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α”“β”“γ”“δ”等一系列数学符号怎么读
以下是每个符号的大小写和音标。
Α α alpha /'alfa/
Β β beta /'beitə/
Γ γ gamma /'gæmə/
Δ δ delta /'deltə/
Ε ε epsilon /ep'silon/
Ζ ζ zeta /'zi:tə/
Η η eta /'i:tə/
Θ θ theta /'θi:tə/
Ι ι ℩ iota /ai'oute/
Κ κ kappa /kæpə/
∧ λ lambda /'læmdə/
Μ μ mu /mju:/
Ν ν nu /nju:/
Ξ ξ xi /ksi/
Ο ο omicron /oumaik'rən/
∏ π pi /pai/
Ρ ρ rho /rou/
∑ σ ς sigma /'sigmə/
Τ τ tau /tau/
Υ υ upsilon /ju:p'silən/
Φ φ phi /fai/
Χ χ chi /kai/
Ψ ψ psi /psai/
Ω ω omega /'oumigə/
这些字母的含义
Α α 角度、系数、角加速度、第一个、电离度、转化率
Β β 磁通系数、角度、系数
Γ γ 电导系数、角度、比热容比
Δ δ 变化量、焓变、熵变、屈光度、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判别式、化学位移
Ε ε 对数之基数、介电常数、电容率、应变
Ζ ζ 系数、方位角、阻抗、相对黏度
Η η 迟滞系数、机械效率
Θ θ 温度、角度
Ι ι 约(yāo)塔 微小、一点
Κ κ 介质常数、绝热指数
∧ λ 波长、体积、导热系数 普朗克常数
Μ μ 磁导率、微、动摩擦系(因)数、流体动力黏度、货币单位,莫比乌斯函数
Ν ν 磁阻系数、流体运动粘度、光波频率、化学计量数
Ξ ξ 随机变量、(小)区间内的一个未知特定值
Ο ο 高阶无穷小函数
∏ π 圆周率、π(n)表示不大于n的质数个数、连乘
Ρ ρ 电阻率、柱坐标和极坐标中的极径、密度、曲率半径
∑ σ,ς 总和、表面密度、跨导、应力、电导率
Τ τ 时间常数、切应力、2π(两倍圆周率)
Υ υ 位移
Φ φ /faɪ/ 磁通量、电通量、角、透镜焦度、热流量、电势、直径、欧拉函数
Χ χ 统计学中有卡方(χ^2)分布
Ψ 角速、介质电通量、ψ函数、磁链
Ω ω 欧姆、角速度、角频率、交流电的电角度、化学中的质量分数、不饱和度
㈡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和微粒数分别是什么意思
化学计量数,实际上在这里就是方程式的配平,如果把方程式用待定系数法配平以后,得到的数字就是它的系数,也就是计量数。
微粒数,要先弄清它,你就必须弄清什么是微粒,如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属于微粒。顾名思义,微粒数也就是微粒的个数,如分子个数,原子个数等。
㈢ 化学计量数符号是什么伽马(γ)还是纽(ν)
化学的计量数,实际上在这里就是方程式的配平,如果把方程式用待定系数法配平以后,得到的数字就是它的系数,也就是计量数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7个基本的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发光强度、温度、物质的量),它和“长度”,“质量”,“时间”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其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简称摩。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它是把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
㈣ 化学计量数n(n>1)-元素符号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㈤ 化学计算中的符号
中学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备注
相对原子质量 Ar 一 1
相对分子质量 Mr 一 1
分子或其他基本单元数 N 一 1
物质的量 n 摩〔尔〕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每摩〔尔〕 mol-1
摩尔质量 M 千克每摩〔尔〕 kg/mol 中学化学一般用g/mol
摩尔体积 Vm 立方米每摩〔尔〕 m3/mol 中学化学一般用L/mol
B的物质的量浓度或B的浓度 cB 摩〔尔〕每立方米或摩〔尔〕每升 mol/m3 mol/L 中学化学一般用mol/L
B的化学计量数 B 一 1
B的质量分数 wB 一 1
B的摩尔分数 xB 一 1
长度 l或L 米 m 中学化学还常用cm、nm等
质量 m 千克(公斤) kg 中学化学还常用g、 t
体积 V 立方米 m3 中学化学还常用mL、L、cm3
时间 t 秒 s 中学化学还常用min、h、d
密度 ρ 千克每立方米 kg/m3 中学化学一般用g/cm3或g/L
压力、压强 P 帕〔斯卡〕 Pa 中学化学还常用kPa
热力学温度 T 开〔尔文〕 K
反应热 △H 焦〔耳〕每摩〔尔〕 J/mol 中学化学还常用kJ/mol
㈥ 化学中常用的符号“mol”是什么意思具体计算应用如何
化学中常用的符号“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则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mol。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主要是:
n=N/NA
n=m/M
n=V/Vm
n=cB*V
㈦ 化学中的计量数用什么符号表示啊
化学中方程式的计量数,即方程式中物质前面的系数用η表示.η希腊字母,念纽.
化学中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计量数,即物质的量用mol(摩尔)来表示
㈧ 平均摩尔质量符号怎么打
应该是“mol”吧!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molar mass),用符号M表示。当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对于某一纯净物来说,它的摩尔质量是固定不变的,而物质的质量则随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 1 mol O2的质量是32 g,2 mol O2的质量是64 g,但O2的摩尔质量并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还是32 g/mo1。根据科学实验的精确测定,知道12g相对原子质量为12的碳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6.02×10的23次方个(阿伏加德罗常数)。
科学上把含有6.02×10的23次方个微粒的集体作为一个单位,叫摩。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符号是n)的单位,简称为摩,单位符号是mol。
国际单位制中计量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简称摩,国际符号mol。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关于摩尔的定义有如下两段规定:“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在使用摩尔时应予以指明基本单元,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上两段话应该看做是一个整体。0.012kg碳—12核素所包含的碳原子数目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A),目前实验测得的近似数值为NA=6.02×10的23次方。摩尔跟一般的单位不同,它有两个特点:①它计量的对象是微观基本单元,如分子、离子等,而不能用于计量宏观物质。②它以阿伏加德罗数为计量单位,是个批量,不是以个数来计量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数量。也可以用于计量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例如,用摩尔计量硫酸的物质的量,即1mol硫酸含有6.02×10的23次方个硫酸分子。摩尔是化学上应用最广的计量单位,如用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溶液中的计算,溶液的配制及其稀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及热化学中都离不开这个基本单位。
㈨ 化学方程式中什么时候要打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
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是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状态符号。只有生成物才能使用“↑”或“↓”符号,使用时写在相应化学式的右边。当生成物在反应条件是气态的,才用“↑”号。
1、若反应物中有一种或几种气态物质,则生成的气态物质不再用“↑”号。
2、不论反应物状态如何,只要产物只有一种物质,且是气体时也不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有难溶物质或不溶物质生成时,用“↓”号表示。
4、若反应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就不存在沉淀析出现象,不能用“↓”号。
5、对于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生成的金属单质,由于覆盖在金属的表面,没有沉淀析出,不应使用“↓”号。
6、在复分解反应中,若生成物是微溶物时,应把它视为“沉淀”,标上“↓”。
7、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即使是同一个化学反应,也必须要看具体情况。如硫化氢与二氧化硫气体混合反应生成硫,不用沉淀符号,即:
(9)化学计量数符号怎么打扩展阅读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使等号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按一定步骤进行,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如漏掉反应条件和“↑”“↓”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一写,二配,三注”(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事项
化学反应的常见条件有“点燃”、“加热”(常用“△”表示)“高温”,“催化剂”等,写在等号上方;如果反应物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不是固体而生成物是固体,在固体物质化学式右边注“↓”。
4、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常用方法
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初中阶段常用的配平方法有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数配偶法及待定系数法。
㈩ 化学中有没有这个符号(不是元素)
Zn + H2SO4 == ZnSO4 + H2↑
是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H2SO4是硫酸,H后面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O后面的4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有四个氧原子。后面对化学反应中数字的含义有更详细的解释。
==表示反应方程,需要把两边的物质总量配平了才能加上,规范的写法是一个长的等号,两个或更多的等号的写法是不太规范的(有些书上这么印,可能是因为排版时打不出那个很长的等号)。但只在无机化学中使用这个符号,有机化学使用的是→,它反应了等号两边物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有些化学反应是可逆的,可逆反应的表达式是上面一个向右箭头,下面一个向左箭头,象等号那样上下排列(这个符号我打不出来,只好用文字描述)。
化学反应式是以分子为单位来表达的,每种分子都必须单独表示,分子和分子之间用 + 隔开,不同的分子不能写在一起。
在一种分子的前面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此反应式中需要该种分子的数量(特别提示,这个数字只能写在每一分子的最前面,该数字字体的大小与原子符号的字体大小相同)。
每个分子中某种原子的数量要写在该原子的后面(规范的写法,原子后面表示分子中该原子数量的数字要写成下标的形式,即要写得比原子符号字体小一些并从底部对齐)。
在化学反应表达式中,某种原子的个数为含有该种原子的分子个数×每个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例:
2H2 + O2 == 2H2O
两个氢分子与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水分子。
式中,== 号左边一共有2×2=4个氢原子,1×2=2个氧原子;== 号右边也有2×2=4个氢原子,2×1=2个氧原子,左右两边各种原子数量精确相等,既没有哪种原子增加,也没有哪种减少,更没有产生原来没有的原子,也绝对不会有哪种原有的原子消失,化学反应中左右两边的原子是永恒不变的,改变的只是分子,左边的分子消失了,生成了右边的新分子。这就是化学反应式的配平。
一切没有经过配平的化学反应式都是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了物质守恒原理(特别提示,以原子种类和数量守恒为特征的物质守恒原理仅在化学中适用,对于核反应等并不适用)。
在全部由液体或固体参与的化学反应中,如果产生了气体,气体会逃逸,脱离化学反应的环境而不再参与后面的反应,则在气体后面用↑表示;在全部由液体或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中,如果产生了难溶性固体,则固体会沉淀,脱离化学反应的环境而不再参与后面的反应,则在固体沉淀物后面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