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危险化学品和剧毒化学品有什么区别啊
包含范围不同、购买条件不同、分类不同。
1、包含范围不同
剧毒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和天然毒素,还包括具有急性毒性易造成公共安全危害的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包含剧毒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2、购买所需条件及证明不同
危险化学品的购买,根据本单位的需要可直接到经销商处办理购买。
剧毒化学品的购买,由本单位向公安机关出具购买证明,专人负责持本单位证明到公安机关办理购买证明,持公安机关出具的购买证到经销商处购买。提货时必须2人同时押运。
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在第一次购买前先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材料,申请获得购买剧毒化学品的资格。
3、分类不同
危险化学品分为理化危险化学品、健康危险化学品、环境危险化学品,理化危险化学品又分为爆炸、易燃、氧化、压力、自燃、自热、放热等危险化学品。
剧毒化学品则无具体分类,由《剧毒化学品目录》记载各种剧毒化学品。
(1)化学品毒性怎么区分扩展阅读:
剧毒化学品购买规定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购买剧毒化学品,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生产、科研、医疗等单位经常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领取购买凭证,凭购买凭证购买;
(二)单位临时需要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应当凭本单位出具的证明(注明品名、数量、用途)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领取准购证,凭准购证购买;
(三)个人不得购买农药、灭鼠药、灭虫药以外的剧毒化学品。
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不得向个人或者无购买凭证、准购证的单位销售剧毒化学品。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准购证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不得使用作废的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准购证。
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和准购证的式样和具体申领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
B. 化学毒剂 进行分类
化学毒剂的分类化学毒剂按毒害作用分类可分为:
(1)神经性毒剂、
它是一类能破坏神经系统的毒剂,主要有沙林、梭曼、维埃克斯(VX)等。人员可通过吸入或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毒害作用迅速,主要中毒症状是瞳孔缩小、胸闷、多汗、全身痉挛等。
神经类毒剂是属于速杀、致命程度极高、一沾即死型的毒剂。其毒性比常被用来自杀的农药敌敌危(它也是神经性毒剂)大一千到几千万倍。在后面偶会举例说明
(2)糜烂性毒剂
它是一类能使细胞组织坏死溃烂的毒剂,主要有芥子气、路易氏气。人员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引起中毒,毒害作用通常比较缓慢,主要中毒症状是炎症、溃疡。
(3)全身中毒性毒剂
它是一类能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的毒剂,主要有氢氰酸、氯化氰。人员可通过吸入引起中毒,毒害作用迅速,主要中毒症状是口舌麻木、呼吸困难、皮肤鲜红、痉挛等。
(4)失能性毒剂
它是一类能造成思维和运动功能障碍使人员暂时丧失战斗力的毒剂。主要有BZ等。人员可通过吸入引起中毒,毒害作用较迅速,主要中毒症状是神经错乱、幻觉、嗜睡、身体瘫痪、体温或血压失调等。
(5)窒息性毒剂
它是一类刺激呼吸道引起肺水肿造成窒息的毒剂,主要有光气等。人员可通过吸入引起中毒,毒害作用缓慢,主要中毒症状是咳嗽、呼吸困难、皮肤从青紫发展到苍白、吐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等。
(6)刺激性毒剂
它是一类能刺激眼睛、上呼吸道和皮肤的毒剂,主要有西埃斯(CS)、苯氯乙酮、亚当氏气、CR等。人员可通过吸入、接触引起中毒,毒害作用迅速,主要中毒症状是眼睛疼痛、流泪、喷嚏、咳嗽及皮肤有烧灼感。
C. 危险化学品毒性程度如何识别
溶剂名称 沸点(1atm) 溶解性 毒性
液氨33.35℃
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
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
剧毒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
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
仿、乙酸乙酯
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
低极性溶剂
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
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
溶
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
数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
戊烷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性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
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
低毒,类乙醇,但刺激性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
等混溶
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
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
芳香烃、氯化烃
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
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
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
溶剂混溶
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
氯代烃混溶
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
能溶解某些金属盐
低毒,麻醉性
乙醇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
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
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
混溶
强烈毒性
环己烷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
酸、胺类混溶
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
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
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
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
剂混溶
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
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
气体的优良溶剂
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
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
有机有毒品
三乙胺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
乙醇、乙醚
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丙睛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
成加成有机物
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
庚烷98.4 与己烷类似
低毒,刺激性、麻醉性
水100 略
硝基甲烷101.2 与醇、醚、四氯化碳、DMF、等混溶
麻醉性,刺激性
1,4-二氧六环101.32 能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仍溶解能力很强
微毒,强于乙醚2~3倍
甲苯110.63 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
苯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类,麻醉作用
硝基乙烷114.0 与醇、醚、氯仿混溶,溶解多种树脂和纤维素衍生
物
局部刺激性较强
吡啶115.3 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能溶多种有机
物和无机物
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
4-甲基-2-戊酮115.9 能与乙醇、乙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和动植
物油相混溶
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
乙二胺117.26 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
刺激皮肤、眼睛
丁醇117.7 与醇、醚、苯混溶
低毒,大于乙醇3倍
乙酸118.1 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
以上高级脂肪烃
低毒,浓溶液毒性强
乙二醇一甲醚124.6 与水、醛、醚、苯、乙二醇、丙酮、四氯化碳、
DMF 等混溶
低毒类
辛烷125.67 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与醚、丙酮、石油醚、苯、
氯仿、汽油混溶
低毒性,麻醉性
乙酸丁酯126.11 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
萃取剂
一般条件毒性不大
吗啉128.94 溶解能力强,超过二氧六环、苯、和吡啶,与水混溶,
溶解丙酮、苯、乙醚、甲醇、乙醇、乙二醇、2己酮、蓖麻油、松节
油、松脂等
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
氯苯131.69 能与醇、醚、脂肪烃、芳香烃、和有机氯化物等多种有
机溶剂混溶
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
乙二醇一乙醚135.6 与乙二醇一甲醚相似,但是极性小,与水、醇、
醚、四氯化碳、丙酮混溶
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
对二甲苯138.35 不溶于水,与醇、醚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
一级易燃液体
二甲苯138.5~141.5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苯、烃等有机溶剂混
溶,乙二醇、甲醇、2氯乙醇等极性溶剂部分溶解
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
间二甲苯139.10 不溶于水,与醇、醚、氯仿混溶,室温下溶解乙睛、
DMF 等
一级易燃液体
邻二甲苯144.41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等混溶
一级易燃液体
N,N-二甲基甲酰胺153.0 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
等混溶,溶解能力强
低毒
环己酮155.65 与甲醇、乙醇、苯、丙酮、己烷、乙醚、硝基苯、石
油脑、二甲苯、乙二醇、乙酸异戊酯、二乙胺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
溶
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
环己醇161 与醇、醚、二硫化碳、丙酮、氯仿、苯、脂肪烃、芳香
烃、卤代烃混溶
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
N,N-二甲基乙酰胺166.1 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
芳香族化合物混溶
微毒类
糠醛161.8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混溶部分溶解低沸点脂肪烃,无机物一般不溶
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
N-甲基甲酰胺180~185 与苯混溶,溶于水和醇,不溶于醚
一级易燃液体
苯酚(石炭酸) 181.2 溶于乙醇、乙醚、乙酸、甘油、氯仿、二硫化碳和苯等,男溶于烃类溶剂,65.3℃以上与水混溶,65.3℃以下分层
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
1,2-丙二醇187.3 与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吸湿,不宜静注
二甲亚砜189.0 与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乙醛、丙酮乙
酸乙酯吡啶、芳烃混溶
微毒,对眼有刺激性
邻甲酚190.95 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
参照甲酚
N,N-二甲基苯胺193 微溶于水,能随水蒸气挥发,与醇、醚、氯仿、苯等混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
乙二醇197.85 与水、乙醇、丙酮、乙酸、甘油、吡啶混溶,与氯仿、乙醚、苯、二硫化碳等男溶,对烃类、卤代烃不溶,溶解食盐、氯化锌等无机物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
D. 有毒化学品在那个标准里进行了分类,低毒,中毒,剧毒
毒性分级
《剧毒目录》在剧毒化学品判定标准上参照了GHS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1 GHS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分级
大鼠经口(mg/kg)
大鼠(或兔)经皮(mg/kg)
大鼠吸入1)
气体(ppm)
蒸气(mg/L,4h)
粉尘和雾(mg/L,4h)
第1级
LD50≤5
LD50≤50
LC50≤100
LC50≤0.5
LC50≤0.05
第2级
5<LD50≤50
50<LD50≤200
100<LC50≤500
0.5<LC50≤2.0
0.05<LC50≤0.5
第3级
50<LD50≤300
200<LD50≤1000
500<LC50≤2500
2.0<LC50≤10
0.5<LC50≤1.0
第4级
300<LD50≤2000
1000<LD50≤2000
2500<LC50≤5000
10<LC50≤20
1.0<LC50≤5
第5级
5000
注:1) 1h数值气体和蒸气除2,粉尘和雾除4;2)某些受试化学品在试验染毒时呈气液相混合状态(有气溶胶),而有些则接近气相,如为后者按气体分级界限分级(ppm)
E. 化学中对于毒性的定义到底是怎样的
氧化性也代表着化学反应,不过伤害没有那些氯气,次氯酸那么毒,属于慢性一点的,不过伤害还是一样的,可以理解为魔法伤害和物理伤害,这些东西高中老师都应该有说明的,不过没有细说,毕竟高中的时候都是理论知识很少有实验,所以老师只是建议的提一下。对于毒性最笼统的解释无非就是,对人体能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的化学药品都具有毒性。依稀记得周四下午一群人帮老师重新整理试剂,有一个同学不小心把四氯化钛打翻了,现场一片烟云笼罩~对,就是氯化氢的味道,感觉自己的呼吸系统都被残忍的伤害(对呼吸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紧接着实验室老师直接上3M的口罩(有部分3M的防雾霾口罩是可以媲美防毒面具的)酸酸的你值得拥有。
F. 化学品健康危险分几级
健康危险:
1、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是指在单剂量或在24h内多剂量口服或皮肤接触一种物质,或吸入接触4h之后出现的有害效应。
2、皮肤腐蚀/刺激:皮肤腐蚀是对皮肤造成不可逆损伤;即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可观察到表皮和真皮坏死。皮肤刺激是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对皮肤造成可逆损伤。
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严重眼损伤是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对眼部造成在施用21d内并不完全可逆的组织损伤,或严重的视觉物质衰退。眼刺激是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在眼部产生在施用21d内完全可逆的变化。
4、呼吸或皮肤过敏:呼吸过敏物是吸入后会导致气管超过敏反应的物质。皮肤过敏物是皮肤接触后会导致过敏反应的物质。
5、生殖细胞致突变性:本危险类别涉及的主要是可能导致人类生殖细胞发生可传播给后代的突变的化学品。但是,在本危险类别内对物质和混合物进行分类时,也要考虑活体外致突变性/生殖毒性试验和哺乳动物活体内体细胞中的致突变性/生毒性试验。
6、致癌性:致癌物一词是指可导致癌症或增加癌症发生率的化学物质或化学物质混合物。在实施良好的动物实验性研究中诱发良性和恶性肿瘤的物质也被认为是假定的或可疑的人类致癌物,除非有确凿证据显示该肿瘤形成机制与人类无关。
7、生殖毒性: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8、吸入危险:本条款的目的是对可能对人类造成吸入毒性危险的物质或混合物进行分类。“吸入”指液态或固态化学品通过口腔或鼻腔直接进入或者因呕吐间接进入气管和下呼吸系统。吸入毒性包括化学性肺炎、不同程度的肺损伤或吸入后死亡等严重急性效应。
(6)化学品毒性怎么区分扩展阅读: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职责:
1、危险化学品仓库保管员应熟悉本单位储存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保管业务知识和有关消防安全规定;
2、危险化学品仓库保管员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
3、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手续,对所保管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做到数量准确,帐物相符,日清月结。每月28日前完成出入库手续,完成当月原材料、产成品盘寸报表;定期清点库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按生产计划提前上报采购计划,保证生产;
4、定期按照消防的有关要求对仓库内的消防器材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定期更换;
5、定期对库房进行定时通风,通风时不得远离仓库。做到防潮、防火、防腐、防盗;
6、对因工作需要进入仓库的职工进行监督检查,严防原料和产品流失;
7、对危险化学品按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分垛储存、摆放。留出防火通道;
8、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并指导进入仓库的职工正确佩带劳保用品;
9、定期对仓库内及其周围的卫生进行清扫;
10、按时完成厂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G. 评价一种物质的毒性的标准是什么
所谓的“安全”是相对的,即指在一定条件下,经权衡某物质的利弊后,其摄入量水平对某一社会群体是可以接受的。现代食品安全性评价除了必须进行传统的毒理学评价外,还需要进行人体研究、残留量研究、暴露量研究、膳食结构和摄入风险性评价等。
一般来说,一种有毒物质对于一群实验动物来说,都存在无作用水平(no observe effect level,NOEL),毒物的剂量在这一水平不会对实验动物产生任何特定的毒性反应。但是,当剂量超过这一水平,就可能使个别动物出现某些特定的毒性反应,随着剂量大,产生这些特定毒性反应的动物数会随之增加。当剂量增加到一定水平时,能够使这些特定毒性反应的动物数达到最多,此时该群动物对毒性反应性也最高,这时的毒量就是能够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平均剂量。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将风险分析分为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交流3个邵分,其中风险评价在食品安全性评价中占有中心位置,而NOEL是制定食品安全性评价中最重要的基本参数,它来之于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所限定的动物毒性试验。CAC将危害性分析过程分为以下领域:食品添加剂、化学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性因素。CAC分设有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CCPR),FAO/WHO农药残留专家委员会(JM—PR),兽药残留法典委员会(CCRVDF),FAO/WHO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负责协调和制订国际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物和添加剂标准和法规。
H. 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有什么区别
一、种类不同
1、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 苯乙酸2916340010、醋酸酐(乙酸酐) 2915240000、三氯甲烷、乙醚、哌啶。
2、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甲苯、丙酮、甲基乙基酮、高锰酸钾、硫酸、盐酸。
二、应用范围不同
1、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本身有毒性或者主要是在实验室使用。
2、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和日常都会使用。
(8)化学品毒性怎么区分扩展阅读
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包括:麻黄素、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1-苯基-2-丙酮、胡椒醛、黄樟脑、异黄樟脑、醋酸酐。
易制毒化学品就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原料和配剂, 既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群众日常生活,流入非法渠道又可用于制造毒品。
2012年9月15日前,我国列管了三类24个品种,第一类主要是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第二类、第三类主要是用于制造毒品的配剂。根
据2012年8月29日公安部、商务部、卫生部、海关总署、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管制邻氯苯基环戊酮的公告,2012年9月15日起,邻氯苯基环戊酮也被列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加以管制。
无论是大麻、可卡因等植物天然毒品还是冰毒、摇头丸等合成化学毒品的加工都离不开易制毒化学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易制毒化学品就没有毒品。2008年3月开始施行的《禁毒法》第21条规定,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许可制度。
《刑法》第350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非法运输、携带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剂进出境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在境内非法买卖上述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数量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监管不仅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减少毒品来源、解决毒品问题的釜底抽薪之计,理所当然成为各级人民政府、各禁毒主管部门工作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