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名字都有哪些
1、天然食品防腐剂--R-多糖(克霉王) 天然食品防腐剂--R-多糖(克霉王),是采用多溶菌生物技术,把不能溶于水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和易溶于水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合而为一,使杀菌效果更广谱,更优质。它是根据其各自的单项抑菌作用,经过扩大菌母的特定工艺,研制出具有综合防霉杀菌、无毒无害的水剂复合型天然食物防腐剂。其杀菌抑菌能力广泛,对真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阳性细菌都有很好的杀灭和抑制效果,是食品防腐剂产品中的一种高科技广谱杀菌抑菌新产品。特别是对导致食品腐败的霉菌的杀灭和抑制能力超群,故称"克霉王"。该产品为橙黄色液体,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细滑,易结晶,易溶于水。不影响食品口感和味道。长期接触对皮肤没有刺激性和过敏反应。在食品保质期以后逐渐分解为碳水化合物,没有蓄积现象,具有营养价值。 R-多糖的抑菌作用不受食品酸碱度的影响,也不受食品加热和光照的影响。在180℃加热30分钟不影响其抑菌菌防腐效力,可用于熟食品和焙烤食品。 R-多糖作为饮品、酱制品、调味品、面食等产品的防腐剂,具有很强的抑制酵母菌、霉菌、细菌发育的作用。尤其是对引起食品腐败的酵母菌、霉菌、细菌作用最强,其杀灭霉菌的有效浓度为0.005-0.1%,一般常用量为0.01-0.02%。抑制细菌的有效浓度为0.001-0.1%。 R-多糖在果味和碳酸饮料中每100公斤添加80-100ml时,保质期为12个月。在果汁中每100公斤添加100-120ml时,保质期为14个月。在料酒中每100公斤添加50-80ml时,保质期为14个月。在果酒中每100公斤添加40-50ml时,保质期为26个月。R-多糖脱色后在牛奶中使用,每100公斤添加150ml时,保质期为6-8个月。在啤酒中使用,每100公斤添加80-100ml时,保质期为14个月。 R-多糖对渍酸菜类食品中极易产生的霉菌以及酸菜中产生的腐烂细菌、生、熟肉制品中的细菌、霉菌、肉毒梭状杆菌、酿造醋、配制醋和其它保健醋制品中容易产生的霉菌、双芽菌都有极强、高效地抑制作用。 2、溶菌酶 溶菌酶是一种无毒蛋白质,能选择性地分解微生物的细胞壁,在细胞内对吞噬后的病原菌起破坏作用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繁殖。特别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溶菌作用,可作为清酒、干酪、香肠、奶油、生面条、水产品和冰淇淋等食品的防腐保鲜剂。缺点是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作用很弱,成本高,每公斤约1600元。 3、蜂胶 蜂胶是蜜蜂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各国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蜂胶是免疫因子的激活剂,它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种活性成分,能显着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糖尿病、癌症、高血脂、白血病等多种顽症有较好预防和治疗效果。同时,蜂胶对病毒、病菌、霉菌有较强的抑制、杀灭作用,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作用。因此在食品中添加蜂胶不仅是一种天然的高级营养品,而且可以作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缺点是添加剂量大,使用成本高,产品发甜。 4、植物提取物 大蒜素:大蒜所含有的大蒜辣素对痢疾杆菌等一些致病性肠道细菌和常见食品腐败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这使得它成为一种天然的防腐剂,深圳教育学院的马慕英用大蒜水溶液对几十种污染食品的常见霉菌、酵母菌等真菌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它对这些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防腐能力与化学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效果相近。大蒜蒜瓣的抗菌性能十分微弱,蒜苗与蒜的茎叶具有相当的抗菌作用。其抗菌性能在高温下下降很多,因此应用大蒜提取物防腐保鲜应力求在较低温度(85℃下)进行。大蒜的最适作用pH为4左右,因而适宜用于酸性食品的防腐保鲜中。缺点是不耐高温,在中性环境下失去抑菌作用,成本高。 芥菜提取物:其主成分油脂部分有很广的抗菌性,对霉菌酵母力有强效,对格兰氏阴性菌也有效,芥末提取物制剂对防谷物害虫、防青果物污染也有效。 唐辛子提取物:它对酵母、霉菌等抗菌性强,与有机酸、氨基酸等组合应用,可扩大应用范围。 胡椒提取物:其水溶性提取物有抗菌作用,尤其抗格兰氏阴性菌,特别适合腌渍食品的防腐。抗菌成分以Allglicisothocganate为主。 辣椒提取物:抗菌有效成分是芳香烃基香辣油,将其制成天然精细制剂,利用其挥发产生的蒸气在表面形成保护膜有抗菌、防虫、保鲜效果,应用于盒餐调理菜肴,也可制成胶膜包装制剂贴于餐盒容器底部抑制食品表面微生物的二次污染。 咖啡豆渣提取物:它有抗菌性,抗菌效果与安息香酸相当,抗菌有效成分为3′-4′-dighdoxyacetan-Phenon。咖啡芽组织液也有同样抗菌性。 莲茎提取物:它可抑制黑曲菌、青霉菌等生长,其抗菌性在冷冻干燥、室温到-20℃贮藏6个月以上及煮沸过程中亦不会失活。 甘草提取物:它用二氯甲烷与乙醇混合剂作溶剂抽提或用氯仿与乙醇混合作溶剂抽提甘草,除去溶剂后的抽提物对致食品腐败变质密切相关的大肠杆菌、金黄色或柠檬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等有强抑制作用,对霉菌、酵母菌也有抗菌及抑制能力。 萝卜提取物:它含有刺激味成分4-甲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M1B1)有抗真菌、细菌作用。 丝柏叶提取物:日本从丝柏叶中通过水蒸气蒸馏提取出日扁柏醇,该物质有很强的杀菌力,可作抗甲氧苯青霉素钠(新青霉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剂,防止医院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也可作防霉剂及预防苹果腐烂。 茶叶提取物多酚:它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龋齿链球菌、毛霉菌、青霉菌、亦霉菌、啤酒酵母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还有对人体很好的生理效果,为理想的食品抗菌、防腐保存剂。 啤酒花树脂:其对唾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 目前,大多数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植物提取物成本都比较高,每公斤约在800元左右。 还有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壳聚糖及鱼精蛋白等天然防腐剂,在此不作一一介绍。 总之,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对身体健康寄予更高的期望值,对食品的安全标准要求越来越高,食品防腐剂作为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添加剂之一,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安全标准也将越来越高。我国理想的天然食品防腐剂的诞生与大规模的应用,必将为提高食品安全标准,使我国在世界上率先禁止化学合成防腐剂的使用,为提高人类食品的安全水平,树立我国形象做出巨大贡献。
‘贰’ 保鲜用什么化学品
食品常用保鲜剂有:苯甲酸,是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保鲜剂,它在动物体内易随屎液排出体外,不蓄积,毒性低且价格低廉,目前占据国内大部分保鲜剂市场;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是目前国际广泛应用的抗氧化剂之一,并有很强的抗微生物作用,主要用于食用油脂,最大用量为0.2g/kg,缺点是成本较高;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是目前我国生产量最大的抗氧化剂之一,价格低廉,为BHA的1/5~1/8,但抗氧化性不如BHA强,使用范围与BHA相同,缺点是毒性较高。
‘叁’ 海鲜防腐剂有哪些种类
防腐剂有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生物防腐剂、复合防腐剂等等。防腐剂是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要使食品有一定的保藏期,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来防止微生物的感染和繁殖。实践证明,采用防腐剂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最经济、最有效和最简捷的办法之一。
习惯上,二者常以用途而不是以化学结构相区分,因为同一物质如苯酚(phenol)低浓度时用作防腐剂,较高浓度时用作消毒剂。多数认为,防腐剂一词不适用于全身应用的药物。
常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的药物有苯酚的各种取代物如联苯酚(biphenols)、甲酚(cresols)、二甲苯酚(xylenols),阳离子表面活性物质,卤素(halogens),氧化剂如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和高锰酸盐(perman-ganates),苯胺染料(aniline dyes)和吖啶染料(acridine dyes),重金属盐,醇类(alcohols)和醛类(aldehy-des)等。
防腐剂也应用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25种。
我国到目前为止已批准了32种使用的食物防腐剂,其中最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苯甲酸钠的毒性比山梨酸钾强,而且在相同的酸度值下抑菌效力仅为山梨酸的1/3,因此许多国家逐渐用山梨酸钾。但因苯甲酸钠价格低廉,在我国仍普遍使用,主要用于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
山梨酸钾抗菌力强,毒性小,可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转化为CO2和水。从防腐剂的发展趋势上看,以生物发酵而成的生物防腐剂,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肆’ 常用食品保鲜剂有那些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再仅仅限于数量和价格,而对卫生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保鲜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达到食品防腐、保鲜、延长保质期和货架期的目的,常采用冷藏、辐射等技术,但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各种食品保鲜剂。
1. 常见食品保鲜剂
近年来,食品中常用的保鲜剂有:苯甲酸,是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保鲜剂,它在动物体内易随屎液排出体外,不蓄积,毒性低且价格低廉,目前占据国内大部分保鲜剂市场;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是目前国际广泛应用的抗氧化剂之一,并有很强的抗微生物作用,主要用于食用油脂,最大用量为0.2g/kg,缺点是成本较高;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是目前我国生产量最大的抗氧化剂之一,价格低廉,为BHA的1/5~1/8,但抗氧化性不入BHA强,使用范围与BHA相同,缺点是毒性较高;没食子酸丙酯(PG),抗氧化作用较BHA、BHT强,主要用于油炸食品、方便面和罐头,最大用量为0.1g/kg,缺点是与金属离子产生呈色反应;异抗坏血酸,用于一般食品抗氧化、防腐,且无毒性;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于油脂、不饱和的粗植物油很有效,对高温很稳定,且挥发性比BHA、BHT小,因此对加工和食用中需加热的食品非常适用。
2. 天然食品保鲜剂
为了适应人们崇尚自然、健康的思想,开发应用高效安全的食品保鲜剂已成为当今世界食品保鲜剂重要的研究领域。据有关资料证实,在人们长期食用的食品中,天然保鲜剂成分的毒性远远低于人工合成的保鲜剂。因此,近年来从自然界寻求天然保鲜剂的研究已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各国开发的大量天然保鲜剂产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2.1 茶多酚类 即从茶叶中提取的抗氧化物质,对人体无毒。含有4种组分: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以及儿茶素。它的抗氧化能力比VE、VC、BHT、BHA强几倍,因此日本已开始茶多酚类抗氧化剂的商品化生产。
2.2 天然维生素E(生育酚混合物) 天然VE大量存在于植物油脂中,无毒,且存在状态通常比较稳定。在油脂精制过程中,可回收大量的精制VE混合物。该成分抗氧化性较好,使用安全,在食品保鲜中已得到大量使用。限用于脂肪和含油食品,是目前我国唯一大量生产的天然抗氧化剂。价格较高,一般场合适用较少,主要用于保健食品、婴儿食品和其它高价值食品。
2.3类黑精类(melanoidins) 它们是氨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加热后的产物,其抗氧化能力相当于BHA和BHT,且具有抗菌作用。耐热性很强,可赋予食品良好的香味。
2.4 红辣椒提取物 红辣椒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是VE和香草酰胺的混合物。如能将其中辣味去掉,则是一种极好的抗氧化剂。
2.5 香辛料提取物 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开始对香辛料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到50年代,科研人员对32种香辛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抗氧化性能最好的是迷迭香和鼠尾草。这类产品多含有黄酮类、类萜、有机酸等多种抗氧化成分,能切断油脂的自动氧化链、螯合金属离子,并起到与有机酸的协同增效作用。法国从迷迭香干叶粉中提取出两种晶体抗氧化物质———鼠尾草酚和迷迭香酚,它们比人工合成的氧化剂BHT和BHA的抗氧化能力强4倍多。
2.6 果胶分解物 一般从蔬菜水果中提取,其酶分解物在酸性环境中有抗菌作用。目前,国外以果胶分解物为主要成分,混入其它一些天然防腐剂,已广泛应用于蔬菜、咸鱼、牛肉等食品的防腐。
2.7 糖醇类 糖类从化学结构上可分为单糖类、双糖类、三糖类、四糖类等,但均为低分子碳水化合物。其中五碳糖和六碳糖单糖促进氧化,双糖略有抗氧化作用,果糖和糖醇则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食品中广泛使用的抗氧化剂是山梨糖醇和麦芽糖醇。木糖醇也是抗氧化剂,它具有和VE协同增效的作用。
2.8 甘草黄酮类 棕红色粉末,具甘草物气味。是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和防霉剂,抗氧化能力优于BHT的最大用量。
2.9 植酸(PA) 浅黄色液体或褐色浆状液体,来源于米糠、玉米及食品加工中的废液。植酸与金属的螯合作用,可防止有毒金属在消化道内吸收。
2.10 蜂胶提取物 该提取物具有抗菌、消炎、抑制病毒、增强抗体免疫等作用。将蜂胶精提物直接加入牛奶、咖啡、保健口服液,以及饮料乳制品、流质食品中具有很好的保鲜作用。
除上述所介绍的外,还有:芝麻酚,大多不经离析,以芝麻油作为抗氧化剂使用;米糠素,来自于米糠油;栎精,存在于栎树皮中;棉花素,存在于草棉花瓣中,对不饱和脂肪酸的酯类有强抗氧化作用;芸香苷,存在于荞麦、槐花蕾、烟叶、蕃茄的茎叶中;胚芽油提出物,对动植物油脂都有效,适于高温加工食品使用;脑磷脂,取自新鲜羊脑和人胚胎脑。
3. 新型食品保鲜剂
3.1乳链球菌素(Nisin) 它是由乳酸乳球菌产生的小肽,由3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碱性氨基酸含量高,因此带正电荷。乳链球菌素与溶菌酶一起使用有协同作用;与其他杀菌措施结合可以更有效地防止食品腐败。Nisin的作用位点主要是细胞膜,其作用机制很可能是插入细胞膜中后,在细胞膜上形成有一定孔径的膜通道,导致细胞质的外泄,引起细胞的死亡。Nisin主要用于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的防腐,如肉类、豆制品等,不能用于蛋白质含量低的食品中,否则,反而被微生物作为氮源利用。
3. 2 聚赖氨酸(POly-lysine缩写为PLL) 是日本新开发的广谱防腐剂,是由链霉菌属的生产菌产生的代谢产物,经分离提取精制而获得的发酵产品,是继Nisin(乳链球菌素)之后又一种新型天然防腐剂。其单体赖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因此安全性高。聚赖氨酸的热稳定性高,水溶性好,在中性至微酸性范围内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在酸性及碱性pH范围内效果不好。
3.3 鱼精蛋白 是以鱼类精巢为原料分离得到的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蛋白质,具有热稳定性好,安全无毒,适用pH值范围广(在中除或偏碱性条件下杀菌效果更好)等优点。但是,鱼精蛋白的价格高,添加量大,难于应用于普通食品。
3.4 溶菌酶 该酶可以水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B-1,4一糖苷键,导致细菌自溶死亡,而且即使是已经变性的溶菌酶也有杀菌效果,这是由于它是碱性蛋白的缘故,故可用于食品防腐。当溶菌酶与EDTA一起使用时,EDTA可以络合掉脂多糖维持其结构所必需的钙离子,破坏其结构,使溶菌酶可以作用于其细胞壁。常与甘氨酸等配合使用于面类、水产熟食品、色拉等食品防腐。
3.5 森柏保鲜剂 是英国研制、开发的无色、无味、可食性果蔬保鲜剂,可广泛应用于果蔬的保鲜,并在花卉保存中也取得了成功。森柏保鲜剂是由植物油和糖组成的化合物,活性成分是“蔗糖酯”。其保鲜机理是通过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和水分蒸发而让果实休眠,放慢成熟和老化的速度。一般1千克保鲜剂可处理苹果28吨左右。
3.6 壳聚糖(脱乙酰甲壳质) 一种节肢动物外壳提取物,主要成分是脱乙酰甲壳素的衍生物,是一种阳离子高分子多糖,壳聚糖用于食品保鲜剂具有安全、无毒,易被水洗掉,可以被生物降解且不存在残留毒性的优点。壳聚糖的作用机理是在果实表面形成半透膜,从而调节果实采摘后的生理代谢,并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壳聚糖是由甲壳质脱乙酰基生产,分子内含羟基和氨脯蜜饯及果汁饮料等生产中代替亚硫酸盐作为一种无公害、不影响产品基,可形成1种独特的复合膜,通过对气体选择性通透,达到延缓果蔬老化的目的。
3.7 复合维生素C衍生物保鲜剂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维生素C的衍生物的化合物可以保持实验中切开的苹果48小时无褐变。其化学成分是维生素C衍生物、肉桂酸、β-环糊精及磷酸钠盐等,可用于水果去皮后、加工前的保鲜处理,在罐头、果味的保鲜剂来应用。
4. 合成安全食品保鲜剂
除了天然食品保鲜剂,一些合成无毒高效的食品保鲜剂同样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相比之下,合成无毒无污染食品保鲜剂,更廉价且容易实现。
4.1 双乙酸钠 其分子式为CH3COONa.CH3COOH.nH2O 它可以用于食品、饲料的防霉。该防腐剂毒性小、效果与常用的防霉剂丙酸钙相当,价格却为它的三分之二。
4.2 2,4—乙二烯酸(山梨酸) 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安全无毒、高效和最理想的新型食品保鲜剂、防腐剂、防霉剂,是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合成方式以3,5-壬二烯-2-酮、氯气、烧碱和硫酸为主要原料,并取得了最佳工艺条件,所得产品收率达到95%以上,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各项要求。
4.3 单辛酸甘油酯 该防腐剂抗菌谱广,对细菌、霉菌、酵母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效果优于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它的防腐效果不受pH值影响;并且其代谢产物均为人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分解产生的辛酸可经B-氧化途径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甘油可经三羧酸循环分解,是一种安全无毒的防腐剂,在日本的食品卫生法中规定不受使用量和用途的限制。但该产品同时存在着溶解性、分散性不好(难溶于水)以及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抗菌效果较差等缺点。
4.4 羟甲基甘氨酸钠 该防腐剂应用范围广泛,抗菌谱广,对细菌、霉菌、酵母菌可抑制,杀菌效率高;在高pH值时防腐效果仍较好。
4.5 富马酸二甲酯 其分子式为:CH3OOCCH=CHCOOCH3,该产品的防霉效果特别好,适用的PH值范围宽,在PH3.0~8.0的范围内均有很好的防霉效果,远高于通常使用的丙酸钙,例如在同样的储存条件下,添加丙酸钙的面包可以保持15~30天不生霉,而添加富马酸二甲酯的面包则可以475天不生霉。富马酸二甲脂有低毒性,对皮肤有过敏作用。
5. 双乙酸钠性质和合成方法
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双乙酸钠。双乙酸钠是一种公认安全可靠的新型高效、广谱抗菌防霉剂,并可提高饲料谷物效价的食品添加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批准为食品、谷物、饲料的防霉、防腐保鲜剂。
5.1 双乙酸钠的性质
双乙酸钠为白色晶体,具有吸湿性及乙酸气味。可燃,可溶于水及乙醇,平时需保存在40。C以下的阴凉处,密封,防晒,防潮。双乙酸钠的毒性很低,小鼠口服LD50为3.31g/kg,大鼠口服LD50为4.96g/kg,每人每天允许摄入量(ADI)为0~15mg/kg。双乙酸钠在生物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为水和CO2,不会残留在人体内,对人畜、生态环境没有破坏作用或副作用。
双乙酸钠用于粮食谷物、食品和饲料防霉具有高效抑霉效果,尤其对黄曲霉素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它通过渗透于微生物细胞壁,干扰细胞内各种酶体系的生长,可以高效抑制常见的十余种霉菌素和4种细菌发生、滋长和蔓延,其抑霉效果优于防霉剂丙酸钙。国外已大量用于粮食谷物、食品和饲料的防霉保鲜,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5.2 双乙酸钠的合成方法
5.2.1 乙酸—纯碱法
反应式:4CH3COOH + Na2CO3=== 2CH3COONa.CH3COOH+CO2+H2O
1. 以乙醇为溶剂
该法采用35%的乙醇水溶液作介质,在乙酸中逐渐加入碳酸钠,在室温下反应。待生成的待生成的乙酸钠物料变稠,及时加热80~83。C,回流反应30min,反应后冷却到25。C,结晶、过滤、干燥后得成品,所得滤液可再次浓缩后结晶处理。此方法产品收率在95%以上,原料易得,成本低,产出母液少不能回收利用,需配置溶剂回收装置。缺点是产生大量CO2。
2. 以水为溶剂
反应器中加入水和碳酸钠,搅拌升温至40。C,碳酸钠全部溶解,缓慢加入乙酸,投料比n(乙酸):n(碳酸钠):n(水)=1:0.27:0.54,升温至70。C,恒温反应3h,冷却、结晶、干燥得成品。滤液经薄膜蒸发脱去30%的含水量后循环使用,产品收率在96%左右。该法工艺简单,原料价廉易得,能耗低,收率高,母液可循环使用,无“三废”污染环境。
3. 不加溶剂
加入碳酸钠与乙酸,投料比为1:3.77~4.33。搅拌并加热至90。C,反应3h,结晶、冷却、干燥,得产品。产品分散均匀且颗粒性好,母液可完全循环利用,反应过程无废液排出,符合环境友好生产工艺的要求。
5.2.2 乙酸—烧碱法
反应式:2CH3COOH+NaOH====CH3COONa.CH3COOH+H2O
此反应不用外加溶剂,一步合成双乙酸钠。将乙酸加热搅拌,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控制温度为105~125。C,投料比为2.1~2.2:1,反应时间45~120min。反应后将产物冷却结晶,取结晶晶体在105。C下干燥,所得产品产率达97%以上。该法不存在母液回收问题,原料价廉易得,操作容易,反应时间短,质量稳定,无“三废”排放,产率高,是绿色环境生产工艺。
5.2.3 乙酸—乙酸钠法
反应式:CH3COONa+CH3COOH+xH2O====CH3COONa.CH3COOH.xH2O
该法分为气相法和液相法,气相法由德国开发成功,以N2和CCl4作流动介质,将乙酸钠与乙酸在20~200。C的流化床反应器中反应。气相法生成能力大,但必须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废气中有大量酸雾,必须回收。
液相法最早是由印度开发成功,将乙酸钠与乙酸要乙醇溶液中反应制得,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设备投资少,收率较高。但半成品熔点很低(50~60。C),干燥温度必须严格控制,而且乙醇必须回收。
1. 以乙醇为溶剂
0.1mol乙酸钠和5ml 50%乙醇水溶液搅拌混合后,加热到60。C,再滴加0.1mol冰乙酸,约30min滴完。控制乙酸钠与乙酸投料的物质量比为(1.004~1.025):1。然后于60~80。 C加热4h,冷却至室温,静至结晶,分离后的滤液经浓缩后再次结晶,合并两次结晶产物,烘干后可得产物13.3g。该法产品收率在95%左右,母液可重复利用,产品质量好。缺点是需用乙醇作溶剂,原料成本稍高,反应时间较长。
2. 以水为溶剂
加入乙酸钠、乙酸和水,其量比为1:1:1.25,搅拌混合,缓慢加热至乙酸钠熔化,回流反应30min,冷却、过滤、干燥即得双乙酸钠成品,产品收率在95%左右。该法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无三废排放,易于工业化操作。设备投资少的优点,宜于小厂小规模生产。
5.2.4 醋酐—乙酸钠法和醋酐—乙酸—纯碱法
醋酐—乙酸钠法, 反应式:(CH3CO)2O+ CH3COONa=== CH3COONa.CH3COOH+CO2
是将配比为1:2的醋酐和乙酸钠在一定量的水存在下,进行反应,再结晶而得双乙酸钠产品。
该法反应收率高,但反应时间长,醋酐的成本也较醋酸高,因成本问题不易工业化。
醋酐—乙酸—纯碱法,反应式:(CH3CO)2O+2CH3COOH+Na2CO3====2CH3COONa.CH3COOH+CO2
是将纯碱预先溶于水中,然后交叉滴加冰乙酸和醋酐,滴完后于70。C反应3h,再冷却,静置8~10h,结晶而得双乙酸钠产品。用醋酐作原料,具有产品质量好,符合FDA饲料级标准。用水作溶剂,母液可重复利用的优点;缺点是醋酐价格昂贵,生产成本高,反应时间长,收率低。因此国内对以醋酐为原料的生产工艺开发研究较少。
我国主要是以乙酸—乙酸钠液相反应法生成双乙酸钠,但是最理想的生产工艺是乙酸—碳酸钠法和乙酸—氢氧化钠法,原料价廉易得,工艺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收率高。用水作溶剂或不用溶剂,不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并可增加疲软的乙酸、纯碱、烧碱等化工基础原料的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3 市场前景
总的来说,双乙酸钠具有诸多优点。如防霉效果好、用量少(用量为丙酸盐的一半即可挥发相同的防霉效果)、价格低、毒性低、投资少、生产简易、原料易得、增加饲料营养价值,省却粮食晾晒处理等。应成为首选的饲料及粮食防霉剂。目前我国仅有10家左右的双乙酸钠生产企业,在防霉剂市场中只有很少的分额,全国双酸钠总的生产能力不超过3000t/a,年产量约2000t/a。由此可见,双乙酸钠的潜在巨大市场,前途广阔。双乙酸钠的生产和推广应用可为国内疲软的乙酸、纯碱、烧碱等化工原料带来新的市场需求,扭转国内丙酸短缺而又大量进口的不利局面。国内研究单位应加强双乙酸钠生产工艺的开发,并不断开拓其应用领域,推动我国防霉防腐剂的更新换代。
‘伍’ 焦亚硫酸钠可以用来保鲜海鲜吗
焦亚硫酸钠用于食品中在国家允许的质量标准内是安全的。焦亚硫酸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国家允许其加入到食品中的。焦亚硫酸钠可以具体使用到哪些食品中以及用量国家也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焦亚硫酸钠在我国“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应用于干制水果,果蔬、果汁饮料,蜜饯、葡萄酒等,使用范围不包括水产品,因此理论上讲,水产品中不能使用焦亚硫酸钠。
‘陆’ 海鲜保鲜剂有哪些种类
海鲜保鲜剂有:
1.氯制剂
种类多,通过在水中形成的次氯酸的氧化作用而达到杀菌的效果。该类消毒剂易受环境因子影响,药效一般随着水温、pH 值的升高而加强。当水体有机物过多时,药效显着下降;另一方面,氯制剂对水产动物刺激性也较大。
2. 溴制剂
该产品在水体中形成次溴酸,破坏病原菌膜结构,使卤素结合蛋白质分子,从而杀菌。广谱杀菌制剂,效果持久,不易挥发,对金属腐蚀性小,易分解,对环境污染小。
3. 碘制剂
主要为季铵盐络合碘的形式。碘能氧化病原体胞浆蛋白的活性基团,并与蛋白质结合,使巯基化合物、肽、蛋白质、酶、脂质等氧化或碘化,从而达到杀菌效果。碘消毒剂为广谱消毒剂,能杀灭大部分细菌、真菌和病毒。
选购方法
新海鲜
鱼、虾、蟹
1.蟹:挑选活蟹都应该先将其拎起掂一掂,舞爪有力的则好。挑海蟹时,凡壳背呈黑绿色、带有亮光的蟹,都是肉厚壮实的;壳背呈黄色的蟹,大多较瘦弱。此外,还应该挑选螯夹力大,脐部饱满,腹部雪白,纹路深而厚实的,如果碰到腹部发黄,纹路浅而薄,重量轻飘的蟹,则代表其不够结实。
质量好的鲜鱼:眼睛光亮透明,眼球突起,鳃盖紧闭,鳃片呈粉红色或红色,无黏液和污物,无异味,鱼鳞光亮、整洁,鱼体挺而直,鱼肚充实、不膨胀,肉质坚实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肛门凹陷。
不新鲜的鱼:鱼眼混浊,眼球下陷,掉鳞,鳃色灰暗污秽,鱼体松软,肉骨分离,鱼刺外露,有异味,肌肉松软,弹性差或没有弹性;腹部膨胀,肛门突出等。
‘柒’ 保鲜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一般食物是山梨酸钾、苯甲酸钠,
肉类有的含有亚硝酸钠(有毒)
有的海鲜使用甲醛(有毒)
腌渍类的食品一般采用油、盐、醋等常见调味品作为防腐材料
纯手打,望采纳
‘捌’ 保鲜剂主要成分是什么
保鲜剂主要成分是乙烯。
乙烯吸收剂能抑制呼吸作用,防止后熟老化。主要由高锰酸钾载体,如蛭石、浮石、膨润土、过氧化钙、铝、硅酸盐或铁、锌等与高锰酸钾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食品保鲜剂是指用于防止食品在储存、流通过程中,食品内在品质发生劣变、色泽下降,为提高保存期,延长食用价值而在食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防腐保鲜剂是保持食品固有的色、香、味、形及其营养成分的化学品,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因为我国所研制的保鲜剂多是以一定的药剂形式,将具有防腐与保鲜功能的药剂配合使用,一次用药而达到防腐保鲜两种目的,因此将防腐与保鲜联系起来称为防腐保鲜剂或简称保鲜剂。
‘玖’ 食品保鲜剂一般是由什么化学物质制的
早上好,“食物保鲜剂”一般都是统称,每一种配方比例皆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保鲜优先事项是防止食物腐败变质或抵抗氧化,常见配置是诸如BHT、维生素C、茴香醚、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丙酸钙和焦磷酸钠等等的复配形式,多用于面粉和肉类制品中,植物制品鲜有它的存在因为绝大多数含有果糖,极易引发不可阻止的美拉德反应,水果使用的是抗氧剂比较多。另一种含义比如易腐烂的水份多的新鲜水果,外面使用不易穿透氧气的水溶性包膜,比如CMC、海藻酸钠、PAAS和黄原胶等等气密性极好的可食用胶体溶液,也叫做“食品保鲜(溶)剂”。可以具体查看您购买的食品保鲜剂包装袋背后的成份配料表即可悉知,请参考。以下是常见不能使用保鲜剂的美拉德反应,果糖氧化使苹果颜色变成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