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巴塞尔化学哪里的

巴塞尔化学哪里的

发布时间:2022-06-13 11:04:33

Ⅰ 谁是你心目中最伟大的化学家

弗里茨·哈伯,理由天使与魔鬼的化身。
弗里茨·哈伯,德国化学家,1868年12月9日出生在德国西里西亚布雷斯劳(现为波兰的弗罗茨瓦夫)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9年,成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科学家,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因此获得1918年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一战中,哈伯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时负责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并使用于战争之中,造成近百万人伤亡,遭到了美、英、法、中等国科学家们的谴责。1934年1月29日,哈伯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于瑞士的巴塞尔。 [1]

Ⅱ 瑞士巴塞尔大学在哪

巴塞尔大学是瑞士最古老的大学,1460年建立,不久后伊拉斯谟从鹿特丹来此执教,巴塞尔日渐发展成为阿尔卑斯山北的人文主义中心。19世纪,哲学家尼采在此执教达十年,在此完成了许多伟大着作。巴塞尔大学现有近万名在校学生,生化及计算机学科居世界领先地位。曾在巴塞尔大学任教的化学家 TadeusReichstein于1933年发现了维他命C,并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该校微生物学家WernerArber在1978年同样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大学现有教师950名,其中300名教授女教师占10%。在校生8000名,每年有700名学生毕业。

授课语言: 徳文

入学条件: 对于来巴塞尔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基本要满足以下条件:

如果你拥有中国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证书,可免试进入巴塞尔大学就读。

高中毕业或大中专毕业加两年大学学历,必须通过瑞士大专院校(如:瑞士弗里堡大学预科班)的录取考试(五个科目)。

除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外,当然还要懂很授课语言---德文。最低要求是要通过德国歌德学院中级德文水平考试(成绩:良好,德:Gut)。巴塞尔大学不提供德文学习班,德文学习和考试可在瑞士弗里堡大学进行。

巴塞尔大学不是全科目大学(没有建筑、工程师、农业和信息学科目)。外国留学生如果没有瑞士长久居留权,不允许在瑞士任何一所大学学习医学。

入学条件

对于来巴塞尔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基本要满足以下条件: 1.拥有中国高中毕业证。

2.取得高考满分的75%的分数。

3.已取得中国所报考大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语言要求:德文。最低要求是要通过德国歌德学院高级德文水平考试(ZOP)。(如果没有巴塞尔认可的德文水平证书,则必须通过巴塞尔大学的德文水平考试)。巴塞尔大学不提供初级德文学习班.德文学习和考试可在瑞士弗里堡大学预科班

Ⅲ basel是哪个国家

basel,英语单词,主要用作名词,作名词时译为“巴塞尔(瑞士西北部城市,在莱茵河畔

Ⅳ 巴塞尔的介绍

巴塞尔:
巴塞尔(又称为巴泽尔,德:Basel,法:Bâle,意:Basilea)是瑞士的第四大城市(仅次于苏黎世、日内瓦和伯尔尼),为巴塞尔城市州(德Basel-Stadt,法Bâle-Ville)的首府,坐落于瑞士西北的三国交角,西北邻法国阿尔萨斯,东北与德国南北走向的黑森林山脉接壤;而莱茵河在此东注北涌穿城而去,将巴塞尔一分为二,版图较大者位于西岸称为大巴塞尔区,小巴塞尔区则位于东岸。巴塞尔市中心是围绕着市政大厅及14世纪建成的巴塞尔大学附近形成的。狭窄的街道及小路,因为被莱茵河隔断而建立的桥梁都是巴塞尔的特色之处。进入市中心部分则因为保护关系除了搭载游客的电车外,是没有任何机动交通工具的。巴塞尔是化工和制药工业发达的地区,尤其以知名药业公司诺华和霍夫曼·罗氏集团为首的瑞士最大的药品公司总部都设在巴塞尔。位于巴塞尔附近的穆滕茨是全欧洲最大的铁路调路及分路车站。
巴塞尔位于莱茵河湾与德法两国交界处,是连接法国、德国和瑞士的最重要交通枢纽,三个国家的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巴塞尔市内有三个火车站,分别属于法、德、瑞三国;一个跨越瑞法两国国界的国际机场(Basel-Mulhouse airport);和一个莱茵河工业内河港口。
每年在这里举行瑞士最大的国际样品展示会,这里还有在国际金融方面举足轻重的国际结算银行(BIS/BIZ)。巴塞尔是个和日内瓦一样的国际性城市。
巴塞尔市人口约有16万,是瑞士第三大城市,地处瑞士东北边境莱茵河畔,又是全国主要的航运口岸。巴塞尔还是一个烟囱指天、吊车鹤立的工业城市,但又不失其妩媚之处:公园棋布,绿地片片,加以古建风姿独特,莱茵河穿流市区,更是增色不少。
巴塞尔她被莱茵河分割开,左岸称为大巴塞尔(Grossbasel),是经济商业及消闲购物中心;右岸称为小巴塞尔(Kleinbasel),主要是花店、画室、工艺坊、以及以精致木台供应奶酪小食和饮品的咖啡厅。
因此巴塞尔被称为中欧“天气最好”的城市,统计也表明巴塞尔的日照比提切诺更多。
巴塞尔是化工和制药工业发达的地区,早期的巴塞尔从传统的纺织业和印染场起步,带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目前已成为瑞士的化学工业中心。瑞士的三大化工集团都集中在巴塞尔。尤其以知名药业公司诺华药业(Novartis)和霍夫曼·罗氏集团(Hoffmann - La Roche)为首的瑞士最大的药品公司总部都设在巴塞尔。
‍巴塞尔有时被冠以Romandie的德文名称,因为巴塞尔的官方语系是德语,法文和英文也被广泛使用。其准确的官方称呼是巴塞尔-德语。巴塞尔是一个相当自由主义的社会,相对于德国他们大多算是欧洲友好主义,而相对其他地方时则显得相对保守。由此巴塞尔旅游业的口号是“不同的巴塞尔”。

Ⅳ 请列举一些着名的欧洲化学家或者是研究材料的科学家。18世纪之后的都可以。

弗里茨·哈伯
德国化学家,出生在德国西里西亚布雷斯劳(现为波兰的弗罗茨瓦夫)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从小就对化学工业有力浓厚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哈伯先后到柏林、海德堡、苏黎世上大学。上学期间,他还在几个工厂中实习,得到了许多实践的经验。他喜爱德国农业化学之父李比希的伟大职业——化学工业。
读大学期间,哈伯在柏林大学霍夫曼教授的指导下,写了一篇关于有机化学的论文,并因此获得博士学位。1904年,哈伯在两位企业家答应给予大力支持开始研究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并于1909年获得成功,成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科学家。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哈伯也从此成了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为表彰哈伯的这一贡献,瑞典科学院把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哈伯。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哈伯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时负责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并使用于战争之中,造成近百万人伤亡。虽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是“为了尽早结束战争”,但哈伯这一行径,仍然遭到了美、英、法、中等国科学家们的谴责,哈伯的妻子伊美娃也以自杀的方式以示抗议。
一战结束后,哈伯又做了从海水中提取黄金的试验,但最后宣告失败。1934年初被派遣去巴勒斯坦德理化学研究所任职。1934年1月29日哈伯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于瑞士的巴塞尔.
[编辑本段]哈伯法合成氨的发明者
Fritz Haber 1868一1934
在化学发展史上,有一位化学家,虽早已长眠地下,却曾给世人留下过关于他的功过是非的激烈争论。他就是本世纪初世界闻名的德国物理化学家、合成氨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
赞扬哈伯的人说:他是天使,为人类带来丰收和喜悦,是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圣人;诅咒他的人说:他是魔鬼,给人类带来灾难、痛苦和死亡,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评价,同指一人而言,令人愕然;哈伯的功过是非究竟如何,且看这位化学家一生所走的辉煌而又坎坷的道路。
[编辑本段]哈伯与诺贝尔化学奖
翻阅诺贝尔化学奖的记录,就能看到处1916—1917年没有颁奖,因为这期间,欧洲正经历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颁了奖, 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哈伯。这引起了科学家的议论,英法等国的一些科学家公开地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哈伯没有资格获得这一荣誉。这究竟是为什么?
随着农业的发展,对氮肥的需求量在迅速增长。在19世纪以前,农业上所需氮肥的来源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副产品,如粪类、种子饼及绿肥。1809年在智利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硝酸钠矿产地,并很快被开采。一方面由于这一矿藏有限,另一方面,军事工业生产炸药也需要大量的硝石,因此解决氮肥来源必须另辟途径。
一些有远见的化学家指出:考虑到将来的粮食问题,为了使子孙后代免于饥饿,我们必须寄希望于科学家能实现大气固氮。因此将空气中丰富的氮固定下来并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形式,在20世纪初成为一项受到众多科学家注目和关切的重大课题。哈伯就是从事合成氨的工艺条件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化学家之一。
利用氮、氢为原料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曾是一个较难的课题,从第一次实验室研制到工业化投产,约经历了150年的时间。1795年有人试图在常压下进行氨合成,后来又有人在50个大气压下试验,结果都失败了。19世纪下半叶,物理化学的巨大进展,使人们认识到由氮、氢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的,增加压力将使反应推向生成氨的方向:提高温度会将反应移向相反的方向,然而温度过低又使反应速度过小;催化剂对反应将产生重要影响。这实际上就为合成氨的试验提供了理论指导。当时物理化学的权威、德国的能斯特就明确指出:氮和氢在高压条件下是能够合成氨的,并提供了一些实验数据。法国化学家勒夏特里第一个试图进行高压合成氨的实验,但是由于氮氢混和气中混进了氧气,引起了爆炸,使他放弃了这一危险的实验。在物理化学研究领域有很好基础的哈伯决心攻克这一令人生畏的难题。
哈伯首先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索合成氨的最佳物理化学条件。在实验中他所取得的某些数据与能斯特的有所不同,他并不盲从权威,而是依靠实验来检验,终于证实了能斯特的计算是错误的。在一位来自英国的学生洛森诺的协助下,哈伯成功地设计出一套适于高压实验的装置和合成氨的工艺流程,这流程是:在炽热的焦炭上方吹人水蒸汽,可以获得几乎等体积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和气体。其中的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一步与水蒸汽反应,得到二氧化碳和氢气。然后将混和气体在一定压力下溶于水,二氧化碳被吸收,就制得了较纯净的氢气。同样将水蒸汽与适量的空气混和通过红热的炭,空气中的氧和碳便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而被吸收除掉,从而得到了所需要的氮气。
氮气和氢气的混和气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但什么样的高温和高压条件为最佳?以什么样的催化剂为最好?这还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探索。以楔而不舍的精神,经过不断的实验和计算,哈伯终于在1909年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成果。这就是在600C的高温、200个大气压和锇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得到产率约为8%的合成氨。8%的转化率不算高,当然会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哈伯知道合成氨反应不可能达到象硫酸生产那么高的转化率,在硫酸生产中二氧化硫氧化反应的转化率几乎接近于100%。怎么办?哈伯认为若能使反应气体在高压下循环加工,并从这个循环中不断地把反应生成的氨分离出来,则这个工艺过程是可行的。于是他成功地设计了原料气的循环工艺。这就是合成氨的哈伯法。

Ⅵ 化学武器是谁发明的

化学武器的发明者是弗里茨·哈伯(1868一1934)。

作为氯气、芥子气等毒气的发明者,哈伯已经臭名昭着,一战中哈伯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负责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造成近百万人的伤亡。

1909年,弗里茨·哈伯成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氮的科学家,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因此获得1918年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

Ⅶ christian f schonbein是德国化学家,他的贡献是什么

发明硝酸纤维素(Nitrocellulose), 无烟火药。

1799年10月18日,Schonbein生于德国南部斯图加特(Stuttgart)附近的小城Metzingen。他的父亲是个贫穷的染料工,共有八个孩子。Schonbein作为长子,不得不做些零活以贴补家用。13岁时,他就开始了最终使其成为一个经验化学家的学徒生涯。后来他在Erlangen附近的一个化学工厂工作。因为无力支付大学费用,他就努力自修,并想方设法参加法拉第(Faraday)、大仲马(Dumas)、安培(Ampere)和盖-吕萨克(Gay-Lussac)的讲座,Schonbein肯定从他们的天才思想和实验方法中得到过启示。在Erlangen,他也和后来成为着名化学家的Justus von Liebig(1830~1873)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839年,当他在巴塞尔(Basel)自然科学协会的会议上,做题为“水解过程中阳极的气味”讲座时,极有可能从Liebig那里得到过好的建议。在物理和化学领域,即电学、极化和电解方面,Schonbein都曾做过研究。他注意到,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用伏打电堆工作时,出现了一种带有“电味”的刺激性气体,出于良好的直觉,他发现了也可以定义为“活性氧”的一种新型氧气。在自然界,臭氧是在雷雨过程中产生的。由于闪电催化了大气里的氧气,生成臭氧。
1835年,巴塞尔大学任命他为物理化学教授,之后他又做出了其他的发现。其中最显着的是,他证明锌的电流沉淀物能使铁免于腐蚀,以及用空气和水合成氨来制作肥料。人们同样应该记住,他发明了火棉。然而不像炸药给Alfred Noble带来了财富,火棉并未带给他金钱方面的酬劳。Schonbein是一位具有多项目贡献的科学家。在他发表343篇论文中,1861年一篇文章报道了采用滤纸来进行定性分析,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第一次对色谱技术进行了描述。后来,他开始对生物化学,特别是对氢氰酸在防止肉类腐烂中所起作用产生了兴趣。他成功地证实了肉类可以长期保存的可能性。在进行这项研究的过程中,他自己感染了极可能来自腐肉的炭疽杆菌,1868年8月29日,Schonbein在Baden-Baden逝世。为了表彰他在科学研究上建立的伟大业绩,以及对巴塞尔大学的贡献,人们将他安葬在巴塞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他预见了臭氧可能成为梅毒和淋病等病原的强消毒剂,他自己却未能够利用臭氧治疗(Nolte,1999).
1999年3月11~13日,臭氧治疗国际会议在Verona的葛兰素威康(Glaxo-Well-come)研究中心举行。开幕式上,我荣幸为纪念Schonbein诞辰200周年致辞。首先,我努力强调,重要发现通常像是幸运光顾的结果,或像我们所说的,是奇遇发现的结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只举少数几个革新者的例子如Jenner、Schonbein、Fleming、Furchgott、Isaacs、Levi-Montalcini。他们的关键性的发现,来自他们在特定领域,在解释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一个偶然结果时所具有的敏锐洞察力。
而且,Schonbein认识到,臭氧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他还观察到臭氧的浓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1853年,他在奥地利的山里,首次检测了不同的空气样品,并且发明了一种简单的臭氧测量计,由能与碘和淀粉反应的实验试纸所组成。
我在讲话中指出,作为一位大气化学的先驱,Schonbein无法想象,地球表面上方20公里的同流层里,臭氧层(约10ppm)所起的作用。臭氧中和了几乎全部的紫外线(带C:100~280nm,带B:281~315nm),从而使紫外线作用于生物的致遗传突变效应最小化。他也不能想象,几百年后,人类对氟氯化碳(CFCs)释放入大气的疏忽,导致了臭氧层的部分破坏,即着名的“臭氧洞”,就归因于氯自由基(Harris和Bishop,1999)。Molina和Rowland(1974),因解释平流层里臭氧的催化反应缺失,而在1995年获得诺贝尔奖。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到,臭氧浓度正在增加,并在一些大城市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在过去,对流层中的臭氧浓度极低(大约0.03ppm,约比同流层中的臭氧浓度低300倍)。臭氧和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其他酸性化合物混合后,因为没有足够的中和物质来中和这些混合物杀手,形成对呼吸道有很大毒性的光化学烟雾。我们也悲伤地看到,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令人惊叹的大理石雕像和铜像,,由于酸雾而被腐蚀。就保护及修复它们的工作而言,我们似乎从来没有做好过。
如果Schonbein参加国际臭氧协会组织的为纪念他而举办的巴塞尔论坛(1999年10月21~22日),一定会愉快地看到,在许多工业进程中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如废弃物和饮用水处理,臭氧已经变得多么的重要。因为纯化和保存水的需要正在增加,臭氧处理技术将变得更加重要。今天没有人会怀疑,臭氧有多方面的抗氧化和杀菌的性质。在1893年,荷兰第一个安装了饮用水处理厂。现在,全世界已有3000多个市级饮用水处理设施。实际上,Rice在1999年的一个报告中推断,“臭氧在这方面的抗氧化和杀菌的性质。在1893年,荷兰第一个安装了饮用水处理厂。现在,全世界已有3000多个市级饮用水处理设施。实际上,Rice在1999年的一个报告中推断,“臭氧在这方面的前景十分光明”。

Ⅷ 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
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1868年12月9日出生,德国化学家。1904年,哈伯在两位企业家答应给予大力支持开始研究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并于1909年获得成功,成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科学家。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哈伯也从此成了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为表彰哈伯的这一贡献,瑞典科学院把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哈伯。
1934年1月29日,哈伯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于瑞士的巴塞尔。

Ⅸ 巴塞尔,阿拉斯加

瑞士巴塞尔 / Basel

巴塞尔(Basel)是瑞士第二大城市,市区现有人口约18万,位于瑞士、法国、德国的三国交界处,莱茵河穿城流过,在城区转了一个近乎直角的大弯。莱茵河左岸称为大巴塞尔,是经济、商业及休闲购物中心,右岸称为小巴塞尔,主要是花店、画室、工艺坊,及咖啡厅等。(下图为莱茵河转弯处和小巴塞尔)

巴塞尔城有2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在此定居。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在此建有殖民城邑和要塞。374年,巴塞尔(Basilea)首次出现在文献中。5世纪末成为法兰克王国属地,912年属于勃艮第(Burgundy)王国,1033年成为德国属地。1501年加入瑞士联邦,是联邦的第十一州。1833年正式分裂为城乡两个半州。

巴塞尔长期以宗教及文化名城着称于西方。从7世纪初便设有主教府邸。15世纪中叶,天主教廷发生分裂,一度出了两个教皇。有一个教皇把府邸设在巴塞尔。1460年巴塞尔建立了全瑞士第一所大学,从此欧洲的学者、学生云集于此。

巴塞尔历来是一个交通重镇,现有三个火车站(分别属于法、德、瑞三国的国家铁路),和一个建在法国的领土上的国际机场,一个莱茵河内河港口,也是瑞士唯一的通海航运口岸。

300 年前,巴塞尔从传统的纺织业和染场起步,带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目前已成为瑞士的化学工业和医药工业中心,瑞士的三大化工集团都集中在这里。制药业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地位。此外,巴塞尔有在国际金融方面举足轻重的国际结算银行,经济方面是个和日内瓦相当的国际性城市。

巴塞尔被称为瑞士的佛罗伦萨(Florence),是一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每年举行的法斯纳兹(Fasnacht)嘉年华会保留了中世纪的军事传统。瑞士最大的国际展会,其中尤为着名的是每年4月召开的珠宝、手表博览会,均在巴塞尔举行。巴塞尔城内的最高建筑便是现代化的展览大厦。

有三十多个独特的美术馆及博物馆的巴塞尔,正逐渐成为瑞士的博物馆之都。这里拥有价值连城的世界一流收藏品。巴塞尔美术馆(Kunstmusum)是欧洲最大的美术馆之一,建于 1662年,历史上是全欧第一家向公众开放的美术馆。历史悠久,藏品丰富,除古代名作外,还有近代和现代大师的作品,包括不少毕加索的晚期作品。这些藏品足以构成一部欧洲美术史。在正面入口处,是罗丹(Rodin)的雕塑:加莱的市民。

三国纪念碑(Dreilaendereck)位于城市北部,是一座火箭形的雕塑,上面刻有瑞士、法国、德国3个国家的国旗。不过,这里不是三国国境的交界点,交界点在附近的莱茵河的下游河道中心。

巴塞尔大教堂(Munster)是一座天主教堂。11世纪开始动工,1356年因地震毁坏,其后重建并多次改建。教堂为红色砂岩建筑,这在欧洲的教堂中并不多见。教堂的建筑风格为哥特式和罗马式的混合。在教堂中,有埋葬在巴塞尔的伊拉斯谟(Erasmus)的墓碑,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作家,死于1536年。在教堂中可将整个巴塞尔风景尽收眼底,可眺望德国境内的黑林山和法国境内的沃杰山(Vosges)。

马克特广场(Marktplatz)位于市中心,是巴塞尔主广场,因为一直用于集市,故而德文名称的意思是集市广场。巴塞尔市政厅(Rathaus)位于马克特广场旁边,是16世纪后期哥特式的红色砂岩建筑,于19世纪进行过改建,建筑内部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巴塞尔大学是瑞士最古老的大学,1460年建立,不久后伊拉斯谟从鹿特丹来此执教,巴塞尔日渐发展成为阿尔卑斯山北的人文主义中心。19世纪,哲学家尼采在此执教达十年,在此完成了许多伟大着作。巴塞尔大学现有近万名在校学生,生化及计算机学科居世界领先地位。

巴塞尔动物园是瑞士的两大动物园之一。1874年建立,现占地约11公顷,约有600多种6000多只动物,许多为珍稀种类,每年接待将近百万游客。

奥古斯塔·劳里卡(Augusta Raurica)在巴塞尔城外,是建于公元前44年的罗马城市遗迹,是瑞士最大的,也是莱茵河流域最古老的罗马遗迹。残存的露天剧场可容纳800人,还有罗马博物馆,陈列有出土文物和城市复原模型。在露天剧场会有各种活动举行。

阿拉斯加州是美国的第49州,也是美国第一大州,比第二大德州的两倍还大,人却不到60万。在阿拉斯加,人们称其它48州为The Lower 48s。国际航线所达的安克拉治不是首府,首府朱诺(Juneau)是一个没有铁公路可达的美丽宁静小城。

阿拉斯加约有大小300万个湖泊,其中94个湖面广达10平方英哩以上;在北美20座高山中,17座位于阿拉斯加境内。自然环境造就了阿拉斯加的国家公园,也为此地赢得最后处女地(The Last Frontier)的封号。除了石油外,天然气、金、银、铅、锌、煤矿,以及林业蕴藏量均属世界级,加以位于亚洲与北美大陆航线上,航空的开放天空政策,使阿拉斯加成为亚洲国家最理想的资源来源。

公元1867年,美国自帝俄手中以720万美元价格买下阿拉斯加,当时除了淘金客外,没有人会想到“阿拉斯加”这个名字;也因为淘金客与其家人的冒险犯难,阿拉斯加的壮丽美景才有机会展现于世人面前。

在这个最后处女地上,有些令人称道的人工建设支撑全州的经济架构,最醒目的就是闻名于世的“穿越阿拉斯加输油管”。这个人造奇景全长达800英哩(约1,200公里),20多年来屹立于冻原上,抵挡温差70度造成的热胀冷缩而无恙,每日持续运输原油1,800万桶,为美国带来源源不尽的财富。

跨越在北极圈上的阿拉斯加是美国最大州,初从苏联手中以低价买来的美国人,绝对想不到阿拉斯加蕴藏的丰富油藏会为他们带来庞大财富,那条从北到南纵贯阿拉斯加的油管更是观光客必造访的景点。

因为地处北极圈上;一般人对阿拉斯加的印象多半是冰天雪地的白色大地景象。殊不知,夏天的阿拉斯加依然极为翠绿、生机盎然,自然环境景观不亚于世上其它任何国家公园;终年白雪覆盖的群山,冰河峡湾的壮丽,以及多样的生态环境,再加上宜人的气候,都是吸引观光客在夏天走访阿拉斯加的原因。

进入冬天,白天气温经常降至摄氏零度以下的阿拉斯加,是否就会让观光客却步呢?的确,酷寒的气候让大多数观光客裹足不前,看到的都是白茫茫一片,似乎每个人只能待在室内;然而,冬天的阿拉斯加呈现的是生活在亚热带的我们很难想象、甚至完全未曾接触的生活形态。

靠近北极圈的费尔班克斯,气温低是必然的。记得有天晚上开车出去夜游,看到路边钟塔显示的居然是“- 30℃”,对生活在台湾的我们来说很难想象吧!在这种严寒气候下生活的阿拉斯加人当然有其特有的户外活动,最常见的就是狗拉雪橇。

从每年10月到隔年3月,正是阿拉斯加狗拉雪橇比赛的旺季,几乎每个城镇在周末假日都举行地区性比赛,从小孩到大人依年龄分成数级,举行不等公里数的越野计时赛;3月底则进行全阿拉斯加地区总决赛,而安克拉治更举行国际赛,吸引全世界好手来此参加比赛。狗拉雪橇在冬天的阿拉斯加是一种常见户外活动,有时更是一种代步工具。要驾驭狗拉雪橇必须具备相当技巧,当然不是观光客可在短时间内现学现卖,不过,一般人还是可于观光景点付些许费用,让狗拉雪橇载着你奔驰在结冰小溪流上,迎着冷冽寒风,刺骨滋味绝对令人难忘。

费尔班克斯郊外有一段沿着公路旁兴建的纵贯阿拉斯加油管,虽然解说站冬季不开放,你仍可以走到油管正下方,想象来自北方海底、超过摄氏100度的原油,流经孤独地穿越阿拉斯加广阔荒野的油管,走完长达数公里旅程来到南方的瓦迪兹港。跨越塔那那河上方的油管以两支桥墩撑起来,远望它有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气势。观光客也能按图寻找冰河流入湖泊的景观,只是此时湖水已结冰,湖面上更积满厚厚白雪,早已分不清冰河与湖水的界限在哪里。

地球可说是一块巨大的磁铁,磁力线从南北两极地区延伸出来,包围住地球形成一个保护层,让居住在地球上各种生物,避免受到来自太空的有害辐射线侵袭。来自太阳的太阳风是一种携带多种带电粒子的电浆流,吹过地球时,大部分电浆流被地球磁场阻挡在外,少部份则由两极地区渗透进来。当这些带电粒子与大气层的分子相互碰撞,数量足够时即产生所谓的极光。由于组成大气层的分子种类很多,因此极光也有绿、黄、蓝、白、红等多种颜色,其中以绿色居多。一位当地女孩告诉笔者,她从未看过也最想看到的就是粉红色的极光。

极光只发生在80公里以上的高空,与产生于低空的云层完全不同,因此只有出现繁星点点的晴朗夜空才看得到极光。在幽黑星空背景下,像一条大布幔般的极光可从远方快速逼近,通过头顶上方再消失于地平线的另一侧;也可能在你前方上演,变化万千的造型秀,令人目不暇给;甚至有人说在极光发生期间,可以听到伴随产生的声音,若真如此,那绝对是自然界最美丽的声光大秀。

Ⅹ 巴塞尔在哪个国家有什么特点吗

巴塞尔在瑞士。特点:巴塞尔是瑞士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也是世界最具生产力和创新力的城市之一。巴塞尔是化工和制药工业发达的地区,尤其以知名药业公司诺华和霍夫曼·罗氏集团为首的瑞士最大药品公司总部都设在巴塞尔。位于巴塞尔附近的穆滕茨是全欧洲最大的铁路调路及分路车站。

(10)巴塞尔化学哪里的扩展阅读

坐落于巴塞尔的企业

一、诺华(Novartis),即全球医药健康行业的跨国企业诺华集团,世界三大药企之一, 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业务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38,000名员工。诺华中国总部于1997年成立。诺华集团拥有多元化的业务组合,涵盖创新专利药、眼科保健、非专利药、消费者保健和疫苗及诊断等多个领域,并在所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二、瑞士航空公司(Swiss International Air Lines))是星空联盟成员之一,是瑞士航空运输企业,总公司设立在苏黎世,多年被评鉴为世界上最佳的航空公司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巴塞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诺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瑞士航空公司

阅读全文

与巴塞尔化学哪里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