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计量学如何应用于环境

化学计量学如何应用于环境

发布时间:2022-06-15 02:38:37

‘壹’ 化学信息学的学科应用

现代科学的最新发展使得各学科所面对的化学物质体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辨识研究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既有复杂成分定性定量分析问题,又有不确定性的化学模式识别问题;不但有大型数据库管理问题,还有数据规律的发现问题等等。化学信息学(chmoinformatics) 就是为解决化学领域中大量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任务而结合其他相关学科所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这门新学科是在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 和计算化学(computational chemistry) [3]的基础上演化和发展起来的,吸收与融合了许多学科的精华。
化学计量学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引进,使化学家获得大量的化学数据成为易事。例如,人们可以在对样品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从分析仪器的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获得诸如峰高、峰位、峰面积等一系列数据。然而,数据并非等同于信息,尤其是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如何利用现代计算工具与信息处理方法快速地处理和解析化学量测数据,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将数学、统计学与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化学的化学计量学。作为在80年代蓬勃兴起的新技术,它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工具设计或选择化学量测的最优方法,处理与解析化学量测数据,试图最大限度地提取待测物质体系的化学相关信息。
在分析化学研究方面,高鸿曾预言分析化学与统计学、数学结合的年代将会到来。作为化学量测科学,分析化学从采样、实验设计到分析信号的数据处理和解析、化学信息的提取与利用,无一不涉及到化学计量学所研究的统计与数学方法。化学计量学对现代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基本形成了分析信息理论、分析采样理论、分析实验设计与优化理论、分析检测理论、分析校正理论、分析误差理论、分析仪器信号处理技术、化学数据库及专家系统技术等,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分析化学的理论与技术工具。
此外,化学计量学在工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多元校正方法已经在啤酒生产和药物制造中成为常规的监控手段;在造纸、化工、食品、饮料、化妆品等行业中,也被用于过程监测(process monitoring);近来,这些方法还被用于生化发酵、半导体晶片等间歇操作生产过程的监测。到目前为止,化学计量学应用最成功的领域是:多元校正、定量构效关系的建模、化学模式识别、多元过程仿真与监测等。但是,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大,研究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所要处理的数据维数越来越高,数据量也越来越庞大。例如,在药物设计领域的先导化合物虚拟筛选中,需要处理的化合物达到1040。显然,传统的化学计量学已经难以胜任药物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所提出的化学复杂问题计算和解析,由此迫切需要派生和发展一门包容化学计量学本身的新学科。这就是化学信息学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计算化学的发展计算化学是应化学数据定量分析的需求而产生的,它为化学信息学提供数据计算和信息解析工具。随着认识层次的深入,化学领域中的各种对象大部分可以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来抽象和表征;而模型的求解需要借助于各种数学的手段来进行。因此,化学学科对科学计算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各种化学反应可以用一定的微分方程来建模,通过数学模型仿真其反应、传递等各种过程。但是,求解微分方程带来了更高的计算要求。通常,大量的微分方程无法通过理论推导方法求解,这就需要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来求近似解。同样,在微观世界中,随着对分子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数学模型来模拟分子的状态,如通过薛定谔方程可以模拟电子云的运动状态;通过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统计力学等各种方法可以准确地完成分子的模拟;这就意味着现代化学研究中需要建立更多的模型,并需要解决更多的科学计算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正在逐步加深,各研究领域中的规律性知识不断地被总结出来,从而使得各种模型的建立成为可能。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已越来越倾向于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计算化学的问世极大地推进了化学及其各相关学科的现代发展,已经成为解决化学领域中复杂问题的技术支撑和有力工具。一般而言,计算化学需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1.准确求解问题;2.快速求解问题。因此计算化学一直向着这两个方向在不断发展。一方面,它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如PLS、PCA、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及人工智能方法(如模式识别、ANN、遗传算法、专家系统等)等各类计算手段包容进来,以完成对化学领域对象的准确建模任务;另一方面,它将数据库技术、快速搜索算法、并行计算技术等各种提高计算速度的方法包容进来,完成数据库快速搜索任务,实现药物虚拟筛选等应用目标。由于在表面科学、药学和材料科学中需要对延展分子系统(extended molecular system)进行定量描述,而这一类化学体系的实验信息又很少,这就需要通过计算化学的手段来解决。通常这类科学计算的计算量非常大,以现有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按一般的算法难以快速地给出计算结果,无法实现人机交互。并行计算机及其并行算法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使很多问题的计算求解成为可能。由此可见,计算化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高性能科学计算工具,为化学领域问题求解提供途径。

‘贰’ 化学计量学中黑色分析体系是对于分析试样毫无验前信息的,分析化学任务是确定其物种数,你能给我举例子么

一、专业解析
(一)学科简介
分析化学属于理学学科中化学专业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测定物质的有关组分的含量、确定物质的结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和存在形态(价态、配位态、结晶态)及其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目前化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发展水平亦成为衡量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发展国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二)培养目标
1、本专业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分析化学的专门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并能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以便进行学术研讨;
3.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工作。
(注: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武汉大学为例)
(三)研究方向
01 电分析化学
02 色谱学及相关分离分析技术
03 原子光谱/质谱分析
04 分子光谱分析
05 有机试剂及分子探针
06 表面分析
07 生物分析
08 现代仪器分析
09 分析仪器研制
(四)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
④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
二、推荐院校
以下院校是该专业研究生院实力较强者,建议选报:
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河北大学
三、就业前景
分析化学不同方向就业情况也有差异的,像化学计量学硕士毕业难找工作,但博士就好找了。像有机波谱分析,分离分析技术等硕士就相对比较好找工作。分析化学涵盖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单纯的化学分析已经逐步等同于基础化学知识。同时化学分析手段逐步被仪器分析所取代或改进。而仪器分析成为化学与材料\生命\医学\药学等学科交叉的热门专业。掌握数种大型仪器分析设备的试验技术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多种仪器分析设备的联用技术。
分析化学是一门使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无处不用,比如食品、林业、医药、环境、冶金等都有很大的应用。从就业上讲岗位也很多也易成功。这门课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几乎包括了各种领域。
四、相同一级学科下其他相关专业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五、课程设置(以扬州大学为例)
主要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第一外国语(英语)、波谱学、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近代分析测试技术、量子化学、材料化学
六、就业方向
就职部门:质检局、化工厂、制药厂、海关、研究所等。
职业发展: 分析化学研究员、质检员、
21世纪的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能源科学等领域迫切地要求分析化学发展各种新的测量和表征手段以解决其疑难问题。尤其是作为本世纪科学发展的中心和主导科学的生命科学,基于其研究体系的复杂性,使分析化学面临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性构成了分析科学将成为未来生物学和生命科学发展的中心。不仅是生命科学的研究,当代四大科学领域(生命、信息、环境、资源)、五大危机(人口、粮食、能源、健康与环境)以及与国家安全相关高技术中一些问题的解决都十分仰赖于分析化学的发展。并且,检测和量度在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都是最要紧的,也是无止境的,所以分析化学是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
虽然由于近年来化学专业研究人员的增多,就业形势显现出一点点严峻,不过就上面的分析化学的重要性来看,它的就业形势和以后的发展还是相当乐观的。

‘叁’ 有人对离子组学有较清晰的认识吗请介绍一下

植物离子组学:植物营养研究的新动向

--------------------------------------------------------------------------------
发布人:杜卫华 发表日期:2005-10-17 点击次数:444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植物所联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国际植物离子组学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南非和中国等国的5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记者就植物离子方面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会议主持人、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永官。

记者:植物离子组学这个概念人们听起来还比较陌生,什么是植物离子组学呢?

朱永官:植物离子组学是近5年来植物营养与环境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新方向,也是后基因组学时代研究土壤——植物相互作用的新思路。植物离子组学主要利用现代高通量的元素分析手段(如ICP-MS),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等手段来研究植物吸收、积累养分和重金属污染物的机理及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机制。植物离子组学在功能基因组学、现代植物营养学、环境修复、农产品安全与营养品质等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记者:这一思路的提出是在什么样的前提下?

朱永官:谈到这个问题,就不能不从化学计量学说起。化学反应过程中,物料和电荷的平衡是最基本的化学规律,植物生长也不例外。比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CO2和 H2O必须遵守6∶1的比率,否则反应就不彻底,这与植物营养中的最小养分律是相对应的。生态(生物)化学计量学是指生态相互作用及其过程中化学物质的平衡,有时也可以指能量和物质的平衡。生态化学计量学最早主要针对水生生态系统:如由于氮—磷比率而决定的藻类的爆发,食物链中养分的平衡关系等,在植物生态与营养领域的应用才刚刚开始。

记者:植物营养与这种平衡是什么关系?换句话说,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是如何研究植物营养的?

朱永官:环境决定了植物体内的化学组成,而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环境条件,包括施肥和污染等,比如欧洲的氮污染(氮的相对过剩)与原始植被退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目前,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化学计量学主要关注碳、氮、磷三种元素的比率关系,如以植物N∶P比为切入点研究植物(自养型生物)生态化学计量学与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互关系。

记者:从化学计量学是如何发展到离子组学的?

朱永官:对于自养生物来讲,大部分无机元素以离子形式被吸收(除硅、硼等),但无论如何,植物必须保持电中性。从电中性来思考问题可以算是化学计量学的一个扩展。保持电中性可能是影响植物离子组成与代谢的关键因子之一,并可能参与养分的稳态机制。以小麦磷高效为例,磷高效的主要机制之一是为根系释放有机阴离子,有机阴离子释放越多,植物体内出现负电性的几率增加,为了保持电中性,植物需要调整体内阳离子的含量。我们的研究发现,在低磷条件下,有些磷高效的小麦体内阳离子的总量低于磷低效的品种,这从一个方面反映电中性可能在植物营养调控中的作用。从电中性再进一步扩展,就到了离子组学。美国普渡大学David Salt教授及其同事在2003年第一次正式提出包括金属、类金属和非金属在内的离子组学。

记者:离子组学的研究,可以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离子组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朱永官: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比如,我们对谷物中的元素含量缺乏了解,导致谷物中微量元素缺乏,给人类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大量元素的肥料使用与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有机质的酸碱度与土壤酸化问题,还有植物饲料元素组成与动物消化吸收及环境影响,都是我们可以用离子组学研究的现实问题。

离子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构成认识植物基因组如何真正影响植物表型的概念模型,离子组学的观点与我们常规的通常只研究一个或少量元素为目的的研究大相径庭。研究离子组学有助于捕捉植物相关基因或基因网络表达调控;有助于有关养分吸收的植物突变体的筛选;有助于认识植物吸收过程和体内养分之间的交互作用;并且,我们已经有数据表明,离子组学还有助于认识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离子组学已经被有些科学家称之为植物化学元素指纹。

来源: 科学时报

‘肆’ 化学计量学的提出

化学计量学是瑞典Umea 大学S.沃尔德(S.Wold)在1971年首先提出来的。1974年美国B.R.科瓦斯基和沃尔德共同倡议成立了化学计量学学会。化学计量学在80年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各种新的化学计量学算法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化学与分析化学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它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发展,为分析化学工作者优化试验设计和测量方法、科学处理和解析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开拓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手段。

‘伍’ 近红外光谱分析为什么要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

现代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是近段时间来分析化学领域迅猛发展的高新分析技术,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分析专家的注目,在分析化学领域被誉为分析“巨人”,它的出现可以说带来了又一次分析技术的革命。
近红外区域按ASTM定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是人们最早发现的非可见光区域。由于物质在该谱区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信号弱,谱带重叠,解析复杂,受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近红外光谱“沉睡” 了近一个半世纪。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商品化仪器的出现及Norris等人所做的大量工作,使得近红外光谱技术曾经在农副产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到60年代中后期,随着各种新的分析技术的出现,加之经典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暴露出的灵敏度低、抗干扰性差的弱点,使人们淡漠了该技术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从此,近红外光谱进入了一个沉默的时期。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分析仪器的数字化和化学计量学的发展,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解决光谱信息提取和背景干扰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加之近红外光谱在测样技术上所独有的特点,使人们重新认识了近红外光谱的价值,近红外光谱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陆续展开。进入90年代,近红外光谱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全面展开,有关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及应用文献几乎呈指数增长,成为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一门独立的分析技术。由于近红外光在常规光纤中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使近红外光谱在在线分析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此近红外光谱技术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我国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除一些专业分析工作人员以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还鲜为人知。但1995年以来已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并在仪器的研制、软件开发、基础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但是目前国内能够提供整套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化学计量学软件、应用模型)的公司仍是寥寥无几。随着中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国外许多大型分析仪器生产商纷纷登陆中国,想在第一时间占领中国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市场。由此也可以看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分析界炙手可热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未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分析界必将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是将光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将近红外光谱所反映的样品基团、组成或物态信息与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组成或性质数据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建立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和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其组成或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与常规分析技术不同,近红外光谱是一种间接分析技术,必须通过建立校正模型(标定模型)来实现对未知样品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具体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并测量其近红外光谱;二是采用标准或认可的参考方法测定所关心的组分或性质数据;三是将测量的光谱和基础数据,用适当的化学计量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四是未知样品组分或性质的测定。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工作过程可见,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包括了近红外光谱仪、化学计量学软件和应用模型三部分。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满足快速分析的技术要求,是缺一不可的。
近红外光谱主要是反映C-H、O-H、N-H、S-H等化学键的信息,因此分析范围几乎可覆盖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和混合物。加之其独有的诸多优点,决定了它应用领域的广阔,使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许多行业中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并逐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石油及石油化工、基本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冶金、生命科学、制药、医学临床、农业、食品、饮料、烟草、纺织、造纸、化妆品、质量监督、环境保护、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在石化领域可测定油品的辛烷值、族组成、十六烷值、闪点、冰点、凝固点、馏程、MTBE含量等;在农业领域可以测定谷物的蛋白质、糖、脂肪、纤维、水分含量等;在医药领域可以测定药品中有效成分,组成和含量;亦可进行样品的种类鉴别,如酒类和香水的真假辨别,环保废弃物的分检等。

‘陆’ 化学计量学

1、化学计量学是一门通过统计学或数学方法将对化学体系的测量值与体系的状态之间建立联系的学科。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反应物系组成变化的计算方法,是对反应过程进行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的依据之一。它应用数学、统计学和其他方法和手段(包括计算机)选择最优试验设计和测量方法,并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解析,最大限度地获取有关物质系统的成分、结构及其他相关信息。

发展史:化学计量学是瑞典Umea 大学S.沃尔德(S.Wold)在1971年首先提出来的。1974年美国B.R.科瓦斯基和沃尔德共同倡议成立了化学计量学学会。化学计量学在80年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各种新的化学计量学算法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化学与分析化学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它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发展,为分析化学工作者优化试验设计和测量方法、科学处理和解析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开拓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手段。

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对象是有关化学量测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它所研究的内容包括:统计学和统计方法;分析信息理论;采样;试验优化与设计;分析校正理论;分析信号检测和分析信号处理;化学模式识别;图像分析;构效关系研究;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人工神经元网络与自适应化学模式识别;库检索等。其任务是研究有关化学测量的理论与方法学,应用数学、统计学与信息理论、计算机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科学地设计化学实验,选择最优的测量方法,最有效地获取体系有用的特征数据,并通过解析测量数据最大限度地从中提取有关物质的定性、定量、形态、结构等信息。它是一门正在发展的新兴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统计学与统计方法、校正理论、模型估计和参数估计、实验设计和优化方法、分析信号处理、化学模式识别、定量构效关系、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软件和库检索等。
2、自己写一些心得体会就行了,你可从你如何做题,通过那类方法,获得了什么等等,还有你对此方法有什么新的认识,你自己有哪些体会,改进的地方等等(改进的方法没有就算了)
我有事,就先码到此,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柒’ 什么是化学计量学它有哪些特点它主要解决哪类问题

科研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为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科学问题、技术难点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按其普遍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一、哲学方法。又称“全科学方法”是适用范围最广的方法,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思维科学都适用。哲学方法要求我们用哲学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一般研究法。这是指对某类学科具体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型:1、经验方法。即获得经验材料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专业的文摘、索引、工具书、光盘以及英特网教育信息资源等文献的检索来发挥文献价值与创造性的利用文献的方法。(2)、社会调查法。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从中获得来自社会系统中各种要素和结构的直接资料的一种方法。根据调查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调查等多种方法。(3)、实地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4)、实验研究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方法。2、理论研究法就是把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加工,上升为本质的,深刻的和系统的理性认识的方法。一般有数学方法和思维方法。3、系统科学方法。主要是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来使用,来获得感性资料,又可以作为理论方法来使用。三、专门研究法。专门问题所采用的特殊的研究方法,如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学习反应分析法,概念图分析法等。

‘捌’ 求化学与信息 论文 1200字就可以

化学与信息最好从油化学分子充当信号载体,如气味呀之类和化学成分有关的,例子:性外激素
等等进行资料收集,提出论点、阐述论据、结论!

‘玖’ 简述分析化学与计量和分析检测的关系

摘要 化学计量学与现代分析化学的关系_基础化学计量学及 1.5化学计量学与现代分析化学的关系 化学计量学最初是从分析化学发展而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因此,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 第一次变革发生在20世纪初,物理化学的发展建立了溶液的四大平衡理论,使分析化学从一门技术发展成一门科学,这一阶段是分析化学与物理化学结合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分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分支。 第二次变革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分析中物理方法、仪器分析方法的大发展。化学分析方法在很多方面已无能为力,如半导体学科向分析化学提出砷化镓中砷常量分析的测定准确程度要达到10-6级别等。这一时期是分析化学与物理、电子学结合的时代。(www.guayunfan.com)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来临,给分析化学带来了巨大的活力,目前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建立在化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精密仪器制造科学等学科之上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传统的分析化学中简单的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方法对于现代分析化学中大量复杂过程的处理显得无能为力,而化学计量学在这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它涉及的问题很多是分析化学的基础性问题,或者说它是构成分析化学第二层次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显然,化学计量学与分析化学的信息化密切相关,在化学计量学的诞生、发展及成熟过程中,分析化学工作者做出了重大贡献。化学计量学的许多基础性工作是由分析化学家完成的。许多高校的化学计量学课程也是由分析化学教师讲授。但化学计量学发展至今,其涉及面已远远超出了分析化学范畴。近年来,除分析化学外,化学计量学在环境化学、材料领域、地球化学以及工业过程中的应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化学计量学呈现出交叉性和边缘性的特点。在我国,目前已将化学计量学列为分析化学的分支学科。 长期以来,分析化学工作者一直以单纯的分析数据提供者的角色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作用。而现代分析化学的发展,不仅需要解决获得化学量测数据的问题,而且需要从大量分析数据中提取的化学信息。化学计量学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分析化学与化学其他分支的结合,使分析化学工作者不再是单纯的分析数据提供者,而且是化学问题的直接参与和解决者。

‘拾’ 化学计量学的简介

国际化学计量学学会给化学计量学作出了如下的定义:
化学计量学是一门通过统计学或数学方法将对化学体系的测量值与体系的状态之间建立联系的学科。
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反应物系组成变化的计算方法,是对反应过程进行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的依据之一。
它应用数学、统计学和其他方法和手段(包括计算机)选择最优试验设计和测量方法,并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解析,最大限度地获取有关物质系统的成分、结构及其他相关信息。

阅读全文

与化学计量学如何应用于环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