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研究生导师有哪些
一、无机化学
章丹、刘长林、李东风、胡宗球、王成刚、温丽丽、肖凤萍、王宇、徐星满、王莉、宋发辉、孟祥高、刘斌。
二、应用化学
艾智慧、肖旺、吴正舜、李中华、陈存华、朱先军、陈义锋。
三、物理化学
张礼知、郭军、王峰云、王俊、刘建平、李武克、金山、贾法龙、肖利芬、熊焰、万坚、湛昌国、李永健、任彦亮。
(1)计算化学研究生导师有哪些扩展阅读:
华中师范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专任教师19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93人,博士生导师397人,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类国家级人才40人 。
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华中师范大学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有权自行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人):章开沅、邢福义。
‘贰’ 请问安徽大学化学专业比较好的研究生导师有哪些
化学系(28人)
金葆康(教授)
潘忠稳
沈玉华(教授)
田玉鹏(教授)
吴杰颖(教授)
谢安建(教授)
张胜义(教授)
袁孝友(教授)
宋继梅(教授)
杨家祥(教授)
光善仪
胡
刚
杨
捷
马
文
王一敏
吴志超
李胜利
方
芳
古丽娜
周虹屏
牛和林
吴振玉
许献云
李小武
郁建华
孔
林
冯
燕1
冯
燕2
‘叁’ 化学系有好的导师推荐吗
化学系有好的导师推荐
化学教得比较好的我认为还是东南数理化的郭老师,他讲课非常的激情,并且幽默风趣,也特别的有亲和力,有责任心,有耐心,课堂上喜欢跟学生互动交流,跟着郭老师学习化学感觉特别轻松,因此化学成绩提高得也很快。这个有很多,不同学校都有,比如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袁耀锋、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导师陈自立等。 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
‘肆’ 中国大陆做量子化学或计算化学比较好的博导有哪些
徐老的书 全面且详尽 但是 如果没有老师带着 不易懂 徐老的书是很正规的研究生教材 北大搞得 对于初学者 有点深 如果想要易懂的书 福井谦一的《图解量子化学》就是非常易懂的了
‘伍’ 达拉斯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计算化学博士
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南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SMU)化学系计算化学专业的陶鹏教授课题组招收2021秋季入学的博士研究生。
我们是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中心南卫理公会大学化学系计算化学专业的计算化学与生物学科研团队。目前组内成员有导师,六名博士生,以及四名本科生组成。导师有丰富的计算化学与生物学方法发展与实际应用的经验。目前已经发表学术论文近四十篇。目前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包括发展并应用蛋白别构调节的分子动力学方法,通过反应机理的建构与机器学习的应用进行酶蛋白的进化历程研究,以及基本的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发展。我们在使用QM/MM与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酶反应机理方面有精深的研究。最近我们在应用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分子与蛋白功能结构的动态模拟的研究中取得较大进展。本课题组目前的科研方向包括发展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目前业界酶反应机理模拟的水平,并保持我们在酶蛋白机理模拟方法发展的领先地位。最近SMU全面升级的只面对本校师生开放的拥有最新配置的高速计算机集群所提供的丰富计算资源将成为我们课题组的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的强大后盾。由于最近的出色科研成果,今年我们课题组获得了竞争异常激烈的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提供的为期五年的CAREER研究基金和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提供的为期三年的R15研究基金。
欢迎有相关背景(分子力学,蛋白结构模拟,量子力学,机器学习或者人工智能)并有志在计算化学与生物学的方法发展与实际应用方面有所建树的同学加入我们的团队。所有的博士研究生都会得到每年$25000生活费用。在生活消费较低的达拉斯地区,你的生活质量会有相当的保障。
如果你有能力与动力做最好的科研,我们就会提供最好的发展平台供你发挥。一位今年刚刚从本课题组毕业的博士生取得了发表七篇第一作者以及五篇第二作者的科学论文的骄人成就,并成功入职谷歌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本部进行高端软件开发的工作。
如果有雄心壮志,你一样可以成功!我们缺的不是机遇,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把握机遇的人。
我们学校的要求必须有GRE与英语(托福或者雅思)成绩。GRE没有具体分数要求,托福最低80分。
英语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追求学术与人生梦想的动力与能力!
需要提醒的是,要在我们的领域里获得成功,第一需要的是你对计算科学和计算机算法与编程天生的兴趣。第二需要对自然与生命科学内在规律强烈的好奇。第三还必须耐得住寂寞和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勇气。以上三条缺一不可。
‘陆’ 厦门大学化学研究生导师有谁啊
以下都是化学专业,硕士导师和博士导师
蔡启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田昭武,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乾二,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黄本立,中国科学院院士
万惠霖,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赵玉芬,台湾女士,美国博士后,厦门大学教授,药物化学
郑兰荪,院士
田中群,院士
‘柒’ 包信和的科研队伍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包信和所长的带领下,着眼于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入手,坚持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并举,不断深化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创建有利于优秀人才快速成长的学术环境和运行机制,逐步构建了一支以国际知名专家为龙头,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科研队伍。
包信和院士在会上发言
——以人为本,把人才队伍创建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实践。包信和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研究所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在领导分工中,他直接分管人才工作。他经常提到:研究所的发展要以人为本,各项工作要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研究所的发展战略中去思考和实践。他始终坚持鼓励扶持青年学者勇挑重担,实现了学术带头人的代际转移;坚持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相结合,推进了人才队伍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坚持研究队伍的动态优化,不断提高队伍整体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科技、管理队伍和科研环境创建协调发展,营造了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保证了整个研究所科研、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
为保证优秀人才在一个较高的工作平台上开展工作,化物所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经费和良好的实验工作条件。对引进的“百人计划”入选者,提供20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和100平方米以上的实验室。对杨胜利院士和杨学明博士的实验室,分别投入2000万和1000万元的学科创建和实验室创建经费。此外,还设立了所长科研基金、创新基金、青年基金、博士探索基金等支持青年研究人员自由选题开展科研探索工作。5年来,化物所用于人才的各类基金总额已达12580万元。通过所里各类基金的支持,进一步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热情。
在坚持高标准创建科技队伍的同时,包信和所长带领全体职工不断营造有利于创新、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术环境和人文环境,加速实现管理队伍和技术支撑队伍的代际更新,坚持服务科研、管理创新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提高个人素质和服务能力,重视研究生培养,加强创新文化创建和团队精神培育,实现了整个研究所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创新。
——重视人才引进,为引进顶级人才亲历亲为。包信和同志任所长以来,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2000-2003年,全所共引进了73位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其中留学回国人员40余位,18位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对国内外顶尖人才,包信和所长更是亲自商谈引进事宜。2000年,大连化物所引进了台湾中研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博士。杨学明博士是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国际知名学者,曾获海外华人物理协会2001-2002年度亚洲成就奖、2000年美国JILA访问学者奖、2001年国际自由基会议Broida奖、ISI的经典引文奖。为了使杨学明博士能够加盟到化物所,包信和所长先后两次亲赴台湾商谈引进事宜。
包信和的诚意打动了杨学明博士,他决定放弃在台湾的职位和到美国发展的机会,接受邀请到大连化物所工作。他说,大连一直给我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这些年我也一直关注着大连化物所的发展,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水平较高,很有发展潜力,在这里可以干一番事业。杨学明博士现担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助理,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973项目“化学反应的本质及选控”首席科学家;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在杨学明博士的领导下,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分子动态化学创新团队,吸引和凝聚了一大批国际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杰出科学家,使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步入国际一流行列。他领导的课题组连续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进一步提升了大连化物所的国际影响力和基础研究水平。
2001年,为加强生物技术学科创建,包信和所长多次组织全所各方面的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决定组建生物技术部,并亲自邀请杨胜利院士来所担任生物技术部主任。经过多次争取,杨胜利院士终于在2001年11月从包信和所长手里接过聘书,成为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杨胜利院士担任生物技术部主任后,通过研究单元整合和学科目标凝练,全面提升了生物技术部的科研能力和竞争力,使生物技术研究在国内和国际生物技术领域均占有一席之地。
曾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论文,年仅36岁的张东辉博士,是国际理论与计算化学界的新秀,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为了引进张东辉博士,包信和所长经过多方努力,邀请张东辉博士组建大连化物所理论与计算化学中心,并聘任了其他几位颇有潜质的青年学者加盟。目前理论与计算化学中心已经开始运行。
包信和作为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中英BP项目的首席执行官,与国内外的许多科学家保持工作联系,他还担任着多个国际组织的职务,使得他有较多的机会和许多海外人才面对面地交流。包信和所长每次出席国际会议,都积极宣传大连化物所,介绍大连化物所的学科布局、研究方向及需求的各方面人才,介绍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介绍大连市的城市创建和环境气候,时时不忘吸引人才,热情邀请海外留学生来化物所发展创业。2004年初赴英国出席国际会议期间,他在剑桥大学偶遇2位留学生,经过深入交流,觉得这两位博士的研究方向正是化物所急需的,而且发展潜力很大,就热情地邀请他们来所访问。不久,两位博士先后来所访问并做学术报告,均对加盟化物所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表示在包信和所长的感召下非常愿意到大连化物所工作,现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关心人才成长,为培养优秀人才倾注大量心血。包信和所长非常重视各类专家的推荐申报工作,他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协同组织、精心筹划,认真做好各类专家的推荐申报工作。在2003年的两院院士增选中,包信和所长组织全所研究员认真进行推荐和评议,尤其是院士大会答辩之前,他组织所内参选人员在化物所预先答辩多次,请有经验的老专家提出建议和意见。2003年全国两院院士增选中,大连化物所共有4名科学家分别当选两院院士。
包信和非常关心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对他们倾注了大量精力来培养和扶持。他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要为科研人员搞好服务,要与上级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沟通信息,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李灿研究员任负责人的创新研究群体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李灿本人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称号和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并于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明领导的分子动态化学创新团队也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论证。张涛研究员2003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同时,积极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在国际组织和国内组织中任职,申报国家的各类基金和人才计划。
1996年毕业的程谟杰博士在日本做了两年博士后,1998年慕名来到包信和所长的题目组,在包所长的合作和指导下,成长很快。2001年,所里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决定成立高温燃料电池课题组,在包信和同志鼓励下,经过竞争考评,程谟杰博士被聘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题目组现已步入良性运转阶段。
包信和本人已培养研究生数十名,遍及世界各地,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人才。他的博士研究生马丁在读期间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论文,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优化人才使用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建立竞争择优、公开公正的人才使用机制,包信和所长组织全所人员开展学科战略研讨,经过科技目标凝练,全所上百个课题方向整合成10个研究室、51个课题组,行政管理部门由11个精简为6个,全所的机关管理人员也由73人调整到50人左右。机构和岗位确定后,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所内外应聘人员在同一个起点上公平竞争。在2001年和2003年的两次管理骨干竞聘中,都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应聘人数达到岗位数量的数倍,经过严格的考试、考核、答辩,从所外聘用了10余位优秀管理人才充实到全所各级管理岗位上,进一步优化了管理队伍的结构,促进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所里把进入创新工程的人员分为骨干岗位人员和流动岗位人员。骨干岗位人员由所长聘任,任期四年;流动岗位人员由所长委托骨干岗位人员聘任。竞聘上岗做到三公开:竞聘岗位公开,竞聘程序公开,竞聘结果公开。通过竞争上岗,使一些人脱颖而出,走上了重要的岗位,而更多的人是转变了观念,由过去的“让我干”转变成为“我要干,而且干好”。
通过制度保障为每位研究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不论背景和资历,都委以重任。现在51个课题组组长平均年龄只有39岁,最年轻的任组长时仅28岁,许多优秀博士直接被聘任为课题组长。近几年引进的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周永贵、杨启华、赵宗保等,均只有30岁左右,现都担任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成为大连化物所科研工作的新生力量。
——关爱人才,为各类人才尽显才华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包信和所长的带领下,大连化物所坚持用感情、待遇和良好的环境拴心留人,使化物所成为英才荟萃、各显所长的舞台。每年包信和所长都参加留学回国人员座谈会,介绍化物所的战略发展目标和近期学科布局发展规划及国际合作、人才队伍和所区创建的情况,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意见,了解大家工作生活中的困难。2003年,包信和所长倡导召开了大连化物所骨干人员家属迎新春茶话会,感谢家属对骨干人员工作的支持,并通过向大家介绍化物所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让家属们对化物所有更多的了解,给骨干人员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对新引进的优秀人才,所里提供20万元以上的购房补贴,对引进人才配偶工作的安排、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所里都想方设法提供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2000年引进的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张华民研究员,本来已准备到另一个单位去工作,在化物所的诚挚邀请下,张华民答应到化物所工作,但希望所里能为其爱人在所里安排工作。包信和所长亲自协调,解决了张华民爱人的工作。
在包信和的领导和亲自参与下,通过近年来的引进、培养、整合、优化,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已经拥有一批以两院院士和中青年科技骨干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和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敢打硬仗、勇于胜利的研究队伍,为实现研究所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捌’ 屈凌波的人物履历
1980.09--1984.07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放射化学专业学生,获学士学位;
1984年至1985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进修计算化学,导师张懋森教授;
1987.09--1991.06 郑州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94.09--1997.06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专业博士研究生(期间,1996年8月至1997年2月,在英国READING大学合作科研计算化学);
1997年至1999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10月中国博士后出站。 1984.07--1997.10 郑州大学化学系教师
1997.10--1999.10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博士后
1999.10--2000.04 郑州大学化学系教师
2000.04--2003.10 郑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
2003.10--2007.08 安阳师范学院副院长
2007.08-- 2015.05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
2015.05--洛阳理工学院校长
‘玖’ 王官的着名有机化学专家
王官武:(公元1966~今),四川富顺人。着名有机化学专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3~1987,本科,兰州大学化学系。
1987~1990,硕士,兰州大学化学系(导师:刘有成院士)。
1990~1993,博士,兰州大学化学系(导师:刘有成院士)。
1993~1995,复旦大学化学系(吴世晖教授)。
1995~1996,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小松纮一教授)。
1996~1997,肯塔基大学化学系(Mark S. Meier教授)。
1997~1998,芝加哥大学化学系(Philip E. Eaton教授)。
1999-2000,耶鲁大学化学系(Martin Saunders院士)。
2000~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访问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富勒烯化学、绿色化学、计算化学。
1999年度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入选者,200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1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宗植青年教师奖”,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骨干成员,2004年入选国家七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拾’ 我想考兰大的计算机研究生,请问兰大有哪些有名的导师谢谢!
计算机方向目前比较好的有:
院长胡斌【网格计算】,
张瑞生【计算化学】,
尼古拉斯,周庆国【嵌入式操作系统,虚拟化】,
李廉【前院长,现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网格计算】,
其余的不建议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