果不能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往往会因为观察的片面性而导致种种问题,如无法获得全面的知识。更为严重的是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回导致失败或危险,如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为向下倾斜,导致试管破裂;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如果不遵循实验前先通氢气一段时间后再后加热、实验后先撤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撤氢气的顺序,必然导致实验失败和危险(爆炸)等。
第三、协调多种感觉器官。
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仅仅依靠眼睛观察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关于硫燃烧的实验中,除用眼观察之外,还需借助鼻闻(二氧化硫的气味)、用手摸(摸集气瓶感觉热现象)等。只要这样,才能全面获得感性的材料。
此外,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还要克服下列不良习惯:
1、只注意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而忽视其他现象;
2、由于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略了稍纵即逝的现象;
3、只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而忽略对实验操作顺序、装置特点的观察;
4、只观察不思考等。
Ⅳ 怎样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现象
为做好化学实验,首先应当学会观察实验现象。要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帮助我们形成化学概念。当然,要用正确的方法去观察实验,如初次进行镁带的燃烧实验时,往往会被燃烧时产生的“夺目光辉”“耀眼的白光”所吸引,这虽然也是应该注意的,但更为关键的是要仔细观察反应产物——白色固体,正是这一结果反映出镁带燃烧这一变化的本质。要透过现象抓住变化的实质——生成了其他物质,所以,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在描述所观察的现象时,切记不要将现象与结论混淆起来,也不能先下结论再描述现象。例如,“给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加热时,看到有氧气气泡冒出……,”这就是结论与现象混淆不清。应当改成“给……时,看到导气管口(用排水法集气)有气泡冒出……”,“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火星变成了火苗……”然后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思考再做出应有的结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生成了氧气。”其步骤为: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归纳-→结论。延伸阅读:化学实验观察和描述本文转载地址:|更多
Ⅳ 观察化学实验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防止看了热闹,丢了门道 初学化学的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是耍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只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丢掉了“门道”,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不能只盯一点,要全面观察 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显突出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着的现象。如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只看到有“火星四射”,而看不到有“黑色固体产生”。另外,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例如,在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过鼻闻,可了解产生的气味的气味;用手摸集气瓶壁,可感觉到反应有热量放出。这些都是用眼所观察不到的。 可见,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现象。 三、不能马马虎虎,要细心比较 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如硫既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氧气中燃烧,在观察这两个实验时,就应特别细心,否则,牼湍岩怨鄄斓搅蛟诳掌�杏朐谘跗�腥忌盏幕鹧嬗小拔⑷酰牡�渡�睁与“明亮的蓝紫色”之区别,从而得不出硫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的结论。 四、不能只观察不思考 五、弄清概念,防止张冠李戴 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就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 六、要防止用结论代替现象进行描述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有白色粉末产生”,而不能描述为“有氧化镁产生”。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Ⅵ 如何”准确描述”化学实验现象
如何准确地描述化学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的观察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的实验现象。描述并记忆实验现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化难为易。下面把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探索如下:
一、可以根据时间段把观察分为三个阶段:
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二、可以把观察内容分三类:
①形态:包括物质的状态(气、液、固)、溶解、沉淀的析出、气泡、气味等。
②外观:包括物质的颜色、烟、雾、浑浊等。
③能量:包括物质变化中发生的光、电、热、声、爆(炸)等。
三、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也将化学实验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物质燃烧实验;第二种是加热固体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
这三类实验的现象存在的规律:
1.物质燃烧实验都有三个明显的现象
①放出大量的热;
②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指物质的色、态、味)的产物;
③固体直接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液体转变成气体再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描述物质的燃烧现象,一般:一光、二热、三生成。)
例如,铝条燃烧的现象是:①发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再如,硫磺燃烧(在氧气中)的现象是:①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硫磺受热先熔化再汽化最后才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加热固体物质的实验现象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颜色、质量变化及产物中是否有水和气体产生。
例如,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①有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产生;②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③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④试管内的白色固体逐渐消失。
3.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主要包括反应物(固态)的质量和颜色变化及溶液中是否有沉淀(包括沉淀颜色)和气泡产生。
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
四、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注意事项:
1.要注重对本质现象的观察。本质现象就是以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现象。如铝带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固体”是本质现象,因为由此现象可正确理解化学变化这个概念,而发出“耀眼的白光”则是非本质现象。因此,观察实验现象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主要的观察对象。
2.要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①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用结论“生成四氧化三铁”代替“生成黑色固体”。
②要明确“光”和“火焰”、“烟”和“雾”等的区别,不能相互替代
3.要用科学的化学术语,不能口语化。
Ⅶ 化学实验要观察什么
1/6
防止看了热闹,丢了门道初学化学的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是耍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只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丢掉了“门道”,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防止看了热闹,丢了门道初学化学的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是耍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只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丢掉了“门道”,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6
不能只盯一点,要全面观察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显突出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着的现象。如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只看到有“火星四射”,而看不到有“黑色固体产生”。另外,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例如,在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过鼻闻,可了解产生的气味的气味;用手摸集气瓶壁,可感觉到反应有热量放出。这些都是用眼所观察不到的。可见,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现象。
3/6
不能马马虎虎,要细心比较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如硫既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氧气中燃烧,在观察这两个实验时,就应特别细心,否则,得不出硫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的结论。
4/6
不能只观察不思考观察化学实验,不只是动动眼睛和其它感官就行了,还要开动脑筋去分析和判断。如在观察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时,只有同时思考“为什么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为何要略向下倾斜?”“实验结束时,为何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等问题,才能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5/6
弄清概念,防止张冠李戴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就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
6/6
要防止用结论代替现象进行描述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有白色粉末产生”,而不能描述为“有氧化镁产生”。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要防止用结论代替现象进行描述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有白色粉末产生”,而不能描述为“有氧化镁产生”。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Ⅷ 如何观察化学实验
在做实验时,用你所有的感官,只要是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都是现象,比如,物质的颜色变化,发光发热,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等等,就是观察这些现象.
另外在做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物质的性质比如物质的颜色 状态 气味 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现象.
Ⅸ 如何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1)要注重对本质现象的观察。本质现象就是以提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现象。如铝带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团体”是本质现象,因为由此现象可正确理解化学变化这个概念,而发出“耀眼的白光”则是非本质现象。因此,观察实验现象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主要的观察对象。
(2)要正确描述实验现象。①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用结论“生成四氧化三铁”代替“生成黑色固体”。②要明确“光”和“火焰”、“烟”和“雾”等的区别,不能相互替代。
Ⅹ 化学实验中观察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哪三个阶段
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描述并记忆实验现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化难为易。我们把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探索如下:
一、可以根据时间段把观察分为三个阶段: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二、可以把观察内容分三类
①形态:包括物质的状态(气、液、固)、溶解、沉淀的析出、气泡、气味等。
②外观:包括物质的颜色、烟、雾、浑浊等。
③能量:包括物质变化中发生的光、电、热、声、爆(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