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貉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貉子是国家保护动物。貉子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无论野生貉或家养貉,绝大多数均将粪便排泄到固定地点.野生貉多排在洞口附近,日久积累成堆.家养貉多排在笼圈舍的某一角落。有极个别的往食盆、水盆或窝箱中便溺。一旦发现有这样的貉,要及时采取措施,否则习惯形成之后,就较难改掉。
野生貉的生活习性
野生貉这一特性十分明显,白天在洞中睡眠,傍晚和拂晓前后出来活动和觅食。家养貉则整天都可以活动,基本上改变了昼伏夜出的特性。家养貉的活动范围较小,多在笼中进行直线往返运动,性情迟钝、温驯。在人接近时有多疑和畏怯的表现。
Ⅱ 貉子指的是什么动物
貉子是食肉类犬科哺乳动物,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
貉子的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和狗之间,小于犬、狐。体色乌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脸部有一块黑色的“海盗似的面罩”。貉也是重要毛皮兽,去针毛的绒皮为上好制裘原料,轻暖而又耐久,御寒力强,色泽均匀。
貉子的习性
貉通常成对穴居,一洞1公1母,也有1公多母或1母多公者,邻穴的双亲和仔貉通常在一起玩耍嬉戏,母貉有时也不分彼此相互代乳。在家养条件下,可利用这一特性,将断奶后仔貉按10~20只一群,集群圈群圈养。
野生貉这一特性十分明显,白天在洞中睡眠,傍晚和拂晓前后出来活动和觅食。家养貉则整天都可以活动,基本上改变了昼伏夜出的特性。家养貉的活动范围较小,多在笼中进行直线往返运动,性情迟钝、温驯。在人接近时有多疑和畏怯的表现。
Ⅲ 貉是什么物种为何又像狗狗又像浣熊
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往往能够看到狼狈为奸以及一丘之貉之类的词语。而狼狈以及貉就受到了大家的思考,当然狼和貉是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种生物,而狈则并不存在于生物圈。大家也是比较熟悉狼的,所以我们讲一下貉。貉是一种犬科动物,至今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地方生存。
它的数量较多,属于无危物种,广泛的分布在欧亚、北美等地区。作为一种犬科生物,它和其他犬科类的动物则有很大的不同。这种貉的脸部则是有一块儿跟眼罩类式的毛发,并且它的脸部棕毛比老虎还要长,看起来类似于小浣熊。也就让它既像狗又像浣熊,很难分清。同样它的雌性体型较小,大概在3千克到6千克中间。
当然这种情况下也会存在那种数个家庭共同组成的貉群,虽然一些大型猛兽并不害怕他们,但中小型的食草动物则是对它们闻风丧胆。而要区分貉和小浣熊的差别,通常也是看耳朵。当然在我国一些地方貉也是灭绝了的,现在大多数是人工养殖。而在11月16日浙江杭州拍摄到野生貉,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Ⅳ 貉子是什么动物
貉子又名狸、土狗、土獾、毛狗、貉子,是哺乳纲、食肉目,犬科,貉属半冬眠,貉子皮的外形象狐,但比狐小,体肥短粗,四肢短而细,尾毛蓬松,背毛呈黑棕或棕黄色,针毛尖部黑色,背中央掺尽可能较多的黑毛梢,它具有针毛长、底绒丰厚、光泽好,皮板结实,保温力很强的特点。
貉略小于狐,被毛长而蓬松,外形粗短,肥胖,嘴尖细,四肢细短。前足5趾,第一趾短,行走时短趾悬空,四趾触地。后肢狭长,后足具4趾。尾蓬松。成年体重6—7公斤,体长45—65厘米,尾长17—18厘米。个别貉体重可达10—11公斤,体长82厘米。
生活习性:
1、栖息环境
貉经常栖居于山野、森林、河川和湖沼附近的荒地草原、灌木丛以及土堤或海岸,有时居住于草堆里。喜穴居,多数利用岩洞、自然洞穴、大木空洞等处,经若干加工后穴居,或利用獾、狐狸、狼等兽类的弃穴为穴,也有个别貉自行挖洞营窝。
2、群居性
貉同种间很少争斗,通常1公1母成双穴居,但也有一公多母和一母多公的同洞穴居。产仔后,双亲同仔兽一起穴居到入冬以前,待幼貉寻到新洞穴时,幼貉离开双亲。
Ⅳ 貉子是什么动物呢
貉子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种,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貉外形似狐,但较肥胖,吻尖,耳短圆,面颊生有长毛,两颊和眼周的毛为黑褐色,从正面看为“八”字形黑褐斑纹。长度为45-71厘米;尾长12-18厘米;体重3-7公斤。
貉子外形特征
貉总长度为45-71厘米;尾长12-18厘米;体重3-7公斤,每年3月体重小,9月。貉外形似狐,但较肥胖,吻尖,耳短圆,面颊生有长毛;四肢和尾较短,尾毛长而蓬松;体背和体侧毛均为浅黄褐色或棕黄色,背毛黑色,吻部棕灰色,两颊和眼周的毛为黑褐色,从正面看为“八”字形黑褐斑纹,腹毛浅棕色,四肢浅黑色,尾末端近黑色。貉的毛色因地区和季节不同而有差异。
Ⅵ 一丘之貉的‘貉’是什么动物
貉(学名: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为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种,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和狗之间,小于犬、狐。体色乌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脸部有一块黑色的“海盗似的面罩”。
栖息于阔叶林中开阔、接近水源的地方或开阔草甸、茂密的灌丛带和芦苇地;很少见于高山的茂密森林。夜行性,沿着河岸、湖边以及海边觅食,食谱广泛,取食范围从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直至水果,以成对或临时式的家族群体被发现。
与大多数的犬科成员不同,它比较善于爬树。貉也是犬科动物中唯一一种在冬季休眠的动物,在秋季大量取食,直到体重比原来增加50%为止。
生活习性
一般白昼匿于洞中,夜间出来活动。貉在夏季居于荫凉石穴中;其它季节除产仔外,一般不利用洞穴,而躲在距洞穴不远的地方。独栖或3~5只成群,结群时以家庭为单位成对觅食,家域范围5~10km²。
行动不如豺、狐敏捷,性较温驯,叫声低沉,能攀登树木及游水。分布于北部者,冬季(立冬至小雪时起)常非持续性睡眠,即在洞中睡眠不出。但与真正冬眠不同,往往在融雪天气中也出来活动。这一冬季睡眠的习性在犬科中是貉独有的。貉的足迹成对排列如小链状。
Ⅶ 貉子怎么读
拼音:[háo zi]
貉(学名:Nyctereutes procyonoides)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种,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和狗之间,小于犬、狐。体色乌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脸部有一块黑色的“海盗似的面罩”。
栖息于阔叶林中开阔、接近水源的地方或开阔草甸、茂密的灌丛带和芦苇地;很少见于高山的茂密森林。夜行性,沿着河岸、湖边以及海边觅食,食谱广泛,取食范围从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直至水果。以成对或临时式的家族群体被发现。与大多数的犬科成员不同,它比较善于爬树。貉也是犬科动物中惟一一种在冬季休眠的动物,在秋季大量取食,直到体重比原来增加50%为止。
生活习性
一般白昼匿于洞中,夜间出来活动。貉在夏季居于荫凉石穴中;其它季节除产仔外,一般不利用洞穴,而躲在距洞穴不远的地方。独栖或3~5只成群,结群时以家庭为单位成对觅食,家域范围5~10km²。
行动不如豺、狐敏捷,性较温驯,叫声低沉,能攀登树木及游水。分布于北部者,冬季(立冬至小雪时起)常非持续性睡眠,即在洞中睡眠不出。但与真正冬眠不同,往往在融雪天气中也出来活动。这一冬季睡眠的习性在犬科中是貉独有的。貉的足迹成对排列如小链状。
食性较杂,主要取食小动物,包括啮齿类,小鸟、鸟卵、鱼、蛙、蛇、虾、蟹、昆虫等,也食浆果、真菌、根茎、种子、谷物等植物性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