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泡桐
泡桐(拉丁文名:Paulownia.),别名:白花泡桐、大果泡桐,空桐木等。树皮灰色、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时平滑,老时纵裂。假二杈分枝。单叶,对生,叶大,卵形,全缘或有浅裂,具长柄,柄上有绒毛。喜光,较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泡桐属的树种都是原产于中国的,很早就被引种到越南、日本、和亚洲各地。目前已经分布到全世界。
【形态特征】
树皮灰色、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时平滑,老时纵裂。假二杈分枝。单叶,对生,叶大,卵形,全缘或有浅裂,具长柄,柄上有绒毛。花大,淡紫色或白色,顶生圆锥花序,由多数聚伞花序复合而成。花萼钟状或盘状,肥厚,5深裂,裂片不等大。花冠钟形或漏斗形,上唇2裂、反卷,下唇3裂,直伸或微卷;雄蕊4枚,2长2短,着生于花冠简基部;雌蕊1枚,花柱细长。蒴果卵形或椭圆形,熟后背缝开裂。种子多数为长圆形,小而轻,两侧具有条纹的翅。在某些地区,泡桐花又被称为喇叭花。
【生长环境】
喜光,较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对黏重瘠薄土壤有较强适应性。幼年生长极快,是速生树种。
泡桐原产中国,分布很广,大致分布于北纬20~40°、东经98~125°之间,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生长良好。耐干旱能力较强,在年降水量400~500毫米的地方仍能正常生长,但不宜在强风袭击的风口和山脊处栽植。泡桐为喜光树种,不耐荫蔽,多栽于四旁,在土壤肥沃、深厚、湿润但不积水的阳坡山场或平原、岗地、丘陵、山区栽植,均能生长良好。
【分布范围】
在中国北起辽宁南部、北京、延安一线,南至广东、广西,东起台湾,西至云南、贵州、四川都有分布。老挝北部也有分布,朝鲜、日本、阿根廷、美国南部、巴西、巴拉圭有引种栽培。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不挠不裂,易于加工。气干容重轻。隔潮性好。不易变形。声学性好,共鸣性强。不易燃烧,油漆染色良好。可供建筑、家具、人造板和乐器等用材。桐材的纤维素含量高、材色较浅,是造纸工业的好原料。叶、花、果和树皮可入药。桐木用途
兰考泡桐的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不挠不裂,易于加工。声学性好,共鸣性强。不易燃烧,油漆染色良好。气干容重轻。隔潮性好。不易变形。桐材的纤维素含量高、材色较浅,是造纸工业的好原料。可供建筑、家具、人造板和乐器等用材。
兰考泡桐的叶、花、果和树皮可入药。树姿优美,花色美丽鲜艳,并有较强的净化空气和抗大气污染的能力,是城市和工矿区绿化的好树种。特别适合制作航空、舰船模型、胶合板、救生器械等,由于其木质疏松,共振好,也适合制作乐器,小枝可用来制作炭笔。在兰考当地有大小乐器厂上百家。
药用价值
1、性味归经:苦,寒。
2、来源:玄参科泡桐属植物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m.)Hemsl.及锈毛泡桐P. tomentosa (Thunb.)Steud.,以根、果入药。根秋季采挖,果夏季采收。
3、功能主治:
根:祛风,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筋骨疼痛,疮疡肿毒,红崩白带。
果:化痰止咳。用于气管炎。
4、用法用量:根、果均为0.5~1两。
5、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Ⅱ 什么是泡桐树
泡桐树,为马鞭草科 Verbenaceae大青属 Clerodendrum的树种。属于落叶乔木,初步统计我国共九个种和两个变种,除东北北部、内蒙古、新疆北部、西藏等地区外全国均有分布,栽培或野生,有些地区正在引种。白花泡桐在越南、老挝也有分布,有些种类已在世界各大洲许多国家引种栽培,主要用其木材。我国具有完整的泡桐属植物种群,这为选育良种,实现泡桐生产良种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泡桐树皮灰色、褐色或黑色。幼树树皮光滑但皮孔显着,大树逐渐纵裂,叶枝稀疏,树冠呈圆锥状或伞状,大多数树种属假二杈分枝顶芽越冬后枯萎。叶对生,叶大而长柄,随树龄增大叶面积逐渐变小,花序为聚伞圆锥形,花具柄,花萼肉质,倒圆锥状或钟状,花冠大,紫色或白色。果为蒴果,卵状或椭圆状,种子椭圆状,很小,数量多。
Ⅲ 泡桐是什么
泡桐原产我国,分布于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垂直分布,河南达1400米,云南达3000米。全国有9种4变种4类型,浙江省自然分布的有白花泡桐、南方泡桐和台湾泡桐,引入栽培常见的有兰考泡桐、川泡桐、楸叶泡桐等。根据试验,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川泡桐(Paulownia fargesii)、楸叶泡桐(Paulownia Catalpifolia)生长好,适宜在浙江栽培。
泡桐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用材树种,它生长迅速、树杆通直高大,可以在短时期内长成大材。桐材材色浅、结构均匀、纹理美观、隔潮性、声学性好、油漆染色良好、密度低,广泛用于家具、乐器制造、航空、人造板生产、造纸、包装等许多领域,也是重要的出口木材。泡桐树体高大,形态美观,也是常用的四旁绿化树种。
Ⅳ 泡桐怎么辨认有什么特点
据个人了解,泡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的也不是一种植物,它是泡桐科泡桐属植物的统称,泡桐属植物也是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泡桐是先花后叶,花朵有“蜜导”特征,一般生长紫色或白色的花,像张开的嘴唇,花冠很大,呈漏斗状,腹部有两条竖着的褶皱,但白花泡桐无明显褶皱,内面常有深紫色斑点,纵褶隆起处还有淡淡的黄色标记,除老枝外,其余树枝全部长有绒毛。
与其它植物不同,泡桐在叶生长前花已在枝顶高高翘起,每枝都是一串花束,极其壮观。白花有淡淡紫色,花筒内密布“洒金”紫细斑。它的树干很粗,一个人环抱不过来,树枝长出了三层楼高,伸展到半空中的泡桐花开的灿烂。
Ⅳ 梧桐和泡桐有什么区别
一、形态特征不同
1、梧桐
梧桐,高达15到20米,胸径50cm;树干挺直,光洁,分枝高;树皮绿色或灰绿色,平滑,常不裂。小枝粗壮,绿色,芽鳞被锈色柔毛,株高 10~20 公尺,树皮乳光滑,片状剥落;嫩枝有黄褐色绒毛;老枝光滑,红褐色。
2、泡桐
树皮灰色、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时平滑,老时纵裂。假二杈分枝。单叶,对生,叶大,卵形,全缘或有浅裂,具长柄,柄上有绒毛。花大,淡紫色或白色,顶生圆锥花序,由多数聚伞花序复合而成。花萼钟状或盘状,肥厚,5深裂,裂片不等大。
二、生长习性不同
1、梧桐
梧桐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喜肥沃、湿润、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酸性、中性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但不宜在积水洼地或盐碱地栽种,又不耐草荒。积水易烂根,受涝五天即可致死。通常在平原、丘陵及山沟生长较好。
2、泡桐
泡桐喜光,较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对黏重瘠薄土壤有较强适应性。幼年生长极快,是速生树种。
泡桐原产中国,分布很广,大致分布于北纬20~40°、东经98~125°之间,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生长良好。耐干旱能力较强,在年降水量400~500毫米的地方仍能正常生长,但不宜在强风袭击的风口和山脊处栽植。
三、分布范围不同
1、梧桐
原产中国和日本。华北至华南、西南广泛枝培,尤以长江流域为多。
2、泡桐
在中国北起辽宁南部、北京、延安一线,南至广东、广西,东起台湾,西至云南、贵州、四川都有分布。老挝北部也有分布,朝鲜、日本、阿根廷、美国南部、巴西、巴拉圭有引种栽培。
Ⅵ 桐是什么意思
释义:
1、泡桐。
2、油桐。
3、梧桐。
4、(Tóng)姓。
桐组词:油桐、泡桐、桐棺、亳桐、霜桐、桐凤、蜀桐、抚桐、孤桐、绿桐、桐布、刺桐、 桐丝、空桐、桐竹、雕桐、桐子、桐宫、板桐、桐音。
拼音:tóng,声母是t,韵母是ong,声调是二声。
部首:木,四角码:47920,仓颉:dbmr
86五笔:smgk,98五笔:smgk,郑码:FLD
统一码:6850,总笔画数:10,笔顺:1234251251
(6)泡桐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一、桐的笔画
二、部分词语解释:
1、油桐:[yóu tóng]
落叶小乔木,叶子卵形,花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果实近球形。种子榨的油叫桐油。
2、泡桐:[pāo tóng]
落叶或常绿乔木,叶子大,卵形或心脏形,花紫色,蒴果长圆形。木材质地疏松,可制乐器、模型等。也叫桐。
3、桐马:[tóng mǎ]
桐木作的马。
4、霜桐:[shuāng tóng]
即梧桐。梧桐皮白,故称。
5、亳桐:[bó tóng]
亳州的泡桐历史悠久,明人王廷相就赞称:“桐宫桑林古帝都”,把桐树的种植考证到商代以前。泡桐主要产区在谯城区和涡阳县义门镇一带。
Ⅶ 泡桐读音是什么
泡桐读音是pāo tóng。泡的声母为p,复韵母为ao,声调为一声;桐的声母为t,复韵母为ong,声调为二声。
泡桐:
别名:白花泡桐、大果泡桐,空桐木等。
落叶乔木,常见树皮灰色、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时平滑,老时纵裂。假二杈分枝。单叶,对生,叶大,卵形,全缘或有浅裂,具长柄,柄上有绒毛。喜光,较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泡桐属的树种都是原产于中国的,很早就被引种到越南、日本、和亚洲各地。
(7)泡桐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泡桐生长环境:
泡桐喜光,较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对黏重瘠薄土壤有较强适应性。幼年生长极快,是速生树种。
耐干旱能力较强,在年降水量400~500毫米的地方仍能正常生长,但不宜在强风袭击的风口和山脊处栽植。泡桐为喜光树种,不耐荫蔽,多栽于四旁,在土壤肥沃、深厚、湿润但不积水的阳坡山场或平原、岗地、丘陵、山区栽植,均能生长良好。
Ⅷ 泡桐是什么树
泡桐树又叫做白花泡桐,大果泡桐,空峒木等,属于玄参科的泡桐,品种是落叶乔木树木,它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分布也非常的广泛,材质非常的好,用途也是非常多的多的,可以作为四周的绿化,也可以成片的栽种造林,非常适合华北中原广大地区,实行农田林网化和农桐间作。
泡桐树一般都是在3到4月份的时候开出花朵,花期大概有一个月左右,泡桐花3到5朵在一起成小聚花,花序具总花梗或无但是因为它们经过冬叶状总苞和包片的脱落,而多数的小聚伞花序组成大型花序,花序的枝侧枝长短都不一样,让花序形成了圆锥形,金字塔形,或者是圆柱形,花因为特别的大,有紫色或者是白色状的漏斗状钟贤道大概管状的漏斗形,它们的腹部有着两条纵褶,仅仅是白花泡桐,没有明显的粽子,它们的里面经常会有深紫色的斑点,在纵褶的隆起地方有一处黄色的东西。
因为泡桐树属于阳性的树种,最适合生长在排水性比较好,土层比较深厚的,透气性好的沙壤土,或者是沙砾土上面,它们喜欢土壤湿润肥沃的,土地ph值大概在6到8,对镁,钙,锶等元素有着选择性的吸收;因为泡桐树的适应能力非常的强,一般在酸性或者是碱性特别强的土壤里面,或者是在比较瘠薄的低山或者是平原的地区也是能够很好的生长的,但是它们禁忌积水,它们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也是非常大的,在北方能耐零下20度到25度的低温天气。
Ⅸ 泡桐属是什么
(paulownia)
学名:Paulownia Sieb.et Zucc.。玄参科。本属9种,产亚洲东部。中国为集中分布区。树冠开展,叶大似梧桐,木材轻泡,故名泡桐。
特征和用途
落叶乔木,树冠开展。树皮灰色、灰褐色至灰黑色,幼时平滑,老时纵裂。假二叉分枝,小枝粗壮,髓腔大。单叶对生,大而具长柄,全缘或2~3浅裂,掌状脉。花大,白色或紫色;顶生圆锥花序由多数聚伞花序组成;花蕾于头年秋季形成,不具鳞片,早春先叶开放;花萼盘状、钟状或倒圆锥形,肥厚,不等形5裂;花冠钟状至漏斗状,基部缢缩,向上扩展,上部5裂,二唇形,上唇2裂,向上外卷,下唇3裂,直伸或微卷,里面常具黄色条纹及紫色斑点;雄蕊4,2长2短,着生花冠筒基部,花丝弓曲,紧贴上壁;子房上位,2心皮,2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果卵形或椭圆形,2瓣裂。种子形小,扁平,两侧具半透明有条纹的膜质翅。花期3~5月,果9~10月成熟。
(火树华)
泡桐木材有许多独有的优良性质:纹理直,结构均匀,不翘不裂,易于加工,变形小,气干容重轻,每立方厘米为0.250~0.360克;隔潮性好,对保护衣物非常有利;耐腐性强,是良好的家具用材;声学性能好,共鸣性强,是良好的乐器用材;木材不易燃烧,油漆染色好,耐酸性强。在家具用材中,可做木箱、木床、桌子、柜子的装板;在乐器用材中,多用于琵琶、月琴的板面;在建筑上,多用做椽、檩、门、窗等;在航空用材方面,可做航空模型,各种填料,飞机、轮船、油轮等内部衬板等。还可旋制各种工艺品,如木碗、木碟、茶盘、花瓶、屏风、半导体盒子、电视机外壳等。桐材纤维素含量高,材色较浅,是造纸和人造板的好材料。泡桐的叶、花、果、木材、树皮可作药材,对治疗气管炎具有显着疗效。叶和花营养丰富,不仅可作肥料,而且是良好的饲料。
(竺肇华)
主要种类
①兰考泡桐(P.elongata S.Y.Hu):树干通直。叶卵形或宽卵形,长15~25(30)厘米,先端钝或尖,全缘或3~5浅裂,上面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下面被无柄或近无柄的灰白色或淡灰黄色星状毛。花紫色至淡紫色,花序窄长;花萼浅裂至1/3~1/2;花冠钟状漏斗形,长8~10厘米,外被短腺毛及分枝毛。果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5厘米,果皮厚1.5~2毫米。种子连翅长5~6毫米。一般结果较少。产中国黄河中下游。以河南为中心,集中分布在河南东部平原及山东西南部。②楸叶泡桐(P.catalpifolia Gong Tong):因叶及树皮似楸树而得名。树干通直,树冠长卵形至圆锥状,枝叶茂密。叶长卵形,下垂,长12~28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全缘,上面深绿色,初有毛,后几光滑,下面密被白色或淡灰黄色无柄的分枝毛。花窄长,淡紫白色,花序圆筒形或窄圆锥形;花萼浅裂至1/3~2/5;花冠管状漏斗形,长7~9厘米。果较小,长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5~6厘米,尖端微歪,果皮厚1.5~3毫米。种子连翅长5~7毫米。产中国黄河流域,以山东东部、中部和河南西北部的低山丘陵较多。③毛泡桐〔(P.tomentosa(Thunb.)Steud.〕:树干多低矮弯曲,树冠伞形,各部密被毛。叶宽卵形或卵形,长20~29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全缘或浅裂,两面均被毛,下面密被具长柄的白色星状长毛或粘质腺毛。花鲜紫色或蓝紫色,花序宽阔,聚伞花序总柄长8~25(30)毫米;花萼深裂达中部以下;花冠钟状,长5~7厘米,外面密被长腺毛。果卵圆形,长3~4厘米,果皮薄而脆。种子连翅长约3.5毫米。主产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各地均见生长。较耐干旱寒冷及瘠薄土壤,辽宁南部(金县、营口以南)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④白花泡桐〔P.fortunei(Seem.)Hemsl.〕:树高可达40米,胸径3米以上。叶长卵形、椭圆状长卵形或卵形,长10~25厘米,先端长渐尖,全缘,稀浅裂,上面无毛或几无毛,下面被白色星状绒毛。花白色或微带紫色,花序窄圆锥形或圆筒形,聚伞花序总梗长5~7毫米;花萼浅裂至1/4;花冠漏斗状,长8~12厘米,冠幅7.5~8.5厘米,外面几光滑。果大,长圆状椭圆形,长6~11厘米,两端钝尖,果皮厚3~5毫米。种子连翅长7~10毫米。(见图)产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及西南地区平原和低山丘陵,现山东、陕西、河南均有引种。⑤川泡桐(P.fargesii Franch.):小乔木,树形常不整齐。小枝有粘毛。叶卵圆形,长15~21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全缘或略呈波状,上面被短柔毛,下面密被棕黄色具长柄的星状毛。花紫色或白色,花序宽大松散,下部的聚伞花序具2~6毫米的短总柄,上部的无柄或几无柄而呈伞形花序状;花萼深裂达1/2;花冠钟状,长6~7.5厘米,冠幅6~7厘米。果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5厘米,先端突尖而具短嘴,果皮厚不及1毫米,宿萼裂片不反卷。种子连翅长5~6毫米。产中国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及四川、云南、贵州,一般分布在海拔800米,四川可达2400米。⑥台湾泡桐(P.kawakamii Ito):近似川泡桐,但花冠长3~4厘米,花萼裂片在果期常反卷,叶柄有腺毛。
(火树华)
白花泡桐
生物学特性
泡桐是强阳性树种,树冠扩展,枝叶稀疏,透光度大,自然整枝迅速,不耐庇荫。耐寒性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毛泡桐能够忍耐绝对最低温度为-18~-20℃,兰考和楸叶泡桐-15℃左右,川泡桐-8~-10℃,台湾泡桐-5~-13℃。泡桐对土壤要求较严格。大部分泡桐生长在沙壤土—轻粘土,在重粘土生长不良。泡桐喜欢通气性好的土壤,要求土壤总孔隙度在50%以上,通气度大于30%。土壤pH值5~8为宜,8.5以上,泡桐生长受限制。泡桐适合于湿润的土壤中生长,但对土壤干旱也有一定抵抗能力。各种泡桐的抗旱力顺序是:兰考泡桐、毛泡桐>白花泡桐、台湾泡桐>楸叶泡桐>川泡桐。泡桐对地下水位和土壤含盐量反应敏感。全盐含量超过0.8%,种子发芽率明显下降,达1 %时则不发芽。地表积水3~4天就会引起落叶或死亡。适宜泡桐生长地方的地下水位一般在2米以下。泡桐生长十分迅速,7、8年即可成材。但不同的种差异很大,如在北方以兰考泡桐生长较快,在同样条件下7年生以上的单株材积生长量比毛泡桐大1~2倍;在南方以白花泡桐生长快,同样立地条件下比台湾泡桐材积生长量大2~3倍。不同种、不同繁殖方式和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泡桐的生长过程是不同的。兰考泡桐的高生长一般通过形成徒长枝的形式进行自然接干,一般10年生的树能接干3~4次,第一次最高可达2~4米,以后逐渐减弱。用根繁殖的兰考泡桐胸径生长的高峰,一般是在造林后的3~8年出现。在一般条件下材积生长高峰出现在8~13年间,这时材积一年的生长量往往相当于1~6年的材积生长总和。14~15年进入数量成熟,但在立地条件好的情况下,材积生长高峰可持续到20年以后。白花泡桐与兰考泡桐不同,它是连续接干型,一般有一个高大通直而圆满的主干,其直径生长和材积生长的高峰一般较兰考桐为晚,材积生长高峰一般出现在15年前后。泡桐是侧根发达的深根性树种,往往有数条强大的侧根呈爪形向下伸展。
(竺肇华)
育种
选育速生、优质、抗丛枝病等的新品种,克服生产上种类混杂、种性不良,是泡桐育种的主要任务。主要是通过种源、类型和优树选择,利用优树建立种子园,为造林提供泡桐良种。泡桐为异花授粉树种,种间容易天然杂交。兰考泡桐、楸叶泡桐等,起源于天然杂种,实生后代容易分离。在多种泡桐重叠分布地区采种育苗,从中可选择出优良个体。这在长期无性繁殖的地区,是有效的改良方法之一。泡桐种间杂交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毛泡桐和白花泡桐杂种F1优势突出。选择配合力较高,F1性状一致的亲本,建立杂种种子园,生产杂交种子,可以直接用于育苗造林。泡桐容易无性繁殖,在华北地区长期利用根蘖苗和埋根苗造林。在这些地区,选育优良无性系,建立采根圃,提供良种种根,是当前简单而有效的改良措施。在中国泡桐丛枝病已成为全国性病害,对生产影响很大。因此,在注重速生性状选育的同时,应加强抗病育种、对于毛泡桐、内花泡桐等主要种类,可开展多世代育种,积极开展远缘杂交。在良种繁育中,应充分利用泡桐繁殖特点把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结合起来。
(李荣幸)
造林技术
中国栽培利用泡桐历史悠久。2600年前的《墨子》载:“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馆三寸。”公元前3世纪的《尚书·禹贡》中有“徐州贡桐”的记载,公元前2世纪的《秦记》中有“符坚遂阿房城,植桐数万株”的记述。尤其是北宋陈翥的《桐谱》一书,全面总结泡桐的栽培、种类、材性及利用经验。1949年后,泡桐造林发展很快。河南、山东等省建立了大面积的农桐间作基地,并作为农田防护林带的一种新形式,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农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育苗
①埋根育苗: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1.5米以下,避免重茬和重盐碱和排水不良的地上育苗。种根选用无病的1年生苗的根,根长以15~18厘米为宜。在有灌水条件的地方采用高垄整地法。垄底75厘米,顶宽40厘米,高15~20厘米,浇足底水,施放底肥。埋根时间在黄淮平原以2月底至3月中旬为宜。株行距1×1米或1×1.2米。②种子育苗:采收期为10月中旬~11月上旬,当果壳由绿变黄,果壳先端稍裂开时即可采集。播种前先将种子湿润,放在40℃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放在清水中在常温下浸一昼夜。取出后在阳光下晾1~2个小时,然后置于25~35℃的温暖湿润处进行催芽。一般4天左右即开始露白,5~6天后发芽的占5~6%即可播种。播种量每公顷3.8~4公斤,覆土厚度0.4~0.5厘米。营养杯育苗多在温室或塑料薄膜温床进行。待幼苗长到3~5对真叶后移至大田。为避免因温度过低而造成蹲苗,一般日均气温稳定在16~18℃,5~10厘米深的平均土温稳定在18℃左右时移植为好。幼苗期特别容易遭受立枯病和炭疽病的危害,应加防治。实生苗停止生长封顶时间比埋根苗晚半月左右,所以在苗木管理上要设法促进前期生长,控制后期旺长。平茬育苗是在大部分苗木当年不够出圃标准的情况下采用。即第二年早春,树液流动前砍去地上部分苗干,利用伐桩上的萌蘖形成1年生干、2年生根系的苗——平茬苗。由于有发达的根系,苗高可达5米以上。③留根育苗:是指在1年生苗出圃的时候,有意识地在每一株苗的根系中选留一株强壮而接近上部的根在苗圃地内,待其来年萌发成苗。
造林
造林地宜选择在土壤肥沃、湿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的沙壤土和壤土,不宜在土壤粘重,干旱瘠薄,大风风口,重盐碱地,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在平原和缓坡丘陵地区、“四旁”,及农桐间作和成片造林,大多数是采取挖大穴的方式整地,一般穴宽70~100厘米,深60~80厘米。坡度15°以上的山地采取带状或反坡梯田整地。带宽1~2米,外高内低,保留带间植被,以防水土流失。泡桐树冠稀疏,发叶晚,落叶迟,吸收根一般分布在40厘米以下深处的土层内,基本上不与作物争水争肥,最适宜采用林农间作的造林方式。成片造林初植密度一般每公顷不超过375株,以生产小径材为目的的可加大到900株左右,3~4年生时开始间伐。大苗移栽是较广泛采用的办法,一般在“四旁”和农桐间作造林更为适宜。在成片造林和山地造林,有些地方已开始采用营养袋小苗和埋根造林法。
萌芽更新
泡桐的萌蘖力很强,可利用伐桩基部的萌条,培育成林。选留萌条数以每桩不超过两株为宜。如留两株则待5年左右可砍一株作中小径材,留一株以培养大材。选留萌条要尽可能选靠近伐桩最下部的萌芽,在萌芽长5~10厘米时即可定芽,并要及时去掉其他萌条,在伐桩周围要进行松土和施肥。由于树木生长衰退甚早,容易发病,故萌芽更新不宜超过两代。
高干培育技术
泡桐是属于假二叉分枝的植物。它的主茎和分枝上分别有顶芽、腋芽和不定芽。顶芽和顶端1~3节的腋芽一般在越冬后死亡。翌年春季,由第三至四节腋芽发育成一对侧枝,位于主茎顶端貌似二叉分枝,故称为假二叉分枝,根据群众经验,泡桐高干培育的方法主要有四种:①平茬法:用以改造低矮弯曲的幼树,使其具有高而通直的主干。②抹芽法:主要用于立地条件较好的泡桐树。造林后的第一年春天,剪去顶端枯梢及第一至二节,当芽长到5厘米左右,即留顶部一对芽中较强壮的一芽作为主干培育,去掉另一芽。然后留其下5~6对芽,把下面芽全部去掉。加强水肥管理,主干当年可增高1~2米。③平头法:多用于定植后2~3年的主干低矮或弯曲的幼树。在早春树液流动之前,从枝下高处或弯曲处把整个树冠锯掉,锯口以快刀削平,用泥土盖住。为保证第一对休眠芽萌发并生长旺盛,如有其他芽同时萌发要及时去掉。新梢当年可达3~5米,伤口2~3年可愈合。④目伤法:主要用于主干低矮、不具有合适接干枝的3~4年生的幼树。早春树液流动前,在接近主干垂直延伸的方向的侧枝上选择一休眠芽眼,在其上部2~3厘米处用刀向枝垂直方向上砍一伤口,宽约1厘米,深可达枝粗的2/3(环状剥皮亦可)。然后将目伤的枝条截短,让养分集中在选择的芽眼上。另外把在树冠内的一部分枝条修除以使冠内透光,促进目伤下部的芽萌发及生长旺盛。当年的萌发新干可达4~5米。新的接干枝形成后,原树冠的枝条要逐步修除。一般分两年修完,采取先修大的后修小的,先修与接干枝有竞争的枝条的方法。
主要病虫害有丛枝病、根瘤线虫病、泡桐炭疽病、黑痘病、泡桐金花虫、大青叶蝉、泡桐灰天蛾、蛴螬、蝼蛄、地老虎、大袋蛾、云斑天牛。
(竺肇华)
Ⅹ 泡桐木是什么
泡桐木耐腐烂耐酸碱耐磨损,纹理优美、细腻。是制作家具的上等材料。泡桐也被称为”凤凰木“;自古相传:”凤凰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