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异戊二稀的结构式怎么写
聚异戊二烯
聚异戊二烯
polyisoprene
异戊二烯(或2-甲基丁二烯)的聚合物。英文缩写pi。有4种立体结构。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异构体,即顺-1,4-聚异戊二烯(天然橡胶、三叶胶)和反-1,4-聚异戊二烯(杜仲胶、巴拉塔胶)。工业上重要的是顺-1,4-聚异戊二烯,又称合成天然橡胶或异戊橡胶(ir)。
‘贰’ 异戊二烯化学式
异戊二烯一般指2-甲基-1,3-丁二烯。
2-甲基-1,3-丁二烯( 2-methyl-1,3-butadiene)分子式为C₅H₈,分子量68.12。无色易挥发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可通过丙烯二聚法制备,用于合成橡胶、丁基橡胶单体等。
‘叁’ 聚异戊二烯的结构式
异戊二烯(2-甲基丁二烯)
即CH2=C(CH3)CH=CH2
写聚合物时,要将双键打开一个,并把打开的那个键放到它可以放的位置(前提是氢和碳的个数和相对位置都不能变)
可以放的位置:放后氢原子仍只有连一个键,每个碳原子连且必须连四个键的位置
答案:[-CH2-C(CH3)=CH-CH2-]n
‘肆’ 请问异戊二稀的分子式是怎么写的
中文名称:异戊二烯 ;2-甲基-1,3-丁二烯
英文名称:isoprene
分子式:C5H8;CH2=C(CH3)-CH=CH2
分子量:68.11
‘伍’ 化合物A是合成天然橡胶的单体,分子式为C5H8.A的
化合物a是合成天然橡胶的单体,分子式为c5h8,a是异戊二烯,结构简式为
,a和b发生信息中的加成反应生成c,c再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10h16br2o2,由c10h16br2o2及
可知反应③发生消去反应,可推知b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ch2ch3,c的结构简式为
,c10h16br2o2的结构简式为
,
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
和溴反应生成d,(4)中d为一溴代物,c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反应,再和酸反应生成e(c8h10o3)所以c的结构简式为:
,e的结构简式为
,
(1)通过以上分析知,a的结构简式为
,化学名称是:2-甲基-1,3-丁二烯,b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ch2ch3,故答案为:2-甲基-1,3-丁二烯;ch2=chcooch2ch3;
(2)c的结构简式为
,含有官能团有:酯基、碳碳双键,
在足量naoh溶液存在下加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酯基、碳碳双键;
;
(3)反应③是
和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消去反应;
(4)由上述分析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
(5)b为ch2=chcooch2ch3,属于链状羧酸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有:ch2=chch2ch2cooh,ch3ch=chch2cooh,ch3ch2ch=chcooh,ch2=chch(ch3)cooh,ch2=c(ch3)ch2cooh,ch3ch=c(ch3)cooh,(ch3)2c=chcooh,故答案为:ch2=chch2ch2cooh、ch2=chch(ch3)cooh.
‘陆’ (1)写出异戊二烯的键线式:______.(2)命名CH3CH(C2H5)CH(C2H5)CH(CH3)2:______.(3)某高分
(1)异戊二烯的键线式.
‘柒’ 异戊二烯化学性质
关于此物的故事:
1860年,美国人C.G.威廉斯把天然橡胶和杜仲杆裂解首次得到异戊二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丁基橡胶的需要量增大,德国以松节油为原料生产异戊二烯,这是早期的异戊二烯工业生产方法。60年代初,异戊二烯定向聚合生产聚异戊橡胶研制成功,这种合成橡胶的性能及结构最类似天然橡胶。这一发现大大促进了异戊二烯的生产,先后出现了多种生产方法。70年代乙烯工业的发展及装置大型化,为异戊二烯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C馏分[1]。80年代初,世界异戊二烯年产量已超过1Mt,其中一半以上是由裂解C馏分分离得到的。
生产方法
工业上有多种方法生产异戊二烯。除C馏分分离得异戊二烯外,工业上还采用合成法生产。例如:采用C以下的有机原料如丙烯、异丁烯、甲醛、丙酮和乙炔来合成;也可从C馏分中的异戊烷、异戊烯脱氢制得。由于各国原料价格和供应情况不同,不同国家采取的合成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更多的异戊二烯还是直接来自碳五馏分分离。 还有以下方法: 丙烯二聚法:由美国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及科学设计公司开发。过程分为三步:丙烯催化二聚成 -甲基-1-戊烯,-甲基-1-戊烯异构成 2-甲基-2-戊烯,后者再脱甲基生成异戊二烯。采用此法生产每吨异戊二烯需丙烯2t,在丙烯来源丰富、价格便宜的地区采用此法有利,1962年在美国曾建成一套年产60kt的生产装置,1976年因爆炸事故而停产。 异丁烯-甲醛法: 1969年,苏联首先建成此法工业生产装置,主要生产过程分为两步:异丁烯和甲醛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缩合成4,4-二甲基-1,3-二氧六环;缩合物在固体磷酸钙催化剂存在下,于250~280C用蒸汽稀释热分解成异戊二烯。第一步反应异丁烯和甲醛转化率可达90%以上,第二步4,4-二甲基-1,3-二氧六环的转化率为80%~90%;异戊二烯总收率为50%~80%。此法原料来源广泛,反应条件缓和,但副产物(主要为间戊二烯)较多,产品成本较高。 乙炔-丙酮法:由意大利斯纳姆公司开发,过程由三步组成:乙炔与丙酮合成炔醇,炔醇选择加氢和烯醇脱水生成异戊二烯。此法的优点是三步反应的转化率及选择性均较高,异戊二烯纯度高,但是乙炔价格高,只有在乙炔来源丰富的地区才有利。意大利曾用此法建成一套年产30kt异戊二烯生产装置。 异戊烷及异戊烯脱氢 由异戊烷二步脱氢生成异戊二烯的方法是苏联生产异戊二烯的主要方法。两步脱氢反应均为可逆吸热反应,反应受热力学平衡限制。 为了得到有利于工业生产的转化率,反应必须在高温(500~600C以上)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由于反应温度较高,所不希望的热解、异构化等副反应也以比较明显的速度进行。因此,在异戊烷脱氢的过程中,除生成三种异戊烯异构体外,还生成戊烷、1-戊烯、2-戊烯、环戊烯等。在第二步脱氢时,这些副产物又生成相应的脱氢产物,例如间戊二烯、环戊二烯、炔烃等。此外,还生成裂解产物C~C低碳烃。原料异戊烷来自炼厂拔头油及催化裂化过程的C馏分,过程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异戊烷在铝-铬催化剂存在和 630~650C高温下脱氢生成异戊烯。异戊烯再脱氢生成异戊二烯,所用催化剂为氧化铁-氧化铬-碳酸钾。脱氢产物经二甲基甲酰胺萃取精馏得到聚合级异戊二烯,采用此法生产每吨异戊二烯约需异戊烷2.4t。主要副产物为间戊二烯及C~C烷烃。 由美国壳牌公司开发的异戊烯脱氢法是以异戊烯为原料,1959年投产,装置年生产能力为100kt。原料异戊烯来自催化裂化装置的C馏分,由于烯烃的活性高,在烷烃之前先脱氢,因此,首先用冷硫酸由C馏分吸收分离出纯度为93%~97%的异戊烯,然后异戊烯脱氢生成异戊二烯,所用催化剂有氧化铁、氧化铬、碳酸钾组分。异戊二烯单程收率为35.5%。脱氢后产物经乙腈萃取精馏得到聚合级异戊二烯,各类异戊二烯的总收率为原料的85%。 裂解馏分分离 当采用石脑油、轻柴油等液体原料进行裂解时,副产C馏分中含有大量异戊二烯(约15%~25%),异戊二烯的产率约为乙烯产率的1/30。裂解C馏分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因而利用裂解C馏分不但促进了异戊二烯的生产,也同时提高了乙烯装置的经济效益。但裂解C馏分组分复杂,直接精馏难以得到纯度较高的异戊二烯产品。通常采取萃取精馏及共沸精馏法由裂解C馏分中分离高纯度异戊二烯。已经工业化的萃取精馏溶剂有乙腈、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
‘捌’ 异戊二烯的构造式怎么写
异戊二烯(2-甲基丁二烯)的聚合物。英文缩写为PI。它有4种立构规整结构﹕
‘玖’ 异戊二烯的结构式是什么
异戊二烯的结构式:
2-甲基-1,3-丁二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₅H₈。无色易挥发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多数有机溶剂。可通过丙烯二聚法制备,用于合成橡胶、丁基橡胶单体等。
(9)异戊二烯的化学式怎么写扩展阅读:
异戊二烯对乙烯聚合的影响
1、乙烯聚合中引入异戊二烯对Ziegler-Natta催化剂无明显毒害作用,但异戊二烯并未参与聚合反应。
2、通过优化聚合工艺,发现异戊二烯与链转移剂H2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用于制备高MFR聚乙烯。
‘拾’ 异戊二烯经臭氧化,在锌存在下水解,可得到哪一种产物
(1)由反应信息②可知,异戊二烯臭氧分解方程式为CH2=C(CH 3 )CH=CH 2 O 3 Zn/ H 2 O 2HCHO+ ,由方程式可知HCHO与 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答案为:HCHO、 ,2:1;(2)烃C n H 2n-2 (该分子中无-C≡C-)和 结构),若为链状二烯烃,分子含有2个C=C双键,由反应信息可知,1mol该烃氧化生成4mol ,则b=4a;若为环烯烃,分子中含有1个C=C双键,故1mol该烃氧化生成2mol ,则b=2a,故答案为:b=4a或b=2a;(3) 发生消去反应所生产的环己烯,环己烯与臭氧(O 3 )反应,再在锌粉存在下水解生成OHCCH 2 CH 2 CH 2 CH 2 CHO,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HOOCCH 2 CH 2 CH 2 CH 2 COOH,HOOCCH 2 CH 2 CH 2 CH 2 COOH与乙醇按1:2反应生成己二酸二乙酯,合成己二酸二乙酯的各步反应方程式为: ① 、 ② 、 ③ 、 ④ ,故答案为:① 、 ② 、 ③ 、 ④ ;(4)A的分子式为C 10 H 16 ,不饱和度为3,A与氢气加成生成B,B的化学式为C 10 H 20 ,分子内含有六元碳环,故A中含有1个六元环、2个C=C双键,我们先将氧化后的产物复原,去掉后加上的氧,且将空下的双键位置编号, , ,这样,若②和④先接成环,①和③再接为侧链,则能形成五圆环,不合题意,③④接成环;若②和③接成环,①和④再接为侧链,则能形成六圆环,符合题意,故A为 ,B为 ,故答案为: , ;(5)A的分子式为C 10 H 16 ,不饱和度为3,1mol[A]在催化加氢时可吸收2mol氢气,分子中含有2个C=C双键,故A的分子中还含有1个环,三元环、四元环不稳定,由 结可知,分子中存在六元环,去掉后加上的氧,且将空下的双键位置编号, 、 ,②④连接形成六元环,①③连接形成侧链,故A为 ,故答案为: ;(6)(a)一定量的化学式均为C 4 H 8 的不饱和烃的混合气体,该烃属单烯烃,它可能的结构有CH 3 CH 2 CH=CH 2 、CH 3 CH=CHCH 3 、(CH 3 ) 2 C=CH 2 ,经臭氧氧化分别发生反应CH 3 CH 2 CH=CH 2 O 3 Zn/ H 2 O CH 3 CH 2 CHO+HCHO、CH 3 CH=CHCH 3 O 3 Zn/ H 2 O CH 3 CHO、(CH 3 ) 2 C=CH 2 O 3 Zn/ H 2 O (CH 3 ) 2 CO+HCHO,故经臭氧氧化分解后,所得产物CH 3 CH 2 CHO、CH 3 CHO、HCHO、(CH 3 ) 2 CO,故答案为:CH 3 CH 2 CHO、CH 3 CHO、HCHO、(CH 3 ) 2 CO;(b)由(a)的分析可知,混合气体中含(CH 3 ) 2 C=CH 2 、CH 3 CH 2 CH=CH 2 、CH 3 CH=CHCH 3 ,丙酮的物质的量为 8.7g 58g/mol =0.15mol,结合方程式(CH 3 ) 2 C=CH 2 O 3 Zn/ H 2 O (CH 3 ) 2 CO+HCHO可知(CH 3 ) 2 C=CH 2 的物质的量为0.15mol,氧化生成的HCHO的物质的量为0.15mol,由方程式可知,CH 3 CH 2 CH=CH 2 生成的HCHO的物质的量为0.21mol-0.15mol=0.06mol,故CH 3 CH 2 CH=CH 2 的物质的量为0.06mol、CH 3 CH 2 CHO的物质的量为0.06mol,故乙醛的物质的量为0.45mol-0.21mol-0.06mol=0.18mol,由方程式可知CH 3 CH=CHCH 3 的物质的量为0.09mol,故、(CH 3 ) 2 C=CH 2 、CH 3 CH 2 CH=CH 2 、CH 3 CH=CHCH 3 、(CH 3 ) 2 C=CH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5mol:0.06mol:0.09mol=5:2:3,故答案为:(CH 3 ) 2 C=CH 2 、CH 3 CH 2 CH=CH 2 、CH 3 CH=CHCH 3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