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七不出八不归是什么意思
年关临近,出行的人又多了起来。与此同时,有一种说法也多出来了。有人说,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因此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更有人连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都算了进去。对此,有人批评说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下的害人的糟粕。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
七不出,八不归。这确实是老祖宗传下的教育人的话。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
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
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传下来的老话都有其深刻含义,切不可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训。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说法来源于土家族:
禁忌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文化又因地域、民族的差异各自不同,深处内陆的土家族生产生活中的禁忌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土家族人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对一些不理解的自然事象和人文事象赋予了一种神秘的内涵。这种神秘的内涵便成了土家人生产生活中的禁忌。
农业在土家地区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这样便形成了一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禁忌。如在清明、立夏、四月八严禁使用耕牛,要让牛休息,否则牛会生病,影响农业生产。同时,耕地种植时也有很多禁忌讲究。如“阳公鸡”不耕种。逢“戊”时不下地劳作,因为“戊”与“误”同音,即逢“戊”劳作有妨碍农作物生长之嫌。喂养牲畜时,土家人也有很多禁忌讲究。饲养猪牛等家畜时土家人要看生理长相。如果猪生有倒旋和五爪是忌养的。五个奶的雌性水牛也属于忌养范畴。因为“五奶沙,不死人就败家”之谚语使人们都不得不对其敬而远之。
在土家族地区,人们对风水很是看重,在建房选屋场时就有很多讲究。土家人在选房址时忌屋前有一条槽,屋后没有“背山”。因为在土家地区有这样一句谚语:屋前一条槽,不打官司就坐牢。
日常生活中,土家人也有各种各样的禁忌。按月则有:正月不见鹰打鸟,二月不见狗连裆,三月不见蛇交媾,四月不见人成双,五月不捡下河鱼,六月不捡汗衣衫。同时还有七蜂八怪九瘟之说,即八月九月怕蜜蜂来家。在土家地区,人们把七月称为亡人(已故的人)天。由此便有七月不坐大门槛和小孩不剃头的禁忌。坐大门槛说是会挡了“亡人”灵魂回家的路,小孩剃头了说是会生疮。对女性则有:孕妇(土家称四眼人)不能看一些新生事物,因为“四眼人”的眼睛最厉害,看了之后便会遭受或这或那的麻烦。月母子未满月是不能去别人家的,说是“空肚子”人来家运不好。妇女是不能跨男人的扁担的,跨了说是男人会倒霉。出门外行则有七不出门,八不归,九九出门一大堆之说。即逢七的日子不出门,逢八日子不归家,逢九的日子出门最好。一、四、七、十月的蛇日,冬月的鸡日,三、六、九、腊月的牛日在土家地区被视为“红煞日”。在这几个日子里是忌出门远行的。因为有“出门遇红煞,定会不归家”之说。其他方面则有:小孩不用手指月亮,说是指了,月亮会在你睡熟的时候下来割耳朵。
土家族生产生活中的禁忌是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它必将逐渐走向消亡。但为了全面透彻地了解土家文化,我们应对其进行关注和研究。
②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这里“七”和“八”代表哪些禁忌
由此可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为人应该谨记的八件事。这样出了家门,开创事业时,才能行之有道。如果做不到这些,就无颜回家面见父母祖宗。
小结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看似是很简单一句话,背后却承载着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也寄托着古人的道德追求。
但其实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也可以作为人生的信条。一个人想有优秀的的人格,应该打理好自己,再出去闯荡。就算没有做成什么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和睦家庭,遵守礼义,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就可以了。
③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意思。
何谓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那时的交通很不方便,人们出门到外地经商或办事,通常需要一年半载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家。那时在外面做事的风险也非常大,长辈为了对出门人减少风险和家人的生活安全,对将出门的后生在出门之前进行教训,也就是如何做人。制订了“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规则.
“七不出门”是指家里的“油盐柴米酱醋茶”这七样没有充分的储备不能出门。
“八不归家”是指在外面对人对事的时候“忠孝仁义礼利智信”这八项没有做到位,就不能回家乡见父老乡亲。
当前,大多数人把它理解成日历缝七和逢八的日子不出门和不归家,这是一种误解。
④ 俗语,七不去,八不回什么意思
七不去,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
八不回,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其他常用俗语
1、“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从表面上来说,因为一颗老鼠屎,而导致本来干干净净的一锅粥,却变得不能再喝了。往更深的方向来说就是:因为一个小事情,或者一个小人物,而导致全盘整个事情落空,或者整个团体蒙冤的情况出现。
2、“一个巴掌拍不响”
从表面上来说,拍巴掌需要一双手才能有响声,而一个巴掌是无法完成拍掌的动作的。更深的意思就是说,凡事都是有需求关系的,并不能单方面完成一项事情的。
⑤ 俗语中为什么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这一说
原因如下:
古人认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天时、地利、人和。古人认为选择“吉日”,就是为了占“天时”。
希望自己在“天时”的助力下,出门远行的路途能够排除险阻,能顺风顺水,趋利避害,一路平安,并且要办的事能够马到成功。也就是因为有这种心理作用,古代民众就把希望寄托通过选择吉日动身启程上。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每月逢七的日子不宜从家里出行,而每月逢八的日子则不宜从外面回家。
“八不回家”的民间普遍说法:
“八不回家”民间又说成是“八不归”。“八”字,让民间联想到“王八”,“归”字,让人联想到“乌龟”。我国民间对“王八”与“乌龟”之说没有什么好感,是用来骂人的,也是用来羞辱人的,往往与家里的妻子作风问题联系在一起。
而过去女人一般不会在外闯荡,只有男人在外才经常在外闯荡。古代男人最忌讳的就是后院出事,怕戴绿帽子。因此,逢八回家也就成为出门在外的男人们最忌讳的日子。
“七不出门”,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与古代休妻制度有关。古代的封建婚姻制度是男权制度,没有离婚一说,只有休妻一说。也就是在封建制度层面上,只有男人可以把女人打发回娘家,结束婚姻关系,女人不能提出结束与男人的婚姻关系。男人结束与女人的婚姻关系称之为“休妻”。
古代“休妻”的规定为“七出三不去”,简称为“七出”,也就是说女人触犯了“七出之条”,男人就可以休妻。由此,“七不出门”与“七出”之说的语言上相似,为旧时民众列为禁忌。
⑥ 农村人所说的“七不出门八不归家”是啥讲究
近期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解释还是比较接地气和靠谱的。说的是:七不出门指的是在临近出远门之前,一定要安排好自己家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日常琐事。这样看来七不出门指的是成年已婚男子外出远门了,在古代的时候女子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想想也是必要合理的。至于八不回家呢,就是说一个成年人,在外面为人处世的时候,一定要恪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素养方面的问题,只有做的完美了,才有脸面会见江东父老。
⑦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是什么意思
这是农村俗语,意思如下:
1、七不出门:其本意是男人外出打拼,首先要稳固后方,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七样一定要准备好才可以出门,就是告诉大家,出门前也要把家里的老人孩子安顿好。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是逢“七”不出门,像七、十七、二十七,这里指的是农历,认为这几天出门不吉利。
2、八不归家:就是逢八不回家,回家就会被认为不顺利,当然这是误解了故人之意,这句话的本意是,人出门在外,要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品行,严格遵守,不能越过红线,只要有一个没做到,就不要回家。这是告诉人们做人的准则。
农村流传的俗语有一定道理
俗语是劳动人民根据生活实践而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愿望。正如《菜根谭》中所说:“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俗语看似平淡无奇,但往往蕴藏着老祖宗的大智慧,而且是越嚼越有味道。
老祖宗总结的以上3句农村俗语,句句现实,道透了人性。我们若能学会了这3句农村俗语,读嚼一嚼,也就明白人情世故,看懂了社会和人性。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流传下来的每句老话都是有很深的含义,不要把这些传统礼节与封建迷信连在一起,要正确理解老祖宗的训言。
⑧ 古人说 七不去八不回 是什么意思
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
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8)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七不出,强调了男人的家庭责任。八不归,则是对男人社会责任的要求。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就不要回家,不能回家,无脸回家。
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
这八件事就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我们传统社会最为强调的,
八不归”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在外面违犯了礼、义、廉、耻、忠、孝、信、悌、这社会八德中的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无脸回家面对家人的。
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
⑨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是什么意思
“七不出门”中的七是指:材、米、油、盐、酱、醋、茶,意思是出门之前要把家里这些必备物品备起,这样出门心里把踏实。八不归家中的八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意思是出门在外也不要忘记初心,这样才有脸回家,才对得起列祖列宗。
我们在家时,家里的长辈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兄弟姐妹之间要互帮互助、要精忠报国、为人要有诚信、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做事要有正义感、不义之财不能贪、要学会自重,其实长辈对我们的这些忠告总结下来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因此“八不归家”的意思就是说在家时父母教给我们这些忠言,一定要铭记于心,即便是出门在外,诱惑再大,世界再大,也不能忘本,更不能忘了初心,这样我们才有脸回家面见父母,如果忘了这八字忠言,那么也就没脸再回去面对父母和列祖列宗了。
⑩ 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将家里柴、米、油、盐、酱、醋、茶这7样东西不准备好是不能出门的。如果一个人违背了孝、悌、忠、信、礼、仁、义、廉耻这8样品行中的一样就不要回家了。
七不出门: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
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
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
八不回家: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
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传下来的老话都有其深刻含义,切不可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训。
千万别误解了“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真正意义。回家,是最好的礼物!这句祖训也应当时刻谨记于心,去更积极努力地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