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质的加热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要基本操作.加热的方式常用的有三类:(1)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2)通过
(1)甲醛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反应用到试管,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故答案为:⑥;
(2)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烯、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制取氯气用到蒸馏烧瓶,用酒精灯通过石棉网加热,故答案为:①④;
(3)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酸反应制硝基苯、乙醛溶液与银氨溶液的银镜反应通常用水浴加热,水浴加热受热均匀,故答案为:②⑤;受热均匀.
㈡ 加热有几种方式常见的有几种加热方式如:电阻丝
加热方法
直接加热
适用于对温度无准确要求且需快速升温的实验,包括隔石棉网加热和不隔石棉网加热。
间接加热
适用于不能使用明火加热对环境要求较高,不能有杂质介入的,高质量加热,真空感应加热就是一个案列,通常间接加热的方式有,电磁感应加热,热辐射加热,这些加热方式是不需要和物体接触的,也称作间接加热。
热浴
直接加热造成被加热一起受热不均匀或温度难以控制时,可采用间接加热。间接加热包括水浴、油浴和沙浴加热。
(1)水浴的作用:①易于控制温度②被加热仪器受热均匀。
(2)中学化学中常用水浴加热的实验有:①KNO3溶解度的测定(温度计插入溶液中)②银镜反应(不用温度计)③酯的水解(温度计插入水浴中)④硝基苯的制取(温度计插入水浴中)⑤酚醛树脂的制备⑥蔗糖的水解实验(沸水浴)⑦纤维素的水解实验(沸水浴)。
㈢ 化学实验中,加热固体和液体的方法,是过程,不是注意事项
加热固体:
1、如果是固体之间的反应,那固体需要研磨混匀,再加入到反应器(通常是试管);
2、固体用纸槽送到试管底部(且试管需要干燥);
3、试管口略向下倾;
4、热源(酒精灯)先移动加热,以使试管较大范围内受热均匀;目的是除水及减小试管的热冲击而破损;
5、最后集中在固体药品处加热。
液体加热:
1、量少的液体加热(在较多在试管中进行):试管夹夹住试管2/3~4/5处;先移动试管,让试管中上下液体尽快受热均匀;再在移动(抖动)中加热,主要是起搅拌作用,以使液体中产生的气泡长大冒出,防止爆沸;
2、大量液体的加热,通常在烧杯、烧瓶中进行(这些仪器是固定的);先移动热源(酒精灯),均匀加热容器各处,以使容器受热均匀,再后可以集中加热;为防爆沸,施以搅拌或是加入碎瓷片。
㈣ 加热有几种方式常见的有几种加热方式如:电阻丝加
电阻加热
利用电流的焦耳效应将电能转变成热能以加热物体。通常分为直接电阻加热和间接电阻加热。前者的电源电压直接加到被加热物体上,当有电流流过时,被加热物体本身(如电加热熨平机)便发热。可直接电阻加热的物体必须是导体,但要有较高的电阻率。由于热量产生于被加热物体本身,属于内部加热,热效率很高。间接电阻加热需由专门的合金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发热元件,由发热元件产生热能,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传到被加热物体上。由于被加热物体和发热元件分成两部分,因此被加热物体的种类一般不受限制,操作简便。
间接电阻加热的发热元件所用材料,一般要求电阻率大、电阻温度系数小,在高温下变形小且不易脆化。常用的有铁铝合金、镍铬合金等金属材料和碳化硅、二硅化钼等非金属材料。金属发热元件的最高工作温度,根据材料种类可达1000~1500℃;非金属发热元件的最高工作温度可达1500~1700℃。后者安装方便,可热炉更换,但它工作时需要调压装置,寿命比合金发热元件短,一般用于高温炉、温度超过金属材料发热元件允许最高工作温度的地方和某些特殊场合。
感应加热
利用导体处于交变电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涡流)所形成的热效应使导体本身发热。根据不同的加热工艺要求,感应加热采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有工频(50~60赫)、中频(60~10000赫)和高频(高于10000赫)。工频电源就是通常工业上用的交流电源,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工频为50赫。感应加热用的工频电源加到感应装置上的电压必须是可调的。根据加热设备功率大小和供电网容量大小,可以用高压电源(6~10千伏)通过变压器供电;也可直接将加热设备接在380伏的低压电网上。
中频电源曾在较长时间内采用中频发电机组。它由中频发电机和驱动异步电动机组成。这种机组的输出功率一般在50~1000千瓦范围内。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已使用的是晶闸管变频器中频电源。这种中频电源利用晶闸管先把工频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转变成所需频率的交流电。由于这种变频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无噪声,运行可靠等,已逐渐取代了中频发电机组。
高频电源通常先用变压器把三相 380伏的电压升高到约2万伏左右的高电压,然后用闸流管或高压硅整流元件把工频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再用电子振荡管把直流电转变为高频率、高电压的交流电。高频电源设备的输出功率有从几十千瓦到几百千瓦。
感应加热的物体必须是导体。当高频交流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产生趋肤效应,即导体表面电流密度大,导体中心电流密度小。
感应加热可对物体进行整体均匀加热和表层加热;可熔炼金属;在高频段,改变加热线圈(又称感应器)的形状,还可进行任意局部加热。
电弧加热
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加热物体。电弧是两电极间的气体放电现象。电弧的电压不高但电流很大,其强大的电流靠电极上蒸发的大量离子所维持,因而电弧易受周围磁场的影响。当电极间形成电弧时,电弧柱的温度可达3000~6000K,适于金属的高温熔炼。
电弧加热有直接和间接电弧加热两种。直接电弧加热的电弧电流直接通过被加热物体,被加热物体必须是电弧的一个电极或是媒质。间接电弧加热的电弧电流不通过被加热物体,主要靠电弧辐射的热量加热。电弧加热的特点是:电弧温度高,能量集中,炼钢电弧炉溶池的表面功率可达560~1200千瓦/平方米。但电弧的噪声大,其伏安特性为负阻特性(下降特性)。为了在电弧加热时保持电弧的稳定、在电弧电流瞬时过零时电路电压的瞬时值大于起弧电压值,同时为了限制短路电流,在电源回路中,必须串接一定数值的电阻器。
电子束加热
利用在电场作用下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物体表面,使之被加热。进行电子束加热的主要部件是电子束发生器,又称电子枪。电子枪主要由阴极、聚束极、阳极、电磁透镜和偏转线圈等部分组成。阳极接地,阴极接负高位,聚焦束通常和阴极同电位,阴极和阳极之间形成加速电场。由阴极发射的电子,在加速电场作用下加速到很高速度,通过电磁透镜聚焦,再经偏转线圈控制,使电子束按一定的方向射向被加热物体。
电子束加热的优点是:①控制电子束的电流值Ie,可以方便而迅速地改变加热功率;②利用电磁透镜可以自由地变更被加热部分或可以自由地调整电子束轰击部分的面积;③可增加功率密度,以使被轰击点的物质在瞬间蒸发掉。
红外线加热
利用红外线辐射物体,物体吸收红外线后,将辐射能转变为热能而被加热。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在太阳光谱中,处在可见光的红端以外,是一种看不见的辐射能。在电磁波谱中,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在0.75~1000微米之间,频率范围在3×10~4×10赫之间。在工业应用中,常将红外光谱划分为几个波段:0.75~3.0微米为近红外线区;3.0~6.0微米为中红外线区;6.0~15.0微米为远红外线区;15.0~1000微米为极远红外线区。不同物体对红外线吸收的能力不同,即使同一物体,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吸收的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应用红外线加热,须根据被加热物体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红外线辐射源,使其辐射能量集中在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范围内,以得到良好的加热效果。
电红外线加热实际上是电阻加热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以钨、铁镍或镍铬合金等材料作为辐射体,制成辐射源。通电后,由于其电阻发热而产生热辐射。常用的电红外线加热辐射源有灯型(反射式)、管型(石英管式)和板型(平面式)三种。灯型是一种红外线灯泡,以钨丝为辐射体,钨丝密封在充有惰性气体的玻璃壳内,如同普通照明灯泡。辐射体通电后发热(温度比一般照明灯泡低),从而发射出大量波长为1.2微米左右的红外线。若在玻璃壳内壁镀反射层,可将红外线集中向一个方向辐射,所以灯型红外线辐射源也称为反射式红外线辐射器。管型红外线辐射源的管子是用石英玻璃做成,中间是一根钨丝,故亦称石英管式红外线辐射器。灯型和管型发射的红外线的波长在0.7~3微米范围内,工作温度较低,一般用于轻、纺工业的加热、烘烤、干燥和医疗中的红外线理疗等。板型红外线辐射源的辐射表面是一个平面,由扁平的电阻板组成,电阻板的正面涂有反射系数大的材料,反面则涂有反射系数小的材料,所以热能大部分由正面辐射出去。板型的工作温度可达到1000℃以上,可用于钢铁材料和大直径管道及容器的焊缝的退火。
由于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易于被物体吸收,并一旦为物体吸收,立即转变为热能;红外线加热前后能量损失小,温度容易控制,加热质量高,因此,红外线加热应用发展很快。
介质加热
利用高频电场对绝缘材料进行加热。主要加热对象是电介质。电介质置于交变电场中,会被反复极化(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其表面或内部出现等量而极性相反的电荷的现象),从而将电场中的电能转变成热能。
介质加热使用的电场频率很高。在中、短波和超短波波段内,频率为几百千赫到300兆赫,称为高频介质加热,若高于300兆赫,达到微波波段,则称为微波介质加热。通常高频介质加热是在两极板间的电场中进行的;而微波介质加热则是在波导、谐振腔或者在微波天线的辐射场照射下进行的。
电介质在高频电场中加热时,其单位体积内吸取的电功率为P=0.566fEεrtgδ×10(瓦/厘米)
如果用热量表示,则为:
H=1.33fEεrtgδ×10(卡/秒·厘米)
式中f为高频电场的频率,εr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δ为电介质损耗角,E为电场强度。由公式可知,电介质从高频电场中吸取的电功率与电场强度E的平方、电场的频率f以及电介质的损耗角δ成正比。E和f由外加电场决定,而εr则取决于电介质本身的性质。所以介质加热的对象主要是介质损耗较大的物质。
介质加热由于热量产生在电介质(被加热物体)内部,因此与其他外部加热相比,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而且加热均匀。
介质加热在工业上可以加热热凝胶,烘干谷物、纸张、木材,以及其他纤维质材料;还可以对模制前塑料进行预热,以及橡胶硫化和木材、塑料等的粘合。选择适当的电场频率和装置,可以在加热胶合板时只加热粘合胶,而不影响胶合板本身。对于均质材料,可以进行整体加热。
㈤ 化学中三种常见的加热方法是什么
无语,酒精灯直接加热啊 还有水浴加热啊 还有电热套加热a
㈥ 高中化学反应需加热的有哪些
1.直接加热的有:(1)实验室制取O2、NH3、CH4,(2)H2还原CuO,(3)NaHCO3受热分解,(4)金属与S反应,(5)Cu与浓H2SO4反应.(6)醛与新制的Cu(OH)2反应,(7)卤代烃水解,(8)醇与酯发生的酯化反应.
2.用石棉网加热的有:(1)实验室制取Cl2、HCl、C2H4,(2)Na在空气中燃烧,(3)石油的分馏.
3.用水浴加热的有:(1)苯与浓HNO3发生的硝化反应、与浓H2SO4发生的磺化反应,(2)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银镜反应,(3)甲醛与苯酚的反应.
㈦ 化学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酒精灯加热,最常见的方法
水浴加热,用于控制温度的加热,温度在100以内
油浴加热,不常见,用于控温加热,温度在100以上
酒精喷灯加热,需要高温加热时,用
热毛巾加热,用于给烧瓶里的气体加热
用手捂,用于加热气体,一般测密封性
㈧ 高中化学实验加热方式有哪些
常用的实验加热仪器有:
酒精灯:加热试管,烧杯等,实验量较少的场合。
酒精喷灯:高温反应
电磁炉,电加热套:多种合成反应,对稳定控制不需要太精确的场合。
水浴锅,油浴锅:对温度控制要求比较高的合成反应。
㈨ 化学实验加热的方法有哪些
直接加热,利用试剂反应产生的热加热,另外就是尾气放出的可燃性气体用导管引至需要加热的试管底部加热.
㈩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热源有哪些
一般是酒精灯---酒精喷灯---电炉。现在也用高科技加热方式---比如电磁炉,微波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