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非甾体抗炎药有哪些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NSAIDs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上市,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目前NSAIDs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全世界大约每天有3000万人在使用。随着NSAIDs使用的增多,这类药物的安全使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药师、患者、社会和政府的关注。特别是默沙东公司于2004年10月宣布主动从全球市场撤回万络(罗非昔布);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为NSAIDs存在潜在的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风险,要求这些药品生产厂家在其说明书中提出警示,这使NSAIDs的安全用药成为目前全球医药界的热点问题。 药理作用 NSAIDs化学结构不同,但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其解热、镇痛、消炎作用。 1. 解热作用 NSAIDs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作用,这类药物只能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解热药仅是对症治疗,体内药物消除后体温将会再度升高,故对发热病人应着重病因治疗,仅高热时使用。 2. 镇痛作用 NSAIDs产生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对各种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慢性疼痛如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牙痛等效果较好。在组织损伤或炎症时,局部产生和释放致痛物质,同时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前列腺素提高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对炎性疼痛起放大作用。同时PGE1、PGE2和PGF2α是致痛物质,引起疼痛。NSAIDs的镇痛机理是:①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②抑制淋巴细胞活性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分化,减少对传入神经末梢的刺激;③直接作用于伤害性感受器,阻止致痛物质的形成和释放。 3. 消炎作用 大多数的NSAIDs具有消炎作用。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白细胞的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作用发挥消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 NSAIDs的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的生成,产生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和其他任何药物一样,NSAIDs在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即药物不良反应。NSAIDs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1)胃肠道不良反应:可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有小于1%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 (2)肝脏不良反应:在治疗剂量下,能导致10%的患者出现肝脏轻度受损的生化异常,但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的发生率低于2%。 (3)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弱视、嗜睡、失眠、感觉异常、麻木等。有些症状不常见,如多动、兴奋、幻觉、震颤等,发生率一般小于5%。 (4)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可引起尿蛋白、管型,尿中可出现红、白细胞等,严重者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在一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长期口服NSAIDs的患者肾脏疾病发生的风险率是普通人群的2.1倍。 (5)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部分NSAIDs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障碍等。 (6)过敏反应:特异体质者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过敏反应。 (7)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有研究发现,NSAIDs能明显干扰血压,使平均动脉压上升。另有报道,服用罗非昔布18个月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 (8)妊娠期的不良反应:NSAIDs被认为是诱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潜在因素;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产前、产后和分娩时出血;吲哚美辛可能会引起某些胎儿短肢畸形、阴茎发育不全。 NSAIDs虽然可以引起上述诸多的不良反应,但绝大多数患者在短期服用该类药物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较轻微,能耐受,而且停药后不良反应即可消失,不会对该类药物发挥疗效产生影响。现在已有许多NSAIDs的品种作为非处方药(OTC)使用,患者不需要凭医师的处方就可以直接在药店里购买到OTC品种。因此,有必要提醒患者重视NSAIDs的安全使用、了解NSAIDs的安全使用知识。 用药预防 在实际使用NSAIDs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药物不良反应。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剂量、长期应用NSAIDs。需要长期用药时,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可能出现的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的损害。在使用OTC品种时,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使用剂量和疗程用药。 (2)下列情况应禁服或慎服NSAIDs: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近期胃肠道出血者,对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过敏者,肝功能不全者,肾功能不全者,严重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细胞减少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3)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可疑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咨询医师或药师后决定是否继续用药,必要时对不良反应给予合适的处理。 (4)用药期间不宜饮酒,否则会加重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不宜与抗凝药(如华法林)合用,因为可能增加出血的危险。 (5)不宜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NSAIDs,因为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叠加。特别注意一药多名,同一种化学成分的药物可能以不同的商品名出现,避免重复用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又称为扑热息痛,商品名有百服宁、泰诺林、必理通等;双氯芬酸又称为双氯灭痛,商品名有英太青、扶他林、戴芬、奥贝等。 (6)不能盲目地认为NSAIDs中新药、进口药、价格高的品种就不存在安全隐患。NSAIDs不断有新品种上市,新品种往往是进口药,而且价格昂贵,但同样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默沙东公司于2004年10月宣布主动从全球市场撤回万络(罗非昔布)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7)面临NSAIDs的安全用药这一热点问题,患者不必过于担心NSAIDs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胃肠道出血的风险。我国有关NSAIDs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和文献资源中,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不良反应,其中心血管事件和胃肠道出血的病例报告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并不是所有使用过NSAIDs的患者,一定会有心血管事件和胃肠道出血的危险。 总之,只有医师、药师、患者和社会共同关注安全用药问题,坚持合理用药,尽量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才会真正地筑起一道安全用药的屏障。
Ⅱ 什么是非甾体抗炎药
你好,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还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可分为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及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于甾体激素,不含甾体结构,故又称非甾体抗炎药。
Ⅲ 非甾体抗炎药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哪几大类 各举一例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吡唑酮类,如羟布宗;邻氨基苯甲酸类,如甲灭酸;芳基烷酸类,如吲哚美辛、双氯酚酸钠、布洛芬、萘普生;1,2-苯并噻嗪类,如吡罗昔康;其中以芳基烷酸类药应用最广。
Ⅳ 非甾体抗炎药分类
非甾体抗炎药大多亦有解热、镇痛作用,但无甾类药物的副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炎、抗风湿。非甾体抗炎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吡唑酮类,如羟布宗;邻氨基苯甲酸类,如甲灭酸;芳基烷酸类,如吲哚美辛、双氯酚酸钠、布洛芬、萘普生;1,2-苯并噻嗪类,如吡罗昔康;其中以芳基烷酸类药应用最广。近年来开发出对COX-2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非甾类抗炎药,可降低或消除以往临床上使用的抗炎药对胃、肾的副作用。
Ⅳ 什么是非甾体类抗炎药
目前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水杨酸类:最常用的是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2)丙酸类:市场常见的品种有:布洛芬、芬必得、萘普生等。(3)吲哚类:有吲哚美辛(消炎痛)、奇诺力(舒林酸)等。
Ⅵ 非甾体类抗炎药都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水杨酸类:最常用的是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它的疗效比较肯定,但副作用也十分明显。阿司匹林的制剂目前多为肠溶片,用于解热镇痛时,一般每次0.3~0.5克,每日3次,饭后口服。用于抗风湿时,每日3~4次,每次 1.0—1.5克。要密切注意其副作用。
(2)丙酸类:市场常见的品种有:布洛芬、芬必得、萘普生等。芬必得是布洛芬的缓释剂,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易于接收。萘普生的半衰期较长,为14~16小时,每日服用1~2次即可。用法为:布洛芬每次0.4~0.6克,每日3次;芬必得每次0.3~0.6克,每日2次;萘普生每次0.5~0.75克,每日1~2次。
(3)吲哚类:有吲哚美辛(消炎痛)、奇诺力(舒林酸)等。此类药物抗炎效果突出,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类似。本类药中,以消炎痛抗炎作用最强,奇诺力的肾毒性最小。用法:消炎痛每日口服3次,每次50毫克;奇诺力每日2次,每次0.2~0.4克,老年人及肾功能不良者应列为首选。
(4)灭酸类:有甲灭酸、氯灭酸、双氯灭酸和氟灭酸等。临床上多用氟灭酸,每日3次,每次0.2克。
(5)乙酸类:以双氯芬酸钠,即扶他林为最常用。用法:每日3次,每次50毫克。它不仅有口服制剂,还有可以在局部应用的乳胶剂以及缓释剂,可以减轻胃肠道副作用。它的疗效肯定。
(6)喜康类:有炎痛喜康等,因其副作用很大,近来已很少使用。
(7)吡唑酮类:有保泰松,羟基保泰松等。本药因毒性大,也已很少用。
常见的副作用比较广,可参考
Ⅶ 非甾体药有哪些
非甾体药物是相对于甾体类药物而言,一般来说指的是非甾体抗炎药。
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临床使用的抗炎(注意是抗炎,不是消炎)类药物都是激素等在药物分子结构上具有甾体母核的药物。
而继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不具有甾体母核的抗炎药物的出现,临床使用激素类抗炎药物的频率大大降低(因为激素的副作用较大),而称这些在分子结构中不含甾体母核的抗炎药物为 非甾体抗炎药。
Ⅷ 什么是非甾体药
所谓非甾体抗炎药是指不包括皮质激素在内的一大类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如老药中的阿司匹林、保泰松、朴热息痛、消炎痛,其次有双氯灭痛、氯灭酸、安乃近、氨基比弗等,新近相继推出有萘普生、布洛芬、吡罗昔康、塞米昔布等等数十个药物应用于临床。这类药物虽有抗炎、解毒、镇痛方面有明显不同,如阿司匹林解热作用较强,而镇痛作用若,保泰松有抗炎解热作用,仅有微弱镇痛作用,朴热息痛只有解热作用,而无抗炎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的品种很多,包括:
①水杨酸类的阿斯匹林;
②吲哚衍生物类的吲哚美辛(消炎痛);
③吡唑酮类的安乃近,保泰松;
④2-芳基羧酸类的布洛芬(芬必得),萘普生;
⑤邻氨苯甲酸衍生物的双氯芬酸(奥湿克、扶他林);
⑥昔康类的吡罗昔康(炎痛喜康);
⑦其他类的萘丁美酮。
到目前为止,非甾体抗炎药仍然在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
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是指皮质激素类药物,因其有共同的结构特点,即它们都为甾体...甾体类药物虽然有极好的疗效,但长期使用可引起水盐代谢和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严重紊乱。
Ⅸ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是什么意思
在临床上面和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经常可以听到或者是使用非甾体消炎的止痛药,那么到底什么才是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哪?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一下。
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这是一类非类固醇激素类的能够消除疼痛、肿胀、四肢僵直以及炎症类的药物。
非甾体类消炎药通常会被用于多种情况之下的疼痛性疾病:其中包括关节炎、滑囊炎、肌腱炎、痛风、经期痉挛、扭伤、劳损以及其他的损伤。
总而言之,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真的有很多种类,当然也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果我们的身体出现了疼痛不适,不应该盲目进行选择,应该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正规的检查以及治疗,切不可自行口服,以防掩盖病情,并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Ⅹ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有哪些
你好!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主要用于炎症、发热和疼痛的对症治疗,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很多类:1.甲酸类:如阿司匹林,2.乙酸类:如消炎痛,舒林酸,3.丙酸类,如布洛芬,4.昔康类:美洛昔康,罗诺西康.5昔布类:赛来昔部,罗飞昔布.6.枇唑酮:安乃近,保泰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