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基础有机化学多少页

基础有机化学多少页

发布时间:2022-06-07 16:25:31

Ⅰ 基础有机化学的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1.2 结构概念和结构理论
1.2.1 KekuleA(凯库勒)及CouperA(古柏尔)的两个重要基本规则(1857)
1.2.2 BufferevA(布特列洛夫,l861)的化学结构理论
1.3 化学键
1.3.1 原子轨道
1.3.2 原子的电子构型
1.3.3 化学键
1.3.4 价键理论
1.3.5 分子轨道理论
1.3.6 共价键的极性分子的偶极矩
1.3.7 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键能
1.4 酸碱的概念
1.4.1 酸碱的电离理论
1.4.2 酸碱的溶剂理论
1.4.3 酸碱的质子理论
1.4.4 酸碱的电子理论
1.4.5 软硬酸碱概念
复习本章 的指导提纲
英汉对照词汇
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表示方式命名
2.1 有机化舍物的分类
2.2 有机化合物的表示方式
2.2.1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式
2.2.2 有机化合物立体结构的表示方式
2.3 有机化舍物的同分异构体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2.4 烷烃的命名
2.4.1 链烷烃的命名
2.4.2 单环烷烃的命名
2.4.3 桥环烷烃的命名
2.4.4 螺环烷烃的命名
2.5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2.5.1 烯基、亚基和炔基的命名
2.5.2 烯烃和炔烃的系统命名
2.5.3 烯烃和炔烃的其它命名法
2.6 芳香烃的命名
2.6.1 含苯基的单环芳烃的命名
2.6.2 多环芳烃的命名
2.6.3 非苯芳烃
2.7 烃衍生物的系统命名
2.7.1 常见官能团的词头、词尾名称
2.7.2 单官能团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2.7.3 含多个相同官能团化合物的系统
2.7.4 含多种官能团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2.7.5 环氧化合物和冠醚的命名
2.8 烃衍生物的普通命名法
2.8.1 卤代烷的普通命名法
2.8.2 醇的普通命名法
2.8.3 醚的普通命名法-
2.8.4 醛和酮的普通命名法
2.8.5 羧酸的普通命名法
2.8.6 羧酸衍生物的普通命名法
2.8.7 胺的普通命名法
复习本章 的指导提纲
英汉对照词汇
第3章 立体化学
3.1 轨道的杂化和碳原子价键的方向性
3.1.1 甲烷sp3杂化o键
3.1.2 乙烯sp2杂化x键
3.1.3 乙炔sp杂化正交的x键
构象、构象异构体
3.2 链烷烃的构象
3.2.1 乙烷的构象
3.2.2 丙烷的构象
3.2.3 正丁烷的构象构象分布
3.2.4 其它链烷烃的构象
3.2.5 乙烷衍生物的构象分布
3.3 环烷烃的构象
3.3.1 Baeyer张力学说
3.3.2 环丙烷的构象
3.3.3 环丁烷的构象
3.3.4 环戊烷的构象
3.3.5 环己烷的构象
3.3.6 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3.3.7 十氢化萘的构象
3.3.8 中环化合物的构象
旋光异构体
3.4 旋光性
3.4.1 平面偏振光
3.4.2 旋光仪旋光物质旋光度
3.4.3 比旋光度分子比旋光度
3.5 手性和分子结构的对称因素
3.5.1 手性手性分子
3.5.2 判别手性分子的依据
3.6 含手性中心的手性分子
3.6.1 手性中心和手性碳原子
3.6.2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3.6.3 含两个或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3.6.4 含两个或多个相同(相像)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3.6.5 含手性碳原子的单环化合物
3.6.6 含有其它不对称原子的光活性分子
3.7 含手性轴的旋光异构体
3.7.1 丙二烯型的旋光异构体
3.7.2 联苯型的旋光异构体
3.8 含手性面的旋光异构体
3.9 消旋、拆分和不对称合成
3.9.1 外消旋化
3.9.2 差向异构化
3.9.3 外消旋体的拆分
3.9.4 不对称合成法
复习本章 的指导提纲
英汉对照词汇
第4章 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
4.1 烷烃的分类
4.2 烷烃、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烷烃的反应
4.3 预备知识
4.3.1 有机反应及分类
4.3.2 有机反应机理
4.3.3 有机反应中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4.4 烷烃的结构和反应性分析
4.5 自由基反应
4.5.1 碳自由基的定义和结构
4.5.2 键解离能和碳自由基的稳定性
4.5.3 自由基反应的共性
4.6 烷烃的卤化
4.6.1 甲烷的氯化
4.6.2 甲烷的卤化
4.6.3 高级烷烃的卤化
4.7 烷烃的热裂
4.8 烷烃的氧化
4.8.1 自动氧化
4.8.2 燃烧
4.9 烷烃的硝化
4.1 0烷烃的磺化及氯磺化
4.1 1小环烷烃的开环反应
烷烃的制备
4.1 2烷烃的来源
复习本章 的指导提纲
英汉对照词汇
第5章 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
共振和质谱
(一)紫外光谱
5.1 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5.1.1 紫外光谱的产生
5.1.2 电子跃迁的类型
5.2 紫外光谱图
5.3 各类化合物的电子跃迁
5.3.1 饱和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
5.3.2 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的电子跃迁
5.3.3 芳香族化合物的电子跃迁
5.4 影响紫外光谱的因素
5.4.1 生色基和助色基
5.4.2 红移现象与蓝(紫)移现象
5.4.3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5.5 与化学结构的关系
(二)红外光谱
5.6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5.6.1 红外光谱的产生
5.6.2 分子的振动形式和红外吸收频率
5.6.3 振动自由度和红外吸收峰
5.6.4 红外光谱仪及测定方法
5.7 红外光谱图
5.7.1 红外光谱图的组成
5.7.2 官能团区和指纹区
5.8 重要官能团的红外特征吸收
5.8.1 烷烃红外光谱的特征
5.8.2 烯烃红外光谱的特征
5.8.3 炔烃红外光谱的特征
5.8.4 芳烃红外光谱的特征
5.8.5 卤代烃红外光谱的特征
5.8.6 醇、酚、醚红外光谱的特征
5.8.7 醛、酮红外光谱的特征
5.8.8 羧酸红外光谱的特征
5.8.9 羧酸衍生物、腈红外光谱的特征
5.8.1 0胺红外光谱的特征
5.9 影响化学键和基团特征频率的因素
(三)核磁共振
5.1 0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5.1 0.1 原子核的自旋
5.1 0.2 核磁共振现象
5.1 0.3 H的核磁共振饱和与弛豫
5.1 0.4 C的核磁共振丰度和灵敏度
5.1 0.5 核磁共振仪
氢谱
5.1 1化学位移
5.1 1.1 化学位移
5.1 1.2 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的起因
5.1 1.3 化学位移的表示
5.1 1.4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5.1 2特征质子的化学位移
5.1 2.1 烷烃
5.1 2.2 烯烃
5.1 2.3 炔烃
5.1 2.4 芳烃
5.1 2.5 卤代烃
5.1 2.6 醇酚醚羧酸胺
5.1 2.7 羧酸衍生物
5.1 3偶合常数
5.1 3.1 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
5.1 3.2 自旋偶合的起因
5.1 3.3 偶合常数
5.1 3.4 化学等价、磁等价、磁不等价性
5.1 3.5 偶合裂分的规律
5.1 4醇的核磁共振
5.1 5积分曲线和峰面积
5.1 6H-NMR图谱的剖析
碳谱
5.1 7C-NMR谱的去偶处理
5.1 8C的化学位移
5.1 9C-NMR谱的偶合常数
5.2 0C-NMR谱的特点
5.2 lNMR谱提供的结构信息
(四)质谱
5.2 2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质谱仪
5.2 3质谱图的表示
5.2 4离子的主要类型、形成及其应用
5.2 4.1 分子离子
5.2 4.2 同位素离子
5.2 4.3 碎片离子和重排离子
5.2 4.4 亚稳离子
5.2 4.5 多电荷离子
5.2 5影响离子形成的因素
复习本章 的指导提纲
英汉对照词汇
第6章 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
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6.1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
6.1.1 诱导效应
6.1.2 共轭效应
6.1.3 超共轭效应
6.1.4 场效应
6.2 碳正离子
6.3 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保持和构型翻转Walden转换
6.4 饱和碳原子上亲核取代反应的概述
6.5 亲核取代反应的速率
6.6 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
6.6.1 SN2反应的定义、机理和反应势能图
6.6.2 成环的SN2反应
6.6.3 SNl反应的定义、机理和反应势能图
6.6.4 溶剂解反应
6.6.5 Winstein离子对机理
6.7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6.7.1 烷基结构的影响
6.7.2 离去基团的影响
6.7.3 试剂亲核性的影响
6.7.4 溶剂的影响
β-消除反应
6.8 消除反应的分类
6.9 E2反应
6.9.1 卤代烃失卤化氢E2反应
6.9.2 E2反应和SN2反应的并存与竞争
6.1 0E1反应
6.1 0.1 卤代烃失卤化氢El反应
6.1 0.2 El反应和sNl反应的并存与竞争
6.1 0.3 醇的失水E1反应
6.1 1邻二卤代烷失卤素E1cb反应
复习本章 的指导提纲
英汉对照词汇
第7章 卤代烃有机金属化合物
7.1 卤代烃的分类
7.2 卤代烃的结构
7.2.1 卤代烷中碳卤键的特点
7.2.2 卤代烷的构象
7.3 卤代烷的物理性质
卤代烃的反应
7.4 亲核取代反应
7.5 消除反应
7.6 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共存与竞争
7.7 卤代烷的还原
7.8 卤仿的分解反应
7.9 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
7.9.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命名
7.9.2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
7.9.3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7.9.4 格氏试剂和有机锂试剂的制备及性质
卤代烃的制备
7.1 0一元卤代烷的制备
7.1 1多卤代烷的制法
7.1 2卤代烷的工业生产
7.1 3氟代烷的制法
复习本章 的指导提纲
英汉对照词汇
第8章 烯烃亲电加成自由基加成共轭加成
8.1 烯烃的分类
8.2 烯烃的结构特征
8.2.1 单烯烃的结构特征
8.2.2 共轭双烯的结构特征
8.3 烯烃的物理性质
8.3.1 单烯烃的物理性质
8.3.2 共轭烯烃物理性质的特点
烯烃的反应
8.4 烯烃的亲电加成
8.4.1 加成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8.4.2 烯烃与卤素的加成
8.4.3 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碳正离子中间体机理
8.4.4 烯烃与硫酸、水、有机酸、醇和酚的反应
8.4.5 烯烃与次卤酸的加成
8.5 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
8.6 烯烃的氧化
8.6.1 烯烃的环氧化反应
第9章 炔烃
9.1炔烃的结构
9.2炔烃的物理性质
9.3末端炔烃的特性
9.3.1酸性
9.3.2末端炔烃的卤化
9.3.3末端炔烃于醛、酮的反应
9.4炔烃的还原
9.4.1催化加氢
第10章 醇和醚
第11章 苯和芳香烃芳香亲电取代
第12章 醛和酮亲核加成共轭加成
第13章 羧酸

Ⅱ 基础有机化学(邢大本)P618页腈催化氢化把液氨和“120-130K”写一块是什么意思

反应温度啊。120~130℃,不是K。
加氢需要加热的,

我看的是第三版

Ⅲ 高等有机化学基础多少页

高等有机化学比本科的基础有机化学高了不止一大截,它包括物理有机化学,立体化学,有机合成,天然有机,有机分析等, 物理有机又包括有机分子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有机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中间体,有机光化学与光物理 ,计算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富勒烯化学等立体化学包括外消旋体的拆分,立体专一反应和立体选择反应,潜手性分子,不对称合成,构象分析等, 有机合成需要合成学,方法学和试剂的综合运用,通过策略或战略分析最终高效得获得目标产物,现代有机合成主要包括原子经济,高效偶联,不对称合成,连锁反应,异相催化转化,组合化学等等,总之,高等有机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不是本科所能比的,楼主若想学习,《March高有》和《Carey高有》是最好的选择.

Ⅳ 刑其毅 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的PDF

前四章:
http://wenku..com/view/b5ba1837f111f18583d05a06.html

我的网盘中有全文的。上下册 47.0M 1225页:
http://41.dc.ftn.qq.com/ftn_handler//%E5%9F%BA%E7%A1%80%E6%9C%89%E6%9C%BA%E5%8C%96%E5%AD%A6(%E7%AC%AC%E4%BA%8C%E7%89%88)%E4%B8%8A%E3%80%81%E4%B8%8B%E5%86%8C%5B%E9%82%A2%E5%85%B6%E6%AF%85%E7%AD%89%5D.pdf?k=&&txf_fid=

请复制全部内容到地址栏,包括括号后面没有被识别为链接的部分。
(从http到92f09)

Ⅳ 如何评价第四版《基础有机化学》

先说新的进步/特点:第四版的内容安排有很大调整,这个看了上册前言、对比一下第三版目录就很清楚了。这样改到底如何,见仁见智,但至少体现了新编者的观点。个人认为,上册前言中所提四个章节归并改编的标准尚不周延,还没有达到全书在章节编排的逻辑上一以贯之的效果,具体就体现为上面柳兄提到的重排、自由基反应等未消化的老版问题。第四版的一个很好的地方是增加了历史发展脉络,对科学事实有益。第三版可读性的障碍之一是事实太多,却不知道事实是如何来的、彼此间逻辑关系如何,以致有种看手册的感觉。第四版(尤以下册改动为大)很多地方不仅给了反应式,还详细讲了年代、人物、重要实验,构成一系列知识支点,我以为是很好的。例如下册的苯炔一节,第三版这部分开篇几句列了几个生成苯炔的反应,随后开始讲反应,除了提到五十年代 Roberts 等的液氨反应外没有交代详细的历史。第四版则由芳炔这一更广的概念入手,从 1902 年提出的第一个杂环芳炔中间体假设讲到不久前直接捕获,旁及苯炔实质上是双自由基的概念,这就深入浅出的勾勒了芳炔化学的概貌。从所用材料出发,我估计裴 sir 写这段时主要参考的应是 2003 年 Angew 上的那篇芳炔综述。第四版的习题大量更新,紧跟时代发展,继续保持了原来既讲即练的风格,又增入了不少新思路,看得出习题更不像是为了编题而编的题,而是促进学生学习与思考的工具。例如最后文献检索还让学生评点 SCI 作为科研评价标准是否合理,引了去年的一篇 Science 社论,颇令人耳目一新。还有一个很好的点是版式现代,利于阅读。这次开本变为国际教材常见的宽十六开,又增加了边栏和双色,条理明晰,显示出现代感。唯其不足是边栏不分奇偶都在页左,以致于一半边栏误陷在中脊里,不好笔记。再提一些感觉存在的问题:第四版与第三版一样的毛病是书成众手,前后重复抵牾,不如第一、二版简净规矩。例如有机酸碱理论第一章就有专节,后面下册裴 sir 又在苯那章的阅读材料放了一次,并且前后内容不甚一致。又如上下册 ylide 的汉译名未统一。此类问题多且细,只能说有待作者之一或审稿者来统一细细勘校。基础有机的内容取舍,是一个大问题。讲少了不够用,多了又侵占后续课程。第四版已着力弥合,似仍有不少可改进之处。例如立体化学、周环反应一直觉繁,似可适当删简。又如前面的芳炔部分,拙着《物理有机化学:结构与原理》(月底即出)中写的相关章节前几段所用材料几乎与现在下册全同,仅多两三条反应。(也正因此,我开卷读第四版才害怕裴 sir 又把我们写的都给写了。)个人认为,基础无机有机都应以知识广度为目标,在不影响主干逻辑的前提下,深度知识应让位于广度知识。此类在教学可再磨合。长期以来存在的参考文献阙如的问题这次仍未解决。虽然第四版文中有大量人名年代信息,可以查考,终究不如直接给出出处好。老先生编的教材中以高振衡的《物理有机化学》做得最好,几乎每个反应都有文献。即使不能做到无一字无出处,至少可给几个大综述和核心文章,以供课后阅读吧。最后是部分物理有机问题仍未解决,这个提到者甚多。例如乙烷构象中超共轭效应影响,周公度先生 2004 年就专门介绍过了,第四版没改,至今似乎只有胡宏纹与时俱进改了。又如非苯芳环中薁的芳香性应视为[10]轮烯而非两个芳环稠合,2013 年笔者曾与人合作在《大学化学》写文介绍过,第四版亦未采见。似此类问题应可再商榷。不过总的来看,第四版还是有了质的变化,在风格气韵上完成了从‘邢大本’到‘裴巨本’的转变,还是很值得称道的。期待更好的第五版早日问世!

Ⅵ 徐寿昌编的有机化学,和邢其毅的基础有机化学,有什么区别

邢其毅的基础有机化学是两本大厚本,一千多页,是北京大学的,很多名校都在用,徐寿昌编的有机化学比较适合农林类学习!

Ⅶ 高二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课本69页答案!!急!

这些方程式都是学习有机化学必须记住的,相信你们老师一定都讲过,在这我不一一写了,发给你一些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 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 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 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Ⅷ 关于《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上册(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第38页的基团顺序的问题。

正确答案为 —SCH3>—CH2Br>—CCL3>—>—COOCH3>—CH2OH>—CH2NH2>CHDCH3>—CH2CHDCH3>—CH2CH2CH3>—CH2CH3
因为 基团大小的比较按照次序规则排序,看直接相连原子的原子序数,序数大的是大基团,S的原子序数大于C ,所以—SCH3排在第一位,原子序数相同往下比,直到比较出大小,遇到双键看成两次与此原子相连,遇到同位素的话,质量数大是大基团。

Ⅸ 高二化学中学教材全解 有机化学基础第39页例二 谁有详解 还有有机物的一氯代物怎样判断

甲苯的一氯代物共四种吧 甲基一种苯环邻间对三种 1mol烃加成2HCL上去两个氯 氯代烷再取代6mol氯气上去6个氯 最后只有碳氯则知道共有氯8个 根据烷烃通式可知碳为3个选B 也可以一个个分析 三键可加成2molHCL的 第二问选C它相当于甲烷的构造

Ⅹ 大学有机化学基础的图书目录

1 有机结构理论和有机反应方程式
1.1 有机化合物
1.1.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1.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官能团
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1.2.1 原子轨道和八隅体
1.2.2 共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
1.2.3 分子轨道理论
1.2.4 键长、键角和键能
1.2.5 电负性、偶极矩和极性、极化
1.2.6 孤对电子和形式电荷
1.2.7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式
1.2.8 共振论
1.3 有机化合物中比共价键弱的作用力
1.3.1 范氏力
1.3.2 氢键
1.4 有机分子内的张力
1.5 有机化学中的酸和碱
1.5.1 Br6nsted质子理论
1.5.2 Lewis电子理论
1.6 电子效应
1.6.1 诱导效应和场效应
1.6.2 共轭效应
1.6.3 超共轭效应
1.7 立体效应
1.8 溶剂效应
1.9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1.10 有机反应的表示方式和符号的应用
1.11 怎样学习有机化学
习题
2 烷烃和环烷烃
2.1 烷烃的构造和同分异构
2.2 烷烃的命名
2.2.1 传统命名法
2.2.2 系统命名法
2.3 烷烃的构象分析
2.4 环烷烃的顺、反异构现象
2.5 环烷烃的命名
2.6 小环环烷烃的张力
2.7 环丙烷、环丁烷和环戊烷的构象
2.8 环己烷的构象
2.9 中环和大环的构象
2.10 构象分析
2.11 单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2.12 双取代和多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2.13 多环分子的构象
2.14 饱和烃的来源与制备
2.14.1 开链烷烃的制备
2.14.2 环烷烃的制备
2.15 烷烃的物理性质
2.16 烷烃的化学性质
2.16.1 氧化反应
2.16.2 热解反应
2.16.3 磺化和硝化反应
2.16.4 卤化反应
2.16.5 环烷烃的开环和取代反应
2.17 甲烷氯化反应的机理自由基链式取代反应过渡态理论
2.18 烷烃的卤化反应
2.19 石油工业
2.20光气化反应
习题
3 立体化学
3.1 对映异构和四面体碳
……
4 质谱
5 烯烃
6 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
7 炔烃
8 核磁共振谱
9 苯系芳香族化合物和芳香性
10 苯的化学反应
11 杂环化合物
12 卤代饱和烷烃、卤代烯烃、卤代芳香烃
13 醇和酚

阅读全文

与基础有机化学多少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