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能告诉我化学类的毕业课题该怎样开始,怎样准备啊
首先,看文献,查资料。
你们学校上不了中国知网吗?一般都可以上的啊?如果不能上,就先看摘要,找到你要的文章上小木虫上去求,小木虫上每天都可以领金币。还有网络文库,豆丁都会有一些文章在上面,可以看看,不过这些都是中文的。英文的文献,找到你的关键词,google上搜索,看能不能找到些免费看的。还有你中文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有用的多看看。
其次,设计你的实验方向。根据你看到的课题现在的研究情况,你可以做一些改进,或者用新的合成方法,不过你的课题貌似综述的性质偏浓些,可以在综述上下些功夫,另外,考虑改进一些配方。
再次,设计实验计划,包括时间,方案,预期达到的效果,实验结果的表征,没有达到效果的原因等等。然后开始实验。
最后,总结实验。通过实验达到了什么效果,找到创新点和不足点,以后的改进方向。(有的时候预期的目标没有达到,但是可能做出别的东西。)
B. 我学的化学专业 有机化学方向 不想干这行太久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例如,核酸化学的研究成果使今天的生物学从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对地球、月球和其他星体的化学成分的分析,得出了元素分布的规律,发现了星际空间有简单化和物的存在,为天体演化和现代宇宙学提供了实验数据,还丰富了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化学的萌芽
原始人类从用火之时开始,由野蛮进入文明,同时也就开始了用化学方法认识和改造天然物质。燃烧就是一种化学现象。掌握了火以后,人类开始熟食;逐步学会了制陶、冶炼;以后又懂得了酿造、染色等等。这些有天然物质加工改造而成的制品,成为古代文明的标志。在这些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萌发了古代化学知识。
古人曾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企图追溯其本原及其变化规律。公元前4世纪或更早,中国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合而成的,而五行则是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成的。此说法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认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是一切自然现象变化的根源。此说为中国炼丹术的理论基础之一。
公元前4世纪,希腊也提出了与五行学说类似的火、风、土、水四元素说和古代原子论。这些朴素的元素思想,即为物质结构及其变化理论的萌芽。后来在中国出现了炼丹术,到了公元前2世纪的秦汉时代,炼丹术以颇为盛行,大致在公元7世纪传到阿拉伯国家,与古希腊哲学相融合而形成阿拉伯炼丹术,阿拉伯炼金术与中世纪传入欧洲,形成欧洲炼金术,后逐步演进为近代的化学。
炼丹术的指导思想是深信物质能转化,试图在炼丹炉中人工合成金银或修炼长生不老之药。他们有目的的将各类物质搭配烧炼,进行实验。为此涉及了研究物质变化用的各类器皿,如升华器、蒸馏器、研钵等,也创造了各种实验方法,如研磨、混合、溶解、洁净、灼烧、熔融、升华、密封等。
与此同时,进一步分类研究了各种物质的性质,特别是相互反应的性能。这些都为近代化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许多器具和方法经过改进后,仍然在今天的化学实验中沿用。炼丹家在实验过程中发明了火药,发现了若干元素,制成了某些合金,还制出和提纯了许多化合物,这些成果我们至今仍在利用。
化学的中兴
16世纪开始,欧洲工业生产蓬勃兴起,推动了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创立和发展,使炼金术转向生活和实际应用,继而更加注意物质化学变化本身的研究。在元素的科学概念建立后,通过对燃烧现象的精密实验研究,建立了科学的氧化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随后又建立了定比定律、倍比定律和化合量定律,为化学进一步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初,建立了近代原子论,突出地强调了各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其中量的概念的引入,是与古代原子论的一个主要区别。近代原子论使当时的化学知识和理论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成为说明化学现象的统一理论。分子假说提出了,建立了原子分子学说,为物质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后,不仅初步形成了无机化学的体系,并且与原子分子学说一起形成化学理论体系。
通过对矿物的分析,发现了许多新元素,加上对原子分子学说的实验验证,经典性的化学分析方法也有了自己的体系。草酸和尿素的合成、原子价概念的产生、苯的六环结构和碳价键四面体等学说的创立、酒石酸拆分成旋光异构体,以及分子的不对称性等等的发现,导致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建立,使人们对分子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入,并奠定了有机化学的基础。
19世纪下半叶,热力学等物理学理论以入化学之后,不仅澄清了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概念,而且可以定量地判断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方向和条件。相继建立了溶液理论、电离理论、电化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的诞生,把化学从理论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十世纪的化学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与理论一直是化学研究中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受到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并广泛地应用了当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化学在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合成和测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在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四大分支学科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化学分支学科。
近代物理的理论和技术、数学方法及计算机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对现代化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世纪末,电子、X射现和放射性的发现为化学在20世纪的重大进展创造了条件。
在结构化学方面,由于电子的发现开始并确立的现代的有核原子模型,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而且发展了分子理论。应用量子力学研究分子结构,产生了量子化学。
从氢分子结构的研究开始,逐步揭示了化学键的本质,先后创立了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和佩位场理论。化学反应理论也随着深入到微观境界。应用X射现作为研究物质结构的新分析手段,可以洞察物质的晶体化学结构。测定化学立体结构的衍射方法,有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中子衍射等方法。其中以X射线衍射法的应用所积累的精密分子立体结构信息最多。
研究物质结构的谱学方法也由可见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扩展到核磁共振谱、电子自选共振谱、光电子能谱、射线共振光谱、穆斯堡尔谱等,与计算机联用后,积累大量物质结构与性能相关的资料,正由经验向理论发展。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不断提高,人们以可直接观察分子的结构。
经典的元素学说由于放射性的发现而产生深刻的变革。从放射性衰变理论的创立、同位素的发现到人工核反应和核裂变的实现、氘的发现、中子和正电子及其它基本粒子的发现,不仅是人类的认识深入到亚原子层次,而且创立了相应的实验方法和理论;不仅实现了古代炼丹家转变元素的思想,而且改变了人的宇宙观。
作为20世纪的时代标志,人类开始掌握和使用核能。放射化学和核化学等分支学科相继产生,并迅速发展;同位素地质学、同位素宇宙化学等交叉学科接踵诞生。元素周期表扩充了,以有109号元素,并且正在探索超重元素以验证元素“稳定岛假说”。与现代宇宙学相依存的元素起源学说和与演化学说密切相关的核素年龄测定等工作,都在不断补充和更新元素的观念。
在化学反应理论方面,由于对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认识的提高,经典的、统计的反应理论以进一步深化,在过渡态理论建立后,逐渐向微观的反应理论发展,用分子轨道理论研究微观的反应机理,并逐渐建立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定律和前线轨道理论。分子束、激光和等离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对不稳定化学物种的检测和研究成为现实,从而化学动力学已有可能从经典的、统计的宏观动力学深入到单个分子或原子水平的微观反应动力学。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分子、电子结构和化学反映的量子化学计算、化学统计、化学模式识别,以及大规模术技的处理和综合等方面,都得到较大的进展,有的已经逐步进入化学教育之中。关于催化作用的研究,以提出了各种模型和理论,从无机催化进入有机催化和僧物催化,开始从分子微观结构和尺寸的角度核生物物理有机化学的角度,来研究酶类的作用和酶类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
分析方法和手段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一方面,经典的成分和组成分析方法仍在不断改进,分析灵敏度从常量发展到微量、超微量、痕量;另一方面,发展初许多新的分析方法,可深入到进行结构分析,构象测定,同位素测定,各种活泼中间体如自由基、离子基、卡宾、氮宾、卡拜等的直接测定,以及对短寿命亚稳态分子的检测等。分离技术也不断革新,离子交换、膜技术、色谱法等等。
合成各种物质,是化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在无机合成方面,首先合成的是氨。氨的合成不仅开创了无机合成工业,而且带动了催化化学,发展了化学热力学和反应动力学。后来相继合成的有红宝石、人造水晶、硼氢化合物、金刚石、半导体、超导材料和二茂铁等配位化合物。
在电子技术、核工业、航天技术等现代工业技术的推动下,各种超纯物质、新型化合物和特殊需要的材料的生产技术都得到了较大发展。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合成成功又向化学家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对零族元素的化学性质重新加以研究。无机化学在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相互渗透中产生了有机金属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无机固体化学等新兴学科。
酚醛树脂的合成,开辟了高分子科学领域。20世纪30年代聚酰胺纤维的合成,使高分子的概念得到广泛的确认。后来,高分子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应用三方面保持互相配合和促进,使高分子化学得以迅速发展。
各种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应用,为现代工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军事技术,以及人们衣食住行各方面,提供了多种性能优异而成本较低的重要材料,成为现代物质文明的重要标志。高分子工业发展为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
20世纪是有机合成的黄金时代。化学的分离手段和结构分析方法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纷纷获得圆满解决,还发现了许多新的重要的有机反应和专一性有机试剂,在此基础上,精细有机合成,特别是在不对称合成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方面,合成了各种有特种结构和特种性能的有机化合物;另一方面,合成了从不稳定的自由基到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核酸等生命基础物质。有机化学家还合成了有复杂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和有特效的药物。这些成就对促进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为合成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物质,并与其他学科协同解决有生命物质的合成问题及解决前生命物质的化学问题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世纪以来,化学发展的趋势可以归纳为:有宏观向微观、有定性向定量、有稳定态向亚稳定态发展,由经验逐渐上升到理论,再用于指导设计和开创新的研究。一方面,为生产和技术部门提供尽可能多的新物质、新材料;另一方面,在与其它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进程中不断产生新学科,并向探索生命科学和宇宙起源的方向发展。
化学的学科分类
化学在发展过程中,依照所研究的分子类别和研究手段、目的、任务的不同,派生出不同层次的许多分支。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化学传统地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四个分支。2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学键的电子理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化学研究在理论上和实验技术上都获得了新的手段,导致这门学科从30年代以来飞跃发展,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现在把化学内容一般分为生物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五大类共80项,实际包括了七大分支学科。
根据当今化学学科的发展以及它与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医学、地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情况,化学可作如下分类:
无机化学: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等
有机化学:天有机化学、一般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力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结构化学、化学动力学、分门物理化学。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
高分子化学:天然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合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高聚物应用、高分子物力。
核化学核放射性化学:放射性元素化学、放射分析化学、辐射化学、同位素化学、核化学。
生物化学:一般生物化学、酶类、微生物化学、植物化学、免疫化学、发酵和生物工程、食品化学等。
其它与化学有关的边缘学科还有:地球化学、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环境化学、宇宙化学、星际化学等。
C. 请教一下 如何才能做好大学有机化学的实验啊
有机实验是我的强项,2000年有幸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全国的化学实验竞赛,有机实验是我化学实验里做的最好的,经常被老师表扬!
几个要点:
1.兴趣
2.预习和准备
3.结果和期望
首先要对有机化学这门课感兴趣,其实有机相对其他化学要难一些,尤其在大学阶段,因为反应机理相对复杂,反应条件和路径都不好设计和控制,产生兴趣好像并不容易,但是有机化学实验是最能让你有成就感的,实验经常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我大学三时我们有个实验是从茶叶中提纯咖啡因,当你从一包茶叶中提出了白白的一小撮咖啡因时,真的成就感满溢,两天不间断的实验辛苦一点都不觉得!
对于应付平时上实验课,一定要做好预习,不要去了干什么都不知道,现看实验讲义,这样你的实验很难成功!最好是在课前预习好,并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实验步骤!记住实验装置图一定要亲手画一遍,在搭建装置时很有益处!搭建实验装置时一定要按照实验装置图从下往上,从左向右,相信你也知道这里不细说了!
结果与期望:实验结果是检验实验成功与否的标准,但并不是唯一标准,尤其是在学生实验阶段,因为有机实验副产物很多,往往产量很低,老师会根据你仪器搭的是否在一个平面上,是否美观,操作是否规范,产物是否可靠,产量达到要求等综合评分,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你的预习报告一定要让老师满意,我们是检查的不知道你们检不检查,这样印象分会很高,即使得不到产品你的分数也不会很低。当然还是希望你能成功!
再补充一点并不是女生做不好实验,我就是女生,我的有机实验和电工实验都是优秀!当然不可否认男孩子做实验天分要高一些!
这是我的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D. 设计一个有机化学实验,要求写清原理,材料和方法。
不知你本意是要找个别人没做过的实验,还是要做过的。若是没做过的,得看你想合成什么物质。发一个大家比较熟知的吧
苯甲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芳香烃通过氧化反应制备羧酸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运用重结晶法从反应系统中提纯产物。
二、实验原理
芳烃的侧链氧化是制备芳香族羧酸的最重要的方法。常用的氧化剂有铬酸(在乙酸或硫酸中)、重铬酸盐—硫酸、高锰酸盐(一般在碱性条件下)、硝酸等。当与芳环相连的碳原子上至少有1 个氢原子时,支链不论长短,使用上述氧化剂最后都能被氧化成羧基。
三、仪器与药品
仪器:铁架台、圆底烧瓶(250ml)、回流冷凝管、抽滤装置、烧杯、电热套、真空泵。
药品:2.3g(2.7ml,0.025mol)甲苯、8.5g(0.054mol)高锰酸钾、浓盐酸。
四、实验步骤
1、加料 :烧瓶中加入2.7ml甲苯和100ml水,装好回流冷凝管。
2、加氧化剂:加热至沸腾,将8.5g高锰酸钾分批加入关键是尽量使每批加入高锰酸钾量少,否则反应会过于剧烈。
3、洗涤:反应至不再出现油珠,将反应混合物减压过滤。
4、酸化、结晶:合并滤液,置于冷水中加浓盐酸,至苯甲酸全部析出。
五、注意事项
1、滤液如果呈紫色,可加入少量亚硫酸氢钠使紫色褪去,重新减压过滤,注意勿将亚硫酸氢钠加得太多。
2、减压过滤时,要尽量将苯甲酸中的水分抽 干,否则,沸水浴干燥效果不明显,且耗时长。
六、思考题
为什么要将反应液煮沸后,再分批加入高锰酸钾?为什么高锰酸钾要小量分批加入?
E. 找本科毕业生有机化学类的毕业设计课题
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你最好找你们学校的学长学姐问,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擅长的方向,既然你都有老师了,往那个方向找就可以了,乱找会适得其反的。
一般课题都是老师给的,你这个应该只是一个形式,等你找找,老师就说让你研究哪个了。
F. 有机化学方面的毕业设计论文难做吗
还好,要认真对待就是
G. 理综的有机化学怎么去做 告诉我怎么根据条件去判断有机物的结构(什么有浓硫酸加入 等等)
一、重视课本基础知识
学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结合老师编写的学案,认真预习,把难理解、看不懂的知识记录下来,到课堂上仔细听老师分析、讲解;同时,同学们也要多做笔记,课后要先复习一遍课文再做作业,作业中遇到不会的方程式等问题时也要及时到课文中去查找,然后再问老师。
二、改变观念,进入有机中来
无机物一般是有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的,有机物主要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含碳、氢,有的还含有氧、氮、硫、磷等元素。有机物分子中只存在原子或原子团,确定一种有机物一般包括①含有的官能团②碳原子的个数及其连接方式③氢原子。
例:某饱和一元醇0.16 g与足量的金属钠充分反应,产生56 ml H2(标况),该一元醇的蒸气对氧气的相对密度是1.0,求该醇的分子式。
分析:由“饱和一元醇”知分子中含有一个HO-,设分子式为CnH2n+1OH,又相对密度可求其摩尔质量,再求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最后确定分子式:CH4O即甲醇。
三、深刻理解有机化学方程式
现在已知的有机物有3000多万种,有机反应特别复杂,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不同的反应,且有机反应中的副反应特别多,所以对有机反应的全面理解是很重要的。全面认识一个有机反应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反应物的基本结构②反应条件③断裂的旧化学键和生成的新的化学键④主要产物和次要产物。
如:CH3CH2OH CH2=CH2↑+H2O
这是实验室制取乙醇的反应原理,发生消去反应,其基本结构是 ,在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去掉一个H原子和一个HO-,重新生成C=C和H2O,条件是浓硫酸做催化剂,加热到170℃,如果是其他条件,产物就不是乙烯。推而广之,其他的醇只要具有 的结构,在浓硫酸做催化剂,加热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如:
(CH3)2COHCH2CH3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2C=CHCH3(主要产物)和CH2=C(CH3)CH2CH3(次要产物)
四、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对于一个化学变化,按已知的反应方向理解了以后,还要将其变化特点逆向推理过来,这也是有机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如:含一个碳碳双键的烯烃,经催化加氢后,生成 ,则原来的烯烃的结构简式有几种?(3种)
分析:烯烃加氢是在相邻的两个碳(C=C)上各加一个氢原子,逆向思维是在相邻的两个碳上各去掉一个氢原子就对应着原来的烯烃。其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五、空间结构和等效位置
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是有机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如:CH4是正四面体结构,CH4中的4个氢原子是对称的,也是等效的,当CH4(或-CH3)中的任意一个氢原子被Cl原子取代,生成的物质是一种而不是4(或3)种。认识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了解其对称特点,在讨论有机物的共线、共面、一元氯代物等问题是很重要的。
总之,《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性质,不同于无机化学,应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有机化学》,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会给你的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方法:
第一, 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忌不分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一遍复习的重点应是第一遍复习中感觉吃力的部分,可以在系统复习每一块之前做1—2套有针对性的练习,以便找出自己知识点的不足,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 归纳整理各类有一定难度习题的解法,忌拿过题来就做,一做就错。如推断题、综合实验题、实验设计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型计算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不仅要求对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要熟练,更要讲究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第三, 把握中考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垃圾、土地沙化问题,能源危机与开发新能源问题,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知识,维生素、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等知识,以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这类题目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既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品质,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有增加的趋势。
第四, 建立错题档案。对屡做屡错的问题,要仔细分析出错原因 ,可将一周内做错的题目收集起来,利用周末集中复习一遍,将再次出错的几率降到最小。这就好比扫雷,只有细心才能保证最后考场上的万无一失 。
第五, 要紧跟老师的复习进度,不要不听老师讲解,自己另搞一套。当然,老师的讲课永远都是面向班里大多数同学的,而每一位同学又有自己不同的情况,怎么办?紧跟老师大计划,制订个人小计划。比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你可能比较熟,可以少用些劲,只需完成老师布置的做业;而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及其相互反应较生疏,那就要多花些精力,完成作业之外,还要多看书,多找一些相关的题目做一做。
另外,不管你成绩好坏,只要想进步,还要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老师及时了解你,对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老师会进行重点讲解,不要怕遭人耻笑,要坚信,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其实有机化学并不难
只要你认真复习了高2课本中的有关内容
注意:在复习时要自己做好笔记
这是最重要的
把你不清楚或不大懂的记下来
然后逐个突破
现在来谈谈有机化学中的重点:
重点是烃和烃的衍生物
还有要清楚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
比如加成,取代等等
还要记住那些重要的化学实验
主要是这些
但重要的是要你自己好好学
别人不能帮到你什么忙
H.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求助
呵呵,看样子你大学的有机实验做的不认真啊。
如果你想偷懒的话,其实很简单。你先到维普或中国知网里找到噻唑的应用与合成的相关资料,看他们怎么合成,然后改变合成的反应物,反应条件,你的论文就可以上交了。其中改变反应条件最简单,譬喻催化剂,反应温度。在具体点就是你选一片论文的反应物再在另外一篇论文选与之不同的催化剂,在进行实验,探讨一下是否可行,如果可行,那就恭喜你了,你毕业了。
I. 有机化学的毕业论文怎么做
我们都知道,对于我们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不管是什么专业,选择论文方向、论文写作技巧等都是要通过明确论文选题而围绕展开,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必须要符合实际、具有研究价值,所以选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那么针对于有机化学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其特殊性,如何对论文进行设计也成为一个重点,下面分享下个人想法:
与时俱进,介绍有机化学的前沿和最新发展动向
想要写好有机化学毕业论文,首先就要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情况。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和应用的学科,是化学家改造世界、创造物质世界的重要手段,是一门随科学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学科。今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老师在指导学生做本科毕业论文实验时,除了要讲解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外,还应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接触有机化学的最新前沿性动态。
尽早建立毕业论文的概念,让学生提前进入教师的科研,更好地了解化学的最新动态。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学术活动。
J. 做高中有机化学的小技巧
首先你要对所有的官能团及其性质都要很熟悉,然后对要考的题型很熟悉,比如上海高考题型是命名,化学式书写,反应类型,反应试剂和条件,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设计路线,还有评价的开放型思维的题目。最后要知道做有机推断的方法,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突破点,找已知信息量最大的地方,或者特殊的地方(物质,反应条件,颜色)最后的方法是假设法然后去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