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浅议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学习方式。“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即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探究性化学实验,让学生身临其境。所以说“探究性实验教学”不是先将结论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它是通过“做”来学习的。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如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构建起新的对自然的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这样通过多样复杂的活动情境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更易激活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后的喜悦。
总而言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这是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新时期,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对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那么,如何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呢?
第一、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模式以实验吸引学生,再以实验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尽可能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实验环境中,即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并且和课本原理性知识相关的实验问题,让学生发表看法,参与讨论,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❷ 怎样做化学实验探究题
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寻找合适的反应,即实验原理,根据原理设计实验,组装实验仪器,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操作不当的地方,则会引起实验误差,即误差分析。
考题类型:
1、对未知物(产物或剩余物等)的探究
2、物质性质的探究
3、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
答题模式(表述方法):
A、取适量的----------物质(药品)进行---------实验(操作)如果有----------现象,则得出
--------B、(对另一种情况设计判断)另取等量的-----------
物质(药品)进行
-----------对照实验(操作)如果有----------(现象),则得出
----------(结论)。
注意事项:
1、细心审题是关键:目的、原理要画出来,并自始至终把握实验目的。
2、认真分析是核心:①原理分析
②材料分析
③变量分析
④结果分析
3、正确表达是保障:大多数学生有实验思路,就是拿不到分,因此我们在表达过程中一定要按格式答题,同时要体现出科学、等量、单一变量与对照性等原则,提高实验的得分率。
❸ 如何做好化学实验探究的有效教学
1.教师是实验探究的组织者
�“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 ,只有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组织引导作用,才能使实验教学有效开展,学生才能获得知识,体验快乐,全面持续发展。教师做好实验探究的组织者,实验前应组织学生认识实验目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组织好有关实验用品;实验中组织好学生实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实验结束后组织好实验报告与实验反思。另外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生活的实验资源,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组织学生制定实验计划,实验方案。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并做好记录。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使实验得以顺利有效进行,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实验,认真记录现象,分析实验。创设宽松、平等、信任、理解的实验氛围;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观察会更细致,假设会更新颖,思维更活跃,探究热情会更高。
�2.教师是有效实验的引导者
�有效进行实验教学,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假设,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获取知识与技能。
�2.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合适的仪器
�例如有两套装置:固体加热制气体和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制气体的装置。如何选择制取氧气和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仪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知识和经验。
�2.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体验快乐
�教师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地有个性的实验,尊重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实验。如蜡烛的燃烧,有的观察到有黑烟,有的观察到熔化,有的观察到有水等,应引导学生全面观察。
�2.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实验中的困难。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能获得成功,也不是所有实验现象都明显。例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若操作时,将点燃的细铁丝一下就插到集气瓶底部,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膨胀,使大部分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会出现铁丝燃烧现象不明显,实际上这样的实验是不成功的。因而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比实验本身更重要。这样会使实验教学效果最大化。
�3.教师是实验教学的参与者
�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必须参与,做好演示实验,与学生沟通、合作、交流、分享。一方面,教师应成为学生实验的参与者,学会从学生的角度观察、倾听和交流,而不是指责,培养师生和谐关系,使化学实验更有效。另一方面,教师要分享学生的认识和喜悦。实验教学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养成探究的热情和动手、动脑的习惯。教师参与学生欢呼,分享实验成果和愉悦,让学生喜爱化学,使化学在学中可持续发展。
�4.学生积极有效参与化学实验教学是核心
�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实验,从实验中获得发展,积极有效参与实验,“真正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使实验探究发挥传授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形式,而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保持饱满的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氧气在实验室里是如何得到的?实验室制取氧气可运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或加热高锰酸钾三种方式得到,教师做好前两个演示实验外,学生还可以就气体的制取实验的有关设计、操作、思路等练习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实验探究中既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结论,又引导学生感受实验,体验过程,发挥独特视角与个性化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才能最大化的开发学生的实验思维。
�总之,有效的实施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师生和谐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❹ 化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化学实验探究试题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分析
针对中考中区分度很高的化学实验探究题,如何正确求解,展现考生的实际能力,在这类实验探究性试题的解题思路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⑴ 审清题意,明确实验目的;
⑵ 弄清反应原理,充分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和资料;
⑶ 围绕主要问题思考选择需要的仪器与药品,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
⑷ 大胆用已有知识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并小心排除删选结论;
⑸ 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探究操作步骤;
⑹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直至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中考的复习中,则要求学生熟悉教材中实验原理及装置的特点,强化化学实验探究题型的训练;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审题、解题方法、思维方式训练的指导,注意答题的科学性、严谨性,答题要简明扼要。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三会”:⑴ 会审题目。明确题探究的目的,探究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和题目提供的信息,加工后准确答题;⑵ 会思考。善于多角度综合思维,学会逆向思维方法;⑶会答题。回答问题要严谨,要全面,在保证科学性上,力求简明扼要,一语中的。
❺ 初中化学实验的6步骤
应该是8个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5)如何进行化学的实验探究扩展阅读:
化学实验中15个注意事项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品尝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腐蚀性药品不能用纸,应用烧杯或表面皿。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人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去拿同,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❻ 如何培养高中化学的实验探究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化学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化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从事化学研究必备的素质。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真理的产生,永远是从问题开始,学习也是如此。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要精心设疑,疑点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多方位地独立思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存在于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由被动应用状态转变成主动激发状态,减少新知识输入的阻力,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动力。同时通过有效的情境设置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生探究、体验的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进而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也需要由浅入深地开展。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每一节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化学知识的思维方式,结合学生化学知识的实际水平,依据化学学科的规律和特点,提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并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例如,讨论和质疑对于引导学生探究就非常重要。从教学安排来看,我们在每节课开始前都要求学生做一定的预习,但实际上学生预习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针对这样的学情就要在课堂设计中安排较为有效的学生活动,逐渐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们内在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许多有争议或有难度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去解答,应该鼓励学生去讨论甚至去争论,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会产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远远比我们直接给学生们提供答案要深刻。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不要就知识讲知识,而是要把相关的知识都给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去拓展和掌握,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通过有趣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一种动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不仅能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形成知识体系,还掌握基本探究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而以生为本就是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把学生由之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科学本身是一个不断发现和探究的过程,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内容,利用好化学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书要学生读,题要学生审,实验要学生做,现象要学生观察。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不要害怕失败和出现问题,失败和问题本身就是学生学习中的宝贵资源。学生只有克服了各种困难才能够逐渐地掌握课本知识,使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改进课本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学中,创造一个能够充分满足学生探究欲望和参与心理的氛围,让学生从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的演示实验,如果学生想参与,可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实验目的、器材,让学生自己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共同验证理论的准确性。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进行学生实验时,学生十分渴望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亲身体验实验带来的快乐,可在活动中适当改变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器材等,要求学生在原有实验认知基础上进行自我探索和设计。让学生体会从失败到成功、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让他们运用新的实验方法来设计新的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课外实验题材广泛,材料极其丰富,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有益活动,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能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只要教师注意探索实验教学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便能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全面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
❼ 怎样对化学进行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假想和猜测--制定方案--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❽ 进行化学实验研究主要有哪些方法
1。不断尝试。
2。按照文献中可行的方法来,如果可以,改进相关细节。
3。自己创新,一个字,难,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验经验上。
至于具体的方法,每一个领域都是很不一样的。多读文献多思考,多观察,多尝试,才是做化学的最好的方法吧。
❾ 如何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课教学流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应该以实验为基础和核心。探究式
实验课就是一种较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形式。这种课的特点是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实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整节课的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一、导入新课-----巧设悬念引发兴趣。一般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紧密联
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通过化学故事、化学魔术引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二、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诱导探究激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任务。所提出的问题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开放性、发散性,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形成多元的回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
三、提出假设,小组讨论并评价。同学们对上面的问题有很多见解,此时可以组间质疑,学生间互相找资料,来论证自己说明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有意义的假设,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研讨释疑增兴趣。学生通过学习
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要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在探究实验课上,以4人一个小组为宜。小组内既要有明确分工也要有相互合作。根据探究任务,共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然后按照分工,有人做实验,有人填写实验报告,有人归纳总结等等,这种活动方式既不同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也不同于简单的学生分组实验,而是突出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实验、合作交流的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的过程。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等。
五、交流与表达。表达和交流也是探究学习的高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将已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并在组内和组间进行交流。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同学之间进行质疑和评价,教师就其中的问题进行追问,形成结论。通过交流和研讨,使同学们共同分享探究成果,这是探究实验课不可缺少的环节。
六、反馈与矫正。教师要针对这节课精心选择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对获得的知识加以巩固和应用,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于教师的自我调整。
七、回顾与反思。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经历了哪些历程,让大家共享学习过程的快乐和收获。此时教师适当加以思想教育的渗透和情感教育。
总之,实验课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课前要精心备课,利用化学故事、魔术实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实验,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联系实际,触景生情,激发学生求知欲。
(来自网络)
❿ 化学中有哪些探究实验采用的方法
1.控制变量法(研究单一变量对一个事件的影响)
2.假设实验法(大胆猜测,小心论证)
3.类比模型法(比如研究水分子,做成模型研究起来方便)
想起来我会再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