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环境化学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环境化学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发布时间:2022-06-01 16:51:17

‘壹’ 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国际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耦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重视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
(3)我对学好这门课的观点:环境化学包含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多个分支学科,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来源、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这就决定了环境化学研究中需要运用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实验模拟系统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主要以化学方法为主,还要配以物理、生物、地学、气象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因此,要求研究人员具有较广泛的各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当以开阔的视野,除了环境化学之外,广泛涉猎各相关学科,并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如此才可能学好这门课。

‘贰’ 环境化学问题:如何设计实验程序求得等温线方程的常数值

等温线方程的常数值计算过程如下

‘叁’ 环境化学物质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的评价程序包括哪些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文章来源:四季在线教育网。
1.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of susceptibility):反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敏感程度的指标,主要用于易感人群的筛检与监测,在此基础上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2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3.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4.阈值(threshold):阈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5.终毒物:是指与内源靶分子(如受体、酶、DNA、微丝蛋白、脂质)反应或严重地改变生物学(微)环境、启动结构和(或)功能而表现出毒性的物质6.代谢解毒(metabolic detoxication):经生物转化大部分外源化学物的代谢产物,毒性降低,易于排出体外。7.自由基(free radical):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自由基主要是由于化合物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其共同特点是:具有顺磁性、其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反应性极高,因而半减期极短,一般仅能以μs计,作用半径短。8.相加作用(addition joint action):指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为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9.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jointaction):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低于各化合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10.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指试验动物连续多日接触较大剂量的外来化学物所出现的中毒效应。
11.遗传毒理学(genetictoxicology):研究化学性和放射性物质的致突变作用以及人类接触致突变物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的科学12.细胞凋亡(apoptosis):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13.危险度(risk):也叫危险性或风险,系指在具体的暴露条件下,某种因素对机体、系统或人群产生有害作用(损伤、疾病甚至死亡)的概率,确切地说是健康危险度。14.安全性评价(safetyevaluation):是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有害效应,并外推和评价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
1、毒理学主要分为哪三个研究领域答: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1、生物学标志可以分为
答:暴露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生物学标志
毒理学一般将动物试验按染毒期限分成哪几类试验答:一般将动物实验按染毒期限分成四个范畴:急性毒性试验: 24小时内一次或多次染毒;
亚急性毒性试验:15-30天的重复染毒;亚慢性毒性试验:1-6个月的重复染毒;慢性毒性试验: 6个月以上的重复染毒。
5、为什么要研究剂量-反应关系,简述其前提和意义答: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即随着化学物的剂量增加,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增加。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在毒理学中有重要的意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是判断某种外源化学物与机体出现的某种损害作用存在因果关系的重要依据,剂量-反应关系研究所得到的有关参数可用于比较不同化学物的毒性;剂量-反应关系研究是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定的重要内容。
1、生物转运方式包括哪三大类答:⑴主动转运:外来化合物透过生物膜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移动的过程。
主动转运对于已吸收的化学物在体内的不均匀分布和排泄具有重要意义。如: 许多外源化学物的代谢产物经由肾脏和肝脏排出;机体需要的某些营养物质如某些糖类、氨基酸、核酸和无机盐等由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主动转运的主要特点:①可逆浓度梯度转运,消耗能量;②,转运过程需要载体参加;③,载体对转运的化学物有特异选择性;④,受饱合限速和竞争性抑制的影响。载体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所以有一定的容量;当化合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载体可以饱和,转运即达到极限;如果两种化合物基本结构相似,在生物转运过程中又需要同一转运系统,两种化合物之间可出现竞争,并产生竞争抑制
⑵、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滤过。一、1、简单扩散的概念: 外来化合物在体内的扩散是依其浓度梯度差决定物质的扩散方向,即由生物膜的分子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低的一侧扩散,当两侧达到动态平衡时,扩散即中止。
2. 简单扩散的特点:
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不受饱合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3、简单扩散能够进行的条件:
a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如O2由肺泡进入血液和CO2由血液进入肺泡细胞。b外源化合物有脂溶性。外源化合物的脂溶性可以脂水分配系数来表示,即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一般来说,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越容易透过生物膜而进行扩散。c外源化学是非解离状态。解离型,极性大,脂溶性小,不易通过生物膜;反之,非离解状态的化学物容易透过。因此弱有机酸在酸性环境中,弱有机碱在碱性环境中多处于非解离状态,易于透过生物膜。
二、1、易化扩散的概念:
非脂溶性的化学物,不能以简单扩散形式透过生物膜,它们可以与膜 上的载体结合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处转运。如葡萄糖、某些氨基酸、甘油、嘌呤碱等亲水化合物,可在特定载体和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进行转运。2、易化扩散的特点:a顺浓度梯度进行,不消耗谢能量。b需要载体。c转运非脂溶性化学物;d具有特异性和饱合性。三、1、滤过的概念滤过是指化学物质透过生物膜上亲水性孔道的过程。
主要动力是:渗透压梯度和液体静压。主要转运物质:分子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化学物,以水作为载体而转运。2、滤过的特点
不同生物膜孔径差别很大。肾小球中的生物膜孔径大,能够允许分子量小于白蛋白的物质通过。相反,其它细胞膜孔比较小,仅允许100-200D以下的物质通过。除水分子外,有些无机离子和有机离子等外源化学物,亦可滤过。
⑶、膜动转运。
胞吞:液体或固体外来化合物被伸出的生物膜包围,然后将被包围的液滴或较大颗粒并入细胞内,达到转运的目的,前者称为胞饮,后者称为吞噬。入侵的细菌、病毒、死亡的细菌、组织碎片、铁蛋白等可通过吞噬作用被细胞清除。
胞吐:某些颗粒物液态大分子物质可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如腺体分泌及递质释放。
膜动转运对外源化学物或异物的清除转运具有重要意义
胃肠道 呼吸道 皮肤各自的吸收部位及其决定因素答:胃肠道
吸收部位:外来化合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可在任何部位进行,但主要在小肠。决定因素:经简单扩散吸收,主要取决于外源性化学物的脂溶性、pKa, 以及胃肠道腔内的PH值。一些外源性化学物的结构或者性质与机体的营养素相似时,可以借助这些相同的特殊转运系统而吸收。
呼吸道吸收部位:空气中的外源性化学物主要从呼吸道吸收,其中以肺泡吸收为主。决定因素:(1)气态物质的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在上呼吸道吸收,如二氧化硫、氯 气等;水溶性差的气体则可深入到肺泡,如光气、NO2。气态物质到达肺泡后,主要通过简单扩散透过呼吸膜而进入血液,这一过程受血气分配系数的影响。
(2) 气溶胶物质的吸收
影响气溶胶物质的吸收的重要因素是气溶胶中颗粒的大小和化学物质的水溶性。皮肤吸收部位:皮肤是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屏障。许多化学物能通过皮肤大量地吸收,产生全身毒性。决定因素:经皮肤吸收主要机理是简单扩散,扩散速度与很多因素有关。在穿透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外来化合物分子量的大小、角质层厚度和外来化合物的脂溶性。影响皮肤吸收的化学物本身因素:与化学物的脂溶性有关。与分子量成反比。皮肤的完整性,尤其是角质层的完整性。气温、湿度的影响。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角质层厚度)毒物的通透性不同。不同物种动物的皮肤通透性不同。
氧化反应的主要酶系是什么答:催化氧化反应的酶系主要有: ①细胞色素P-450酶系; ②微粒体含FAD单加氧酶:③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④胺氧化酶.其中①和②主要发生于微粒体中,是微粒体酶催化的反应;③和④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和胞浆中,是非微粒体酶催化的氧化反应
简单扩散发生的条件
答:①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如O2由肺泡进入血液和CO2由血液进入肺泡细胞。②外源化合物有脂溶性。外源化合物的脂溶性可以脂水分配系数来表示,即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一般来说,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越容易透过生物膜而进行扩散。③外源化学是非解离状态。解离型,极性大,脂溶性小,不易通过生物膜;反之,非离解状态的化学物容易透过。因此弱有机酸在酸性环境中,弱有机碱在碱性环境中多处于非解离状态,易于透过生物膜。
2、终毒物可以分为哪四类答:1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物、氧化还原性反应物。
毒作用的类型是什么 速发与迟发作用、局部与全身作用、可逆与不可逆作用、超敏反应、高敏感性与高耐受性、特异质反应
1、影响毒性的因素
答:毒性作用出现的性质和强度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影响:1化学物因素:a、取代基的影响b异构体和立体构型 c同系物的碳原子数和结构的影响 d分子饱和度 e与营养物和内源性物质的相似性 2、理化性质:溶解度、分散度、挥发性、比重、电离度和荷电性3毒物与机体所处的环境条件:a气象条件b季节或昼夜节律 4机体因素:a物种间遗传学差异b个体遗传学差异c机体的其它因素。5化学物的联合作用:两种以上化学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时产 生的交互毒性作用。有五种类型: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加强作用;拮抗作用
1、急性毒性实验的目的?①确定受试物使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水平,以初步估计该化合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②为进一步的蓄积毒性试验、亚慢性与慢性毒性试验及特殊毒性试验提供剂量和判断指标的依据。
③阐明一种化合物的相对毒性、作用方式和特殊毒性表现,找出量-效关系,以便其毒性包括临床症状、生理生化和病理变化、毒性性质和可能的靶器官等有初步了解。为毒理学机制研究的初步探索。
④确定机体在环境中接触的受试物侵入机体的途径,研究受试物的代谢动力学过程。⑤研究受试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
最常用染毒途径答:①经口接触②经呼吸道接触③经皮肤接触
1、外源化合物的致突变的类型答:①基因突变②染色体畸变③染色体数目改变
常用的致突变试验有哪些答:1、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检测受试物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his-)回复突变成野生型(his+)的能力
微核试验
2常用啮齿类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做微核试验
PCE是红细胞成熟的一个阶段,此时红细胞的主核已排出,微核容易辩认,PCE胞质含RNA染色与成熟红细胞易于区别,故为骨髓微核试验的首选细胞群
3单细胞凝胶电泳在电泳槽中,DNA断片在电场的作用下,由细胞核中移出,并向阳极泳动,经荧光染色后见到细胞核和移出的DNA断片,形成有如彗星一样的彗星头和彗星尾,故又称彗星试验4染色体畸变分析观察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改变,又称细胞遗传学试验。
将观察细胞停留在细胞分裂中期相,用显微镜检查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分离异常。5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它显然与DNA损伤和修复过程有关。作为一种简便和敏感的遗传学指标,它在诱变和肿瘤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6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能检出点突变、小缺失、重排等。7显性致死试验它是评价化学毒物对雄性动物的生殖细胞遗传毒性较好的方法之一。:8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通过分析标记探针在被检对象中的显示状况而达到对特殊目标顺序进行检测、定位的目的。什么是对照,对照设立的意义,致突变实验中阴性和阳性对照如何设立答:阴性、阳性对照的设立:
阴性对照:即未处理对照或溶剂对照阳性对照:用某种已知能产生阳性反应的物质作对照
什么是修复障碍,及可能引起的毒作用是什么?
答:修复的局限性:某些损伤的修复可能被遗漏;损伤程度超过机体修复能力时,修复失效;修复所必需的酶或辅因子被消耗时,修复能力耗竭;某些毒性损害不能被有效地修复。如毒物与蛋白质的共价结合。修复障碍引起的毒性 1.炎症,其标志是微循环改变,炎性细胞聚集。2. 坏死,主要表现在细胞凋亡3. 纤维化,TGF-β在细胞外聚集引起纤维化,如肺纤维化4. 致癌作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3、对于致癌物检测方法有三大类答:1、短期试验2、动物致癌试验3、人类流行病学调查
3、简述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答:发育各阶段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①着床前期 :此期受损的是早期胚胎的相对未分化细胞,可通过代偿性的细胞增生加以修补,不会产生局部缺陷,最多出现发育迟缓,若受损的细胞较多,可造成胚胎死亡,称为着床前丢失。也有例外,如小鼠妊娠第2.5天、3.5天和4.5天用甲基亚硝脲处理可造成子代神经管缺陷和腭裂。②器官形成期:此期细胞增殖分裂速度很快,组织器官生长旺盛,胚胎对致畸物特别敏感,细胞受损可导致结构畸形、生长迟缓或胚胎死亡。③胎儿期:胚胎的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形成后,致畸物难以使之发生结构缺陷,通常是变形或异常而非畸形。胎儿期接触外源性理化物质,很可能对生长和功能成熟产生效应,主要表现为:全身生长迟缓、特异的功能障碍、经胎盘致癌和偶见死胎。④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发育期 :此期接触外源性化学物质,主要表现在发育免疫毒性、神经行为发育异常和儿童期肿瘤。围生期接触外源化学物,会严重影响胎儿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发育、迁移、归巢及功能,可能暂时甚至永久性地损伤机体的免疫系统。许多化学物质具有发育神经毒性,表现为对感觉、运动、自主和认知等方面的影响。围生期是一生中对致癌物最敏感的时期。
简述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的关系
答:1、具有胚胎毒性,但无母体毒性2、既有胚胎毒性,也有母体毒性
3、具有母体毒性,但不具有胚胎毒性4、既无母体毒性,也无胚胎毒性
(一定剂量范围内)
4、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选用原则答:1根据化学物的种类和用途来选择相应的程序
2采用分阶段进行的原则,优先安排试验周期短、费用低、预测价值高的试验。3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办法,取得最可靠的结果。
文章来源:四季在线教育网。

‘肆’ 环境化学与基础化学的联系和不同

1 生物学与物理学和化学的关系密切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形态、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和地质学等,属于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科学范畴。从研究内容看,物理学主要研究物质的机械运动、电磁运动和原子运动等最基本运动形式,化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的分解与化合等较高级运动形式,生物学则是研究生命活动和延续等物质运动的最高级形式,因此,生物学与物理学和化学的关系极为密切。此外,生命界的发生和发展与宇宙和地球的演变密不可分,所以生物学与地质太空学也有着密切联系。
事实上,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关自然的知识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如原子和分子。尤其是某些概念和原理在学科间互相应用的现象随处出现,如系统与反馈、物质与能量、空间与时间、结构与功能、动态与平衡等概念。仅以物质与能量这个概念而言,无论是原子、分子、细胞、生物体乃至生态系统,都是自然界存在的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物质的机械运动、电磁运动和原子运动分别以机械能、电能和核能为动力,物质的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以其化学能的转换为动力,生命物质的新陈代谢活动则是以ATP提供的能量为动力。在任何一个非生命物质系统或生命物质系统中,能量总是伴随着物质变化而转换,但是,不论能量形式发生怎样的转换,其系统内的能量总和始终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不同学科间存在的这种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统一性表明,这些学科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具有一致性,即用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作指导来观察和研究自然。
正因为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生物学家与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是统一的。例如,他们把未知的具体问题作为探索科学奥秘的重要对象,将观察和实验作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许多有效的工具也在不同学科中共同使用等。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十分尊重事实、注重证据和关注价值因素,把研究成果的社会应用置于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学识和经验,经过深思熟虑而作出假设;通过查阅各种信息资料,对假设的逻辑含义进行推断;精心设计调研或实验方案,找出和控制可变因素;反复实验并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运用逻辑和证据作出答案或解释;利用各种图表等建立模型,用于交流得出的科学结论,并对不同的观点或批评意见作出反应,等等。
此外,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现象极为普遍。仅以人体生理学基础知识而言,许多生理现象或本质是用物理学知识加以解释的。例如,用流体力学的压强解释血压的生成及影响因素,用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解释皮肤调节体温的散热方式,用渗透和弥散解释水和胆固醇等的吸收,用扩散解释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用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解释眼球的折光成像,用动作电位解释神经传导等。同样,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高度有序的化学反应是用化学知识解释的。例如,用糖类、蛋白质和脂类化学知识阐述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用酶学知识阐述细胞代谢的特征,用核酸化学阐明遗传信息的编制、传递和表达,用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机制解释生命活动的能源供应。总之,生物学与物理学和化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2 生物学与数学、信息科学和技术科学协同发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分析、数理统计和数理逻辑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纵观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数学对生命科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早在古希腊的科学发展时期,柏拉图曾依据动物的栖息环境,使用数学的二歧式分枝法对其进行分类。后来,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认为,要确定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研究动物生活的环境、结构、习性、运动形式和生殖方式,就会发现“它的生成和组合”总是具有“一种美妙的形式”。为此,他依据动物血液是否红色,将其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再依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对520多种动物进行分类,构建了一个生物梯级略图,并使用属(genus)和种(species)作为两个分类术语(起源于希腊语“形式”一词)。此后,亚里士多德的继承者和崇拜者们在研究代谢问题的实验中,还试图运用定量方法分析喂食一体重一排泄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上述事实表明,早在生物学发展的准备和奠基阶段,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就已经应用到生物研究中,并对生物学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事实上,数学在生命科学各个重大发展时期都起着促进作用。例如,哈维的《心血循环论》是经典生物学时期(16世纪初—19世纪中后)的典型代表,这篇论文的突出研究课题是“心脏的每次搏动向全身输送多少血液”,而且他首创把实验与定量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血液循环研究,并根据他用放大镜进行的观察推测全身有一个“不能直接观察的血管交织网”.显然,实验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应用于生物学研究,是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着进步,这种研究方法在当时的物理学领域也应用得很少。孟德尔被认为是实验生物学时期(19世纪中后—20世纪初)的先驱者,他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豌豆杂交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出相对性状分离和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的遗传实质。孟德尔的杰出贡献,一方面是孟德尔定律是基同传递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他是第1位将概率原理用于预测遗传杂交实验结果的科学家,他所创立的《植物杂交试验》原理至今仍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学研究。1953年,Watson和 Crick首次提出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开辟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这个双螺旋结构以其简洁和美的三维空间构像,成为当代生物学和社会发展的现代象征。显然,建立模型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是促使沃森和克里克取得研究成功的重要方面之一。
同样,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对数学研究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例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野外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学模型研究三大类。在生态学发展的历史中,野外研究是最先产生的基本方法,野外进行数量调查的特殊性促进了数量统计学的发展,种群生物统计学、数学生态学及生物数学分类法则应运而生。数学模型研究是利用数学手段,描述种群数量动态及机制,以及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并进行模拟和预测种群行为和数量动态,或者估算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指标。例如,模拟一次传染病在种群中大流行的后果,或模拟一种有毒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都要求进行精确的数学处理和定量预测,这对数理统计及动态分析研究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
大家知道,信息、材料和能源,被誉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生物学与信息科学和技术科学也有十分密切联系。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论为基础,与电子学、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相联系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各种信息的性质,受控机械、生物和人类对相关信息的获取、转换、传输、处理、利用和控制的一般规律,以及设计和制作各种信息器械,以便将人脑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保持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已深入千家万户和关联到每个人的生活 与此同时,激光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能使其得到迅速发展,已经形成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补充和强有力的挑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生物信息技术,已经在实验室里研制出生物计算机模型。生物计算机亦称DNA计算机,它的工作原理是以瞬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基础,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反应过程进行分子编码,当信息在特制的生物芯片中沿着蛋白质分子链传递时,会引起分子链中单键与双键结构顺序的改变,从而对问题以新的DNA编码形式加以解答。生物计算机一旦研究成功,必将推动计算机技术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生物科学成为当今世界自然科学领域的领先学科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使生物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发生变化;二是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一般认为,现代生物技术通常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及其酶工程。其中,以克隆和 DNA重组为核心技术的基因工程发展得最快,并带动了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发展。此外,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克隆动物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和生物净化技术等都属于现代生物技术的范畴。现代生物技术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技术,与生物技术相关联的学科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化学工程学及医药学等。作为现代生物技术领域,它可分为: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和海洋生物技术等。科学界普遍认识到,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它将在农业、养殖业、能源、治理环境污染、纤维与包装材料和医药工业等领域形成巨大的产业,将为人类提供不可估量的利益。
3 生物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影响
人类创造的文化,除科学文化外还有人文文化,人文社会科学则是人文文化的象征。人文社会科学是由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两者交叉构成的边缘学科共同组成的学科群,它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阐述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宗旨,其主干学科大致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哲学、语言学、文艺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新闻与传播学、情报与文献学、体育科学及人文地理学等。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这个庞大的学科群不难看出,生物学与其他许多学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且在人类创造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生物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两者将在交叉渗透和相互交融中走向发展的新世纪。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哲学与生物学的相互影响是最突出的。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左右着他们对大自然及其生物的观察和认识,他们及后辈学者对物种和属的概念及其动物分类的研究,都带有各自明显的哲学观念。同样,古希腊一罗马世界的人体解剖学和药物学研究,对当时盛行的神创论和自然主义哲学产生很大的冲击力。18世纪末到19世纪,哲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结合使哲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真正科学的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细胞学、实验胚胎学、微生物学、生理解剖学、生物进化论和遗传学等学科的崛起或迅速发展,也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充分的科学证据。
随着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物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更加密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涉及到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如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晚婚、优生和优育问题,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营养与智力开发问题,老年性疾病和防止衰老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和艾滋病等疾病的防治问题等,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则与生物科学研究和发展进程有着直接关系。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试管婴儿、核移植、转基因、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单体型计划等现代生物技术相继取得的成果,已经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科学家、法律学家、社会学家和伦理学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克隆器官和基因诊断与治疗则给病患者及家庭带来福音。此外,许多国家将脑科学研究作为本世纪头10年的重点课题,随着脑科学研究对脑功能奥秘的揭示,人们对感知、运动控制、学习记忆、情绪、游泳及意识等方面的认识将产生重大的突破,从而必将导致教育学、心理学乃至思维科学等发生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21世纪中期,世界人口将突破 100亿大关。到 2040年前后,我国人口才能稳定在16亿左右。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的扩张,环境恶化和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如何保护全球生态平衡,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高生态、经济、社会与科技结合的综合效益,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为此,生态学更加注重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逐步向定量化、模型化和工程化方向发展,生态工程学、自然资源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等许多应用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生态学更加强调与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尤其是在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才能使得人类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计划得以实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而持续发展的愿望得到实现。
你的串号我已经记下,采纳后我会帮你制作

‘伍’ 环境化学实验有哪些

实验一环境空气中直链烷烃的光催化氧化反应

实验二交通干线附近空气中NO和NO的含量日变化规律

实验三环境空气中烯烃与臭氧的反应

实验四环境空气中SO液相氧化模拟

实验五气体温室效应的测定与评估

实验六天然水的主要离子组成

实验七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实验八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实验九水中有机物挥发速率的测定

实验十底泥对苯胺和硝基苯的吸附

实验十一苯酚的光降解与光催化降解速率测定

实验十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微生物降解

实验十三甲萘威在水环境中的水解

实验十四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富集、、

实验十五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OD与OD的相关性

实验十六河流沉积物中汞的存在形态分析

实验十七土壤中铅和铜的形态分析

实验十八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

实验十九铜在不同土壤-溶液体系中的分配

实验二十土壤-粮食体系中的重金属

实验二十一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废水

实验二十二Fenton氧化法处理模拟有机废水

‘陆’ 求一篇关于环境化学的论文,2000字左右

这里有一篇论文“关于口香糖污染环境的调查”获西城区1996年西城区科技论文一等奖,作者是高 烨,女,18岁,北京铁路二中高三(7)班学生
对口香糖污染环境的调查

一 调查的目的
如今吃口香糖被某些人认为是一种时尚,不论在大街这
公园` 影剧院或是学校里,都经常能见到一些淑女,绅士学生幼儿在"潇洒" "舒适"地嚼着.在享受完了之后不经意的一吐,问题也就来了,这些残渣在嘴里粘性十足,吐到地上,墙上也一样粘性很强.于是,它们紧紧地贴在地上,再被人踩上几脚,造成了一块块污染. 种污染既非大气,水质,噪音那样引起人们的深恶痛绝而引人注目,又非废纸,脏物等垃圾那样显而易见而被清除.它是不显眼,但又会在有些时候冒一下头,让你恶心(我曾不小心坐在一个公共椅上, 身上粘了三块口香糖残渣),这的确是一种污染.为此,我们对这种人人都有可能吃,又几乎都不注意它的去向的口香糖进行了调查.我们想了解口香糖目前在公共场所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口香糖有哪些性质,探讨解决口香糖污染环境的方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 调查方法
1. 调查时间:1996年5---10月
2. 试验地点: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
3. 试验方法:
(1) 酸对口香糖的作用
将口香糖放入试管中,滴3毫升浓度20%硫酸,加热.
将口香糖放入试管中滴入3毫升浓度98%硫酸,加热
(2) 碱对口香糖的作用
将口香糖放入试管中,滴入3毫升氢氧化钠,加热.
将口香糖放入试管中,滴入3毫升氢氧化钠+氨水,加热.
(3) 四氯化碳对口香糖的作用
将口香糖放入试管中,滴入20毫升四氯化碳
(4) 丙酮对口香糖的作用
将口香糖放入试管中,滴入3毫升丙酮
(5) 温度对口香糖的作用
夹住一小块口香糖,用火焚烧.
4. 问卷调查
(1) 问卷设计
(2) 调查对象:初中学生
(3) 调查人数:100人
5. 拍摄:对公共场所口香糖造成的污染进行拍摄
拍摄仪器:富士STX-2相机
拍摄胶卷:富士胶卷
照片:附后
6. 考察
(1) 考察地点:
A. 学校类:西城区少年科技馆,铁二中,北京三十五中
B. 商场类:长安商场,新意商场,会成门商场,复兴商场,城乡贸易中心
C. 车站类:北京西客站
D. 公园类:玉渊潭公园,月坛公园
E. 学生家庭
(2) 徒步行走2公里,骑车约16公里
(3) 测量被调查地点的面积,清点口香糖污迹的个数
7. 查资料: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少男少女杂志,电视节目:正大综艺
三. 调查结果
(一) 口香糖的性质
嚼过的口香糖是不能咽下去的,这是因为口香糖的原料是一些不能吃的东西.120年前,发明家亚当司在墨西哥用糖胶树胶制成了"口香糖一号",然而树胶的来源总是有限的,后来人们用合成树脂代替树胶,再加进一些精制白橡胶,溶剂白蜡等添加剂,就制成了口香糖的"胶基".制口香糖时,在胶基中加入淀粉糖浆,香料和糖粉,经过加工,切片,再加上精美的包装,口香糖就问世了.口香糖中的糖浆,香料,糖粉可随人的唾液咽下,剩下的是既嚼不烂又不能吃的胶基.胶基具有很强的粘性,当人们随意一吐,胶基就牢牢地粘在地上或其它附着物上,扫帚扫不走,拖布拖不掉,又不溶于水,难以除去,成为污染物.
1, 胶基与稀作用(20%H2SO4)
1) 在常温小基本不反应,如放置时间较长(例如
一 天一夜)则表面略显黄色。
2) 给稀酸加热放置胶基,可见到其变软,但见不
到剧烈反映,仅溶液由无色变黄变棕红色变黑色。胶基表面微黄,当溶液沸腾后,胶基仍有粘性,仍可拉丝。
2, 胶基与浓硫酸作用(98%H2SO4)
看不到剧烈反映,但可见胶基外层变红,酸液能溶解胶基,但它本身是有毒物质物质,同样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但它不耐温度,在高温下可以烧成
灰烬。
(二)初中生对口香糖问题的问卷调查
题目:
1. 您认为口香糖是否污染环境?
(1) 是(2)否(3)不清楚
2. 您对生产销售口香糖所持态度?
(1) 不支持(2)支持(3)无所谓
3. 您经常买口香糖吗?
(1) 经常(2)有时(3)不买
4. 您对随便丢弃口香糖的看法?
(1) 可以丢(2)不应丢
5. 您一次购买几条口香糖?
6. 您认为任何使口香糖不污染环境?
(三)公共场所地面口香糖污迹统计表
(四)100名学生家中:无污染

四.分析与讨论
1. 很久以前,人们就有一种在嘴里咀嚼无营养物质的习惯。考古学家在瑞典发现了一枚九千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在这枚头盖骨的牙缝中,有一块已经成为化石的口香糖。可见口香糖之年代久远。北美印第安人的口香糖是一种云杉的树脂;100多年前,墨西哥人的口香糖是糖胶和树胶的混合物;而现代口香糖的主要成分是一种代替树胶的合成树脂加上精制白橡胶、溶剂白蜡等添加剂制成的。口香糖是合成物质与乳胶制品的混合物,在生产过程中先溶化过滤这种混合物,然后再添加一些香料,便制成了口香糖。
口香糖 的胶基既耐酸又耐碱,在自然环境中(如土中)难以清除,虽然它可被烧毁,但如果是分散的粘在公共场所,实际上也难以销毁,因此它形成一种特殊污染,清除起来很棘手。经四氯化碳浸泡可以溶解,但四氯化碳是有毒物质,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样因口香糖分散的粘在公共场所,清除起来谈何容易。因此,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另外,口香糖中含有DPOD和BPDG两种增塑剂,都是有毒的物质。如果每天嚼7---8块口香糖,便会达到人体中毒的剂量,影响食欲,危机健康。
2。通过对1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可知
(1)77%的人认为口香糖残渣污染环境,他们全都不随口吐在家中地上。99%的人认为不应该随便吐在地上,而且。100%的被试家中无口香糖残渣污染。但只有10%的被试者能基本做到不乱吐,看来认识与实际是有差距的。
(2)口香糖的消费是比较大的
从口香糖的购买情况来看,23%的人经常买口香糖;64%的人有时买口香糖;只有13%的人不买口香糖。从购买量来看,一次购买一盒或一盒以上的占12%;购买一至五条的占78%。另外,一个接头小摊点一天就能卖出30条以上的口香糖,一个月大约能卖出900多条,那么,一年卖出差不多10800 条,北京这样的摊点何止千万。我们把北京所有的摊点加起来按10000个算,那么,北京一天就有30多万块口香糖残渣被吐到地面或其他地方。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北京城区面积为8710万平方米,每年每平方米土地上都有一块口香糖残渣。另据《北京晚报》96年12月23日报道:全世界的人每天大约要嚼掉十万吨口香糖。如果把粘在人行道上的口香糖残渣收集起来,可以制成一艘大轮船。可见污染是多么严重。
(3)4%的人认为不应该买口香糖
2. 口香糖已初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北京晚报〉〉在96年7月22日报道,厦门有关方面号召市民爱护环境,不买不吃口香糖。其报道如下:
"厦门市人大常委近日号召市民不买不吃口香糖,以保护厦门市优美的环境,由于一些市民吃口香糖,随地抛弃残渣,使厦门市的环境受到不小的影响。如厦门市中山路新铺不久的彩砖被口香糖残渣污染得斑斑点点,高歧国际机场候机厅内也被涂抹得肮脏不堪。"
在新加坡因为口香糖的胶基经常卡住地铁车门,并严重污染环境,使新加坡政府下决心严令禁止出售和咀嚼口香糖,如果违反规定,要处以很重的罚款。
4.通过实地考察与观察,公共场所明显污迹最多的是火车站、商场,原因是这些场所比较繁华,并且流动人口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污染较少的是文化管理部门和学校。原因是学校学生大部分时间上课,另外,课下学校也要求不吃口香糖。
5.代替口香糖有效的方法
代替口香糖有效可行的方法是叩齿和推广雾化口香糖。通过叩齿可以锻炼脸部肌肉,坚固牙齿;雾化口香糖则可以去除口腔异味。
五建议与设想
由于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很大,人口众多,一下禁止口香糖有些困难,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逐渐杜绝吃口香糖所造成的危害。
1 通过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使中小学生了解并认识到口香糖残渣对环境的污染。
2 通过众多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在国内广泛宣传口香糖残渣的污染,使人们意识到其危害性。
3 逐渐停止口香糖的生产与买卖,例新加坡作出了新加坡境内禁止生产和买卖口香糖的决定,如果在新加坡境内,被发现携带了一小口香糖,就会被处以一美金的罚款。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4 大力推广雾化口香糖,雾化口香糖改变了以往用
胶基、香料、糖分组合的方法,而是将其完全雾化到口里,既清除了口腔异味,又没有污染。
5 如果一定要吃口香糖,嚼过的残渣千万不要乱吐,最好把它用纸包起来再仍到垃圾箱里。
六 小结
我们选择了一个看起来很小的一件事,即口香糖是否污染环境的问题,其实经过分析与讨论,我们认为事也不小,因为它不光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同时也是反映了人们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通过以上讨论与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提醒人们,尽量少吃和不吃口香糖或改用雾化口香糖。不要让口香糖成为破坏和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建设文明清洁的国家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柒’ 环境化学实验的内容简介

本书既注重对学生在环境化学领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环境化学领域的一些新的研究动态和方法,在内容设计上特别注意与配套《环境化学》教材的衔接,又尽量避免与《环境监测实验》、《环境仪器分析实验》等其他相关实验课程重复,同时还注意适应不同层次高校的不同实验教学条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环境工程、生态学等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环境科学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捌’ 研究生阶段环境化学平时做的实验都是啥样的呢危险度,操作难度啥的怎么样

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物学,仪器分析,大学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还有物理学等都有相关的实验。
环境监测的实验做水方面的实验较多,比如水中六价铬测定,色度、混浊度、pH、电导率、碱度、酸度、透明度、COD、BOD5、DO、重金属、有机物、空气中二氧化硫跟二氧化氮的含量等。环境生物学的实验比较简单,比如做培养基培养菌落的,算叶绿素含量,还有其他的忘记了。仪器分析做的实验都是运用昂贵的仪器,什么气相色谱法仪的。大学化学实验比较简单,有机化学实验时间比较长,这个有点小危险。。。记得穿好实验服。基本没什么辐射,不过化学实验难免要与药品接触,一般学校实验接触的时间短,没什么危害,不过以后从事实验室工作的同学要注意哦。

‘玖’ 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应用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个新兴学科。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国际上较为重视元素(特别是碳、氮、硫、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相互耦合的研究;化学品安全评估;臭氧层破坏及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化学元素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
(3)我对学好这门课程的观点
环境化学包含超过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多个分支学科,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来源、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这就决定了需要在环境化学研究领域进行实地研究,实验室研究、实验模拟系统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

‘拾’ Fenton中固定过氧化氢(30%)的投加量为 5. 0ml/L,FeSO4·7H2O0.5g/L,问 Fe2 +与H2O2摩尔比

采用fenton 氧化法处理混凝沉淀后的含油废水,通过正 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工艺最佳反应条件:ph 值为2.5 左右; h2o2 投加量为6ml/l;h2o2/fe2+在20;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 间60~90min。该反应条件下,当进水cod 浓度为317.5mg/l 时, 出水浓度为132.3 mg/l,去除率达58.3%。  关键词:fenton 氧化 含油废水 含盐量  中图分类号: [tu9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research on oil-contained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fenton oxidation  liran  (tianjinport authority, tianjin 300456)  abstract: fenton oxidation was applied to treat harbor oil-contained wastewater after coagulation-sedimentation process. orthogonal test and single-factor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parameter were ph of 2.5, dosage of h2o2 of 6ml/l, h2o2/fe2+ of 20,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40℃,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60~90min. under these reactor conditions, cod concentration was decreased from 317.5mg/l to 132.3 mg/l, with removal efficiency of 58.3%.  key words: fenton oxidation; oil-contained wastewater; salt content  fenton 氧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h2o2 与fe2+反应,产生氧化能力 极强的oh 自由基(氧化电位为2.80v,仅次于氟的2.87v),攻击 有机物分子,使其氧化分解为容易处理的物质。与一般化学氧化法 相比,fenton 氧化技术具有设备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方便、 高效等优点,因此,fenton 试剂法作为一种高级化学氧化法,已成 功运用于多种工业废水的处理[1-3]。  1 材料与方法 �1�7�1�7 1.1 试验装置与方式  采用烧杯静态试验方法,为了与实际运行相吻合,试验在室温下 进行:  (1)用1000 ml 标准烧杯每次取原水样600 ml,采用h2so4 调节 ph;  (2)磁力搅拌;搅拌中先后加入定量的feso4 和30%的h2o2;  (3)反应完毕后用naoh 溶液调节ph 值为9, 静置60min,取上 清液测定cod。  每组药剂投加量重复进行多组以考察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和重现 性。  试验用水取自天津市某港区含油废水处理系统混凝沉淀后出水。  ph、cod 均采用标准方法测定[4]。  1.2 正交试验  采用正交试验对fenton 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选择。正交试验首先要 进行试验条件的选择,即试验因素、试验水平以及试验指标的确定。 试验因素,指对试验�1�7�1�7�1�7果有影响的一系列因素,在本试验中确定双 氧水投加量、硫酸亚铁的投加量、ph、反应时间及温度;试验水平, 指试验因素的取值,原则是应尽量覆盖实际运行中试验因素可能的 取值范围;试验指标,最能体现考察目标的可观测量,在研究中采 用出水cod 作为试验指标。  根据相关科学研究及以往的工程经验,正交试验选取的h2o2 投加 量为2.5ml/ l, 3.0ml/ l, 3.5ml/l, 4.0ml/ l ;h2o2 /fe2+为 10, 15, 20, 25;溶液初始ph 值为2.5, 3.5, 5.5, 7.0;反应时 间为45, 60, 75, 90min;反应温度为20, 30, 40, 50℃;进行五 因素、四水平fenton 处理含油废水的实验。实验设计见表1。具体 方法参考文献[5]。 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 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2.1 fenton 氧化处理含油废水的正交实验  正交实验实验结果用spss 11.5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 表2 所示。   由表2 可知: rph > rh2o2 投加量 > rh2o2 /fe2+> r 反应时间> r 反应温度,因此在设计试验范围内所选的影响因素中,影响fenton 氧化处理效果的显着性为: ph > h2o2 投加量> h2o2 /fe2+ (摩尔 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且cod 去除率最高达到69.2 %。根据均 值ki 得出最优工作参数为: ph = 2. 5 , h2o2 投加量=4.0 ml/ l, h2o2/fe2+=20;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控制在40℃。  2.2 fenton 氧化法处理含油废水的单因素试验  依据正交试验确定的优化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重点研究ph、h2o2 投加量和h2o2/fe2+变化对cod 去除率的影响,绘出各因素与cod 去除率的关系曲线,得出各因素变化与cod 去除率的关系。  2.2.1 ph 对fenton 氧化性能的影响  固定溶液h2o2 投加量为4ml/l;h2o2/fe2+为20;反应温度为40℃; 反应60min;调节不同初始ph,考察其对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如 图1 所示。   图1 ph 对fenton 氧化性能的影响 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ph 值处于2.5~4.5 区间时,cod 去除率稳定 地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之后随溶液ph 值的增大显着下降。这 是由于在碱性环境中,fenton 试剂溶液中的fe2+会以氢氧化物的 形式沉淀而失去催化能力,从而抑制羟基自由基的产生, 导致在碱 性条件下cod 去除率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 当ph 值过低时,溶 液中的h+浓度过高,抑制了fe3 +还原为fe2+的反应,同样会使催 化受阻, 从而降低fenton 试剂的氧化能力[6]。当ph=2.5 时,进 水cod 浓度为333.7mg/l,出水浓度为152.7 mg/l。  2.2.2 h2o2 投加量对fenton 氧化性能的影响  �1�7�1�7�1�7定溶液ph 值为2.5 左右;h2o2/fe2+为20;反应温度为40℃; 反应60min;投加不同量的h2o2 (3~8ml/l ),测定反应后的cod 浓度,结果如图2 所示。   图2 h2o2 投加量对fenton 氧化性能的影响  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平4.0ml/l 以前, cod 去除率随h2o2 投加量 的增大迅速增加, 这是因为fenton 是靠h2o2 在fe2+催化作用下所 生成的高活性·oh 氧化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因而h2o2 的投加量 直接决定着fenton 试剂的氧化效果[6]。在h2o2 投加量为4~6ml/l 范围内,cod 去除率随h2o2 投加量的增大缓慢增加,当h2o2 投加 量=6ml/l 时,cod 去除率达到最大的57.0%。当h2o2 投加量大于 6ml/l 后, cod 去除率变化不明显,甚至略有降低。这表明fenton 试剂氧化过程中并不是h2o2 浓度愈大氧化效果愈好, 因为h2o2浓度过高时, 过量的h2o2 会抑制·oh 的产生, 从而使氧化效果降低。  因此, 从经济性和h2o2 利用率考虑, 将6ml/l 定为较理想的h2o2 投加量, 此时的进水cod 浓度为326.1mg/l,出水浓度为 140.2mg/l。  2.2.3 h2o2 /fe2+ (摩尔比)对fenton 氧化性能的影响  固定溶液ph值为2.5左右;h2o2投加量为6ml/l;反应温度为40℃; 反应60min;控制h2o2/fe2+在15.0~27.5 的范围内,考察其对 fenton 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3 所示。   图3 h2o2 /fe2+ (摩尔比)对fenton 氧化性能的影响  由图3 可知,cod 去除率随h2o2/fe2+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 势。当h2o2/fe2+为20 时, cod 去除率达最大的58.3%。此时的进 水cod 浓度为317.5mg/l,出水浓度为132.3 mg/l。  3 结论  通过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分析了fenon 氧化处理含油废水的最 佳反应条件:ph 值为2.5 左右;h2o2 投加量为6ml/l;h2o2/fe2+ 在20;反应温度为40℃;反应60~90min。该反应条件下,当进水 cod 浓度为317.5mg/l 时,出水浓度为132.3 mg/l,去除率达58.3%。  参考文献:  [1] 刘汝鹏, 于水利. fe-h2o2 深度处理造纸中段废水的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6, 22 (11): 73-79.  [2] 陈传好, 谢波, 任源, 等. fenton 试剂处理废水中各影响因 子的作用机制[j]. 环境科学, 2000, 21 (5): 93-96.  [3] 左晨燕, 何苗, 张彭义, 等. fenton 氧化/混凝协同处理焦化 废水生物出水的研究[j]. 环境科学, 2006, 27 (11): 2201-2205.  [4] 国家环境保护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m] .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 [5] 方开泰, 马长兴. 正交与均值试验设计[m] .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2001.  [6] 郭思, 刘燕, 杨楠桢, 等. fenton 氧化法处理生物性污染废 水[j]. 环境化学, 2009, 28 (4): 487-491.

阅读全文

与环境化学如何进行实验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