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糖精是什么物质
糖精是一种人造有机化合物,可代替食糖作为食品的甜味剂。
1879年美国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期大学教授美国人I·雷姆森和德国人C·法尔贝在作磷木苯碘酰胺氧化试验时制得了磷磺酰苯亚胺,并发现这种新化全物的甜味为砂糖的500倍。这种化合物后来被叫做糖精。糖精没有营养价值,不产生热量,不为人体所吸收,它大量用于制造糖尿病人的食品和药物。同时它还可避免食糖所导致的龄齿和发胖。但它的味道不如食糖鲜美,而且关于糖精的食用安全性,自它诞生那一天起就争论不休。1977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因糖精有致癌可能性而禁止在食品中。但近年又有研究表明,糖精并没有过去宣传的那么危险,而实际上,仅仅在美国,每年就要消耗掉230公斤糖精。
1883年,德国的贝利纳布劳又发现了一种甜味剂,它比砂糖甜300倍,命名为甘精。
1837年,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L·安德莱和M·斯维达在一次偶然机会里发现了另一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甜精。它的甜度与甘精相当。甜精、甘精的命运与糖精大致相同,也因有致癌的可能,被美国等国禁止使用。
❷ 糖精是什么对身体有害吗
食品中的甜味素有两类,一类是从自然界中提取的甜味素,如蔗糖、葡萄糖等,另一类是人工甜味素,如糖精和甜精,糖精的甜度是砂糖的500倍,遇热分解有苦味,甜精一般与糖精并用,它的甜度是砂糖的200倍,过量食用会有苦味感。人工合成的糖精、甜精无营养价值,又有致癌嫌疑,所以食用时应慎重。
糖精化学名称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市场销售的商品糖精实际是易溶性的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钠盐,简称糖精钠。糖精钠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50~550倍,故其十万分之一的水溶液即有甜味感,浓度高了以后还会出现苦味。
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均为石油化工产品。甲苯易挥发和燃烧,甚至引起爆炸,大量摄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中毒,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氯磺酸极易吸水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对人体有害,并易爆炸;糖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物质对人体健康也有危害。糖精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严重污染环境。此外,目前从部分中小糖精厂私自流入广大中小城镇、农村市场的糖精,还因为工艺粗糙、工序不完全等原因而含有重金属、氨化合物、砷等杂物。它们在人体中长期存留、积累,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糖精钠是有机化工合成产品,是食品添加剂而不是食品,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相反,当食用较多的糖精时,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
据国外资料记载,1997年加拿大进行的一项多代大鼠喂养实验发现,摄入大量的糖精钠可以导致雄性大鼠膀胱癌。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法律规定,在食物中使用糖精时,必须在标签上注明“使用本产品可能对健康有害,本产品合有可以导致实验动物癌症的糖精”的警示。
由于食用糖精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所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对糖精严格控制使用,其控制标准一般为不超过消费食糖总量的5%,且主要用于牙膏等工业用途。而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糖精使用量超出正常使用量的14倍。更有专家发出警告,至1999年下半年,全国糖业市场上糖精的份额己高达市场总份额的55%~60%,严重挤占了蔗糖的份额。
特别是有少数的消费者在完全不知道糖精危害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糖精,引起血小板减少而造成急性大出血、多脏器损害等,引发恶性中毒事件。
❸ 什么是糖精啊
糖精,就是糖精钠,是很古老的一种甜味剂。于 1878年被美国科学家发现,很快就被食品工业界和消费者接受。糖精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到500倍,未稀释直接食用会有苦味。糖精没有营养,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可食可不食。
❹ 糖精是什么东西
邻苯甲酰磺酰亚胺,(Saccharin),俗称糖精,化学式为C7H5O3NS,分子量为183.18,是一种热量为0的甜味剂。它为白色结晶性粉末,难溶于水。其甜度为蔗糖之300~500倍,吃起来会有轻微的苦味和金属味残留在舌头上。其钠盐易溶于水。
LD50为5000~8000mg/kg;每日摄取安全容许量(ADI)为0~2.5mg/kg。糖精可由邻磺酸基苯甲酸与氨反应制得。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可用于牙膏、香烟及化妆品中。
应用范围
用作厌氧胶的固化促进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助促进剂。还用于配制复合型氧化还原引发剂,例如叔丁基过氧化氢/正丁胺/糖精。
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均为石油化工产品。甲苯易挥发和燃烧,甚至引起爆炸,大量摄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中毒,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氯磺酸极易吸水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对人体有害,并易爆炸;
糖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物质对人体健康也有危害。糖精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严重污染环境。它们在人体中长期存留、积累,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糖精钠是有机化工合成产品,是食品添加剂而不是食品,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相反,当食用较多的糖精时,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
安全和健康影响
在 1970 年代,对实验室老鼠进行的研究发现,摄入高剂量的糖精与膀胱癌的发展之间存在关联。然而,进一步的研究确定这种影响是由于一种与人类无关的机制。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没有证据表明糖精与人类膀胱癌有关。
所述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初在分类糖精2B组(“可能对人类致癌”)基于大鼠研究,但在审查后续研究后将其降级为第 3 组(“不可归类为对人类致癌”)。
糖精没有食物能量,也没有营养价值。糖尿病患者可以安全食用。
对磺胺过敏的人可能会对糖精产生过敏反应,因为它是一种磺胺衍生物,会发生交叉反应。牙膏中的糖精会导致敏感个体的口腔和嘴唇出现灼烧感、肿胀和皮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邻苯甲酰磺酰亚胺
❺ 糖精是什么 糖精的简单介绍
1、邻苯甲酰磺酰亚胺,(Saccharin),俗称糖精,是一种不含有热量的甜味剂。它为白色结晶性粉末,难溶于水。其甜度为蔗糖之300~500倍,不含卡路里,吃起来会有轻微的苦味和金属味残留在舌头上。其钠盐易溶于水。
2、LD50为5000~8000mg/kg;每日摄取安全容许量(ADI)为0~2.5mg/kg。糖精可由邻磺酸基苯甲酸与氨反应制得。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可用于牙膏、香烟及化妆品中。
3、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糖精及其盐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❻ 糖精是什么做的
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均为石油化工产品。
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在世界各国都被广泛使用糖精并不是糖,它更不是糖之精华,而是从煤焦油里提炼出来的甲苯,经过碘化、氯化、氧化、氨化、结晶脱水等化学反应后制成的。糖精的化学名称叫邻磺酰苯酰亚胺。
糖精钠溶液加热煮沸,会逐渐分解生成少量苯甲酸,从而产生苦味。因此在烹饪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糖精长时间加热和在酸性食物中添加糖精。
糖精可用于糕点、酱果、调味酱汁等食物中,以代替部分蔗糖。糖精既不易被消化吸收,又对人体没有营养价值,又会产生苦味,所以,虽无毒害,也不宜多吃。
糖精,是最古老的甜味剂。糖精于1878年被美国科学家发现,很快就被食品工业界和消费者接受。糖精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到500倍,它不被人体代谢吸收,在各种食品生产过程中都很稳定。缺点是风味差,有后苦,这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糖精(Saccharin / Saccharin sodium) 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其难溶于水,而其钠盐易溶于水,对热安定,其甜度为蔗糖之300~500 倍,不含卡路里,吃起来会有轻微的苦味和金属味残留在舌头上。急性毒性 LD50 (rabbit) 为 5000~8000mg/Kg BW (口服 );每日摄取安全容许量 (ADI)为 0~2.5mg/Kg BW/day。有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其曾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导致膀胱癌的可能性,但在人体试验上并未发现有不良影响。
糖精很多年来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生产与使用的合成甜味剂,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糖精在世界各国的使用明显增加。 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均为石油化工产品。
❼ 糖精的化学名称叫什么
糖精的化学名称叫邻磺酰苯酰亚胺。
糖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糖精的化学名称叫邻磺酰苯酰亚胺,化学式为C7H5O3NS。糖精为白色结晶性粉末,难溶于水。其甜度为蔗糖之300~500倍,吃起来会有轻微的苦味和金属味残留在舌头上。
糖精的作用:
糖精可以抑制消化道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并显着降低患者的食欲。动物实验发现,糖精可引起动物膀胱癌,糖精及其盐类是第三大致癌物,食用糖精对人体健康有害。当少数患者完全不知道糖精的危害时,短时间内大量食用糖精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甚至急性大出血、多器官功能损害和恶性中毒。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糖精(不溶性)
❽ 糖精是什么提炼出来的
糖精是从煤焦油里提炼出来。经过碘化、氯化、氧化、氨化、结晶脱水等化学反应后制成的。糖精的化学名称叫邻碘酰苯酰亚胺。糖精钠溶液加热煮沸,会逐渐分解生成少量苯甲酸,从而产生苦味。因此在烹饪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糖精长时间加热和在酸性食物中添加糖精。
提炼和冶炼的区别
提炼是指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使化合物或混合物纯净,或从中提取所要的东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使化合物或混合物纯净,或从中提取所需的东西提炼石油。而冶炼是一种提炼技术,用于焙烧、熔炼、电解以及使用化学药剂等方法把矿石中的金属提取出来,减少金属中所含的杂质或增加金属中某种成分,炼成所需要的金属。
❾ 糖精是什么
糖精,也称糖精钠,是最古老的甜味剂。糖精于 1878年被美国科学家发现,很快就被食品工业界和消费者接受。糖精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到500倍,它不被人体代谢吸收,在各种食品生产过程中都很稳定。缺点是风味差,有后苦,这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糖精
很多年来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生产与使用的合成甜味剂,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糖精在世界各国的使用明显增加。
糖精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
1958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开始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管理,当时糖精已经能够在美国广泛使用了,因此它被列入最早的 675种“公认安全”( GRAS)的食品原料名单之中。
1972年,美国 FDA根据一项长期大鼠喂养实验的结果决定取消糖精的“公认安全”资格。
1977年,加拿大的一项多代大鼠喂养实验发现,大量的糖精可导致雄性大鼠膀胱癌。为此,美国 FDA提议禁止使用糖精,但这项决定遭到国会反对,并通过一项议案延缓禁用。
1991年,美国 FDA根据一些研究结果撤回了禁止糖精使用的提议。但由于上述原因,在美国使用糖精仍需在标签上注明“使用本产品可能对健康有害,本产品含有可以导致实验动物癌症的糖精”。
在国际上,糖精的使用也因为这些关于大鼠致癌的研究发表后受到一定影响,欧美国家糖精的使用量不断减少。但仍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糖精是安全的。
我国政府也采取压减糖精政策,并规定不允许在婴儿食品中使用。目前 JECFA规定糖精的 ADI值为每日 0~5m g/ k g体重。
❿ 糖精是什么
糖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糖精的化学名称叫邻磺酰苯酰亚胺,化学式为C7H5O3NS。糖精为白色结晶性粉末,难溶于水。其甜度为蔗糖之300~500倍,吃起来会有轻微的苦味和金属味残留在舌头上。
糖精,也称糖精钠,是最古老的甜味剂。糖精于1878年被美国科学家发现,很快就被食品工业界和消费者接受。糖精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到500倍,它不被人体代谢吸收,在各种食品生产过程中都很稳定。缺点是风味差,有后苦,这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很多年来糖精都是世界上唯一大量生产与使用的合成甜味剂,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糖精在世界各国的使用明显增加。
糖精钠溶液加热煮沸,会逐渐分解生成少量苯甲酸,从而产生苦味。因此在烹饪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糖精长时间加热和在酸性食物中添加糖精。
糖精可用于糕点、酱果、调味酱汁等食物中,以代替部分蔗糖。糖精是有机化工合成产品,是食品添加剂而不是食品,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所以,糖精虽无毒害,但也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