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化学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物质有哪些
1、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可放热;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CaO、BaO、K2O、Na2O等)放入水中可放热。
2、硝酸铵溶于水可吸热。
3、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如蔗糖,氯化钠。KNO3一般硝酸盐溶于水都吸热我貌似还记得CaCl2溶的时候也吸热NaOH溶于水,强碱溶一般都放热浓的H2SO4稀释时也放热。
(1)初中化学溶解吸热有哪些扩展阅读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包括燃烧、中和、金属氧化、铝热反应、较活泼的金属与酸反应、由不稳定物质变为稳定物质的反应。
1、氢化物的生成反应是放热反应
例如氢气与氟气黑暗处就爆炸放热:H2+F2=2HF
2、氧化物的生成是放热反应
例如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放热:C+O2=CO2
3、含氧酸的生成反应
例如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是放热反应:SO3+H2O=H2SO4
⑵ 初中化学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哪些
1.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置换水或酸中氢的反应,如:
2na+2h2o=2naoh+h2↑
2al+6hcl=2alcl3+3h2↑
②酸碱中和反应。如:
naoh+hcl=nacl+h2o
2koh+h2so4=k2so4+2h2o
③燃烧反应,如:
2co+o2=2co2
ch3ch2oh+3o2=2co2+3h2o
h2+cl2=2hcl
④易爆物质的爆炸反应。
⑤多数的化合反应,如: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⑥一些物质的溶解,如浓硫酸的稀释、氢氧化钠的溶解、氧化钙的溶解等。
2.吸热反应
①几个常见的反应,如:
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c+h2o(g)=co+h2
②多数的分解反应,如:
caco3=cao+co2↑
cuso4·5h2o=cuso4+5h2o
③一些物质的溶解,如硝酸铵溶解等。
⑶ 初中化学中有哪些物质溶于水放热、哪些吸热
初中化学中溶于水放热的主要有:
液体:浓硫酸
固体:氢氧化钠、生石灰(氧化钙)
(高中会讲更多,大部分化学物质溶于水都是放热的)
吸热的主要有:硝酸盐、铵盐(以及部分亚硝酸盐)
望采纳,谢谢
⑷ 初中化学那些物质溶于水吸热 哪些放热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 1、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可放热;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CaO、BaO、K2O、Na2O等)放入水中可放热。 2、硝酸铵溶于水可吸热 。 3、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如蔗糖,氯化钠。 KNO3 一般硝酸盐溶于水都吸热 我貌似还记得CaCl2溶的时候也吸热... NaOH溶于水,强碱溶一般都放热 浓的H2SO4稀释时也放热
⑸ 请教一下,在初中化学里,溶于水时吸热的物质都有哪些
1.
溶于水时吸热和放热的物质:吸热--nh4no3,放热--naoh固体,浓硫酸,氧化钙等等;
2.
有腐蚀性的物质:酸:盐酸、硫酸、硝酸等等;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石灰水等等;
3.
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的物质: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钾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固体等等;
4.
有挥发性的物质:氨水、浓盐酸、浓硝酸等等。
⑹ 常见的典型的溶解时放,吸热的物质有哪些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 物质在溶解时,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会使溶液的温度相应发生变化。
2. 有的物质溶解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氧化钙等。
3. 有的物质溶解吸热:硝酸钾等。
4. 有的物质溶解没有明显的热现象:氯化钠等。
(三)悬浊液和乳浊液
1.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等。
2.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植物油和水混合形成乳浊液。
3. 溶液、悬浊液与乳浊液的对比
① 溶液均一稳定;悬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固体小颗粒会沉降下来;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⑺ 初中化学溶于水吸热的有哪些
赏见吸热反应物质有:硝酸氨
硝酸钾
氧化钙
氯化氨溶于水吸热
初中里常见化学物资中NH4盐溶解都吸热
⑻ [初中化学]溶解时会放热的溶质有什么,溶解时吸热的溶质又有什么
溶解时放热的溶质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溶解时吸热的溶质包括:氯化铵、硝酸铵等。
物质溶解于水或其它溶剂中,通常经过两个过程: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这种过程为物理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分子作用,形成溶剂合分子(或溶剂合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当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当放出的热量小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降低,如硝酸铵等;当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蔗糖等。
固体溶质进入溶液后,首先发生微粒(分子或离子)的扩散(吸热)过程,接着是形成水合离子或水合分子的水合过程(放热)。这里有化学键的破坏和形成,严格说都是物理-化学过程。其实对于强电解质来说,溶解和电离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因为离子的扩散就是电离。不过对于弱电解质说来,首先是扩散成分子(吸热),然后在水分子作用下,化学键被破坏而电离成为自由离子(水合的)(这里总体表现是吸热还是放热要看破坏化学键需要的能量多,还是水合释放能量多了)。
假如是非电解质,那么溶解就只有扩散与形成水合分子两个过程了。
一些溶质溶解后,会改变原有溶剂的性质,如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电离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与氯离子,故形成的溶液具有导电性(纯水不导电);乙二醇溶解在水中,可降低水的凝固点。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