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综合知识 >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7-21 10:43:59

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出处:唐·元稹《离思·其四》

原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诗歌赏析

诗的前二句写夫妻间爱情之深。“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确,见到沧海之后还能看得上别处的水吗?“除却巫山不是云”也是暗用典故。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与巫山云相比,别处的云自然黯然失色,便不像云了。此二句在说二人爱有如沧海之水,巫山之云,其深广是无与伦比的,亦是不可以他物替代的。以大自然广博伟岸的自然现象来暗比夫妻间的爱情,出语豪壮,表现出夫妻间爱之永恒。

因为以“难为水”、“不是云”的爱情,使诗人身处“花丛”却见花平平,故此诗人吟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第四句总括上三句,道出自己“懒回顾”之因。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尊佛奉道”。而言“半缘修道半缘君”可见修道只不过是元稹失却爱妻的一种寄托。

⑵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

出处: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五首》

全文: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着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译文: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台阶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着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2)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元稹的离思五首,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元稹与她两情甚笃。7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组诗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⑶ 曾经沧海难为水暗示什么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思是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屑一顾了。后人引用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你莫属、爱不另与。出自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七言绝句《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此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曾经意思是:以前经历过;沧海意思是:大海。整句的意思是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屑一顾了。后人引用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你莫属、爱不另与。

原文: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⑷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

经历过大海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
作者把亡妻和对亡妻的感情比喻为至大至美的沧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之云,相形之下,任何水或云都暗然失色,会对其他女子(以花从为喻)视而不见

⑸ 女人说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

女人说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思:对爱情的忠诚。

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元稹 《离思五首》。曾经:以前经历过;沧海:大海。意译: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屑一顾了。后人引用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原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寓意:

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致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

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⑹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

出自《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七言绝句,是《离思五首》的第四首诗。这首诗并未直接写人,而是“索物以托情”,通篇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以世间至美的形象 “水”、“云”、“花”来表达对妻子的无限怀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原文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如下:

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6)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首二句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咏叹爱情的千古名句。表面意思为:“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别处的水就再难以吸引他。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此诗前二句皆化用典故,隐喻他们爱情之深广笃厚。

首句巧借《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句。(朱熹《孟子集注》解释说:“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但是原句以“观于海”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是明喻;而诗人却巧妙地运用暗喻的手法,用沧海的深阔无边隐喻他们情深似海。

次句化用“巫山云雨”之典,以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美若娇姬”、“瑰姿玮态”、“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的“巫山神女隐喻爱妻花容月貌、温柔娴雅无与伦比,以此表现爱人在自己心目中所具有的无法取代的地位。

据宋玉《高唐赋》说,其云为神女所化,“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⑺ 曾经沧海难为水。什么意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绝句,语出《孟子·尽心上》,意译: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足为顾了。
全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人用以表达对生命里最美好事物的怀念及后来事物的黯然失色感。常表示事业下滑或后续感情生活的悲哀。

⑻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

意思: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

“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

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8)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七言绝句,是《离思五首》的第四首诗。这首诗并未直接写人,而是“索物以托情”,通篇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以世间至美的形象 “水”、“云”、“花”来表达对妻子的无限怀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诗人用一往情深的笔触,真挚热烈的情怀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与怀念之情。全诗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缅怀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

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德宗贞元(785-805)中明经及第,复书判拔萃科,授校书郎。宪宗元和(806- 820)初授左拾遗,升为监察御史。后得罪宦官,贬江陵士曹参军,转通州司马,调虢州长史。

穆宗长庆(821-824)初任膳部员外郎,转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为相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文宗大和(827-835)中为尚书左丞,出为武昌节度使,卒于任所。与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所作乐府诗不及白氏乐府之尖锐深刻与通俗流畅,但在当时颇有影响,世称“元白”。

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830余首。

阅读全文

与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5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7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4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500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2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3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6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5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