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怎么做
化学里分热力学和动力学。
热力学是研究能不能反应的问题,就是楼主说的反应限度的问题
动力学研究的是反应速率问题。反应限度可以根据物质的标准焓和熵,计算出一定温度下的吉布斯自由能,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就可以计算出平衡常数了;再根据平衡常数中,各物质的浓度,以及原子反应的等量关系,就可以计算限度问题了
Ⅱ 元素周期律和化学反应限度(用详细的计算过程和文字说明)
1.c 因为在XY2中,X的比例是44.1%。B中。X占34.5%,所以只有y的含量上升
2.c
3.c 像前面那个同学说的,不过d不符合方程式了
Ⅲ 化学计算题的解答技巧
1、化学守恒法
守恒法解题的核心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除此之外,化学中的等量关系还表现为同一物质中的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化合价守恒、同一化合物等量关系。学生对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的能力较弱,对于物质和元素质量关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联系。
2、化学极限、平均值法
在处理复杂的模糊题型的选择题时,此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出设定的参量(平均值或极值),然后用此参量与各选项做比较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不能准确确定设定的参量。
3、化学差量法
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会出现固、液、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同一状态的物质的质量遵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的质量关系,因此,在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引入差量,根据变化值可以求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差量法的难点在于学生找不到计算的差量,而且不知道同一状态的物质质量的差与物质的质量也成比例。
4、化学假设数据法
根据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质量结合题意假设适合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元素的质量计算,粒子个数的计算不能很好的进行迁移。
化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计算是中的压轴计算题,它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酸碱盐部分的知识,考查知识综合,难度较大。题目主要分为文字叙述型计算、表格计算、图像计算、探究实验计算。以下详细地进行介绍:
1、化学文字叙述型计算
主要考察学生归纳整理题目中隐含信息的能力,难点往往在于“题目文字过多,流程过于复杂,读不懂题,找不到已知,不会列有效的等式求出未知数”。考题经常将溶液和化学方程式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对学生的题目分析理解能力较高,情景比较复杂。解题时,应首先明确所求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质的质量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得出。其次,应明确所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最后运用公式计算出溶液的质量分数。最终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难溶性杂质(反应前混有且不参加反应)-生成物中非溶液(生成沉淀或气体)。
2、化学表格计算
利用数学方法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常常以表格形式将解题信息呈现。解决这类题的办法:这类题往往给出一组或多组数据或条件,通过对表格中数据或条件的分析、对比,解答有关问题或进行计算。要通过仔细阅读,探究表格中各组数据之间内在的规律,努力从“变”中找“不变”,及时发现规律之中的矛盾点,从“不变”中找“变”,进而分析矛盾的根源,解决问题。通常利用差量法求出反应产生的气体或者沉淀或者减少增加的各物质的质量进行计算。
3、化学图像计算
图像计算在于借助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元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函数图像直观的表示出来。坐标系中的函数图不仅能表示化学反应,还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变化的过程,经常是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解决这类题的办法,应该仔细分析函数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不同量,以及“三点一图趋势”即起点、拐点、终点和图像变化趋势,分析其含义。特别是要重点了解拐点表示对应两种物质一定恰好完全反应,这是此类题的关键。
4、化学探究实验计算
探究实验计算的难点在于反应中可能会出现的过量问题导致的物质种类的可能性的判断和引起的其他反应。解决这类题的办法就是结合实验示意图型计算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对比分析每个装置变化前后的质量差,再寻求关系式或数据进行逐个求解;学生应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紧密结合,在对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理出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验数据与物质(或元素)质量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思路,找出正确有用数据,认真做好每一步计算。
Ⅳ 化学题反应限度 1
1.X+3Y=2Z
X、Y是减少的,反应物。Z是增加的,生成物。
物质的量变化如下:
X:1-0.8=0.2
Y:1-0.4=0.6
Z:0.5-0.1=0.4
X:Y:Z=1:3:2
2.0.05mol/L·min、0.1mol/L·min
2min的物质的量变化是0.3-0.1=0.2mol
△c=n/V=0.2/2=0.1mol/L
v=c/t=0.1/2=0.05mol/L·min
5min的物质的量变化是0.5-0.1=0.4mol
△c=n/V=0.4/2=0.2mol/L
v=c/t=0.2/2=0.1mol/L·min
3.相同,因为5min后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Ⅳ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怎么做
主要用守恒做啊,元素质量守恒
Ⅵ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题怎么做
化学反应中的计算,除了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有时需要做一些简单的计算之外,剩下的就是反应物与生成物量的计算了。
在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时,首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配平,这样就获得了所有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数量关系。如:
2HCl+Ca(OH)2=CaCl2+2H2O
2mol 1mol 1mol 2mol
看见,2mol盐酸与1mol氢氧化钙反应生成1mol氯化钙+2mol水;
或者:
2HCl:2×(1+35.5)=73
Ca(OH)2:40×(1+16)×2=74
CaCl2:40+35.5×2=111
2H2O=2×(1×2+16) =36
或者知晓:73g盐酸+74g氢氧化钙+111g氯化钙+36g水
一切计算问题,都以该比例进行。
Ⅶ 化学计算题怎么做
第一种 估算法
“估算法”巧解化学题,走捷径,大大简化解题步骤,是提高解题速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估算,往往不需要一算到底,经常算一阵子即停止了,代之以评价或者权衡。其特点是并没有(或并不需要)正面的直接的算出答案,而且依靠思维的灵感,顿悟,或别出心裁的推理,再准确的判断答案。估算的价值在于独创性。
估算技巧要因题而异,要善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1, 下列物质分别和36.5克2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中能使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 Zn B ZnO C ZnCO3 DZn(OH)2
(分析)由于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所以应生成氯化锌(溶质)质量也相同。又由于四种情况盐酸中的水(溶剂)质量都是相同的。因此,本题的关键是比较四个反应中生成水的多少,生成的水越多,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小。
Zn+2HCl=ZnCl2+H2个 没有水生成
Zn+2HCl=ZnCl2+H2O 生成的水量居中
ZnCO3+2HCl=ZnCl2+H2O+CO2个 生成的水量居中
Zn(OH)2+2HCl=ZnCl2+2H2O 生成的水量最多
通过比较,可知氢氧化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最多,故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第二种,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在变化时成正比例关系的一种简化的式子,根据关系式确定的数量关系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即关系式法。此法广泛用于两个或多个互相有联系的化学式或多步反应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关键是根据有关化学式或反应式以及物质间转化的定量关系,找出关系式和关系量。此法不仅可使计算化简为繁,减小误差,而且已知数与未知数各有固定的位置,层次清楚,有助于打开解题的思路。建立关系式可以通过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基本概念,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多个方面进行。用关系式解题遵循的原则是:
关系式,关系量,这是根据不能忘;
已知,未知是条件,条件对准关系量;
上下相比列比例,求得未知是目的。
例2, 跟50千克硝酸铵里所含氮元素相当的碳酸氢铵的质量是( )
A 98.75 千克 B 197.5千克 C49.4千克 D79千克
(分析)设x千克碳酸氢铵里所含氮元素质量跟50千克硝酸铵里质量相等。
比较硝酸铵与碳酸氢铵的组成可知,两个碳酸氢铵分子所含氮原子数跟一个硝酸铵分子里所含氮原子数相等,所以可导出如下关系:
关系式 NH4NO3----------2NH4HCO3
关系量 80 2X79
已知未知 50千克 X
列比例 80:50千克=2x79:X
解比例 X=98.75千克 (答案A)
第三种 守恒法
守恒法是指应用化学问题中某些化学量守恒的原则来解化学题的方法。用此法解题的关键是找准守恒的化学量,并合理列式进行计算。在化学计算中灵活运用此法,不仅能简化解题过程,而且能加深我们对某些化学原理内涵的深刻理解。在初中化学计算中,常见的守恒法有以下五种:
1, 原子个数守恒。
原理: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
2, 元素种类守恒
原理: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3, 元素或原子团的质量守恒
原理:化学反应前后某一元素或原子团的质量不变。
4, 质量总和守恒
原理: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5, 电荷守恒
原理: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3, 取一定量含有某金属R的样品,将其投入到73克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中,金属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测定所得金属氯化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4.7%,计算:(1)样品中金属R的质量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97年天津中考题)
(分析)此题属于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其中R元素和盐酸中的氯元素全部转移到金属氯化物中,故此题利用元素质量守恒法求解较为方便。
解:(1)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73克X20%=14.6克
氯化氢中氯元素的质量:14.6克X(35.5/36.5X100%)=14.2克
所得金属氯化物的质量:14.2克/74.7%=19.0克
则样品中金属R的质量为:19.0克-14.2克=19.4克
(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73克X20%+4.8克=19.4克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9.4克—19.0克=0.4克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0克/(73克+4.8克-0.4克)X100%=24.5%
例4,下图是一种化合物组成的装置。
经充分反应后得实验数据如下:玻璃管的质量为80.2克
实验前 实验后
铜的氧化物+玻璃管 137.8克 131.4克
氯化钙+U型管 100.8克 108.0克
试根据实验数据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2)生成水中氧的质量;
(3)铜的氧化物中铜的质量;
(4)铜的氧化物中铜和氧的质量比;
(5)计算铜的氧化物中铜,氧的原子个数比;
(6)写出该铜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及名称;
(分析与解答)用实验方法测定化合物的组成,是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该题为一简单的定量分析实验题,其主要计算依据的是质量守恒定律。
(1) U型管内干燥剂反应后增加的质量,即为反应中生成水的质量。108.0克-100.8克=7.2克
(2) 盛铜的氧化物的玻璃管反应后质量减少了,原因是氢气和铜的氧化物里的氧反应生成了水,所以反应前后,玻璃管物质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水中氧的质量。137.8克-131.4克=6.4克
(3) 铜的氧化物中铜的质量为131.4克-82克=51.2克
(4) 铜的氧化物铜和氧的质量比为51.2克:6.4克=8:1
(5) 用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质量比,分别除以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即可求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8/64:1/16=2:1
(6) Cu2O 氧化亚铜
第四种 讨论法
有的计算题答案不止一个,或者用代数字母表示,解题时根据题意分析,各种答案,最后确定合理答案,这种通过对各种可能情况的讨论寻求答案的解题方法,就是讨论法。用此法的关键是不遗漏,不重复。
例5 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8克点燃使之充分反应,得到7.2克水蒸气,则反应的混合物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
A 1:1 B 1:4 C 4:1 D 1:9
(分析)要注意克服通过计算的准确选项只有一个思维定势。
7.2克水中含氢元素0.8克氧元素6.4克,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反应后剩余0.8克气体。
讨论 :若氢气过量,则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1.6克:6.4克=1:4
若氧气过量,则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0.8克:7.2克=1:9
答案:B D
例6,天平两端各放质量相同的烧杯,杯内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如果在两个烧杯中一端放锌片,一端放与锌片相同质量的铁片,反应完全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吗?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答)本题应分别讨论下面两种情况。
(1) 如果硫酸过量,则放锌片的一端放出氢气的质量多。天平向放锌的一端倾斜。
(2) 如果硫酸量不足,则应以硫酸量为标准进行计算,由于硫酸的质量相同,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也相同。故天平仍保持平衡。
Ⅷ 这道化学反应速率计算题怎么做,急!!
先用反应速率计算式求出氨气的速率,再根据速率和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求氢气的速率
Ⅸ 如何做化学计算题
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有关溶液的计算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有关溶液的计算中,要准确分析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它们的最基本的质量关系是: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应注意此关系中,溶质质量不包括在溶液中未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1.溶解度的计算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量的关系,可进行如下的有关计算。
(1)根据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量,求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该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里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溶剂质量减少(蒸发溶剂)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质量。
(4)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温度变化(降温或升温)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或需加入晶体的质量。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初中化学中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如下: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可以有: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液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的质量和它的质量分数,求溶液里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将一已知浓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稀释,或加入固体溶质,求稀释后或加入固体后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3.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之比,是一个固定的值,也就是说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是恒定的。在计算中首先要明确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其次是要注意条件,必须是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才能进行换算。
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如下:
溶解度 质量分数
量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间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
条件 ①与温度有关(气体还跟压强有关)②一定是饱和溶液 ①与温度、压强无关②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溶解溶质的质量不能超过溶解度
表示方法 用克表示,即单位是克 用%表示,即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运算公式 溶解度=×100 %=×100%
换算公式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Ⅹ 化学-反应限度的题
假设B完全反应则剩0.5molB,所以B大于0.5mol,假设C完全反应则B为1.5mol,所以B小于1.5mol,所以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