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如何判断化学反应变化

如何判断化学反应变化

发布时间:2022-06-06 06:04:32

A. 如何判断化学反应先后顺序!

一、化合物之间反应的先后顺序问题

酸、碱、盐几种物质混合时,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都能发生反应,应注意:

(1)如果它们之间有氧化还原反应,先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后考虑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先考虑酸碱中和反应,后考虑酸与盐之间或碱与盐之间的反应

(3)能发生多个同类反应的,生成物电解度越弱的或沉淀物溶解度越小的,先反应

二、由于实验的实际操作引起的先后顺序问题

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或通入气体时,先考虑和溶液的反应,后考虑和体系中固体的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先后顺序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所以氧化剂得电子的能力愈强,还原剂失电子能力也就愈强,两强之间更容易发生电子转移,强强优先。

四、电解池中电极上的放电先后顺序问题

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上吸附的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那么就要考虑溶液中所存在的几种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同时还要考虑电极本身的还原性;若电解的是某种物质的水溶液,一般不会涉及H+和OH-之后的离子放电的情况

(1)如何判断化学反应变化扩展阅读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当ΔrGm=0时,反应达最大限度,处于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建立是以可逆反应为前提的。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正向进行又能逆向进行的反应。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都可在不同程度上达到平衡。

从动力学角度看,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较大,产物浓度较小,所以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小,产物浓度不断增大,所以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系统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了平衡。

19世纪50-60年代,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已明确起来,但是一些热力学概念还比较模糊,数字处理很烦琐,不能用来解决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例如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

当时,大多数化学家正致力于有机化学的研究,也有一些人试图解决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这种努力除了质量作用定律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人试图从别的角度进行反应方向的探索,其中已有人提出了一些经验性的规律。

B.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就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要看最终是否生成新物质。

一、物理、化学变化概述: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化学变化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二、物理变化举例:

1、水蒸发。液态水变成了气态水,没有新物质的生成,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2、固态干冰用于制造舞台效果,固态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放置于舞台上瞬间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形成仙境,未形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3、汽油的挥发,只发生形变,物质本身没有变化。

4、木料做成桌椅,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三、化学变化举例:

1、铁生锈。铁变成了锈,锈是新物质。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石蜡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是新物质。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3、H2与O2混合点燃爆炸等。因为反应前后的分子不同。

注意:核变化(核聚变、核裂变)不属于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

参考资料:网络——物理变化

参考资料:网络——化学变化

C. 如何判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量增加还是减

1、如果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固体与液体参加反应,反应生成了气体则总质量减少,否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2、如果液体与液体反应,生成了沉淀.则溶液的质量减少.
3、如果固体1加入到液体中,生成新的固体2,则看固体1与固体2 的相对原子质量,固体1比固体2 达,溶液质量增加,固体1比固体2 小,溶液质量减少.如:
Fe+CuSO4====FeSO4+Cu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这时溶液的质量就减小了,反之则质量增加.

D. 化学如何 判断两种 物质是否 发生 化学反应

①金属
+
氧气金属氧化物
除Ag、Pt、Au外的金属,
一般都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
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
反应就越剧烈。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
+
水可溶性碱
可溶性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K2O、Na2O、BaO都能跟水反应。Ca(OH)2微溶于水,
它对应的CaO也能与水反应。其余的碱性氧化物一般与水不反应或不易反应。
③碱盐
由碱转化成盐的途径有三个:

+
酸性氧化物盐
+


+
酸盐
+


+
某些盐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④碱碱性氧化物
+

不溶性的碱在加热的条件下,
一般可分解为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碱中的金属越不活泼,
则该碱越容易分解。
⑤非金属
+
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除F2、Cl2、Br2、I2外的非金属,
一般都可直接与O2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⑥酸性氧化物
+
水含氧酸
除不溶性的SiO¬2外,
常见的酸性氧化物都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
⑦酸盐
由酸转化成盐的途径有四个:
某些金属
+
某些酸盐
+
氢气

+
碱性氧化物盐
+


+
碱盐
+


+
某些盐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⑧酸酸性氧化物
+

在一定条件下含氧酸分解可生成酸性氧化物(酸酐)和水。
⑨金属
+
非金属无氧酸盐
此处的非金属H2、O2除外。当金属越活泼,
非金属也越活泼时,
反应就越容易进行。
⑩酸性氧化物
+
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强酸(H2SO4、HNO3)的酸酐与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即可反应,
其余的需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
11
碱性氧化物
+
酸盐
+

强酸(H2SO4、HNO3、HCl)可与所有碱性氧化物反应,
弱酸(H2CO3、H2S等)只能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反应。
12
酸性氧化物
+
碱盐
+

酸性氧化物在一般条件下都可与强碱溶液反应,
但SiO2与NaOH固体(或KOH固体)需在强热条件下才发反应。
13

+
碱盐
+

参加反应的酸和碱至少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
14

+
盐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参加反应的碱和盐必须都能溶于水,
同时生成物中必须有难溶物或容易挥发的碱(NH3•H2O)。
15

+
盐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酸和盐反应的前提条件比较复杂,
在现阶段应掌握以下几点:
这里所说的酸和盐的反应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酸与盐才能发生反应。
如果反应物中的盐是难溶物,
那么生成物必须都是可溶的,
否则反应将不能继续进行。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制取CO2时,
只能选用盐酸而不能用硫酸,
就是这个道理。
必须掌握弱酸盐(如Na2CO3、CaCO3)跟强酸HCl、H2SO4、HNO3的反应,
和生成BaSO4、AgCl的反应。
16

+
盐另两种盐
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必须都能溶于水,
若生成物中有一种是难溶性的盐时,
则反应可以进行。
17
金属
+
盐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排在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17金属
+
酸盐
+
氢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从酸溶液中把氢置换出来。这里的酸主要是指盐酸和稀硫酸。浓硫酸和硝酸因有强氧化性,
跟金属反应时不会生成氢气,
而是生成盐、水和其它气体。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29843801.html

E. 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

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分子改变了就是化学变化,没变就是物理变化。比如生石灰,一块生石灰(cao)打碎了他还是生石灰(cao)而加了水就变味熟石灰。

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化学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按照原子碰撞理论,分子间发生化学变化是通过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发生反应的分子需满足两个条件:

(1)具有足够的能量;

(2)正确的取向。

因为反应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垒,所以须具有较高的能量来克服分子能垒。两个相碰撞的分子须有正确的取向才能发生旧键断裂。

(5)如何判断化学反应变化扩展阅读:

燃烧必然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是不一定有火焰。如果是可燃性气体燃烧,就会产生火焰,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燃烧,硫磺和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硫蒸气和石蜡蒸气,也有火焰;但是木炭在燃烧过程中始终是固态,不能产生可燃性蒸气,所以没有火焰。

其中,爆炸较复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燃烧放热散不掉,在有限空间内体积膨胀产生的爆炸,它是化学变化,例如: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爆炸,爆竹爆炸等。另一种是由于气压引起的爆炸,例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是物理变化。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可通过反应条件判断。“点燃”为放热;“高温”为吸热。有些反应中条件还需“催化剂”才能进行,但不论什么反应,都必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F. 怎样判断物质之间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所以你可以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来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请采纳。

G. 如何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物体的本质可以理解为物质,就是看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是否改变了。判断一个变化过程,你首先需要判断的是,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是什么?比如木桌,组成它的物质是木头。然后再看,发生变化以后,物质变了吗?比如把木桌打烂了,它还是木头,物质没有变,所以这个过程还是物理变化。如果把它烧了,这个时候还有木头吗?没了,烧成了灰了,放出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些物质就不是原来的木头了,物质变了,所以这个过程就是化学变化了。

H. 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举例说明

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铁的生锈、镁条能燃烧生成氧化镁、水能电解出氧气和氢气、氢气能还原氧化铜成铜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但要注意跟物理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也常伴有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产生沉淀物(明矾净水)等,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的种类:

1、氧化反应: 还原剂(反应物)→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2、还原反应: 氧化剂(反应物)→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8)如何判断化学反应变化扩展阅读:

化学变化的特点

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2、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就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通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可以利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取新的物质。

3、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表现现象发生,可以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反应发生。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不同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4种基本类型。

4、物体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5、化学变化里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里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阅读全文

与如何判断化学反应变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