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囫囵吞枣的含义是什么
【成语】囫囵吞枣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示例】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囫囵吞枣的意思比喻学习时不加分析,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地接受。
⑵ 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请解释
囫囵吞枣比喻学习上笼统接受,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多指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
【读音】hú lún tūn zǎo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走马观花。
【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同韵词】阖门却扫、兔子不吃窝边草、针头线脑。
【灯谜】吃枣子不吐核
【寓意】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发笑。,
【造句】做事情不要囫囵吞枣。
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囫囵吞枣的英文翻译: to swallow dates whole; to lap up information without digesting it; to read without comprehension
宋·白王廷《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典故】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
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
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
寓意:
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发笑。
白王廷(1248-?),字廷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善诗文和书法,官至儒学副提举,晚年归老栖霞,自号"栖霞山人"。门前有泉水流过,因此把居室取名为"湛渊",并且以此自号。着有《湛渊静语》、《湛渊集》。《湛渊静语》今存2卷,是一本杂记集
⑶ 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
【读音】hú
lún
tūn
zǎo
[囫囵吞枣典故漫画]
囫囵吞枣典故漫画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同韵词】阖门却扫、兔子不吃窝边草、针头线脑
【灯谜】吃枣子不吐核[1]
⑷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什么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如果是知道底的人,仔细咀嚼再吞咽;如果是不知底的人,一下子整个把枣吞了。
【示例】读书就像品茶一样,囫囵吞枣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近义词】鹘仑吞枣、走马观花、生搬硬套、一知半解、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反义词】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贯通融会、含英咀华、细嚼慢咽、穷原竟委、寻根究底、咬文嚼字
(4)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1、囫囵吞枣的近义词
走马观花
【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出自】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示例】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走马观花,草草了事。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贬义
2、囫囵吞枣的反义词
融会贯通
【解释】犹言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举一个例子能知道三个;听说一能知道十;于是学者用功之深;穷理的成熟;然后能融会贯通;才落到这一步。
【示例】老师教导同学们要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语法】用作褒义。多用在学习上。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