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原子 化学性质相似吗
B和Al都是ⅢA族元素,
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比如B可以形成B(OH)4-离子,Al可以形成Al(OH)4-离子.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可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一般同一主族元素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有相似性,
但也有渐变性.
其实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是相对的,
只是相对强弱不同而已,
有些元素可能既显出金属的一些性质,又表现非金属的一些性质.
‘贰’ N的非金属性比S强,可是硫酸比硝酸酸性强。C,P也有类似关系,为什么呢
可能是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元素的区别.从酸根上看,因为中心的S和P多了d轨道,对电荷的分散较有利,即酸根比较稳定,所以酸性比相应的HNO3和H2CO3强.
‘叁’ 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的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P原子:1S2 Q原子2S2 B。P原子:M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 Q
A
P是He,Q是Be,不一样
B
不一定,M层上有两个电子,说明是Mg,但是N层上有两个电子的却可以使第四周期中的Ca和第四周期的大部分副族元素,因为有M层的3d亚层需要填补电子,导致这种情况
C
P 可以是B或者是O
Q 可以是Al或者S
B和S,或者O和Al不一定相同
D
P是C
Q是Si,所以一定相似
选D
‘肆’ 氮原子与磷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原因是
拥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但是说实话,N和P的化学性质其实差得很远。拥有相同电子数,对于第三周期以及之后的元素来说,的确就会有类似的化学性质。但第二周期由于原子半径小,电荷密度大,以及缺乏d轨道等原因,即使有相同的外层电子,性质也差得比较大
‘伍’ S,F,N,P第一电离能大小如何比较,最好能详细点
结论:
F>N>S>P,
原理:
1、每个周期第一个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个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大;
2、从第一周期到第六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体上呈现从小到大的周期性变化,而且,随周期序数的增大,在大体上呈现第一电离能变小的趋势;
3、再想知道详细的话,查查第一电离能与元素的对应图,可以直接比较出大小!
希望您能满意!
‘陆’ 化学问题
很大程度上,非金属性决定了非金属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强弱。
这儿确实有一个矛盾,同周期原子序数增大,非金属性增大,同主族原子序数增大,非金属性减弱。
第一,这儿有一个叫对角线法则。
周期表中某一元素的性质,和它左上或右下方的另一元素性质的相似性,称为对角线规则。譬如处于第二周期的锂与第三周期的镁相似、铍—铝相似和硼—硅相似。
虽然,对角线法则适用的范围很小,但是可以用这个类比,即使符合的话,碳酸应该是对应磷酸的,而实际上,磷酸的酸性已经比碳酸强得多了。更不用说硫酸。
第二,硫元素是位于非金属元素的中央位置,可以看出其非金属性相当强,而碳元素,已经接近金属和非金属的边缘了,所以碳单质已经显示出部分的金属性(还原性比较强)。
‘柒’ 如何比较C、N、P、S等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大小
首先看是否存在氢键然后再比较相对分子质量
NH3中
存在氢键
H2S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
所以应该是NH3>H2S>PH3>CH4
‘捌’ 另一道化学题
题目问得不是很严密。N2中s,p轨道是混杂成键的。
我不知道题目要求用什么理论解释,我就用分子轨道理论。
N原子中2s和2p原子轨道能级相近(查了一下2s轨道能级在-20.3eV,2p轨道能级在-14.5eV)。而且两个N原子的两个2s和两个2px轨道对键轴有相同的对称性,一起组成4个新的σ型分子轨道,其中两个成键,两个反键。这个叫s-p混杂。所以成键时,2s和2p轨道是相互作用的。
先是两个2s轨道组合成σ2s和σ*2s,
然后两个2px轨道组合成σ2px和σ*2px
然后σ2s和σ2px因能量相近和对称性相同重新组合两个新的σ轨道,2σg和3σg
反键轨道也一样,σ2px和σ*2px组合为2σu和3σu
这样混杂后,使3σg和1πu能级颠倒。写N2分子的电子基组态为: KK (2σg)2 (2σu)2 (1πu)6 (3σg)2
一共10个价电子,成键电子数为6,4个π电子,2个σ电子。2个σ电子形成σ单键,4个π电子形成两个垂直的π键。
wow, 应该没问题吧?
‘玖’ 只要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么
应是相似。但n2与p的差别不是元素性质差别,而是氮气和红磷或白磷两种物质之间的差别。如n能形成双原子的氮气n2,而p不能;nh4+稳定存在于水溶液而ph4+不能等,就是元素性质之间的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同族虽最外层电子相同,但电子层数不同,造成最外层电子与原子核的距离不同,因而核吸引电子的能力也就是电子层越少(即核离电子距离越近)的越强,表现为同族元素,周期数越大的,电负性越低,非金属性越弱,金属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